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社会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江西师范大学 刘荣春一、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生态系统内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的关系并不仅限于这类“损人利己”的关系,更主要的却是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以至共生等关系。

社会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江西师范大学 刘荣春

一、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当代国际环境下,生产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战场,每一个国家都力争在这场竞争中抢占领先地位。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正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创业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只有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宽阔视野、有能力整合有限资源和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创业型人才,才能适应国际市场形势的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培养创业型人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重要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量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意识淡薄、目标定位不准确,还不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因此,高校要重新构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知识经济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培养能把握机会的创业型人才

知识是比原材料、土地、资本、劳动等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现代企业的最主要资源与首要财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其他生产要素的总和。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水平还很落后,知识经济的出现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它要求国人具有敢于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的勇气及较强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知识型企业会越来越多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需要一大批知识型创业人才作为支撑。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因此,“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三)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强国,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

我国虽是一个经济大国,并已成为“世界工厂”,但还远远不是一个经济强国。我国的产业结构重心比较低,主要是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矿产等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优势地位会逐渐下降,我国急需在“创新”上下工夫,通过科技创新和创业型人才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并且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四)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了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紧迫感

高校的多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据权威部门统计,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413万、495万和560万大学生分别还有124万、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另外,这些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每年都将新增大量失业人员,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不断加大,单纯通过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来解决就业问题几乎不可能。而通过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创业,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乃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大学生创业既解决了自己的“饭碗”问题,也为他人创造了“饭碗”,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培养创业型人才将促使大学生拓展就业思路,变被动就业为自主创业,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二、社会生态系统中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一)生态系统原理

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是某一特定生命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影响该生物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生态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因子。我们必须依照各生态因子与生物体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和内在联系来构建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良性动态平衡。在生物圈内,或一个生态系统内,既有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种群。这些种群之间有竞争关系,有捕食关系,有寄生关系等等。这些关系看来都是“损人利己”的,竞争失败者、被捕食者等等在相关过程中受损甚至被杀灭。但是,生态系统内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的关系并不仅限于这类“损人利己”的关系,更主要的却是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以至共生等关系。植物对阳光能源是有竞争性的,但在林区中,多种植物聚生,却更有协作性。高大乔木是阳性植物,树冠在高空伸展,以求多吸收阳光;耐阴性的灌木、草木或苔藓等植物则居于乔木树阴之下,既能吸收阳光,又不致被过强的阳光照晒。就整体而言,这样的林区对阳光这一能源的利用率显然高于单种植物区。植物与动物之间也有协作:植物姹紫嫣红,昆虫蝶舞蜂鸣,前者为后者提供蜜源,后者为前者传授花粉。动物与动物也有合作,蚂蚁保护蚜虫,蚜虫为蚂蚁提供蜜汁,即为一例。共生也有许多众所熟知之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天麻与密环菌共生,地衣是真菌与蓝藻或绿藻结合的共生体等等。

(二)社会生态系统中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基本理念

从生态系统共生原理可知,这些共生都是协作、互利的。可见,若只着眼于个体或种群,它们都各有其利己性或自私性,利己或自私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个体或种群的共生。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着眼,个体是一个生命系统,组成个体的亚系统——器官、细胞等是服从整体利益的。从更宏观的范围看,种群是生态系统的亚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亚系统,任何亚系统都必须服从系统的整体利益。

如果把创业教育看作生命体,那么它根植于高等学校微观环境与社会宏观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校园是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创业导师和创业中心三个方面;社会是间接影响创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创业市场及职能部门支持四个方面。要研究创业教育,就必须把“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对接起来,将校园和社会鸿沟弥合起来,使其中各种影响创业教育的因子协调起来,对创业教育产生共生和协同作用。创业型人才不仅要通过独特的课程体系和组织来运行,还要使其根植于社会生态系统中,才能有效地生存和发展。

