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捅破技术窗户纸

如何捅破技术窗户纸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启示 如何捅破技术窗户纸?一是勇于捅破技术的薄薄窗纸。其实成功也和王传福谈技术一样,都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王传福认为,拷贝的小智慧体现在对专利侵权的规避上。实际上,王传福创造的黄金分割“60%、30%、5%”,也是实现快速、省力地规避专利技术的智慧。

本章启示 如何捅破技术窗户纸?

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曾经让正致力于国家复兴和企业全球化的中国激动不已。但不容回避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国家的崛起,后发效应居功至伟,而为了后发效应的实现,模仿创新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和日本。作为企业也是如此,完全可以参照这个路径,通过模仿创新化解技术壁垒,冲破技术阻力。

一是勇于捅破技术的薄薄窗纸。

王传福说:“很多企业因为不了解技术,就把技术想象成一种令人畏惧的高度,但实际上技术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其实成功也和王传福谈技术一样,都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在企业发展中,必将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企业能否向比亚迪一样,敢于挑战技术壁垒,并真正付诸勇敢的行动,这将是成功宽门和失败窄门的一念之隔。此外,要在充足的勇气中积极地寻找到市场破局之术,完成从勇气到实践的落地,这也是成功的关键。王传福表示,中国很多民营企业患有‘技术恐惧症’,这种恐惧并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被行业巨头吓唬的。他们会主动告诉你,前面已经有多少箱子的专利,然后不断地暗示你投资金额巨大而且风险巨大,自主研发成功率低而且很不合算,直到把你劝退吓退,抛弃勇气放弃努力。显然,国外巨头这一招在王传福身上并不奏效,他偏不信邪。当锂电池技术被日企垄断的时候,他带领比亚迪进入锂电池市场。当他宣布要进入汽车行业时,比亚迪股价大跌,但是他却说“再贵的汽车也不过是一堆钢铁”。结果,比亚迪运用自己的技术越战越勇,并找到了成功路径。

二是学会做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

以技术为矛、专利为盾,通用、微软、丰田、索尼、诺基亚、三星等世界级的企业在中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样,因为存在技术恐惧,没有核心技术,中国只能沦为“世界工厂”。为此,很多中国企业家要么接受现实,埋头做最低端的制造;要么就转向具有更大利润空间的地产、金融等产业。对此,王传福却说:“我看房地产行业这种暴利应该是暂时的,不会是长期的。但是长期来看,像制造行业,我们知道财富怎么积累,因为我们从制造业走过来,你只要有核心技术,利润毛利率还是很高的。”一语道破天机,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做核心技术。这样,才能破解制造业的“紧箍咒”。在做电池的时候,王传福发现:电池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组装产品,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手中买来电芯,购入一些其他的元件,即可组织生产。因此,能否生产电芯实际上是超越这种低端竞争的关键。于是,王传福一开始瞄准的就是电芯。最终,电池技术上的突破使比亚迪顺势进入手机代工市场和汽车制造市场。尽管对汽车一无所知,比亚迪却可以做新能源车上的电池,而电池一向被人们看成是新能源车的心脏。最终,核心技术铁电池横空出世,让比亚迪能够纵横国际新能源车市场。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命脉,中国企业必须敢于,并学会研发核心技术。为了形成各个环节的核心技术,王传福采取了人海战术,依靠中国庞大的、廉价的人才资源,不仅在各事业部设有研究机构,还专门成立了中央研究院。

三是善于规避技术本身带来的风险。

王传福认为,拷贝的小智慧体现在对专利侵权的规避上。在如何规避专利问题上,王传福给出的答案就是:“一款新产品的开发,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非专利技术的组合就是我们的创新。专利需要尊重,但可以回避。”在快公司、快发展的时代,合法地规避已有专利,突破西方企业的专利封锁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比亚迪通过集合非专利技术,使F3成为中国最快突破10万台销量的自主品牌车型。由此可见,在面对常规束缚时,一定要学会规避技术风险,同时能够整合这些技术。实际上,王传福创造的黄金分割“60%、30%、5%”,也是实现快速、省力地规避专利技术的智慧。事实上,我国企业要学会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模仿创新,走日韩企业的技术成长之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提高其技术效果,申请改进型专利,这是规避专利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是超越复制进入技术创新阶段。

在大多数情况下,模仿创新者往往比率先成功者更成功,得到的回报更高。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汽车采取的是“拷贝”模式,比如丰田拷贝福特。进入80年代到90年代后,日本汽车进入“改变”阶段,有了真正的设计。对此,王传福曾经说:“日本汽车是专业拷贝的典范,这种拷贝更重要的是研究内部的性能,你要弄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把设计的理念和内在关系弄明白。”事实上,从“拷贝”到“创新”是很多企业的成功路径。这些案例表面都在说明拷贝的意义,但更深层次是,在说明拷贝战略——模仿短期战术,创新才是长久战略。因此,企业不仅要会模仿,更要会创新。有专家将模仿创新进行了划分:按创新点分,模仿创新就可以分为产品性能改进型、工艺改进型、市场拓展型、移植型(把标杆的经验全面复制到另一个领域)等;按模仿点则分为启发型(通过模仿标杆受到启发,然后用于其他领域)、集成型(把不同标杆不同方面模仿点结合起来创新)、反求型(破解模仿标杆的工艺、设计等)、引进购买型(购买先进的技术或产品)和产业协作型(与其他公司一起模仿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