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在金融危机下,创业型院校应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创业教育分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创业教育和面向少数学生的立体式创业教育两个层次。普及性创业教育的实现主要借助于现有课程体系的完善,立体式创业教育则要强调实践,依托“案例教学”“模拟创业”“草根创业”和“精品创业”的立体式创业课程体系来实现。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目标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以上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两点:一是功利性价值取向,即培养目标在于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创造社会财富的社会成员;二是非功利性价值取向,即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工作,推动社会的变革。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目标也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对于非功利性价值取向,创业课程体系应能满足普及性创业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素养,在未来岗位中不断进取。对于功利性价值取向,创业课程体系还需要达成创业人才的实现目标,即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以老板或者企业家的身份凸显。针对少数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教育,通过创业技能的演习、探索,为这些学生提供创办企业的资金支持与管理咨询、开展创业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或学生团队在校期间创办自己的企业,能够为自己创设就业岗位并为社会增设就业岗位。我们认为,在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唯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同时实现创业教育的两种不同价值。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殊性及其设置选择
(一)课程体系及课程论流派
课程体系是一个或一类专业所设置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它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所在。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1]课程体系总是在一定的课程原理指导下进行的。最具代表性的课程论有以学科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知识结构为中心和人文主义课程论等几大流派。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论在我国高校一直占有统治地位,该理论主张将各门课程包含的事实、法则、结论都配置在一定的程序和系统中,根据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编排课程。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论以学习者的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过程为基础来组织课程,强调学习者“从做中学”,根据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编排课程,着重于学习者本身的经验积累而非知识点的传授。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论强调把学科基本结构与学生智慧发展的顺序有机结合,以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加以编排。人文主义课程论则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着重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2]
(二)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殊性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表现形式,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平台和依托。当前,我国还没有设置“创业专业”,创业教育更多的是融合到专业教育之中,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业类课程。其课程体系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依托,实现其教学过程。而以经验为中心编排课程体系,可能会使学生忽视知识其固有的逻辑顺序,其结果可能使大学生只学习到一些零碎的经验、片断的知识。若以知识结构为中心来编排课程体系,往往又会过分强调理论而降低实践的重要性,无益于创业实践的落实和经验的积累。
(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论选择
我们认为,创业课程体系设置所依据的理论不必在意具体某一种课程论。美国蒂蒙斯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就是以经验中心课程论为主导,同时又兼顾了学科中心课程论和人文主义课程论的指导,是结合了三种课程论各自的优势整合而成,取得成功的。[3]借鉴蒂蒙斯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设置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人文主义课程论为基础,以学科中心课程体系做支撑,逐步发展以经验中心课程论为指导的课程体系。首先,隐性的人文主义课程在我国高校比较丰富,稍加改造即能把创业教育融合其中,不需要在学校学科课程体系外再增加新的课程,而是直接把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学科专业课程中。这样,现有课堂资源就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把创业教育过程简化,同时,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我国高校一直受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影响,有自觉、自然编排创业课程体系的可能,可以将“智力创业”思想渗透于文科类学科专业,将“技术创业”思想渗透于理科类学科专业。最后,国内高校创业型的教师所占教师比例还很小,开设实践性课程在师资力量上受到很大的制约,以经验中心课程论为指导的课程有待逐步发展。
三、国内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国内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存的主要问题有:
(一)隐性课程多于显性课程
目前,国内的创业课程尚在探索中,仅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创业学”“创业管理”等显性课程,学科建设还处在萌芽阶段。而美国基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学科体系,内容涉及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等课程,核心课程有创业启动、风险投资、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营销、机会识别、创新评价和创业研究等。[4]美国高校针对非商业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系列创业课程,而国内尚没有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
(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结不明显
课程开发所依据的理论是学科中心论、基础论,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实践能力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能力发展应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思政课程、法律基础、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等基础课、专业课所组成的隐性课程主要传播各自的概念及基础理论,而传播创业精神没有在课程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做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都处于自发状态;已开设的“创业学”等显性课程,与其他课程缺少相应的联系,相互之间比较孤立,没有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中。
(三)以理论灌输为主,实践训练较少
由于身处传统学科教育框架下,具有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短缺,创业实践缺少必要的资金,国内创业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是通过开展教学来使学生的创业活动能力提高。国内部分高校设有“创业学”等显性课程,其课程板块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等,多偏重理念、定义、分类的灌输,“在黑板上生产、书本里经营、课程中交往”,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多为纸上谈兵。
(四)对创业教育的口号宣传胜于技能宣传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创业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鼓吹创业的频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篇幅增多,大力鼓励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功利主义倾向日益加重。而对创业风险及其控制技能则没有加大教育力度,以至于当风险来临时,学生不知所措,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教育和足够的警示不够,让他们盲目于创业成功的追求,而忽视了其风险的一面。
四、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指设置课程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它不是主观想象的,而要建立在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上。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课程设置应以创业能力要素分析为基础
