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机理与创业教育关系之辨

创业机理与创业教育关系之辨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迅速反应决策的能力是成功创业的“惊险的一跳”。这是一次非常“惊险的一跳”,其过程时间短、涉及因素多而复杂,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活动的统一体。

创业机理与创业教育关系之辨

江西师范大学 喻林 张明林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的创业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学术界对创业的本质研究也逐渐升温。与此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业教育活动,我国教育界也正在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但创业教育究竟如何搞?创业教育到底要教学生什么?我们仍然没有一个满意的回答,究其根本原因,我们还没有理清楚创业机理与创业教育内在的逻辑关系,创业与创业教育就会容易形成“两张皮”,创业教育常常停留在形式上,难以产生实质性的突破。因此,探索创业机理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在全社会大力推进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创业机理模型及创业者能力要求分析

(一)创业机理研究简单回顾

张玉利对当前学者关于创业机理的研究总结为两种范式:基于创业机会的研究范式和基于信息与网络体系的研究范式。在第一种研究范式下,人们把创业看成创业者把握商业机会的过程,而发现机会需要创业者有敏锐的视角,把握机会又要求创业者能组织团队、动用各种资源将商业机会变成一个新的业务。第二种研究范式强调,在今天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社会中,只有那些对信息进行精细投资的创业者,才能产生警觉特性和知识积累,才能抓住和发展市场机会。这一范式也可以探讨创业者是依靠原有网络内的亲戚、朋友,还是依靠网络外部资源。其中哪些信息可以共享、哪些信息是核心资源等。

综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各种研究范式都有优缺点。基于创业机会的研究一直是主流研究,但这一研究范式忽视了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影响创业决策这一重要过程,因而难以将创业与创业教育联系起来。基于信息与网络体系的研究,则忽视了创业本质上是动用各种资源将商业机会变成一个新的业务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信息沟通过程,更多的是管理过程。

(二)创业机理模型

我们认为创业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业者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过程。如图2-3-1所示,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使得原有的需求不断的萎缩、新的需求在不断产生。而新的需求能否成为一个商业机会,与组织资源密切相关。只有组织资源基本与需求相匹配时,这种需求才可能转化为商业机会。面对商业机会,创业者要作出决策,到底要不要抓住机会,这是创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创业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和判断过程,包括对商业机会理性的分析与把握,对风险的认识与规避,对资源最合理的利用和配置等。创业决策与创业者素质、性格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超强的风险意识、独立精神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要求,创业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为创业者灌输各种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素质的知识。创业者知识学习过程是知识收集、选择、转移、吸收、积累、整合、创新的过程。当创业者决定创业之后,就开始实施计划,将创业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赢利业务了,这一过程无疑充满挑战,要求创业者有对实际事物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这些知识很难从书本上获得,只有通过“干中学”积累,有的创业者由于缺乏具体的创业实践锻炼,因而其应变能力和创造性处理事物的能力就比较低,最终导致业务发展失败。创业者可以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当新的市场机会出现之后,再次创业,直到创业成功为止。

总之,创业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包括发现需求、整合资源、创业决策、经营发展业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相互联系,动态演化成为创业过程的主体部分。商业机会是创业的驱动力、创业决策是创业的关键、业务发展是创业的主要内容,创业者是核心。

(三)创业者能力要求分析

从上面创业过程模型分析,成功创业需要创业者具备如下几个能力:发现和识别市场需求的能力、整合各种组织资源的能力、迅速反应决策的能力及业务扩展的能力。

img11

图2-3-1 创业微观机理模型

首先,发现和识别市场需求的能力是创业者进行创业的首要的条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许多大公司经营日益走向专业化,纷纷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小公司,这为创业者进行创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但这些市场机会通常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只有具有特殊警觉和敏感性的创业者才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它、俘获它。因此,创业教育在这一方面可以有“用武之地”。

其次,成功创业离不开整合组织资源的能力。创业过程本质上是需求与资源之间匹配的动态过程,如果创业者整合组织资源的能力不强的话,常常会使得好的商业机会白白流失。不可否认,在整合资源过程中,商业计划是获取外部资源的支持最为重要的手段。

再次,迅速反应决策的能力是成功创业的“惊险的一跳”。当整合后的资源存量足于将需求转变为商业机会时,创业者面临一个重要的决策,到底创不创业?这是一次非常“惊险的一跳”,其过程时间短、涉及因素多而复杂,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活动的统一体。创业者既要理性估计创业的成本与价值,又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承担风险。因此,以企业家精神、挫折、自我实现型人生观教育为主体的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极其重要的内容。

最后,业务扩展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创业者一旦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时,如果长时间没有业务扩展,企业就没有现金流入,就难以生存下来。

二、创业者能力要求与创业教育模块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创业教育就是以提高创业者四种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图2-3-2表示大学生创业教育三个模块与创业者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块之一,就是理论知识或技能教育。包括,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商业计划写作技能、发现市场需求、评估创业价值、成本与风险技能与知识等教育。模块之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包括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创业成就感及企业家精神等。模块之三,创业实践教育。

img12

图2-3-2 创业者能力要求与创业教育模块关系

为了提升创业者发现和识别市场需求的能力,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传授关于发现创业机会技巧,寻找项目途径来完成,例如,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应该从什么途径去发现创业项目等。另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例如,教育学生如何在纷繁的信息中辨识商业机会,评判商业机会等。要提高人们整合各种组织资源的能力,关键要增强创业者编写商业计划以及利用商业计划寻求外部资源支持的能力。编写商业计划可以通过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完成,但寻求外部资源的支持的能力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沟通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锻炼这一能力。提高人们迅速反应决策的能力,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成就感,我们应该树立起“创业者是当代社会的英雄,是民族之精英”的新观念,同时也着重培养创业者敢于面对风险和困难的“逆商”的心理素质。业务扩展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求创业者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创业者有创造性应用理论知识实践的能力。前者主要来自书本,后者主要来自于实践,两者之间密切相连,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通过边干边学,知识不断地产生、吸收、积累、传播、提炼、应用,创业者的业务扩展和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我们认为,三大创业教育模块是四种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任何一个教育模块的不足都会制约创业者能力的培养。而在这三大教育模块中,创业实践环节又是对创业能力培养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常常处于三大模块核心地位,缺失创业实践环节至少将影响迅速反应决策的能力、组织资源整合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二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其特点是学校进行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三是实施综合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在我国,三种创业教育模式中,以第一种形式居多,第二种模式次之,第三种模式最少。第一种模式重视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的培养,轻创业实践活动;第二种模式重实践技能培育,轻创业意识的灌输;第三种模式是一种综合性创业教育模式。

今天,许多高校已经在课程设置中将创业理论列入必修课,有的院校在推广SYB课程,这使得越来越多学生接受到创业意识和创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但也必须承认,我国大学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践环节是相当薄弱的,可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科技园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创业实践环节的不足是当前创业教育最大的症结所在,没有创业实践,创业教育只能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创业教育模块反馈环就会断裂,从而无法将创业教育推向深入。为了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向深层次的发展,我们就要把创业实践环节作为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大力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实践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明林.《确立和完成你的创业计划》,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杰弗里·蒂蒙斯.《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华夏出版社,2002

[3]杰弗里·蒂蒙斯.《创业企业融资》,华夏出版社,2002

[4]罗伯特·J.卡尔文.《创业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陈得智,《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