(三)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总体框架

对影响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要从校园及社会两个系统来阐述。校园是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创业导师和创业中心三个方面,其中课程设计又需要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方面来设计,创业中心需要从创业教研、创业基地和外延活动三方面来阐述;社会是间接影响创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创业市场及职能部门支持四个方面。创业型人才培养,就是要使“微观环境因子”和“宏观环境因子”协调起来,对创业教育产生共生和协同作用,具体情况如图3-1-3所示。

img15

图3-1-3 社会生态系统中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四)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微观作用机制分析

1.课程设计对创业教育的影响。

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传统知识教育,它是大学生创业的启蒙教育,其课程设计也要另辟蹊径。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要以创业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为导向,由于创业素质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教授学生基本的创业知识,塑造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创业素质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正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如果他没有创业意识,便不可能意识到电子商务隐藏的巨大商机,不可能比他人早一步把握时机,也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若一个人没有强烈的创业意识,便不可能有创业的可能。

(1)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行为的原动力,是创业者自觉进行创业活动的心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者的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它是创业者内在的强烈需要和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驱动力,它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意识是创业型人才具备的众多基本素质中的灵魂,是创业者朝着目标不断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创业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创业教育中,我们要通过请成功创业的榜样人物来学校开展专题报告和讲座、举办学生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到企业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创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创业意识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对学生自我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社会意识,要使学生结合自身条件、自身需要与个人兴趣、理想和社会的需要,把创业意识教育与人生价值观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起为社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毅力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培养学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及“付出定有回报”的信念;培养学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

创业课程设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意识,因为创业意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活动能否得到家庭的认同。现在很多人仍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才去干的不体面的事。大学生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形成“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的意识。

(2)创业知识。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所能获取的全面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具有的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各种非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基本条件,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难以把握商机和经营之道,甚至开展不了业务。非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战略知识、创业运作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等综合性知识,对成功创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业战略知识是指创业者善于捕捉机会、把握创业方向、制定创业计划书等方面的知识,它能使创业者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充分发掘自己的创造性才智设计出科学的创业战略。

创业运作知识是指创业者所具备的把商机转化为利润的知识。一个好的商机最终能否赢得利润在于创业者对项目、市场资源的成功运作。这需要创业者掌握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团队合作、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管理就是利用各种资源调动组织中的一切人力和物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若大学生创业者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知识,就可以调动有限的资源以达到创业的成功。

作为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不可能拥有所有需要的资源,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获得所需资源是成功实现创业的又一基础。创业者懂得法律知识,不仅是要守法,还要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创业活动。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如何以低成本获取资金、最高效率使用资金和有效控制资金风险,是新创企业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1999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视美乐初期成功就在于对风险资金的引入,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视美乐的最终失败也在于对风险资金的控制不当。大学生创业者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财务知识,就能够了解资本市场的最新情况,以便于快速寻找股权投资者并在资本市场中获取风险资金、债务融资等,并且能够良好运用风险资金和债务融资的杠杆作用,发挥风险资金和债务融资的最大效用。

(3)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手段。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敏锐洞察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创业者对创业领域所要求的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毕竟从自己熟悉的行业中选择创业项目可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作为创业者,所处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不仅要与顾客、员工打交道,而且要与供货商、金融和保险机构、同行竞争者打交道,还要与各种管理部门打交道,因此,创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是创业者能否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和利用机会的前提。没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就不能看到市场中存在的潜在机会,也就无法把握商机,更谈不上利用机会。商机并不会在那等着创业者,而需要创业者主动地去寻找和及时地把握与利用。创业者在发现市场机会后,还必须具备优秀的组织领导能力,使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如今社会,成功的创业者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而创业者的组织领导能力是关系着创业团队优秀与否的关键因素。另外,拥有优秀的组织领导能力的创业者,懂得知人善用和激励人才,并使组织的凝聚力发挥最大作用。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程度已达白热化,创业者若想企业长久存在并发展壮大,必须能够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另外,做生意总是有赔有赚、有成有败,创业者必须具有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2.创业导师对创业教育影响。