创业课程设置是在创业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即科学分析作为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如专业知识、经营管理、创业技能等能力,从而在课程上做相应的安排。
(二)课程开发要综合考虑
重点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第一,课程总体框架。学科创业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创业实践活动课程要包含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形成创业素质的要求与内容;第二,课程科目设置上,创业教育课程是多门学科知识综合而成的跨学科课程,也就是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课程的整合、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
(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创业教育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造让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决策的机会,使他们在成为企业家之前首先成为“主体人”。
(四)创业活动应作为课程设计核心
创业活动实践性很强,因此,课程设计应以专业技能和创业理论为基础,以创业活动为核心,加强实例引导和实践课程的比例。
(五)创业素质应作为考核评价的标准
创业素质是创业型人才发展瓶颈,高校应改革以应试为主导的考核方式,改成以创业素质为标准的考核方式,侧重在专业技能的考查上,更考查创业素质方面的内容,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优劣为评价标准。
五、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内容及架构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涵盖的内容
创业是对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资源的敏锐发现和善于捕获机会的活动,是创造并实现其目标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因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涵盖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推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这是一种自强自立精神的集中体现,创业者坚信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奋发努力与自力更生,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也代表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即勇于面向困难、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务求实效;更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推陈出新的意识,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拓展精神。
2.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包括强烈的自立倾向和创业欲望,独立性和合作性兼备、敢为性与克制性并存、坚韧性与适应性相依的心理品质。[5]
3.创业知识与技能
创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例如识别和评估市场机会、制订创业计划、获取资源、新创组织管理等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知识做支撑。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为实现创业教育目标而开设的系列课程分类,创业教育课程可以设置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三个方面。
1.学科课程设置
主要有学科渗透、必修课、选修课,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形成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学科渗透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以现有学科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教育,即以文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和以理工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技能训练。必修课程是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例如,创业意识课、创业社会常识课、创业技能课、职业指导课、经营管理课、公共关系课、市场营销课、经济法课、演讲与口才课等等,可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开设不同的课程。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修习。
2.活动课程设置
主要由集体性质的专题活动课和个体性质的项目活动课组成,通过上述活动课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集体活动课程可结合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积极开展活动,同时,可在学科知识竞赛中体现创业能力。例如,在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科技活动中体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自我服务性劳动、公益性劳动、生产劳动等各种社会劳动中体现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的要求。专题活动课程是有明确主题的群体性活动,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而设置,主要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知识技能竞赛等方面。而项目活动课程则是由学生个体承担的,具有明确主题的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若干项目,学生选择项目并靠个人兴趣独立完成,实践证明,项目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3.创业实践课程设置
此类课程分为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两类。模拟实验包括单项模拟、综合模拟;社会实践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模拟实验是以群体活动方式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单项模拟有实际操作活动模拟、经营管理活动模拟及社会交往活动模拟三种形式,内容比较单纯,活动空间比较有限。而综合模拟则是三种单项模拟的综合,可以开设校内劳动课程进行综合模拟。模拟实验主要在校内进行。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门,以个体活动为主。单项实践是单项模拟的具体实践形式,通过某一个项目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综合实践则是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可以由学校联系企业,学生在企业中担任实际职务,最好可以由学生独自策划进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主要在寒暑假期间进行。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三种课程类别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该课程体系指向性非常明确,即实施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锻造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人才;第二,该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第三,该课程体系具有高度的活动性。创业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决定了课程组织方式的高度活动性,课程重视社会实践,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社会生产紧密相连。
(三)创业教育的具体课程落实
1.隐性课程的建设
(1)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校园创业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校园景观设置、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期刊和校园网等媒体资源,针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创业典型人物等方面大力进行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校园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2)以活动课程为载体塑造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讲座等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大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野外生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合作性和竞争性等,以奠定学生创业的心理基础。
(3)以专业课程推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未来的创业提供知识储备,为创业提供坚实的支撑。
2.显性课程的建设
