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分制条件下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

学分制条件下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分制条件下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江西师范大学 张明林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早,重视程度高美国是创业教育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创业教育体系堪称“一条龙服务”。同时高校还加强与基金会、创业协会的联合,建立了创新教育联盟并设定了创业教育的标准。

学分制条件下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张明林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早,重视程度高

美国是创业教育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创业教育体系堪称“一条龙服务”。从小学到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相关课程的大学更是有500余所之多。其中,百森学院、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更是该领域的领跑者。其创业课程不但有十几门之多,还很重视学生的实践。通过设立创业种子基金,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5000美元到20000美元之间不等的创业基金,让学生们能够组成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开办新公司。

除了美国,其他各国也十分重视创业教育。1994年,日本高校将“产业社会与人”作为学生的必修创业课程,倡导创业教育。1998年,德国宣称其后5-10年的每届毕业生中要有20%-30%的人独立创业。英国1999年11月宣布,将投资7000万英镑来鼓励创业。而法国就开展了诸如“在中学里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等活动。

(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性强,成效较好

许多发达国家鼓励创新、推崇创业。如巴斯夫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公司最初也就是从一个个小作坊开始创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创业家。因此,自1980年开始,创业的课程和培训项目便持续、迅速地增长。作为创业成功率较高的国家,瑞典从1984年开始创业服务,主要由政府明确创业扶持对象,提供免费培训,创业人制定创业计划书,政府严格审查创业计划并提供政策扶持;英国则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启动金资助大学生大胆创业。

德国政府和金融研究机构则联合在学校开设创业课程,让同学们接触和熟悉企业管理及经营知识,在德国经济研究所发起的“青年企业家”项目中,同学们可以在学校的指导下创建微型公司,这些公司和正规公司一样被置于市场环境中运行。据悉,德国50%以上劳动力就是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美国有很多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他们设立本科和研究生创业管理专业,建立创业活动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并为创业者提供短期创业培训。创业活动中心还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渠道,成立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资质评估机构等,形成了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系统。

同时高校还加强与基金会、创业协会的联合,建立了创新教育联盟并设定了创业教育的标准。包括霍华德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等八所大学在考夫曼基金会的赞助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一系列以创业为主题的课程;而伦敦商学院与巴布森学院则与考夫曼基金成立合作组织(GEM)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开展商业计划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这一系列的教育计划中,斯坦福大学科技创业计划(STVP)可为典型代表。STVP主要致力于加快高科技创业的教育以及高科技企业的科学研究,为培养大学生今后能在工业界、学术界以及社交界担任领导职位而量身定做。它不仅通过课程拓展和专项课程等方式培训学生,同时还拥有自己的科研队伍,通过学术研究以及鼓励学术作品的发表而培养了很多本领域博士。目前,STVP的博士毕业生已成为各国际顶尖大学的教员。该计划的课程中涵盖科技创业简介、技术投资管理、全球企业市场、科技公司的战略、技术投资的形成、组织行为管理、企业财务、创新与创造商业谈判等内容,同时也会定期组织创业大师与同学们进行研讨。

斯坦福大学每年为该计划配了25名专业指导教师,每学年在读学生2000人。STVP现在美国、亚洲、欧洲以及拉美洲等地都建立了拉美创业教育协会(REE)。从1970年到2004年,美国开设创业课程大学数量从16所上升到1600多所,斯坦福大开设创业课程的工程类专业数从1990年的1个增加到2004年的25个;斯坦福大学从专利中获得的收入也由1969年的5万美元上涨到2003年的4540万美元,应该说STVP计划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以驾驭他们创业热情并引导他们发挥创业智慧的丰富知识的广阔空间。