教师作为大学创业教育的另一个主体,其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创业教育水平的效果。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开展将不会得到有效保障。然而,高校中的教师多以理论为主,少有实战经验。没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是很难上好创业教育课程的。因此,学校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一些成功企业家、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大学生在创业过程由于自身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会碰到非常多的问题,如果在创业过程中有“高人”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将会少走很多弯路。目前,国内有不少城市开始建立创业导师制,让成功的创业者成为初次创业者的导师,以老带新,为初次创业者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例如,上海市科委依托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建立了一支100人规模的“创业导师”队伍,支持他们与孵化器、区县及各类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开设创业培训,提供咨询服务,以提高科技创业企业的生存能力及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技能,并促进大中型企业与中小科技企业的全面对接与有机互动。上海市科委将鼓励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提供半年的科技见习岗位,并对见习者实施“一对一”的带教。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与大学生双向选择,确定见习意向并签订协议,市科委将以“后补贴”的方式给予部分资助。扬州大学通过发函联系、教师推荐、实地考察等方式从江苏省数家企业中选出一批企业的主管和生产技术骨干担任校大学生的校企联合“创业导师”。这些“导师”会经常到学校以讲座、报告、座谈等形式向立志创业的大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传授在创业过程中如何实施高效管理、应变企业突发问题的经验。武汉市也于2009年6月成立了“武汉全民创业导师团”,目前有108名“导师”,其中包括知名企业老板、高等院校教授、企业服务机构专家等。这些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创业者提供策划咨询,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法律、人事、营销、生产、研发、财务、心理辅导等咨询服务。

3.创业中心对创业教育的影响。

高校通过设立创业中心,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减少其风险性。创业中心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可集中本地区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势,进而保证被孵化的企业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从而使得企业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生命力。创业中心有一批有着实战经验的优秀创业教师及专家学者,可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管理咨询等建议,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成长。创业中心承载着高校的创业教育,通过“营造创业氛围,点燃创业激情,提升创业能力,孵化创业项目”,为高校培养越来越多的创业型人才。

下面将从创业教研、创业基地和外延活动三个方面讲述创业中心。

(1)创业教研。创业教育科研能力,简称创业教研,为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编写适合本土的创业教育教材提供了可能性。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萌芽,到90年代,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而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晚,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推广创业教育工作,创业教育模式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借鉴国外模式,而要创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需慢慢摸索,因此,加大创业教育科研的力度既有利于适合我国创业教育教材的出台,也有利于早日探索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创业基地。高校通过创建创业基地、创业园、创业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惠的信息政策、良好的办公条件、优惠的水电管理费和一定的启动资金及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来扶持和培育大学生创业者。进入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企业孵化是大学生走向创业的重要一步。

为解决广大在校大学生及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等问题,创业中心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来扶持大学生创业。进入“孵化器”大学生创业者只要拥有好项目,可暂不注册企业,创业中心将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资金补足、创业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2007年,江西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在江西财经大学成立。首批入驻的45家公司的法人代表都是该校在校学生,而公司的400多名职员也全是该校的在校学生。这些“学生公司”在这里将免一年以上的场地租赁费,而他们的经营活动、内部管理、团队协作等都有由专家级老师组成的智囊团提供指导。2008年成立的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主要为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服务。凡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内以本人名义创办企业,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研发项目,或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可入驻创业园,并有可能获得来自政府的2万元到10万元的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的专项资助,其购置经营设备费用,生产经营场所租金、管理费、水电通讯费等费用也会得到减免。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以“孵化企业、孵化技术、孵化人才”为功能定位,依托江西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人才、学科建设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集成科研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进入园区。

(3)外延活动。创业中心可通过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的外延活动来培养创业型人才。创业中心可定期邀请成功创业人士,特别是成功创业校友开创业成功报告会、“未来企业家”等讲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校园的创业氛围。通过定期举办学校创业计划大赛、校园创意PK大赛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创业大赛等活动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若学生的创业计划项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创业中心可给予支持和指导,为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将知识运用于实际。

创业中心还可定期举办“模拟创业活动”。让大学生对寻找商机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以提高大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

鼓励学生组建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借助社团这个载体,自主开展创业训练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和获得体验的目的。

