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心态管理

职业心态管理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职业心态管理结束了多年的寒窗苦读,大学生们终于怀着兴奋而忐忑不安的心情,踌躇满志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情况却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乐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在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的数量急剧飙升。再者,加上毕业生家庭的因素,使得不少大学生们在求职中产生诸多不良心态。

第二节 职业心态管理

结束了多年的寒窗苦读,大学生们终于怀着兴奋而忐忑不安的心情,踌躇满志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情况却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乐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在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的数量急剧飙升。目前中国城市劳动力很大一部分的人持有大学文凭,但很多人的心态却还停在过去的状态,死抱“天之骄子”的观念不放。再者,加上毕业生家庭的因素,使得不少大学生们在求职中产生诸多不良心态。

一、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

(一)期望过高

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踏春时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现在,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不少大学生而言,也恰如诗人进入了春天的百花园一样,怀抱着一种踌躇满志的心态,可是因为花朵太多太艳而反倒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哪一朵花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以至于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客观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而陷入择业期望过高的误区。

在择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以“天之骄子”自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认识社会职位的要求,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社会定位。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双向选择变成了单向选择,不切实际地挑选用人单位。

其实要克服期望过高的心态并不难,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小事做起,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到现实的努力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即可。

(二)盲目从众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而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我们都应该克服“从众”心理,在决定从事什么职业,去哪家公司时,不要盲目随大流,乱“扎堆”,更不能老用别人的眼光定位自己要找的工作。因为工作要靠自己去干,自己的路要自己把握。

大学生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更容易陷入“从众”心理的怪圈,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宁愿放弃所学专业,留在经济发达和中心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但有发展潜力、急需专业人才的地方发展;一味追求所谓热门单位、热门职业,没有从职业发展、自身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去考虑等。

(三)盲目攀比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就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表现在就业过程中有: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与同学攀比,过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就业取向上,自己的既定目标受他人的干扰,特别是看到与自己成绩、能力差不多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觉得自己找不到理想职业,很没有面子。常常会出现“他(她)都能找到那样的工作,凭什么我不能”的心理。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位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苦恼中。

要克服攀比心理,就应该像克服从众心理一样,从职业发展、自身特点、能力和社会需求去考虑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自卑心理

案例:黑色圆点

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画”,白之中画了一个黑色的圆点。

“你们看见了什么?”老师问。

全班学生一起回答:“一个黑点。”

老师说:只说对了极少一部分,画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只见小,不见大,就会束缚我们的思考力。成千上万的人不能突破自己,原因在这里。

“自卑”就是你把别人看得比自己好。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自卑”就是你有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你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我们不喜欢“自卑”这个词,但是我们发现,许多的大学生都有某种程度的自卑心理。有时候可能因为自己长得不如别人,因为自己穿着不好,因为自己学习和工作不够出色,因为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因为自己学校的牌子不如别人等。

就像故事中说的一样,我们不能总盯着一个黑点--我们的缺点看,而忽视了大部分的空白--我们的优点。

对于很多人而言,自卑就像站在太阳底下的影子,总是如影随形,时刻影响着毕业生的心理和行为。而一旦他们因为自卑而有了一个糟糕的自我形象,就如同在黑暗中照镜子,总感到这个世界对自己总是那么灰暗无光。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错失良机;更有甚者,悲观失望,抑郁孤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竞争。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的勇气,需要的是自我解脱的决心。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能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而克服自卑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接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置坐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4.练习当众发言

5.学会微笑

最后,告诉怀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们,当一个人自己看低自己时,别人也不得不看低你。所以,在你计划去谋取属于你的那一份工作时,别让别人的嘲笑和讽刺左右了你,要想在瞬息万变的职场拔得头筹,你必须具备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如果你认为你做的是对的,而你又不相信它,那就放手去做吧!

