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敢于对微软说“不”的中国软件企业家

一个敢于对微软说“不”的中国软件企业家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敢于对微软说“不”的中国软件企业家——江西财经大学校友王文京的创业故事王文京于1964年12月15日生于江西省上饶县,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现任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09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的主角是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先生。这是王文京想得最多的。

一个敢于对微软说“不”的中国软件企业家——江西财经大学校友王文京的创业故事

王文京于1964年12月15日生于江西省上饶县,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现任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在20世纪90年代,用友公司推动了财务软件在中国的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用友公司又积极推动ERP等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国及亚洲企业的普及应用。在王文京先生的领导下,经过20年的发展,用友软件已经成为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包括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ERP软件、财务软件、集团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及小型管理软件供应商。

2009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的主角是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先生。故事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5年微软有意整体收购用友时,业界传言当时的出价是10亿美元,但这并没有打动王文京的心。2007年年初,微软又有意对用友进行战略性投资,但最终仍然遭到王文京的委婉拒绝。”为什么王文京敢于对微软说“不”呢?一是王文京有这个实力,二是王文京认为“在公司的主导权上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

从国家机关干部到个体户

王文京出生在江西上饶的一个农村家庭,靠自己的勤奋15岁就考上了江西财经大学商业会计专业,在当时同学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召下,他也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分配到令人羡慕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在国家机关工作了近6年,王文京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还破格加了一级工资。这时王文京才二十四五岁,正是风华正茂、前途似锦的时候。可这个时候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就是今天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国家鼓励各种专业人员,特别是有技术的人员到这个地方来创办新型体制的高科技企业。胸怀抱负的王文京此时按捺不住内心的创业激情,他决定辞去已经拥有的好工作,放弃已有的一切,去追寻创业的梦想。

这一举动在当时的人看来无异于一个疯子的行为,王文京自己说:“那段时间正好我父亲也在北京,他也感到特别吃惊,不理解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要辞职?我辞职以后的关系到了街道,就成了待业青年,要去做个体户,很多人都理解不了。”

可王文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他看来靠自己智慧挣钱最有成就感,他说:“我觉得这些人(自主创业的人)都很有能耐,凭自己的知识、能力、劳动去生存去发展,我感觉特别好。”

于是,1988年,王文京用借来的5万元正式在海淀区注册了公司,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房子办公,因为小,所以没称为公司,叫软件服务社。

在当时的中关村,既有联想那样“戴红帽子”的国有企业,也有四通那样的集体企业,这样的公司形态能够共享到国有或者集体单位的资源,能顺利渡过创办初期的艰难。而在王文京看来,产权明晰的私企虽得不到更多的政策优惠,但不会留下产权纠纷。因此,他选择了民营企业且一开始就建立了明晰的产权关系。

中国财务软件的先驱

公司成立了,究竟选择哪种业务呢?当时的中关村已经颇有点风云际会的味道。四通、信通、京海、科海等一大批民营科技公司相继成立,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步形成,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成立使得那里的科技企业一下子增加到了近两百家。而就在这一派热火朝天中,大部分公司都将目光投向了电脑硬件,可王文京却踏足了另外一片少人问津的领域——财务软件!

为什么王文京要走所谓的冷门呢?王文京自己的话是最好的回答:“我们没有选择做硬件,而是选择了当时很艰难的软件,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很多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还很原始,都是手工和算盘,但是我们感觉到这种情况会变,市场有这个需求,因为电脑出来了。1984、1985年PC出现了,给这个行业的改变带来一个机会,财会工作可以电脑化了。我们觉得应该有专业公司来提供会计软件和财务软件服务。另外,我们也很清楚,在中关村,我们是第二拨到的,买卖电脑已经有许多公司在做了,我们做这些没有什么优势。另外,我和我的合伙人一个是学会计的、一个是学财务管理的,而且都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也就是具有专业优势吧。”

然而,软件这条路走起来并不轻松,当时很多软件都是随硬件捆绑出去的,有的人甚至连软件这个词都没听说过。不过王文京对市场已有预见,而且这种预见很快就得到了印证。1989年12月9日财政部下发《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规定允许不同所有制的公司提供商品化的财务软件,这种推进市场化的做法给当时的用友提供了破壳的机会。

