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的基本知识

职业的基本知识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职业的基本知识一、职业的含义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凡是达不到一定数量从业人员的劳动,都不能称其为职业。毫无疑问,了解和遵守职业规范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非常重要,求职者应培养自己的职业规范意识,掌握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同时,人的交际活动大多也和职业生活相联系。

第一节 职业的基本知识

一、职业的含义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有人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如有的做工,有的务农,有的经商,有的从医,有的执教等,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职业。

那么什么叫做“职业”呢?从词义的角度看,“职业”一词,由“职”和“业”构成。“职”是指职位、职责、天职;“业”是指事业、行业。“职业”一词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有工作,即有事可为,有事可做;二是有收入,即获得或其他形式的经济报酬;三是时间上的连续性。

职业是一种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职业定义中所包含的关系:

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需求和职业结构相关,强调社会分工。

二是知识技能与创造的关系。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三是创造财富和获得报酬的关系。与社会伦理相关,强调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有资格获得报酬,而且是获得合理报酬。

四是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与个人生活相关,强调物质生活来源,并设法满足精神生活。

职业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后的产物。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的职业不断产生,而社会不再需求时,过时的职业就会消亡。可以说,职业随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职业的分化越来越细,越来越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有关知识、信息、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现代职业将迅速发展,同时,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任职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大学生要认清形势,善于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机会。职业产生和消亡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选择职业类型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职业发展意愿,更要考虑时代前进的步伐所引起的社会需求趋势的变化。

职业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前途、收益及社会地位,并影响着家庭生活。

二、职业的特征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目的性、技术性、稳定性、群体性、规范性等特性,要想全面地了解职业,就要了解职业的特征。

(一)社会性

职业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每一种职业都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体现了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职业岗位上为社会整体作贡献,社会整体也以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作为积累而获得持续发展和进步。

职业的社会性反映出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职责,求职人员应充分了解所要从事的职业的社会性,为承担职业角色、完成自己的使命做好准备。

(二)目的性

职业活动是以获得谋生的经济来源为目的的,劳动者在承担职业岗位职责并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取得报酬,获得收入。一方面,这是社会、企业及用人部门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回报和代价;另一方面,劳动者以此维持家庭生活,这是保障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让人们了解职业的经济性,目的是更客观地审视所要从事的职业,但并不是说这种特性就完全决定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求职过程中,求职人员既不能排斥这一特性的存在,又不能过分强调它在职业选择中的地位,应更多地考虑职业角色、个人发展等积极的要素。

(三)技术性

从某种意义来说,职业的技术性标示了职业的专业色彩。尽管每一种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性要求程度不同,甚至有的差异很大,但它们都是职业得以存在的基本表现形式。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要求,能胜任和承担岗位工作的人,除了要达到该岗位职业道德、责任义务、服务要求的标准以外,还要达到持证上岗的技术水准。

职业的技术性至少反映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所要从事的职业对你提出了什么要求;二是你是否能够胜任,怎样才能达到胜任的资格。

(四)稳定性

任何一种职业都要经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从发展到完善再到消亡的变化过程。一般来说,构成职业存在的社会条件的变化是比较缓慢的。职业的生命周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五)群体性

职业的存在常常和一定的从业人数密切相关。凡是达不到一定数量从业人员的劳动,都不能称其为职业。

群体性并不仅仅表现为一定的从业人员数量,更重要的是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所从事的不同工序、工艺流程所表现出的协作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

(六)规范性

职业的规范性有两个含义:

1.职业主体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

2.从业者本身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如:某些职业应该持证上岗,某些职业的从业者在操作过程中须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等)。毫无疑问,了解和遵守职业规范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非常重要,求职者应培养自己的职业规范意识,掌握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

三、职业的功能

职业的功能分为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当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时候,职业的两种功能同时释放,彼此互相影响。

(一)职业的个人功能

1.职业是人们获取利益的手段

职业作为个人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是个人生存和进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

职业也是获得多种非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包括名誉、权力、地位等,从而使个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达到“乐业”的境地。有时候非经济利益也可能转化为金钱或者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

2.职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

人们从事某一职业除为了生存外,还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职业是个人获得名誉、地位、权力以及交往、友谊等精神需要的重要来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并总是在为了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职业为人们理想的实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人的聪明才智通过职业生活得以充分的发挥,进而向社会展示和贡献自己的价值。

3.职业是人生的主要活动

职业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进行人生实践的最主要途径。同时,人的交际活动大多也和职业生活相联系。人的职业生活,使从业者进入了一种社会情境,这种社会情境因职业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职业是使人担任特定的社会角色,形成一定行为模式的条件。