(三)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政策多,创业教育途径和手段丰富

国外对创业和创业教育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尽管各国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从学者的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教育包含着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Learnto Understand Entrepreneurship);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Learn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ial);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Learn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各国围绕着创业教育的这三层目标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1983年美国奥斯汀得州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商业计划竞赛)拉开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帷幕。这项比赛的举办使高校开始认识到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并开始以战略性的创业教育理念指导具体的教育改革活动。此后,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英国政府1998年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me),该项目是专门为18岁至25岁在校大学生设计的。项目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办公司。学生自己设计商业构思,组建创业团队,筹集资金,开拓市场,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从而获得创建企业整个过程的经验。在开办企业过程中学生可得到志愿企业顾问和创业导师的咨询指导。二是创业课堂。课堂通常为半天或一天的研讨班,学生与企业家聚集一堂,听创业者演讲,参与一些活动和讨论,获得与创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002/2003年度参与此项目的大学生有13154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000人;参与该项目的高校从第一年的17所增加到30多所,从中产生了很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1998年,日本由国会通过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在高校倡导创业教育。随后从大学到国家层次的各种创业竞赛方兴未艾,而且通过把创业竞赛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融入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中,把创业竞赛和课程体系建设较好地结合起来。

(四)国外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规范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法国把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为此,法国专门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在培训方式上,充分体现个人自主学习、课堂传统教学、生产实习操作、教师个别辅导等多形式的结合。教学内容以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办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CEPAC中心要求每位学员从入学开始就要写创业计划书,培训的过程就是创业计划完善的过程。理论培训结束后得到的被CEPAC认可的创业计划书,可作为学员向政府有关部门、基金会、银行申请贷款的有效依据之一。法国在学员结束集中培训,开始实施创业计划时,中心一般提供6个月至1年时间的后续扶持。在这一阶段,安排专家对学员进行指导,包括场地选择、布置装饰、贷款申请、财会计算、法律合同等。而且,学员开办企业后,在经营中有问题、有困难也可随时到中心寻求帮助。CEPAC中心成了这些创业者的家,中心和学员经常互相联系,学员从中心不断得到帮助,中心也通过对学员创业过程的了解掌握新的信息,不断改善培训工作。为推进大学生创业,英国政府拨款建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

英国科学创业中心是1999年在贸工部的科学创业挑战基金赞助下成立的,当时有8个创业中心,后来发展到13个,涉及英国60多所高校,其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教学之中,实现大学文化的革新。每一个创业中心主要在四个领域开展活动:第一,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以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并将创业学作为辅修课推广到其他专业中,也开设一些非学分的创业课程。第二,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利用企业提升大学的竞争力,让企业为大学提供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赞助商业计划竞赛等。第三,支持创办企业,并鼓励新企业成长,主要支持大学师生创办的知识衍生型企业。第四,鼓励技术转化。创业中心为大学技术转化提供种子基金、天使资本、创业孵化和科学区的服务等。在美国,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准备创业和在创业中的小企业提供低收费、甚至免费的技术支援。设在大学内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随时为准备创业的个人提供咨询,并通过举办研讨会为创业提供服务。退休主管服务队(SCORE)是一个由具有多年经营和管理经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咨询团,他们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为创业者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每年参加咨询超过30万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国外出台各种政策,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一般情况下,创业者可以从三种渠道获得创业启动金:一是银行商业贷款,二是小额信贷,三是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无偿资助。对于没有经验和财产积累的大学生来讲,这三种渠道都很难使用。因此,各国政府为提高国内的创业水平,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在大学生创业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英国,青年创业计划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这种资助方式不同于银行贷款或者小额信贷,因为青年在申请资助时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和担保,而且手续简便。但它也不是无偿的创业赠款,青年要支付利息(利息通常低于银行利息),并要按规定分期还款。当然,如果青年人确实经营困难或者经营失败,也可以减免或者延期还款。这种独具特色的资助方式在英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参与创业计划的青年中,创业两至三年内还清贷款的比例为70%(这一比例比风险投资的回报率高)。2001年英国政府还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该基金支持在大学周围建立各种科技网络群,同时还支持各大学内部师生的创业活动,如专利申请与保护、资金启动、公司筹建和市场开发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大学智力财产的转化。美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以提供经费赞助创业大赛、奖励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方式对创业教育提供资金赞助支持。自1963年美国设立第一个捐赠的创业教育教席后,创业教育学科的资金已经超过了44亿美元,其中75%的资金是1987年后获得的。

