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者最初形象扫描

创业者最初形象扫描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者最初形象扫描成功的创业者,或者企业家——是天生的吗?《科学投资》杂志研究了中国上千例创业者案例,发现国内创业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这是中国数量最大的一拨创业人群。清华大学的调查报告说,这一类型的创业者,占中国创业者总数的90%。奇怪的是,这一类创业者中赚钱的并不少,创业失败的概率也并不比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创业者高。

创业者最初形象扫描

成功的创业者,或者企业家——是天生的吗?

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葛洛夫显然不同意这个说法:“我郑重地声明一点:我从来没有视自己为企业家,即使在今天我都不这样看待自己。我是一个研究人员,但是一旦开始把公司的架构视为一个组织,我就变得更为投入。”更有趣的是,还有不少创业者在创业成功后往往会说:“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两下子。”当他们超越人群之后,他们往往会回想起自己两手空空时候的尴尬人生。

eBay、亚马逊(Amazon)以及戴尔(Dell)的创建者最初只是一群想为生活减少麻烦的人。eBay发现了销售旧货的新方法,亚马逊为顾客提供了更好的购书方式,戴尔找到了降低个人电脑运送成本的解决方案。如果要说他们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当他们准备创业的时候,脑袋里正在向自己追问一句话:“我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img4

成功者在被仰望时总是显得神秘

意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我们平静、客观地去揣度自己创业的可能。就像禅家的经验:凡世间人,都是在劳作,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再来看看一些名人在创业初期的身份或境遇。

颇具传奇色彩的巨商霍英东:抗日战争结束时,霍英东的身份是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看到香港百废待兴、运输业急需发展,年仅20岁的他和母亲把自家经营的杂货店卖了7000港元,开始加入香港舶运业。

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从河北石油管道学院三年大专毕业之后,分配到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24岁时辞职南下深圳,身上剩下80多元,几经波折没有成功,“晚上睡在沙滩上,还要把衣服埋在沙堆里,生怕被人偷了。在别人房间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了一半,便被人家赶走了。”

网易创始人丁磊:1993年,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和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一样,他回到了老家宁波,分配至宁波电信局工作,岗位是程控交换机维护。两年后,他南下广州,开始创业。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1984年,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1989年1月,在深圳大学获软件科学硕士学位后,带着自己开发的M0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以4000元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第一场人生冒险由此开端。

“江民杀毒软件”创始人王江民:因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1971年初中毕业,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几年后,他被调到了一家国有企业,从事光机电设计和工控软件设计。38岁时接触计算机,为了给儿子布置家庭作业,开始学习编程。1996年,45岁的王江民开始在中关村创办公司。

《科学投资》杂志研究了中国上千例创业者案例,发现国内创业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在其中我们会看见创业者们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种类型:生存型创业者。创业者大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困守乡村的农民,以及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是中国数量最大的一拨创业人群。清华大学的调查报告说,这一类型的创业者,占中国创业者总数的90%。其中许多人是被逼上梁山,为了谋生混口饭吃。一般创业范围均局限于商业贸易,少量从事实业,也基本是小打小闹的加工业。当然也有因为机遇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的,但数量极少,因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像20多年前刘永好兄弟、鲁冠球、南存辉他们那个创业时代,经济短缺,机遇遍地。仅仅想依靠机遇成就大业,早已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第二种类型可称为变现型创业者。就是过去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掌握一定权力,或者在国企、民营企业当经理人期间聚拢了大量资源的人,在机会适当的时候,跣足下海,开公司办企业,实际是将过去的权力和市场关系变现,将无形资源变现为有形的货币。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第一类变现者较多,现在则以第二类变现者居多。

第三种类型:主动型创业者。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盲动型创业者,一种是冷静型创业者。前一种创业者大多极为自信,做事冲动。有人说,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大多同时是博彩爱好者,喜欢买彩票、喜欢赌,而不太喜欢检讨成功概率。这样的创业者很容易失败,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业。冷静型创业者是创业者中的精华,其特点是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或是掌握资源,或是拥有技术,一旦行动,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科学投资》认为还有一种所谓奇怪类型的创业者:

除了赚钱,他们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就是喜欢创业,喜欢做老板的感觉。他们不计较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能今天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明天又在做着那样一件事,他们做的事情之间可以完全不相干。其中有一些人,甚至连对赚钱都没有明显的兴趣,也从来不考虑自己创业的成败得失。奇怪的是,这一类创业者中赚钱的并不少,创业失败的概率也并不比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创业者高。而且,这一类创业者大多过得很快乐。

虽然“奇怪”,可是这些调查其实都不断在验证一个事实:创业者就是从我们邻家小楼、或者就是从我们当中走出来的梦想者。当他们成功地升格为企业家时,他们不会认为这是命运的赐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