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二是我国加入WTO,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两个历史性的转变要求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和有关调查,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科技文化素质呈明显的正相关。我国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现代农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对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指引下,亿万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推动了农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奇迹。
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部从2001年起在全国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业部又与财政部、团中央共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教育工程”。两大“工程”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科技教育力度的增强,我国农民的分工、分业明显加速。按专业化思路让农民致富,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专业分工与生产,为广大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提供了舞台,使农民成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大量农民已经跳出单纯种养业的传统就业空间,开始从事包括初级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而农村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加速了我国农村社会劳动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在农业产业内部农民的分工程度进一步加大。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产业中分化出来转向非农产业,农民从业的领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民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在与发达国家农民的竞争中,我国农民与国外农民相比,其从业素质较差、组织程度较低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障碍,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之间的质量差异,而关于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差异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差异的根源又在哪里?采取什么办法来消除这种差异?现代农民创业教育研究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和创业能力入手,进行了深入探索。如,穷则思变是浙江农民创业的原动力,政府和市场是浙江农民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浙江的经济是农民创业的经济,农民创业经济使浙江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并确立了浙江经济大省的地位。湖南省娄底市茅塘镇的农民在创业初期,农民主要是通过经商积累资本;在创业中期通过经营促进发展;在创业后期主要是通过经营分化促进经济发展。当地的农民经济是能人经济、集体经济和规模经济。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调查,1999年全国农村农民外出打工劳动力有922.6万人,2002年增加到8810万人。同时回乡劳动力也在增加,2002年回乡劳动力相当于在外民工总数的57.4%,比1997年增长95.7%,其中相当部分选择了自己创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利用数年的时间,对中西部的数个样本县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显示,教育对创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回乡民工具有实践教育水平的占62.8%,受过高中及高中以上教育的占15.2%。回乡民工创办的企业以小企业为主,同时又以个体私营企业占绝大多数。从企业人数来看,3人以下的占企业总数的55%,4~7人的占16%。调查还显示,平均每个创业者为6.9个人创造了就业岗位,并且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创业地点在小城镇的占34.5%。在制约农民创业的因素方面,硬环境方面最突出的是资金短缺,有83.4%的调查者遇到这一问题;软环境方面“负担太重”被列为首选(49.1%)。在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越是经济落后、税源少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情况。此外,“盲目性和违反市场规律的行政于预”和“自身经营不善”也是制约民工自办企业的因素之一。
在当代世界农业发展进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教育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农民创业教育方面也表现为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等,由于其工业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占从业人口比例小,其对农民职业教育多是通过正规教育形式来完成的,一般要求农民上岗必须接受高等或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而对农民的职业教育问题相应的纳入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把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较好地结合起来。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农民职业教育与我国有相似性,实施农民创业教育的主体在政府,大多也是通过技术推广、技术教育等方式完成,对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也过多地集中在教育的针对性研究上。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所长JoachimvobBraun认为:世界上的小农户现在处于一个关键阶段,要使他们成为小企业主或农场主,成为经济发展潜在的贡献者,必须制定出积极的公共政策。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农民创业的研究分析大多局限在定性分析的层次上,定量分析很少,而将农民创业与农民的创业教育相结合还尚未见到。本研究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农民创业教育与农民创业结合,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创业教育及农民创业进行深入的剖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