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神应当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叶之红
(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次论坛上能第一个发言,但是,由于这次不是代表组织讲话,我觉得我不应该在这么重要的一个论坛上第一个发言。我看了一下,在座的有许多是创业型大学的实践者,你们在践行创业型大学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而我个人实际上只是一个创业型大学建设理论的学习者、实践的关注者,最多是一个抱有强烈赞 赏态度的支持者。因此,我想改一下今天上午的发言题目,对本次论坛背景中的有关信息做一点介绍,使更多的来自新闻界的朋友们对论坛有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我个人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对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一点认识。
首先,创业型大学的出现,应该是对知识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种积极回应。从20世纪中叶起,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未来学家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概括,不管称之为知识经济,还是经济全球化,抑或知识型社会,这些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正在迅速地变成我们的生活现实。于是,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显得格外宝贵,例如彼得·德鲁克从管理的角度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提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思想。当知识型社会正在成为已经发生的现实的时候,他讲的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正在纷纷成为明日黄花,而面对新现实的挑战和新的社会现实,我们还缺乏新的理解和新的阐释。在这种情况下,彼得·德鲁克以此为己任,倾其一生的精力和超人的智慧,分析和解释了社会快速变化的本质,提出了创新创业精神将成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与经济持久繁荣的制胜之道。彼得·德鲁克一生著述很多,90多岁还在写书,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高度概括他的主要思想是很困难的。在此,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他系统阐述的创新实践、创业精神实践及企业家管理与企业家战略的问题。他为各类社会组织包括营利性的企业和非营利的组织,甚至包括政府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指明了创新创业实践的现实问题和规律。在这些问题和规律里面,他有很多非常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可能对我们了解创业型大学建设也有一些意义。例如,他认为创新实际上就是要用一种欢迎的态度去看待变化、接受变化,甚至推动变化,那么,这种过程就是正视变化、接受变化、推动组织的变化。实际上,他讲的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内涵,最关键的是在组织的管理中。这种欢迎变化的态度、推动变化的实践并不是目前个人的问题,而是要它变成一个组织的文化,在组织的文化中加以实践。其实,这些很重要的思想在各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是企业组织中传播甚广。那么,在教育界建设创业型大学,无论是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是进行实践探索,我们很有必要去读一读德鲁克的有关思想,他的思想在这方面是非常深刻的。
其次,创业型大学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一场实践。应当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任务当前已经非常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从现在国家综合改革的试点来说,可谓百花齐放,要不要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价值理念来指导综合改革,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指导综合改革的价值理念同样百花齐放。我想,在这百花之中,创新创业精神的实践应当成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的价值理念。说到此,我想讲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今天的会上,大家可能会反复提到这位学者。其实,他既是理论研究专家,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行了哲学思考,又是实践改革者,主持过许多著名大学的管理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一个学者,他自1994年就开始做全球创业型大学的案例研究,一直到1996年,持续做了两年,后来他又坚持做了两年,先后推出了两本非常重要的书:第一本是《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的途径》,如果说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之中,那么大学的转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他特别强调了建立创业型大学是组织转型的途径;第二本书是《大学的持续变革:创业型大学新案例和新概念》。在这两本书里面,介绍了世界一些典型大学持续变革的新案例和新概念,第一本书提到了五六所学校,第二本书提到了十四所高校。应当说,在这样一个总结和梳理的过程中,已经对创业型大学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概括与总结。毫无疑问,这为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借鉴机会。我认为,这两本书一定要都看。如果只看第一本,就如一些研究文章所讲的,二三流高校更容易建设创业型大学,更容易做出成效;但如果把第二本书也看完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就是对于世界一流大学,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在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上也可以做出很大的建树,这些甚至被伯顿·克拉克归纳为发生型的创业精神。应当说,如果大学有推动社会发展、引领社会文化的作用的话,那么这些大学在创业精神的弘扬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建设创业型大学,各类高校其实都应该有自己的典范出现。
最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实践是大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应当说,今天国内几乎所有大学都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国内的高等教育学家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他们一般都能认识到,大学是环境的产物,教育是环境的产物,教育需要在环境中完成。从这个方面来说,如果中国的大学真的是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己任的话,那么大学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创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我一直认为,王承绪老先生在他九十多岁高龄的时候,亲自翻译的关于创新创业的那两本小册子,正是他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敏锐观察。遗憾的是,尽管国际国内在创业型大学的实践中都有非常好的典范,但是,在整个大学领域,我们还不能说所有高校都以创新创业大学的建设为己任。应当说,有一部分学校已经先知先觉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半知半觉,更多的学校可能还无知无觉。在我们这次论坛的组织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出来:据了解,有些学校曾经鲜明地提出自己要建设成为创业型大学,但是书记换了、校长换了,这个口号就不再提了。这种情况非常多。其实,按照伯顿·克拉克的观点,这些学校只是提出口号,还不能说已经成为创业型大学了。应该说,高校书记或者校长个人的认识变成学校的文化、大学整体文化中的内涵,正是伯顿·克拉克对建设创业型大学五个经验的最重要的一条总结。
我想,我们这次会议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更期待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建设有进一步的深入发展,我们也更期待已经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的高校可以结成联盟,甚至期待我们可不可以搞一个新型的C9[1]、C100、C1000。组成这样的创业型大学联盟,建立经验交流与共享平台,可能对推动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实践有更多的好处。同时,我们期待更多的学者来关注和参与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案例研究,能够与国际学者对话;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媒体、专家以专业化的宣传,去唤醒那些半知半觉、无知无觉的高校,让他们参与到创业型大学建设中来。若能如此,今天的论坛就更有意义,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就更有希望。
谢谢大家!
【注释】
[1]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名校联盟。2009年10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国内名校联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这使我国诞生了首个名校联盟C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