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创业教育规划的结构
一般来说,创业教育规划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评判,创业教育规划目标,创业教育发展规划行动方案的选择。
一、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和评判
目标设定是以对现状的诊断及分析为前提的,对现状进行诊断与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问题、界定问题及分析原因,确认问题是现状诊断与分析的第一步。要确认问题就需要了解实际状态、期望状态和差距这三个方面。实际状态一般是通过有关资料的收集、处理、调查分析获得的。期望状态来自创业教育发展目标,以预测为基础。界定问题要弄清楚问题的范围与界限。我们以全国创业教育知名院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解释创业教育评判和分析的方法。
本次创业教育评判和分析的对象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2000名,被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以了解不同性别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活动的现状及特点,揭示学生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做好创业教育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问卷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被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背景,如性别、所学专业、家庭收入等;二是大学生的创业认识与意识,包括对创业的认识与了解、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问题、是否考虑过将来创业、是否有创业计划及创业方向、在校期间是否已经从事过创业活动等;三是创业准备,主要是学生在心理、知识、环境、能力及素质等方面的准备;四是所在学校创业教育及创业活动开展的现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1953份。被调查对象的信息统计如下:男生1165人,女生835人;学生所学专业涉及工科、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四大类。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百分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描述。该校创业教育现状有如下特点:
(一)对创业的认识各不相同
当今社会,人们对创业的认识与理解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答案。大部分学者认为,新事业的创立、新企业的创建、服务的创新是创业活动。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与理解也各不相同。占被调查人数48.0%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在已有的工作岗位或个人事业上开创新的事业;而有32.0%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新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只有10.2%的学生认为科技的发明、创造才是创业;另有9.8%的学生认为物质财富的创造、新观念的产生、管理经验的革新等是创业。
(二)资金及社会关系是阻碍学生创业的两大方面
调查显示,30.2%的学生想过将来要创业,35.0%的学生在校期间有过创业的尝试。但仅有17.5%的学生能长期坚持,说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昙花一现”现象还较多,究其原因就是资金及社会关系。有62.0%的学生认为缺少启动资金是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除了资金以外,社会关系、实践经验、政策支持、家庭认可等也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难题。
(三)各个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对创业认可度不一
调查发现,工科、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想创业、选择创业的人数较多,而语言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创业感兴趣的不多。分析认为,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创业激情表现,与其所学专业关联度较高。工科、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其本身所学专业方向对大学生创业方向支持度较高,且这些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家庭本身就办有企业,父辈的创业史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而语言、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是服务机构,相对于其他专业,创业难度大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这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想法与激情。
通过以上创业调查,我们可以对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如下评判:
第一,创业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第二,学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学校没有专门的授课教师,且教师自身也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
第三,目前我国没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国外已经开发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创业活动缺乏有效的规划。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举办讲座、开设创业园等形式来促进学生创业,但没有形成系统体系,没有合理的规划,仅停留在分散的形式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创业教育能力培养会构成一定的缺陷。
二、创业教育规划目标
(一)创业教育规划目标的主要特征
创业教育的目标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层次性四个基本特征。
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其目标也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的整体性、开放性、竞争性、变化性、创业性要求人的素质具有总体上的综合性。培养目标的实践性能使受教育者具备实际本领,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以及随时出现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创业教育目标还具有结构层次上的多样性,因而可以设计出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体系。
(二)创业教育目标规划的原则
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设计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目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规范,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实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目标设计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三个基本原则。
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必须符合全面性、整体性原则,才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为适应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要能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灵活的处理,形成因地制宜、因需而变、因材施教的快速调整机制。另外,对于受教育者的学习掌握来说,目标设计越明确具体,也就越容易把握。只有切实可行的目标,才是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才能贯彻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去。
(三)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
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特征”。
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创业能力,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够创业致富,开创新的生活。
(四)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分解为认识领域和情感领域两类具体目标。
认知领域的具体目标是领会、理解和把握有关创业知识,综合运用所学创业知识处理创业实际问题,通过求异思维、多向思维提出独到见解,力争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情感领域的具体目标是认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的学习活动,认识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价值意义,完善创业素质以实现自我价值,在创业实践中对独立开展工作充满信心,不怕困难和挫折,善于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以坚定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来规划自己的未来。
三、创业教育规划行动方案的拟订与选择
创业教育规划目标设定并不意味着目标的实现。目标的实现需要行动,行动总要选择一定的方案或手段。选择的前提是要拟订出多种可以替代的行动方案。如何把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因素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构建不同的创业教育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方案?
提出不同的实施方案,实质上就是研究在达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不管哪一类教育计划,其主要问题多集中在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需要不相适应方面,特别集中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可能提供的人、财、物、时间的矛盾方面,因此,在研究拟订实施方案时,要充分分析教育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素。
满意方案的选择,即在提出各种替代的实施方案之后,在比较、评价这些不同方案中进行选择。在决策理论中,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手段决策。选择满意的方案,首先要确定价值标准,这里主要的标准是效率、满意。效率就是对实现创业教育目标最有效的方案,表现在学生创业数量与质量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满意是对所选取的实施方案的合理性要求。满意不是理想的或者最优化的方案。其次,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比较及反复论证,结合本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选出符合当地实际、学生状况、师资水平的实施方案,以确定公认的好的实施方案。第三,要对选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补充。
在制定创业教育规划行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如下因素:
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即是高校所在地城市,因此,当地经济社会因素是制定创业教育规划行动方案的重要依据,当地优势产业也是孵化学生创业的土壤。
2.高校本身专业优势
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工科、管理类学科,学生创业数量较多,学生创业一般与专业直接相连,因此,分析其专业特点,对实现创业教育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高校教师创业素质状况
创业教育目标形成的决定作用之一是高校教师创业素质的高低。高校教师首先须具有创业意识和理念,对创业学科体系有基本的了解,并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深入性研究。行动方案的制订,必须考虑教师因素,这样,在实施行动方案时就会容易一些。
4.当地政府对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
在制定创业教育行动方案时,首先对当地政府在学生创业政策方面有足够的熟悉,根据政策推出系列活动,在行动方案中有直接体现。
5.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完善
创业教育制度是保障创业教育得以长足发展的保障,是创业教育行动方案能够实施的前提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