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机制保障
一、完善系统管理保障机制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专业教育一样,应贯穿于高等教育各阶段与各方面,它的实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及高校通力合作。三方只有在合作中不断挖掘高校内部潜力,改善机制,完善制度,才能为创业教育顺利实施做好保障。此外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自主创业,打破现行教学体制对学生的各种束缚,打破传统高校教育中的专业限制、课程限制、资源限制和时间限制,鼓励学生综合性地学习各专业各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创业条件优良的大学生,学校、社会各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辅助其创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需要多方支持,需要学校、社会、政府三方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这样才能推动两者的融合发展。政府部门通过出台政策来促进两者的融合,如《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就是对两者融合最好的诠释;通过企业参与与行业支持来推动两者融合,如通过实习基地仿真模拟创业情境,或企业支持学生创业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层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需要各部门整体联动,如创业学院对课程的修改设置,教务处对创业学分政策的制定,团委对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的设计,等等。此外,企业是高校实施创业实践的最好的平台,高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去参观学习,在企业中实践自己在创业教育中学到的知识。这样,一方面,让高校走出去,对接社会,服务企业;另一方面,将企业和社会资源引进来,深化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实践。两方联动,形成优良的循环体系。
二、完善师资管理保障机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创业教育的保证。高校必须培养和组建一支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专家体系,包括校内师资建设和校外师资建设两个方面,校内师资为主,校外师资为辅。在这个体系中,高校教师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力量,主要从事创业教育的各方面工作。校内打造创新的师资队伍,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比如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现职教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熟悉市场运作,也可以合作培训形式直接把教师输送到创新型企业培养,或为教师提供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领域学术交流的机会,提升校内师资的创业素养。校外师资则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对模拟创业演练活动给予相应指导、点评。针对大多数学生缺少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而不是知识储备的状况,可以从政府部门、规模企业聘请人才进学校、上讲台,并把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践和实习,学校也聘请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获得新理念,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
三、完善评价考核保障机制
考核环节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也是最容易模糊和出错的环节。考核制度的多元化是高校评价制度的大势所趋,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而许多高校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教学考核还不够规范。如有些学校对学生给予适当学分奖励,有些学校全凭学生课余自愿参与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有些学校对获奖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奖励,有些学校对参与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折算一定的工作量,更多的学校尚未建立考核考评机制,因此,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尤其需要参考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并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形式,绝不能敷衍了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有效工具,其融入高校专业教育,大势所趋。高校的创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综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同时也是对高校专业教育的一次深化教育,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体系融合发展必定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案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知识观、学业观和质量观
知识观、学业观、质量观的核心理念:显性知识是知识,默会知识是更重要的知识。课堂教学是学业,实践训练是更重要的学业。
创业意味着产生一个创新想法,抓住商业机会进而开创一个事业。创业者所需要的素质是全方面的,这是专业教育的专业性所不能培养的。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对严格的对应岗位的技能培训不能适应创业者的人格特质要求。所以,在看待大学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时,立场很重要。创业教育难以大范围推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多站在专业立场上,缺乏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包容,不认同新出现的创业教育。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成绩之所以显著,首要一条是改变专业教育观念。重新审视专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重新考察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将教育放在学生成长成才上。学院创新思维,形成了崭新的知识观、学业观、质量观。教师的学生观:考试好是好学生,创业好是更好的学生。知识观:显性知识是知识,默会知识是更重要的知识,包括人际沟通、意志品质、风险控制能力等。学业观:课堂教学是学业,实践训练是更重要的学业。质量观:不在于有多少学生专升本,而在于有多少学生能以创业带动就业。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师们对专业教育的认知也更加深入。专业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不是学生为了专业而存在。
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实现知识迁移并非不可以。两者都含有实践性和理智性的知识成分。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更加强调实践性而非理智性,要求学生毕业后成为技术型人才。创业教育本身就结合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专业为创业提供了项目启发,培养了学生创业中必须具备的科学思维、理性判断;创业教育则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参与实践,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开创新的事业,进一步实现对专业教育的深化。这就是通识教育中打通学科知识、整合知识的要求。
目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全校性创业教育是融合在专业中的,不是科技型创业(这是少数者的创业)。由此,创业教育不分专业,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是辅助专业,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与教学实训中历练的专业。该院结合义乌市场特色,主要鼓励学生开展淘宝创业。因该创业模式门槛低、风险小、起步快,不少学生经过三年的历练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如电子商务技能、国际贸易技能等。因为是商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积极性高,更利于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结合。
专业教育因为专门化,能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特别好。从创业教育涉及的相关内容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求掌握的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要实现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如电子商务创业班的设置理念就是基于商科与网络计算机两种核心专业知识。也就是说,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有专业教育的支撑。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所受到的思维训练,对于将来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帮助。事实上,大量的从事非专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同样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同样能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专业。创业教育更注重实践和实战,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获得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培养。创业成功的最重要要素不是具有创业能力或意识,而是将能力变为执行力。创业教育的知识迁移更重要的是在于“默会知识”,这些知识在传统专业教育中同样受到重视,只是往往闭门造车,培养不出。通过创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能够大大激发,从创业教育来促进专业教育发展。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更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大三时还饶有兴致地参加专业课学习,少部分学生甚至在毕业以后还主动深造。
目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相容的最大偏见在于:创业不是学习,创业是荒废学业。在传统的学术教育体制下,学习观和创业观是片面的,相互之间是对立的。成功的创业教育,必定要结合专业教育。创业能够成为一种专业,而专业也能够在一定时候变为创业项目。创业是学业,大学的创业教育是指导学生认识自我、明确个人成长方向的最好途径。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兼容并包、协同发展的思想非常重要。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大可实现协同创新,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注释】
[1]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2]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3]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2期。
[4][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04页。
[5]郭雷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