通过丰富多彩的外延活动使创业中心真正成为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以及成功创业的平台;通过创业基地,孵化出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的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创业型人才培养成功与否与课程设计、创业导师和创业中心三个微观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还与整个社会的支持体系相关,下面将从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创业市场及职能部门支持四个宏观环境因子来分析社会支持体系。

(五)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宏观作用机制分析

1.创业文化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够使人形成内在的动力,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业文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区的创业文化息息相关。创业文化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能够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是促进人们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温州的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离不开其敢拼敢闯的创业文化;西部城市宿迁市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它的创业文化,通过创业文化建设,宿迁人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创业群体不断壮大,创业绩效逐步显现。

创业文化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文化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土壤。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毕业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工作,就去创业。在他们看来,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退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种观点非常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创业型人才首先要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观点,要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创业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创业文化是一种推崇和鼓励创业、理解和容忍失败、鼓励探索和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业环境,能够树立大学生对待创业的积极态度,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大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创业是一种光荣并且愿意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

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长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创业文化氛围不浓。江西人的“重农抑商”思想和缺乏对创业精神的认可等观念,使得江西人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比较薄弱,缺乏温州商人敢拼敢闯的创业精神。

2005年,江西省提出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重要战略,这对于实现我省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若干意见中就有提到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营造全民创业、和谐创业的文化氛围。一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加快富民兴赣的脚步;二要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进一步清除农耕文化和仕文化的影响,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业有功、合法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大力培育“吃苦耐劳、诚信至上、尊重规则”的商业精神,大力营造“尊重创业、尊重创造、成就创业有功、破坏创业有过”的创业氛围;三是树立“和为贵”“和生财”“家和万事兴”的理念,进一步消除嫉能、嫉富等消极心态,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关爱宽容、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充分理解创业的艰辛和曲折,正确看待和处理创业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营造崇尚创造、褒奖成功、宽容失败、善待他人的和谐创业环境。

近几年来,江西省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宣传创业典型、普及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业热情的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鼓励全民创业,以“鼓励、支持、引导”的态度去作为,激活创业主体,在全省努力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一心一意创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近两年,江西省还通过各种舆论方式,支持、鼓励创业,宣传,使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充分激活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

2.创业政策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2000年4月,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教育部出台一项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指定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率先系统开展创业教育。从2002年起,国家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创业。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最新通知,提出四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第一,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第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于创业者而言,资金困难是创业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通知明确要求,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第三,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要想创业成功,仅有创业意愿还不够,关键还要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对创业者提供职业培训是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鼓励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通知明确要求,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第四,享受更多公共服务。高校毕业生想创业,会面临项目选择、市场推广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需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2005年,江西省提出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重要战略。为了推进这个重要战略,江西省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全民创业的软硬环境。另外,江西省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大学生“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政策、大学生创业孵化政策等,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江西省规定,毕业两年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凡从事个体经营的(除部分特殊行业外),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按规定可免收2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等。各地、各部门要对在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自创办之日起,1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和水电费,3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按照规定,江西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已进行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可按灵活就业人员待遇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的缴费基数按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养老保险补贴12%,医疗保险补贴3%,失业保险补贴1%,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并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贷款规模可扩大到20万元,期限可放宽至两年。团省委、省农村信用联社对获得县级以上团组织表彰的、有意到农村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额度为1—6万元的“青年创业信用卡”,并给予利息优惠,为其在农村创业提供扶持。

3.创业市场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随着卖方市场的出现,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追求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新特征,这使得市场经济走向了新的阶段——创业市场阶段。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为创业型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创业型企业可以利用其创新优势发现和抓住稍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市场机会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及时发现、识别和抓住市场机会,创业者就需要了解市场机会的各种类型,以便机会来时能及时捕捉而不错过。创业市场机会是创业企业之前没有涉及过的领域、没有生产过的产品和没有进入过的市场,创业企业能够通过这些机会获得盈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格局多元化使得创业市场机会的特征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市场机会既具有客观性和偶然性,又具有均等性和差异化,还具有普遍性和地域性。市场机会的这些特征使得创业型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避开劣势。另外,当今世界的宏观环境,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复杂的环境因素,也给创业型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得创业型企业能够利用自身灵敏、灵活、伸缩性强等特点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开辟新的市场。