(六)国外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积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随着创业教育扩展到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创业教育面临一个重要的挑战,即如何将创业理念融入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将创业整合到大学的其他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澳大利亚政府积极实行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开发出了四套模块化教材,即综合性介绍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教材。每套教材分别有管理自己,即对创业者和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评估、开发和培训;管理他人,即策划、创建、经营与运行、财经与保险、市场等,可以独立地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即按学生的兴趣和要求选学30课时—200课时。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为大学提供创业技能教学的材料,利用学会的各种小组以及各个学科中心的工作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学术支持。学会在全国发起了“大学生创业技能”计划,目的是在各个专业的本科生课程中嵌入有关创业技能的内容。这个以学科为核心的项目在10个学科中心展开,学会的高级顾问和项目官员做一些协调和支持的工作。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与传统的商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的适切性源于创办企业的不确定性,因而美国创业教育课程中包含了培养沟通、领导、新产品开发创造性思维、技术创新等技能的内容以及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者特质、风险资金的筹集、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创业教育的教学突破课堂的局限,创造出一些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如创业计划、学生创办企业、向企业家咨询、计算机模拟创业、与创业者会面、案例分析、田野实践等。鉴于创业教育对象的扩大,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的团队开发出针对非管理学专业特色和跨学科的创业教育项目。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但不能否认我国已有的努力和进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课题的成员国,我国1991年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改革合作项目”。1997年,在西安举行了“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研讨会”。2001年,我国将创业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内容。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3年,把“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纳入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中。在已有的成就上,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的创业教育模式,可以从健全政策、提供资金、配备师资等各个方面,从课堂、课外两个层面上来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

二、江西省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现状调查

江西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顺应了“创业型”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满足了缓减青年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经过几年的探索,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遗憾的是,上述认知背后却缺乏“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作为实证。

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创业教育体系”的6个维度(即“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创业教育质量控制”“创业教育延展活动”),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界定了“创业教育目标”,并以国际劳工组织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项目10所高校为研究样本,分门别类设计了46个调查指标及对应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了创业教育体系的其他5个维度。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桥梁,是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

(一)“创业教育学科课程”调查指标及对应问卷

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现状,《高校创业教育调查表》“创业教育学科课程”部分从“创业学科”“创业课程”两个方面设计了“NO.11-NO.17”7个调查指标及对应问卷。其中,“NO.11-NO.12”属于“创业学科”;“NO.13-NO.17”属于“创业课程”。

1.“创业教育学科课程”调查指标。

表2-2-1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调查指标

2.“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对应问卷。

NO.11学校是否提供创业学士学位(或MBA学位)?

NO.12学校是否提供创业管理方向(不包括KAB项目结业证书)?

NO.13创业课程是否纳入学校学分教育体系?

NO.14学校是否开设“商业计划书”方面的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NO.15学校是否为本科生开设了多种创业课程(除《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

NO.16学校是否开设研究生层次的各种创业课程?

NO.17学校是否为学生创业者提供高实践性的短训课程?

(二)“创业教育学科课程”问卷结果

表2-2-2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问卷结果

img4

由表2-2-2可知,反应“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的7个指标中,“课程学分”等级“优秀”;“基础课程”等级“良好”;“本科生课程”等级“及格”;“独立学科”“准学科”“研究生课程”“短训课程”等级“不及格”。

学科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调查结果表明,创业学科除研究生层次的MBA外,并没有其他层次的创业学科;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比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学》)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远未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可见,高校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建设还处在萌芽阶段,研发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已是发展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调查指标及对应问卷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指的是课程师资在必需的教学条件下,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为了了解江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现状,《高校创业教育调查表》“创业教育课程教学”部分从“教学师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三个方面设计了“NO.18-NO.29”12个调查指标及对应问卷。其中,“NO.18-NO.23”属于“教学师资”;“NO.24-NO.27”属于“教学方法”;“NO.28-NO.29”属于“教学条件”。

1.“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调查指标。

表2-2-3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调查指标

2.“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对应问卷。

NO.18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至少2名)?

NO.19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是否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的学习背景?

NO.20大多数师资是否接受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

NO.21一些创业课程教师自己是否有创业的背景?

NO.22创业课堂是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客座讲师(或创业人士)?

NO.23客座教师(或创业人士)是否有过(或接受过)“做教师”的经历(或培训)?

NO.24教学中是否常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NO.25教师能否娴熟恰当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NO.26教师是否教授大部分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NO.27教师对教学方法是否有比较良好的同行交流?