随后,他们跟国际旅行社总社做成了一件生意,卖了一套软件给他们,收获7000元,大家很高兴,因为7000元对当时的他们来讲就是很大的单子,就跟现在拿一个700万的单子是一样的概念。慢慢地,公司业务做开了,于是他们有了自己的目标,“那个时候我们定了一个目标,就是一个十年规划,十年后要达到年3千万营业额”。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确定了“发展民族软件产业,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的创业理念。3千万营业额的目标提前实现了,到1997年用友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1亿元,2007年用友的年销售额更是超过了13亿元。

中国管理软件行业的领跑者

事业在一步一步做大,接下来的是如何保持发展势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保持自己的优势呢?这是王文京想得最多的。上世纪90年代末,作为用友软件来说年销售额已经过亿,业绩可谓不小,可是有一天,东莞当地的一个合作伙伴对王文京说,用友财务软件在东莞越来越不好卖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王文京确实很震惊,因为东莞是我国改革开放比较前沿的,它的趋势代表了未来其他很多地区的选择和趋势。王文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此时,距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有3年时间,但是欧美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将生产制造环节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同时来自台湾、香港的外资企业也不断向那里迁移。尤其在东莞、深圳这样的城市,生产制造行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王文京专程前往东莞、深圳作了实地考察。这次考察,王文京发现市场在悄然变化,尽管用友在市场份额上依然遥遥领先,但竞争者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复杂。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独立的财务软件公司未来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具有综合功能的企业管理软件”。2000年用友软件公司业务做出了重大转型,而正是这次转型,使得用友从全国财务软件市场的老大,又一跃成为中国管理软件行业的领跑者,2002年,用友成为中国ERP管理软件市场的第一名。

儒商的大智慧

公司的发展也可能会有分有合,用友也有兄弟分离的经历。与王文京一起创办用友公司的好友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希望另立公司。虽然王文京十分难舍,但考虑到公司今后的发展,他还是与好友愉快地分家了。王文京和好友的分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充满纷争,王文京只是支付了一笔规模不小的现金买回了好友的股份,但这个举动却让他在当时几乎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尽管如此,直到现在,他们一起创业的照片还挂在公司最醒目的位置。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包括荣誉。大凡分手总难免要带上几许纷争,可在他们却分得如此轻松。很多人将此归功于用友在产权上的清晰。

多年以来,用友似乎一直只是专注于做好自己,在软件行业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王文京很少提及竞争对手。然而,从2007年起,王文京似乎变得一反常态,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国际管理软件厂商的商业模式,这背后,很多人都在揣测王文京的真正意图。

原来,王文京在想,用友在高端市场上,全国的客户已经超过3000家,而国外厂商在中国绝对没这个数量。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用友提出客户经营的战略,也就是第二次转型。就是要从原来的传统经营,解决方案经营,往以客户为中心的、基于全面企业应用服务的客户经营模式转型。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建立起用友更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把用友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前三的管理软件提供商的新目标。

2007年3月22日,用友软件园正式开园,这是亚洲乃至亚太地区最大的管理软件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达到了40万平方米,能容纳1.2万人同时办公。如今,在这个软件园里,王文京正编织着他的世界级软件企业的梦想。

(供稿:江西财经大学 谭光兴)

点评

1.王文京辞去了铁饭碗——政府工作,下海创业,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艰难的决定,除了需要冷静的思考外,还必须要有创业的激情。成功的创业者无一例外都充满了创业的渴望与激情,这将最终转化成为创业者的创业动力。

2.在机会识别上,王文京独具慧眼,开辟了公司的“蓝海战略”。他从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出发,选择了软件行业,并且将目标市场定位到财务软件上,从而避开了硬件市场的激烈竞争。

3.创业者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使得创业者不断积极进取,二次创业。从财务软件到管理软件,再到向世界管理软件三强进军,用友公司的战略不断发生变化,这其实也是一个二次创业的过程。

(点评:江西财经大学 梅小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