4.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1999年1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国家教育部召开“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奠定了“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是高校今后教学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从2002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创业。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最新通知,提出四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且,江西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创业。

(1)国务院办公厅的支持。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及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各地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2)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支持。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的《关于全省工商系统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若干措施有关问题的实施办法》中,放宽了企业设立登记的标准,降低了创业者创业的门槛。创业者创立公司可以不受行业限制,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一律降至3万元;允许1名自然人或者1个法人投资设立一人有限公司;投资人可分期缴纳出资,首期出资额只需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且不少于3万元,即可登记注册,其余资本可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民营意见》中规定,投资者以不同要素形成的资本投资兴办民营企业,一时达不到企业设立登记条件又急需营业执照开展筹建等相关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6个月预备期的营业执照,待筹建完毕后,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另外,对于创业初期的相关费用,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减免,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比如,工商部门规定,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网吧、氧吧等)外,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创办私营企业的,一年内免收登记费。

(3)江西省财政厅的支持。财政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非公经济实施意见》提出“省级财政要逐年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江西省财政厅针对全民创业融资难等问题也出台了具体的财政政策,新增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000万元,对符合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小额贷款,财政予以全额贴息,担保基金达2.33亿元。扩大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的受益范围,将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士兵纳入小额贷款扶持范围,将贷款额度由现在的2万元扩大到5万元。对吸纳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给予信贷扶持。同时,省财政每年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和省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4)江西省国税局与地税局的支持。为了鼓励个人创业,帮助创业者尽早收获创业的“第一桶金”,省国税局出台了20项举措助推全民创业。例如,将销售货物的起征点幅度由月销售额2000—3000元提高到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幅度由月销售额1500—2500元提高到3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幅度由每次150元提高到200元,全省预计有6万户纳税人受惠于这一举措,一年可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近亿元。另外,新办企业可以获得多项税收优惠扶持,比如,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共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同时,省地税局针对各种创业群体制定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在支持居民创业方面,调高城镇居民个人营业税的起征点,将按期纳税的营业税的起征点,在县城、镇经营的月营业额由1500元提高到3000元,城市月营业额由2000元提高到5000元。

(5)江西省社会劳动保障厅的支持。省社会劳动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地,教育、科研、经济等部门对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分析、政策咨询等服务。同时,提出各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将创业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校园,免费为创业者收集项目信息,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

(6)团省委、省农村信用联社的支持。团省委、省农村信用联社对获得县级以上团组织表彰的、有意到农村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额度为1—6万元的“青年创业信用卡”,并给予利息优惠,为其在农村创业提供扶持。

三、社会生态系统中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具体模式探讨

(一)创业导师制与创业团队合作制模式

聘请创业导师是创业教育的重点环节,创业导师制的实行能更加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推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培养未来优秀企业家。而且,创业导师的加入使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更为强大,内涵更为丰富。创业中心可聘请成功的创业者、高校经管专业资深教师做大学生创业导师。创业导师可为创业中心的各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团队建设、企业经营、行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咨询、辅导与帮助等工作,促成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导师的近距离接触,帮助创业团队提高对商业机会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与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从而提升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创业中心对创业导师实习统一管理制度,并且导师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中途更换。创业导师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对创业中心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培训与咨询。另外,创业中心可向发展潜力大、产品市场前景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该导师通过提供培训、指导意见、一起工作等多种形式,向这类团队提供一条龙服务。

对于聘任为创业中心的创业导师,创业中心向这些导师统一授予“创业导师”证书,并向优秀的创业导师颁发荣誉证书等,以对创业导师进行精神鼓励。另外,对创业导师进行物质奖励,通过专家培训费、咨询费的形式对大学生创业导师进行补贴,如创业导师每对一名大学生或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阶段指导服务的,给予3000元的综合性补贴;每指导大学生在工商注册开业1家企业且稳定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10000元的绩效奖励。创业导师提供经劳动行政部门同意开展的专项服务的,给予每人每次2000元的补贴。