NO.28教学中是否小班授课(不超过35人)?

NO.29创业课教室是否可设置成“U”形,便于教学互动?

3.“创业教育课程教学”问卷结果。

表2-2-4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问卷结果

img6

由表2-2-4可知,反映“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12个指标中,“师资团队”“客座授课”“参与式方法”“方法掌握”“教学导向”“教学规模”“教学设置”7个指标等级“优秀”;“主讲专业培训”等级“良好”;“主讲学习经历”“主讲创业经验”“客讲教学经历”3个指标等级“不及格”。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成功保证。创业教育的学科特性要求创业教育师资需要具备“学者+企业家”素质。即,这种师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理论高手,也是创业管理的实践战将。调查结果表明,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属于“学院派”师资,主要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口和“负责商业教育”的教学口。“行政口学院派”师资大多缺乏经济学或管理学的专业背景,甚至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口学院派”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讲教师;实践证明这种安排尽管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却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加之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有待改善。鉴于此,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这种培训既是对主讲学院派师资的创业管理实践培训;也是对客讲企业家(或创业人士)的教学能力培训。

(四)“创业教育质量控制”调查指标及对应问卷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监督是连续收集和分析与某一特定活动有关的各项信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评估是对评估客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以确定评价客体是否实现预期效果。

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现状,《高校创业教育调查表》“质量控制”部分从“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设计了“NO.30-NO.35”6个具体指标及对应问卷。其中,“NO.30-NO.33”属于“质量监督”;“NO.34-NO.35”属于“效果评估”。

1.“创业教育质量控制”调查指标。

表2-2-5 创业教育质量控制调查指标

img7

注:“示范借鉴”从侧面可以反映创业教育效果。如果本校创业教育模式有很强和很广的示范借鉴价值,意味着该校创业教育效果显著。

2.“创业教育质量控制”对应问卷。

NO.30教师本人是否定期对课后教学反馈进行总结?

NO.31学校是否(计划)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建个人档案?

NO.32学校是否(计划)监控创业教育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NO.33学校是否定期向创业老板(比如以前毕业生、公司代表等)讨教创业素质要求方面的变化?

NO.34学校是否对创业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NO.35其他学校是否借鉴过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或做法)?

3.“创业教育质量控制”问卷结果。

表2-2-6 创业教育质量控制问卷结果

img8

由表2-2-6可知,反映“创业教育质量控制”的6个指标中,“教学反馈”等级“优秀”;“档案跟踪”等级“及格”;“职业跟踪”“创业素质跟踪”“效果评估”“示范借鉴”等级“不及格”。

创业教育质量控制对于总结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借鉴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创业教育项目的科学规范化建设至关重要。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环节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学合理、标准规范的创业教育质量控制。因此,高校需要切实加强创业教育活动的全方位跟踪,并定期、不定期评价跟踪材料,在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研发出国际性与本土化结合、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创业教育质量体系。

(五)“创业教育延展活动”调查指标及对应问卷

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是指学生接受创业课程教育后,所开展的创业实习实践、创业扶持以及创业辅导等活动。

为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延展活动现状,《高校创业教育调查表》“创业教育延展活动”部分从“实习实践、创业实体扶持、创业后续服务”三方面设计了“NO.36-NO.44”9个调查指标。其中,指标“NO.36-NO.38”关于“实习实践”;指标“NO.39-NO.42”关于“创业实体扶持”、指标“NO.43-NO.44”关于“创业后续服务”。

1.“创业教育延展活动”调查指标。

表2-2-7 创业教育质量控制调查指标

img9

2.“创业教育延展活动”对应问卷。

NO.36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是否有机会在中小企业实习实践?

NO.37学校是否有创业教育实习(或实践)基地供学生使用?

NO.38学校是否有学生经营的创业实体活动(比如,投资企业、网络创业)?

NO.39学校与小企业孵化器有联系吗?

NO.40孵化器是否属于学校的一部分?

NO.41学校是否有创业基金(比如,企业天使基金)支持学生创业?

NO.42学校是否利用“创业校友网络”来支持学生创业活动?

NO.43学校是否有创业活动的进行辅导?

NO.44学校是否提供“知识产权”等创业政策的咨询服务?