(二)职业的社会功能

1.职业是社会存在的内容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社会运动的重要内容。职业分工及其结构,是社会经济制度与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人们通过职业劳动,创造出社会财富,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职业劳动,生产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职业分工及劳动构成了社会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职业的运行和转换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

3.职业是社会控制的手段

职业是人的重要生活方式,是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实现“安居乐业”的基本手段。“安居乐业”是人们的共同愿望。政府为公众创造职业岗位及就业机会,执行促进“充分就业”的政策,从其社会功能的角度看,是为了减少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

四、职业的分类

职业分类是以在业人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统一性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不同其所有制形式、用工形式及分属行业。

社会分工是职业分工的重要依据。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支出形式都有各自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便决定了一种职业与另一种职业的区别。

(一)职业分类的形象描述

我们对职业分类做一个形象性的描述,如下:

1.曙光职业。如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辅导师……

2.朝阳职业。如人力资源经理、市场营销经理……

3.如日中天的职业。如I T界的编程人员……

4.夕阳职业。如公交车售票员……

5.黄昏职业。如送煤工、淘粪工……

6.流星职业。如传呼台的传呼小姐,曾经有很多人做这项工作,这个职业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

7.恒星职业。自从人类有文明记载以来,几乎是几千年一直存在。

8.昨日星辰。现在已经没有了。

你选择职业的时候,最好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呢?

专家建议: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尽量选择朝阳职业、如日中天的职业。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曙光职业,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你可能是这个职业的一个开拓者。而黄昏职业、夕阳职业尽量不要选择。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划分职业的标准也会有所区别。

(二)国外的职业分类

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职业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

如美国的职业分类方法之一是把工作人员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白领工作人员;一类为蓝领工作人员,即通常所讲的白领与蓝领阶层。

白领工作人员包括:

(1)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工作。如会计、建筑师、计算机专家、工程师、法官、医生、教师、牧师、社会科学家、作家等。

(2)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人员。

(3)销售人员。

(4)办公室工作人员。

蓝领工作人员包括:

(1)手工艺及类似的个人。如木匠、砖瓦匠、建造保养油漆工等。

(2)运输装置机工。

(3)农场以外的个人。如饲养人员、建筑工人、垃圾工、伐木工等。

(4)服务型行业个人。如清扫服务工、农场工人、私人服务人员等。

这种分类概括简要,但有明显的职业等级。

2.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

如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L·霍兰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对应着六种人格类型,把职业划分为六大类型。

(1)现实型职业。如木匠、铁匠、机械工人等。

(2)研究型职业。如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软件编制者、航天研科学家、经济学家等。

(3)艺术型职业。如乐队指挥、音乐教师、职业作家等

(4)社会型职业。如教师、工会工作人员及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等。

(5)企业型职业。如厂长、经理等。

(6)传统型职业。如写对联、打算盘等。

这种分类,把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类型两者统一起来,便于实现职业指导,可促成人们在有趣的职业指导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如企业型的可以去做厂长、经理;艺术型的可以去做乐队指挥、音乐教师等,使从业者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择业或实施职业指导时,必须采取严格准确的心理测试。另外,人的个性特征和职业都是发展变化的,很难用固定的格式把人与职业框起来,因此此种分类有一定的缺欠。目前,在大多数国家很难做到。

3.依据各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在此以两种代表为例。

其一,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四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

其中8个大类是:

(1)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

(2)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

(3)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

(4)销售工作者;

(5)服务工作者;

(6)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

(7)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

(8)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

其二,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的分类。它把分属于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7200多个职业。

这种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三)我国职业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从行业上分,可把各类职业划分为三个产业,即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矿业;第二产业,包括建筑业和制造业;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从工作特点上划分,可分为务实(使用机器、工具和设备的工种)、社会服务、文教、科研、艺术及创造、计算及数学(钱财管理、资料统计)、自然界职业、管理、一般服务性职业等10多种类型的职业。每一种分类方法,对其职业的特定性都有明确的解释,这对我们更好掌握某一职业的特点、去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具有指导作用。

目前,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供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依据在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统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8个大类分别是: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2.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4.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7.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8.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在八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类是其他劳动者。

第二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发布,并于1985年实施。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

门类共13个:

1.农、林、牧、渔、水利业;

2.工业;

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4.建筑业;

5.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

6.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

7.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

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

1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1.金融、保险业;

