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华东交通大学 邓卫权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陶矩
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多了52万人,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高峰期。江西省2008年体育本科录取2264人,专科录取1681人;2009年体育本科录取1988人,专科录取2025人,加之在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毕业生继续就业,体育专业就业状况将日益严峻。2001年开始开设的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这些相对成熟的专业相比,由于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已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和就业优势;但社会体育专业正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从总体上来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因此,社会体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设计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社会体育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创业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也为其他体育专业创业提供借鉴。实践证明,在体育专业进行创业教育是可行的,这一举措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回顾近年来我们的创业教育实践,具体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统一认识,树立创业理念
“创业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界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之后,出现的又一新的教育思想。它是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的体现,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当前高校体育专业的创业教育显得过于平静,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体育专业的创业教育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宽广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体育专业的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高校的扩招,使毕业生就业出现粥少僧多的局面;体育机关的减员增效,又难以再大量接收大学毕业生;教育单位也难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业机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体育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可能。因此,要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就业,更要学会创业,才能真正为就业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因为现代社会和市场已经不可能给体育专业的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所以,体育专业的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工作,谁愿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谁就有出路。
(一)社会体育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难
随着各体育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后,现在一些理工大学、财经大学主要想依托本学科的优势,也纷纷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总的来说,从专业定位上大体上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面向社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二是面向休闲娱乐市场;三是体育公共事业管理。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经验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专业定位,但是仍然在摸索着前进,过细的专业划分可能是造成学生就业压力难的主要原因。从早期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来看,学生的就业倾向大部分又转向了体育教育专业,即从事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根本区别。这是因为专业虽然定了位,但又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和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按照体育教师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向哪一种目标发展,这样就会导致就业渠道的狭窄,大多数学生在找工作时倾向于学校。
(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成熟
由于培养目标不清晰,给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带来了困难,在体育学院和大学的体育院系课程设置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如果以休闲娱乐市场为主,就需要开设诸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等课程,但是耗资大,资源紧缺。后来的选择还是大部分采用了和体育教育专业以及运动训练专业相差不大的课程设置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最终趋同于体育教育专业。有的适当开设了一些社会体育方面的实践和理论课程,但是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只是短期开设。定位在体育产业领域的课程却很少有机会去公司实习。同时,由于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门课程,即使有了明确的专业定位,却因为课程体系不完善而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但转向学校体育教学时又没有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好,因此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大众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创业人才
近年来,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体育产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房地产开发商把休闲娱乐设施作为吸引买主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些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新型住宅小区成了广为关注的卖点,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房产开发商已经开始大炒“体育概念”,开发小区起名为“奥运小区”“休闲娱乐社区”“休闲动感社区”等,这是一种市场信号,给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体育领域的变化发展对传统工作岗位造成冲击,而未来的新型的工作岗位必须由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体育人才来开拓。只有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才能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因此,高等体育院系应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社会体育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一)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从专业设置着手,开设了当前就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网球、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等四个热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实用性为主,学生自第一学期起就选定一个专业方向为主项,一个专业方向为副项一直到毕业,保证学生每周八节以上专业主项课和每周四节专业副项课;同时开设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瑜伽等社区开展非常普及的专业普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为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专业理论方面,我们精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社会学》《体质测定与评价》《运动竞赛学》《体育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运动康复保健》《营养学》《休闲体育概论》《教育学》《心理学》;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为选修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做到让学生学好、够用、实用的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多、杂、虚的现状。
(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采用学校——社会实践——学校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彻底改变学生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轨的传统教育模式。从大二开始,一方面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充分挖掘周边社区的体育消费潜力,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专业市场,从事专业教练员、陪练、健身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实训基地,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利用寒暑假的大块时间,让学生直接到各个俱乐部进行学习、工作。这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学会与人交往,熟悉俱乐部运作,提高专业综合能力,找到自身的优缺点,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思想。另外,为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适度地开放校园市场。高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扩招和发展,师生多,校园大,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并且校园市场又相对于外部市场风险较小,并且在学校的管理范围之内。将这一市场向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适度的开放,可以给他们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促进他们对校外市场的适应性,或者是作为他们进行社会创业的一个缓冲。这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成功系数,使一部分学生能够自食其力,减轻部分家庭生活和学费负担。
(三)学生课余训练俱乐部化
我们采用俱乐部的运行模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不间断训练;其中,每天俱乐部课余训练时间不少于4小时。几年来,对已建立网球、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四个专业俱乐部的管理日趋完善成熟。每个俱乐部有章程、计划、作息安排、阶段总结。系领导对教学效果、日常活动进行随时监控、检查。学院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的专业思想得到了巩固,身体机能能力和专业运动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同时让学生参与俱乐部的运行、管理,学生综合素质及参与社会活动的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
(四)拓宽学生职业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导向,以往单纯强调学历文凭的就业观念将逐步得到纠正,而学历、技能并重的观念逐渐被社会认可。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岗位逐步由教育类转向应用性、技术性、服务类;同时,休闲体育部门对从业人员更讲求“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聘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些情况就要求社会体育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在创业教育中,积极推行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们积极推行在读学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体育经纪人证书、部分运动项目的裁判员一级证书、跆拳道项目的段位证书、健美操项目中的大众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器械锻炼的培训和鉴定,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接受职业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和要领。职业资格证书对完善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评价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正成为现代社会规范专业人才、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标准,也将成为规范与评价教育与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同时也引导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更好地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我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省级体育比赛和对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社会活动能力;通过比赛,以赛促练;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几年来,体育系学生体育舞蹈、健美操、跆拳道、网球俱乐部多次与兄弟院校进行各项目友谊赛和应邀参加校内外友情演出及周边地区群众体育活动指导,(如:健美操俱乐部应邀参加新建县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网球俱乐部学生担任全国短式网球比赛裁判;帮助新建县组建领导干部网协,派教师担任网协教练),目前已为周边提供培训上万余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地区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六)初级阶段的教学成果
06级目前已毕业的学生中,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5.6%,月收入从0.4—2.5万元不等;到健身俱乐部当教练的占72.7%,月收入在2000—3500元;而在事业单位的占11.7%,月收入只有800—1500元。从对毕业生调查的结果来看,能自主创业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欲望,且家庭背景稍好,有启动资金,然后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后决策投资(或是共同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种创业的形式是技术入股,学生有较好的技能,对方投资。到俱乐部当教练的学生由于没有资金或是感觉自己经验不足或是创业的欲望不足,现在的状况只是想进一步了解市场、学习经验,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会考虑自己创业。
三、结论与建议
1.社会体育专业的创业人才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校和地域的实际,明确专业定位、设置课程体系。
2.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拓宽能力结构,加强创业欲望的熏陶。逐步形成“技能实践—理论—社会实践—理论—创业”的培养模式。
3.建议在高职社会体育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在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中推广,力求在高校体育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上有所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