3.“创业教育延展活动”问卷结果。

表2-2-8 创业教育的延展活动问卷结果

由表2-2-8可知,反映“创业教育延展活动”的9个指标中,“学生校内创业”等级“良好”;“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指标等级“中”;“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创业辅导”“创业政策咨询”等级“及格”;“社会孵化器”“校内孵化器”“创业基金”“创业校友支持”指标“不及格”。

杰弗里·蒂蒙斯(2006)曾形象地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脱节的现象比喻为没有见过病人的牙医。即,这种牙医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从来没有接触过病人,没有拔过牙齿。可见,创业教育延展活动的配套支持是创业教育的成功的必要条件。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方面比较薄弱,尤其是“创业实体扶持”。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全力搭台,为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创业实体扶持”以及提供“创业后续服务”。

经过几年的探索,江西高校创业教育虽然确立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目标,但在“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以及“创业教育延展活动”方面发展却明显滞后,处于“有共识,无落实”,“课余活动多,战略支持少”“兼职课程多,专职课程少”“业余师资多,专业师资少”“创业素材多,监督评估少”“课堂教育多,实习实践少”的初级薄弱阶段。鉴于此,必须针对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才能实现创业教育跨越式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发展。

三、学分制对大学创业教育带来的影响研究

(一)学分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影响

1.学分制有利于学生按照个性化和能力提升要求来自主选择课程,和创业教育目标有共同性,因而促进了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广泛开展。

传统的高等教育,存在着突出“知识性、专业性”的片面性,忽视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过分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素质教育思想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逐渐确立了主导地位,学分制就是这一思路改变了下的一次重大的教育革新。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创业教育要求的进入门槛低,适合任何一个专业背景的学生,因此,学分制的实行,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对学生自由获取知识的羁绊,有利于创业教育在高校广泛推广。从实际情况看,而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实施学分制的高校大部分已经引入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以江西省为例,2003年江西师范大学率先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后,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九江学院等十多所高等院校也陆续开展创业教育课程。江西师范大学创业教育中心承担创业教育公开课程每年有900多门选修课,学生遍布人文、理工、艺术、体育等四十多个专业,江西省其他高校情况也基本相同。

2.学分制促进学校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服务体系,也有利于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孵化基地。

从表面看,学年制与学分制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学年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计量单位,后者是以课程学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计量单位。但从实质上讲,学分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学分制的实施对现行学生教育管理将产生强烈冲击。根据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可建立如下类型的大学生服务机构。一是大学生社区(或大学生生活园区)服务中心。其职能包括:负责大学生生活指导,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二是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其职能包括: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毕业生就业推荐、就业计划上报等,以及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学分制在促进高校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服务体系过程中,必然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孵化基地构建。江西省高校在实行学分制后,在多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之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分别成立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3.学分制具有弹性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创业实践,切实提高创业能力。

推行学分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性或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专业、学习内容、完成学业的时间、任课教师等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权,这样的结果较之现行的统一的教学管理方式来说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身的潜力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对未来择业的方向,自主地选择课程及学习时间。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职称、科研成果等各方面资料选择任课教师。学生可以优先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滞后一定时间毕业,学分制具有弹性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创业实践。

(二)学分制对创业教育现状不利影响

1.学分制使得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素质结构差异明显,难以因材施教,降低了互动式教学效果。

实施学分制有一个成本效益问题。从调研来看,由于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课程,深受学生偏爱,江西师范大学每年约900人选择了这门课程,而主讲老师只有4个,在学校的“规模经济”导向“鼓励”下,每班人数在80人以上,有的班级人数多达200人。而创业教育重视实践操作及互动教学,班级人数过大导致教师无从顾及实践活动,也难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规模大学生专业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有的学生有一定的经济管理基础,有的学生从来没涉足过经济管理课程,对一些常识性概念都需要解释。因此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素质结构差异明显,难以因材施教,使得创业教育仍停留在照本宣科、理论实践脱离、观念行为脱节的状态,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的建设,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难以发挥。