创业导师除了向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帮助外,还可以带项目过来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也可占一定股份,并与所占股份份额与大学生创业团队达成协定。

(二)校、政、企合作模式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学校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教育厅及知名企业合作模式情况下的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包括让学生参与到创业咨询、创业调研中去。利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政策获取贷款,运作小项目,利用创业团队资源为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等。探索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目标决定了高校必须和当地政府、企业合作,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搭建平台。例如,上海教委、科委成立了5亿元的天使基金,专用于大学生创业。辽宁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加之各地市不低于500万的配套资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建立了创业大厦,对学生创业进行辅导,形成整套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政府要在“校、政、企合作模式”中起引导作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从政策上予以扶持,从策略上引导。企业担负着把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重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基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调研,了解企业需求、明晰自身不足,培养其对社会、对企业的感性认识,提高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高校需要加大对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如江西师范大学的科技园、江西师范大学的创业中心是培养师大学子创业的重要孵化基地,学生可到科技园或创业中心了解中小企业创办、发展过程,还可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送入到科技园或创业中心进行孵化,由创业中心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抵押贷款、办公场所等服务,扶持大学生完成创业。

不过当前“校、政、企合作模式”还不成熟,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一些政策不能落到实处;企业与高校的互动性还不够紧密。为使“校、政、企合作模式”良好运作,就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政府要提供立法保障,明确校、政、企各方职责;政府可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组织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另外,为推动企业主动参与进来可推行企业接收实习生制度,政府对接收实习生的企业提供税收、就业补助等优惠政策。而且,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

第二,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主要的知识创新源,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与社会结合,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要制定适合社会、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要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建立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培养体系,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另外,高校里有实战经验的教师还很少,需要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及从企业界引入师资。

(三)产、学、研项目驱动下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最早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推行。1983年成立的“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标志着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产学研合作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九·五”期间在全国28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理论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高校具有明显的教育优势,产业与科研院处于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的前沿。高校、企业、科研院三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以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的。

但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却出现了“高校积极性很高,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诸如大学生实习的安全性、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等问题影响了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而且,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要求相距甚远,科技成果难以获得企业的青睐。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以及高新科技成果向产业部门的转移。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必须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另外,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吸引企业的主动参与,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为人才培养作贡献。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企业研发人员与高校和科研院研发人员之间加强联系、信息共享和相互学习,大力支持企业研发人员到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访问和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政府设立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以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应坚持产学研结合导向,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同时,高校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渠道,利用社会资金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的发展。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认为,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有四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发挥大学的综合科技实力,实现校企联合,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清华大学每年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其中1/3来自企业的委托,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二是依托大学原始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科研基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企业与学校研发基地之间紧密的依托关系。三是建设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平台,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支撑。四是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建立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结合克服了传统的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促进了大学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的改革。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际动手的机会,把“学”与“干”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高校还可鼓励学生团队参与到高校科研教师成果转化过程中来。

四、社会生态系统中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系统建设

(一)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教学体系支持

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通识教育模块,以KAB教程为主线。主要面向经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即确保学生基础课程不变,适当弱化某些公共课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教学过程中,以现实社会的创业实例为切入点,自始至终把典型案例分析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帮助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感悟创业理念,激发创业热情。

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开设KAB创业教育课程,供学生必修或选修,以保证学生创业知识的系统性;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使学生将创业理念付诸实践。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KAB(英文全称是Know About Business),意思是“了解企业”。它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目前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实施。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把KAB教育引入我国高校,旨在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KAB项目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知识,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后受挫。因为,首次受挫对学生将来创业之路的打击非常大。KAB项目的定位是创业启蒙教育,通过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点全面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基础创业知识;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KAB对创业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代大学生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是经国际劳工组织授权,由我国学者以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英文教材为蓝本,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进行本土化改编的创业教育教材。该课程力图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8个模块,依次为: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企业想法、如何组建一家企业、如何经营一家企业、如何准备商业计划书。该课程从实践角度教你怎么创业,并对创业精神、如何成为企业家、怎么经营企业、怎么写创业计划等创业必备知识,通过案例、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授课方式,让大学生能够在趣味中学习课程。