(五)依赖心理

在人生旅途中,求职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如果说高考时我们还小,这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我们还是迷迷糊糊、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选择的,那么,求职就到自己真正自主选择的时候了,因为求职是为自己而非别人进行选择。

案例:田羽的“幸福”生活

田羽出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父母从小就对她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帮她安排的井然有序,所以也养成了她毫无主见,事无巨细均向家人请示的依赖心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也开始要面临就业的问题了,但是长期养成的依赖心理使得她根本没办法去适应残酷的竞争,每一次不但要父母找好单位,还要他们一同陪伴参加面试,她的面试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父母来陪着参加面试的情况在这个社会似乎并不少见,然而,人总有一天要学会长大,长期依赖家长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得到工作单位认可的。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习惯纠正法找一个监督者,监督你自己完成每件事。

2.重建自信法消除童年的印迹,重建勇气。

(六)害怕失败

其实,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而成功正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所以我们应该随时做好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害怕失败,自信心不足。特别是上门自荐,应聘面试,总是忐忑不安,害怕自己的一个疏忽或失误导致失败。部分女生及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毕业生往往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经历失败后总是忧心忡忡,对用人单位的诸如笔试、面试等程序胆怯心虚,产生回避心理,失去自信心,不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往往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专长,使其素质和能力水平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在众多的竞争者面前自我设限,错失许多机会,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

一个孩子要学会走路,总是在不断的跌倒中学会如何站起来。跌倒了,只要能面对困难,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勇敢地站起来,就能成功。就如学滑雪,老师授课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教你跌倒时如何爬起来;学习冲浪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教你在大海中,如果冲浪板翻了,要如何重新站起来。所以,成熟就是要面对困境学会从容,学会跌倒了要如何站起来。

而解除失败给我们带来的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有:

1.自我转化法

有些时候,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

2.自我适度宣泄法

在失败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向同学、朋友、老师倾诉,寻找他们的安慰与支持,甚至可以痛哭一场,使不良情绪得以发泄,恢复平衡心态。

3.自我慰藉法

对于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虽已尽了主观努力还是无法改变时,那么就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你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大学生们,求职的过程,总免不了要被人拒绝,甚至要遭人冷眼和受人奚落。也许你的自尊从未受到过这样的伤害,但不用气馁,我们相信人生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症,我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几次拒绝还不具有把我们击垮的能量。自古千里马易寻,伯乐难求,能慧眼识英雄的毕竟不多。坚信只要是颗金子,就不会被埋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想想屈原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听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继续努力吧!

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我们都应该相信那只是幸运女神在考验我们而已。

(七)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人经受了挫折或者失败后,感到事事不如人,事事不如意,对事业、对生活失去以往的兴趣与追求,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莫名其妙地产生了焦虑、烦躁不安、难过等不良心理倾向。

有时候求职者对用人单位的等待就像在黑暗中向情人暗送秋波那样,可是却久久没有结果,这是失落;有时候求职期望与现实所得相差甚远,这是失落;有时候求职未成,反受欺诈,这又是失落。一旦失落降临,我们就会体验到不安、不悦、忧郁、无精打采,甚至变得愤怒和不可理喻。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有:影响就业者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增加就业障碍。

“失落”是人生当中的一种挫折感,每个人都会碰到。要克服它并不难。我们可以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换换环境,放松自己;也可以向亲人和朋友倾诉苦衷,合理宣泄,听取他们的劝告,或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与控制,进行自我激励,尽快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树立起自信心。

二、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

良好的求职心态,可以帮助大学生坦然面对和正确判断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能够把握各种就业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

(一)合理定位

合理定位是树立良好心态的根本,只有合理定位,心理才不会产生过大的落差,才会避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1.合理定位来自合理的就业期望

期望值是指个体对某项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追求;二是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即概率。合理的期望应该既要使自己感到满意,也要符合自身现阶段的要求。从心理作用来看,就业期望值就好比一把双刃剑,把握得好,可以成为激励毕业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把握得不好,就会使毕业生在美好的愿望和无情的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落差,致使他们因定位不准而错失就业良机。

2.影响合理定位的因素

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人生价值观、家庭教育、成长背景、自我认知方式、专业定势、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分析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对自我定位不准确,他们往往用“理想中的我”去代替“现实中的我”。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合理定位,对毕业生充分就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过高的就业期望,容易使毕业生在就业中遭受心理挫折。

3.两大对策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

第一,高校加强就业观的指导。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择业观,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正确认识自己,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

第二,毕业生要学会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毕业生要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各个院校、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有利条件,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做到审时度势,合理定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拥有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拥有了自信,大学生才会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勇敢面对竞争,坦然接受挫折,才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成功!