2.学分制不能促进教育方法改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难以实施,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体系相比,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而非分科性的课程体系。而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管理机构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很少或不考虑创业教育课程的活动性和综合性特点,使创业教育课程失去了原本的目的和意义。比如说,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就必须通过打报告到院系,再到教务处,有的还必须由管教学的校长签字,如果涉及经费,还要到财务处报批,如此等等环节非常让人头疼。创业教育本身是由一系列实践活动组成的,包括创办企业模拟、销售能力、领导能力、团队拓展训练等,但在现行学分制教育体制下,创业实践活动难以展开。

3.“以分论质,以分来定课时”,难以提高学生素质,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积极性。

传统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按部就班,重教轻学,以分论质”的弊端。一些学生的学习无压力,也无动力。学生在自主选课时,有许多人“避实就虚”“趋易避难”,虽然修满了学分,但知识并无深度和完整性,使实际学力下降。同时,学分制通常以学分来定课时,而课时常常成为评价教师业绩和教师课时补贴的主要手段。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如果要完成实践环节教学工作,需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甚至需要付出一些资金,但却难以得到学校管理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因而制约了教师推动实践教育环节的积极性。

4.学分制使得班级之间观念变淡,在推进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同学参与性、积极性变弱,降低了实践活动效果。

从实行学分制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大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有自主权,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也相差很大,同一门课程可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的时段讲述,致使同一班级的同学很难统一在同一教室内上课,学分制也为班级管理带来麻烦,组织学生参与活动非常困难。此外同学之间由于交流机会不多,感情也变淡,班级之情明显不足,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变得缺失,在推进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同学参与性、积极性变弱,降低了实践活动效果。

四、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对策——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

(一)在学分制的框架下,改革教学制度,探索建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施行学分制、选修制等改革,学生能跨专业选修,这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了条件。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进行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育方法等到方面的改革。

有效的课程体系是大学推广创业教育的主渠道。要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学分制体系的专业教育版块和通识教育版块;初步确立了一个有效的三级课程体系: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基础(公选课)→创业管理(专业课)→创业学(研究生课程)。即对非管理类学生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的公选课,主要教授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创业管理”专业课程,补充“管理学原理”课程在体系上注重针对大企业、大机构管理研究中的不足,专门教授创业企业、小企业成长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创业学”课程,引导研究生研究企业创业和成长的规律。

江西师范大学创业教育经过了5年多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两个体系、一个模式”,即创业教学与实践体系;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研究生课程的三层次创业课程体系;校政企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教学团队、教材、学科等方面的建设。商学院对开设“创业管理专业”方向,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主,兼顾跨专业本科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先按1∶3报名,挑选30—50人,增加面试环节进行筛选,考核其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管理系统知识体系和创业管理专业技能,熟悉创业管理业务和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能够谋划和搭建创业平台,进行创业管理和创业指导服务的高层次创业和创业管理人才。

(二)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外部平台、大力促进大学生开展创业外延活动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高等院校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施展的舞台。要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金点子比赛”及调查咨询、科技服务等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高新技术企业打工,或者利用自己的智力和技术优势参与或投资兴建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江西师范大学创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办“创业者论坛”(已经有18期),请社会上的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教育、创业学研究专家来校讲座。与南昌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局合作举办了两届“大学生创业咨询日”活动,并将联合国劳工组织的SYB培训项目于2003年首次引进大学校园。积极参与指导“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近年来,我校参加“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的大学生创业模拟团队有100多个,涉及大学生800人左右。2004年、2006年、2008年共获全国铜奖5枚、全省一等奖2枚、二等奖3枚、三等奖10枚。创业中心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2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先后有20多个创业团队在孵化基地登记孵化,20多个创业团队在校园内租店面开展创业活动,另有30余人在校外与他人合作创业。2008年,江西师范大学在成为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会联合开展的“KAB创业教育拓展计划”的第二批试点单位后,已成立“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学生KAB俱乐部”,已成功指导学生承办了“赢在大学”瑶湖校区创业计划大赛。目前正努力通过建立学校和企业家合作的创业导师制、开放式全球网络的“诺基亚KAB创业大讲堂”和系列有利于激化和训练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创业活动,为江西师范大学及其瑶湖大学城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交流创业信息、学习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整合创业资源、实践创业构想打造新的活动平台。