(1)通过创业学科课程掌握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学科课程主要包括与创业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例如,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学”培养学生分析市场、运作项目、筹集资金、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之能在创业实践中准确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创业实践活动,以便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妥善处理好突发问题。通过开设“公司法和合同法”,使学生了解与创业相关的现行法律制度,准确把握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知晓各种创业法律规范,在创业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个懂法、爱法、守法的创业者。通过“创业心理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调整好心态,创业成功不会骄傲,而失败时重新开始。
(2)通过创业实践课程提高创业实践能力。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时长、教学条件缺乏等种种客观原因,当前我国创业实践课程不多。目前,部分高校主要通过经营者角色模拟等方式落实市场调查、创业前期准备、创业步骤实施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6]
六、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层性思考[7]
如前所述,我国现阶段创业课程体系宜以人文主义课程论为基础,以学科中心课程体系为支撑,逐步发展经验中心课程论为指导来设置和完善。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分层组织创业课程体系。
(一)第一层——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创业教育
针对“隐性课程为多、显性课程不足”“隐性课程之间与显性课程联结不明显”的现状,可以通过增设显性课程、加强制度化建设等方式来予以改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业基本素养。
第一,通过制度化建设在隐性课程中落实创业教育理念。基于社会变革对创业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在国家政策和高校发展战略中做出制度化的引导和规范,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创业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计划中要体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相关隐性课程大纲中要适量加入创业教育的章节、案例或实践方案设计,明确与显性课程的连接。把创业教育的精神融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之中,并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与心理品质。
第二,通过增设与创业直接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显性课程,弥补创业显性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例如增加“会计实务”“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课程,增加学生创业必备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第二层——面向少数学生的个性创业教育
针对“理论灌输为主,实践演练较少”“重宣传、轻风险防范”的现状,个性创业教育着重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创业”“低端创业”和“高端创业”四个层次来达到个性创业教育,促成毕业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一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案例,通过师生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提炼掌握理论知识,进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创业教育中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增进学生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升学生分析、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功案例、失败案例的分析、讨论,可以帮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将经验和教训上升到理性层面,是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
2.模拟创业
模拟创业是指模仿创业或尝试创业的学习、体验与参与过程。在模拟创业过程中,能使有志创业的学生初尝创业活动的酸甜苦辣,经过一番演练后,找到最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创业方向与目标,为未来全身心投入创业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创业一般主要有两种形式:“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和沙盘模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是参赛者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通过社会调查选择创业项目,进行多种创业途径分析,形成创业思维,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商品,围绕这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方案,包括公司的介绍、产品与服务调查、市场分析、产品营销策略、公司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分析等内容,创业者提出新企业的蓝图、战略、资源和人的需求等构想。学生是通过一项经营业务或考虑成立一个小型企业撰写创业计划书,最后进行课堂汇报。在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所涉及的各方面的知识、调查企业和市场,而且要进行团队合作和分工,从而获得创业初步认识和实践经验。
沙盘模拟,又称沙盘推演,是通过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模拟的竞争性行业,学生分组建立若干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围绕直观形象的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进行实战演练。每个团队的成员在沙盘模拟训练中扮演着CEO、财务总监、销售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等管理角色,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市场竞争、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学生们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组成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并组织实施。他们在这种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掌握经营管理技巧,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沙盘模拟是一种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进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而又不会使现实公司有任何实际损失的理想课程。通过沙盘模拟实际演练的培训,学生能深刻认识企业运行的竞争态势,使原有的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更好地融会贯通,对今后的经营管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低端创业
低端创业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草根创业,是指学生通过提供真实的经济活动来达到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创业活动,具体形式包括开发和经营专利技术、走动营销、家教服务乃至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务服务,包括摆摊、设铺等个体工商户形态的创业活动。草根创业具有低成本、低风险、易实践的优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体现形式。草根创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普遍不高,融资办企业难度很大。低端创业无疑是更为普及的一种大学生创业形式,也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于资金缺乏和管理经验等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在实践中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磨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会了自立自强。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体验,使其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从鼓励学生校内摆地摊开始进行创业活动。该院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散发传单、企业兼职、电子商务创业、开设校内广告公司等多种低端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学校形成了创业创新的优秀校园文化。该院创业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比例高达30%,这与该院鼓励创业从低端开始有直接联系。
4.高端创业
创办企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高级形式。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创办小型公司并予以注册进行经营活动,这种创业对一般创业学生来说可能感觉有些空中楼阁,但对有创业眼光、创业胆魄、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人来说却是通向成功的直接选择。学校可以选择专业支撑强、行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通过设立创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咨询专家团等形式予以引导、支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