该课程的学生用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具体包括自我测试、课堂演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嘉宾访谈、商业游戏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实践效果。第二部分为阅读材料。此部分紧密结合练习内容,为每个模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以知识背景、实践经验分析、操作指南为内容,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指示并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该课程实行30人以下的小班授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体现出更多的参与特点,以鼓励、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亲身体验为主。大学生可通过KAB教育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素质,增强创办企业的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创业教育外延体系支持系统建设

将创业教育外延作为一个体系来建设。通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开办创业讲座、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创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一系列来开展创业教育外延活动。

通过定期举办学校创业计划大赛、校园创意PK大赛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创业大赛等活动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若学生的创业计划项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创业中心可给予支持和指导,为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特别是知名校友企业家来校开办创业讲座,在大学校园宣扬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把校内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及校外知名企业家结合起来,组建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大学生在创业过程由于自身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会碰到非常多的问题,如果在创业过程中有“高人”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将会少走很多弯路。让成功的创业者成为初次创业者的导师,以老带新,为初次创业者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可举办“大学生创业咨询日”活动、散发大学生最新创业政策宣传小册子等宣扬大学生创业意识。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咨询日”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政策答疑、创业典型宣传、创业文化展示,通过专家坐台咨询、现场宣传展览,回答大学生在如何创业、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小额贷款等方面的咨询。

(三)以创业教育导向的教育体制改革与建设支持体系

我国自2002年4月正式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以来,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一些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了课程体系中去,但是,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和课程标准,创业教育体制改革还面临很多困难。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制约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环境,扭转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评价局面,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高校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引起重视,并意识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把对大学生的培养定位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上。

高校应该广泛开展有关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培养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地接受创业教育并积极地进行创业实践;紧紧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旨广泛开展如参观、访问和请优秀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活动。高校创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反过来,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也对创业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创业教育。

2.教育职能部门要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建立专门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

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教育管理部门是教育厅,目前我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是负责我省创业教育的主要管理机构,下设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从事具体业务指导,该中心目前挂靠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中心为推动全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每年都开展了不同程度活动,包括创业研讨会、创业教育骨干师资班、创业教育论文竞赛等。不可否认,管理机构为江西省创业教育推广作出了贡献,但由于中心成员编制在高校,中心活动费用少,导致创业教育管理工作还处于粗放式状态,因此江西省还要加大对创业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力度。

3.各高校还没有完全成立指导本校的创业教育指导机构。

我省高校内部有学生工作处、管理学院、团委等管理部门比较多的涉及了创业教育工作,三个部门由于利益和目标的不一致,使创业教育很难有效的开展。当前我省在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能够较好统合全校的资源开展各种活动,但在大部分高校内部还不能举全校之力,开展创业教育工作,部门之间难以衔接。有的院校连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还难以实施,教务处的压力非常明显。

(四)建立社会劳动政策支持体系

大学生创业启动离不开资金、税收、管理费、培训、项目支持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及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从而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

在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的《关于全省工商系统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若干措施有关问题的实施办法》中,放宽了企业设立登记的标准,降低了创业者创业的门槛。创业者创立公司可以不受行业限制,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一律降至3万元;允许1名自然人或者1个法人投资设立一人有限公司;投资人可分期缴纳出资,首期出资额只需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且不少于3万元,即可登记注册,其余资本可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对于创业初期的相关费用,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减免,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江西省财政厅针对全民创业融资难等问题也出台了具体的财政政策,新增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000万元,对符合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小额贷款,财政予以全额贴息,担保基金达2.33亿元。扩大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的受益范围,将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士兵纳入小额贷款扶持范围,将贷款额度由现在的2万元扩大到5万元。

省社会劳动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地,教育、科研、经济等部门对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分析、政策咨询等服务。同时,提出各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将创业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校园,免费为创业者收集项目信息,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江西省可成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由省政府设立,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的新探索。每年政府可根据高校教育改革需投入经费的一定比例向大学生划拨科技创业基金,用于扶植大学生科技创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