1.自信是来源于对自己充分探索后的一种正确认知。在就业活动开始之前,毕业生要充分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学识、能力、性格、特长等,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来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2.要相信自己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要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众不同的。就业活动既是一场残酷的竞争,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求职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色,从容应对挑战。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自己的信心去搭建成功的桥梁。

3.自信不同于自负

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发现和正确评估的基础之上,是对自己正确、客观、全面的评价。而自负则是目空一切,过高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战胜一切。不少大学生在自荐书上写道:“给我一个机会,我为你创造一个辉煌!”此类话语无疑是夸大了自己的实际能力,暴露出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心态,这显然不是自信,而是自负了。

(三)勇于竞争

如今,竞争机制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竞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就业活动中,大批大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做好竞争的心理准备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1.树立竞争意识

要做好竞争的心理准备,首先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全国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实现就业,就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同一岗位,往往聚集了许多竞争者,若缺乏主动竞争的意识,以及把外在的竞争压力转化为自己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则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遵守竞争原则

要做好竞争的心理准备,还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就业竞争是现实的,同时也是无情的,但竞争应当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具体地说,竞争应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反对尔虞我诈、相互诋毁、弄虚作假。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道德品质,做到诚实守信,凭自己的实力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

3.培养竞争实力

竞争实力指与大学生择业竞争有关的各种能力,主要体现在适应能力、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在竞争中为自己增加成功的砝码。

4.勇于面对竞争

只要是竞争,就会面临成功的喜悦或是失败的痛苦。对于参与就业竞争的大学生来说,应该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具有接受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失败时,应积极设法寻求新的机遇,努力争取下一次就业竞争的成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四)正视挫折

挫折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有目的地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而使目的无法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一种较持久的、消极的紧张情绪。大学生初出茅庐,社会知识匮乏、社会经验不足、求职技巧生疏,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要正确对待,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1.了解挫折的种类

大学生遇到的挫折有很多种,充分认识挫折,对于我们战胜挫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损失性挫折,指一直得到满足的需要骤然不能满足时,在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受。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求职择业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被用人单位接纳时所产生的沮丧、失意、不满和焦虑的紧张情绪,就属于这一种。

二是障碍性挫折,指由于受到外界力量的阻止和干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能实现时所引起的挫折。如一些同学千辛万苦找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工作岗位,但是由于时间、政策、经济、人事等方面的规定不能如愿以偿,所以变得焦躁愤怒又无可奈何就属于这一种。

三是缺乏性挫折,指在与他人相比较时,由于自己长期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关心和帮助,聚集在内心的需要无法满足而引起的挫折。一些依赖性较强的同学在得不到使他感到满意的社会信息、政策要求以及外界帮助时就会产生这种体验。

四是缺陷性挫折,指由自身生理上的缺陷和疾病等引起的挫折,是身材、长相或其他生理条件与同龄人有缺陷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

2.战胜挫折的办法

产生挫折的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自求职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人们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而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观念、期望水平、需求程度,以及对挫折的忍耐力,才是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战胜挫折主要靠自己。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实力。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肯定自己的能力,在遭遇挫折时,懂得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心态。

其次,调节就业期望,适应社会需要。要学会分析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了解社会需求,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水平,不能只顾自己的需要而不顾国家的需要,否则只会导致障碍性挫折,轻易错过找工作的时机。

最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赢得更多支持。遭遇挫折时,能够得到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