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13.其他行业。

这两种分类方法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我国的职业现状,简明扼要,具有实用性。

1993年劳动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工种分类目录》,将职业工种划分为46大类,4700多个工种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工人从事的工作种类。从职业指导的角度,可以把我国职业分为11大类、45中类、126小类。

职业分类详见下表:

一、农、林、牧、渔、水利业

(一)农业:1.农业劳动者 2.农机操作人员 3.农业技术人员

(二)林业:4.造林工人 5.林业技术工人

(三)畜牧业:6.畜牧业劳动者 7.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四)渔业:8.水产养殖人员 9.水产捕捞人员

(五)水利业:10.水利技术工人、水利技术人员

二、工业

(六)采掘业:11.采煤工人 12.采煤工程技术人员 13.采油工人14.石油开采技术人员 15.自来水生产工人 16.自来水生产技术人员

(七)食品:17.饮料制造业食品 18.饮料制造工人 19.食品、饮料制造技术人员

(八)纺织业:20.纺织工人 21.纺织技术人员

(九)缝纫业:22.服装加工工人 23.服装设计人员

(十)家具制造业:24.家具制造工人 25.家具设计人员

(十一)造纸及纸制品业:26.造纸工人 27.纸制品工人

(十二)印刷业:28.印刷工人

(十三)工艺美术品制造业:29.工艺美术设计人员

(十四)化学工业:30.化工工人 31.化工技术人员

(十五)制药工业:32.制药工人 33.制药技术人员

(十六)化学纤维业:34.化纤工人 35.化纤技术人员

(十七)橡胶制品业:36.香蕉制品工人 37.橡胶制品技术人员

(十八)塑料制品业:38.塑料加工工人 39.塑料加工技术人员

(十九)建筑材料制品业:40.油毡工人 41.水泥生产工人 42.水泥生产技术工人

(二十)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3.炼钢工人 44.炼钢技术人员 45.压延加工工人

(二十一)玻璃及玻璃制品业:46.玻璃生产工人 47.平板玻璃工人 48.玻璃制品设计人员

(二十二)机械工业:49.金属切削加工工人 50.金属热处理工人 51.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

(二十三)电子工业:52.电子设备制造工人 53.电工 54.电气自动化设计人员 55.电器仪表工人 56.仪器仪表及其他计量器具制造设计人员

三、地质普查勘探、建筑业

(二十四)地质普查勘探业:57.地质普查勘探技术人员

(二十五)建筑业:58.建筑工人 59.电器安装工人 60.勘察技术设计人员 61.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人员 62.市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二十六)交通运输业:63.汽车驾驶员 64.运输工人 65.调度员

(二十七)邮电通讯业:66.电讯业务员

五、商业、公共饮食、物资供销

(二十八)商业:67.零售商业经营人员 68.事业经营工作人员 69.售货员 70.商业采购员 71.商业供销员 72.外贸工作人员

(二十九)饮食业:73.厨师和炊事员 74.餐馆服务员

(三十)物资供应业:75.物资供销员 76.物资采购员 77.仓库保管员

六、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社会福利事业

(三十一)房地产管理:78.房管员 79.房屋维修工人

(三十二)公用事业:80.公交服务员 81.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81.园林绿化工作者 82.环卫工人

(三十三)居民服务业:84.理发、美容员 85.导游员 86.旅馆服务员87.保育员 88.摄影员 89.殡葬事业服务人员 90.家用电器维修服务人员

(三十四)咨询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91.科技咨询工作者 92.心理咨询工作者 93.职业咨询工作者 94.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三十五)财政、金融和保险业:95.银行、信贷工作人员 96.税收专管人员97.会计、审计、统计人员 98.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八、卫生、体育、文化和教育事业

(三十六)医疗卫生事业:99.公共卫生医师 100.护士 101.药剂师

(三十七)体育事业:102.运动员 103.教练员

(三十八)文化事业:104.演员 105.导演 106.编辑 107.图书管理人员

(三十九)广播、电视事业:108.播音员 109.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

(四十)教育事业:110.幼儿园教师 111.中小学教师 112.中小学管理人员 113.教学辅导人员

九、教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四十一)科学研究事业:114.自然科学研究人员 115.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四十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116.科技情报人员 117.电子计算服务中心人员 118.气象观测预报人员 119.地震观测预报人员

十、国家行政机关、公安、审判、检察机关

(四十三)国家行政机关:120.业务类公务员 121.打字员 122.秘书

(四十四)公安、审判、检察机关:123.警察 124.律师 125.审判员

十一、军队

(四十五)军队:126.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