(三)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大纲设计,强调实践环节的课程的安排

尽量争取采用小班授课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每门课程安排企业参观、企业家访谈讲座等,不仅将案例教学、创业模拟等教学形式运用到课堂中,而且依托校外创业导师来校进行创业指导。教学大纲设计,要安排大型创业计划书或创业研究报告论文。

江西师范大学创业管理方向教学主要特征:第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创业实践来加深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二,提供与企业家并肩工作的机会,学习企业管理知识,锻炼企业管理的能力。第三,教学方式灵活,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座谈、讲座、实务研究、实务操作等形式。

具体如下:

第一年:以理论学习为主,培养和建立同学的创业意识与观念,为第二年的创业实践奠定基础。

第二年:孵化器创业实践。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孵化器内创办一些小的公司(投入少、人员少、经营简单),例如,零售店、递送公司、快餐店等。

目的:让学生学习创建公司的程序与过程和一些基本的经营技能。

第二课堂:

邀请小企业主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座谈,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并对学生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答疑。

第三年:企业管理咨询实践。

内容:卖掉第一年经营的小公司。学生以3—5人为一组,进入一些比较成熟的企业实习,完成企业家布置的任务,参与企业管理。不定期向企业家提供专案分析报告和团队工作结果的书面报告。

目的:①理解企业家所从事的事业和他们的个性、技能和品质的变化;②对创业企业不同企业文化的理解;③提高学生研究、调查和报告的技能;④提高学生提问、倾听、分析和面试的技能;⑤增强学生的事业心。

第二课堂:

不定期邀请企业家对正在授课的课题做有补充作用的公开讲座。

不同的组定期召开座谈,交流大家的实习感想和收获。

第四年:创建企业实践。结束所有理论学习,以创业实践为主体展开创业活动。

内容:学生开始着手准备自己想在未来长久经营的公司,主要为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企业创建启动前的准备事务,鼓励条件具备的学生创建并运营企业。

目的:学生毕业以后马上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公司的经营管理。

第二课堂:

广泛地与风险投资公司、创业者和律师座谈,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并进行集中答疑和撰写创业计划书的指导。

(四)加强对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学校之间创业教育交流,努力进行创业教育科研探索

江西师范大学创业教育中心先后派出8人(次)参加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上海、昆明、南昌举办的创业培训和创业考察活动,还分3次送6名中心成员参加了教育部高教司和科技司在北京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派3名老师参加了团中央和国际劳工局举办的KAB师资培训;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关小燕教授在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做了访问学者,并作为“教育部创业教育考察团”成员到美国学习考察;学院派老师参加美国百森学院和南开大学创业管理中心共同举办的“百森-南开创业教育师资研习班”,并创造条件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管理方面在国内和境外举行的国际、国内学会会议。同时积极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管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学术交流;接待了慕名而来的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内高校来中心考察交流。

2004年,与江西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创业者丛书”,出版教材《创业理论与实务》,教学参考书《创业第一桶金》《小本创大业》;2005年,与中国社会出版社合作推出大学本科生SYB(Start Your Business)培训教材:《创办你的企业——确立和完成你的创业计划》《创办你的企业——激发和培养你的创业意识》《创办你的企业——创建和管理你的企业》;2008年参加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创业管理》的编写。目前我们正在高教处的领导下,大力探索和倡导“用创业案例引导创业教学”,特别重视“用校友创业的案例开展对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在2009年召开“用创业案例引导创业教学——创业教学案例研讨会”,并计划编辑出版《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案例库》的立体教材。五年来,在《江西社会科学》《江苏高教》《江西教育科研》《江西日报》理论版、《求实》《江西教育》《黑龙江教育》《安徽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上共发表创业教育及创业管理的论文150多篇;申请完成了国家软科学项目、江西省社科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江西省人文社科项目、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江西省教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0多项;在经济管理出版社、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了著作和教材十本。其中课题研究报告《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2005年被江西省教育厅鉴定为二等奖,《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一文获得省教育厅创业教育论文一等奖,并被学校推荐参加省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创业教育在中国省区本土化研究》《创业机理与创业教育关系之辨》《论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培育》获得省教育厅创业教育论文二等奖;《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获江西省高校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这些成果为我校成功申报江西省高校人文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中的“创新创业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成果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