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一站式产业“医学中心”

打造一站式产业“医学中心”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闳康(上海)公司技术营销总监曾庆光介绍说,这里其实是电子科技业的“医学中心”。不同的是,医学中心检测的是人体,这里是以集成电路电子产品和材料结构作为检测诊断的对象。另外,闳康公司的业务订单、采购、财务等均已电子作业取代人工统计作业,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

台湾清华大学女博士创业之初,花巨资毅然选择高端分析技术,开设出一个“冷门”行业——为客户专门提供材料检测、电子元件故障及可靠性分析的服务,这家电子科技业的“医学中心”,通过一站式专业服务,成为材料检测界的领头企业

作为一家专门提供材料检测、电子元件故障及可靠性分析的服务商,闳康技术检测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引进高端技术、培养专业人才以提高工作效率,逐渐成为材料检测界的领头企业。目前,闳康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在中国台湾、上海共设有六个实验室,并在日木大阪也设立了办事处。据统计,闳康近两年的营业收入额增长率均超过了20%,海思、华为都是闳康的客户。

经营定位:电子科技业的顶尖“医学中心”

2007年成立的闳康技术检测(上海)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材料检测、电子元件故障及可靠性分析的服务商,这是业界的术语,一些外行可能会问,闳康技术检测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

闳康(上海)公司技术营销总监曾庆光介绍说,这里其实是电子科技业的“医学中心”。闳康技术检测拥有与医学中心类同的仪器设备,如超声波扫描仪(类似医院的B超)、X光扫描仪(类似医院的X光透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切片检查、常规检测、失效机理分析(类似医学上的病理分析)。不同的是,医学中心检测的是人体,这里是以集成电路电子产品和材料结构作为检测诊断的对象。

除了做一些常规与非常规的检查外,闳康公司也会对对象进行检查、分析和咨询,分析的对象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LED、太阳能电池、MEMS、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等。分析之后,还可以像医院开刀一样,对产品进行电路修补“手术”。

2007年,闳康已经达到了32纳米的制程技术显微结构分析技术,能够完成45纳米以下铜制程线路修补,能提供全方位LED、太阳能电池材料分析及产品故障分析。2008年,闳康已经可以进行ZnO纳米线的金属接触的电性分析及显微结构分析、原子力显微镜电性量测技术开发,拥有电子能量损失质谱仪(EELS)分析技术、纳米探针电性量测技术、高角度环形暗场分析技术(HAADF)。

“当然,闳康公司之所以在业界立足,也离不开它交货期快这一特点。”曾庆光说道,目前,闳康公司拥有30台FIB,三班运作,还有4台透射电镜(TEM),配件齐全,90%的案子可以24小时交货,每天可接60个样品,每月产品产能超过1500个。另外,闳康公司的业务订单、采购、财务等均已电子作业取代人工统计作业,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

创新点: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

2002年5月,40岁的台湾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女博士谢咏芬用30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在台湾创立了闳康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旨在成为专业的材料检测、故障分析和可靠性测试的服务商。

公司成立伊始,谢咏芬就将目光放在了可以24小时交货的透射电镜(TEM)上,可是一台透射电镜的价格都在400万元到3000万元人民币不等,周围的亲友都劝她不要购置透射电镜,但她还是毅然选择了这种高端分析技术。事实证明谢咏芬的眼光并没有错,仅仅一年时间,闳康公司已经能够收支平衡。

曾庆光告诉记者,闳康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可以帮助客户分析他在生产、研发当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就不仅需要一些昂贵的设备,还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才。就像是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差别主要不是区别在设备上,而更多是区别在医生木身的能力上。

作为公司的“掌门人”谢咏芬的能力更是被业内人士啧啧称道,曾庆光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谢咏芬特别擅于交流,并且非常有远见。“因为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谢博士来上海讲课,当时我去听她讲课,当场就被她的脚踏实地和满腹经验所吸引,在退休后我来到闳康,担任技术营销总监。”

面临的瓶颈:冷门行业人才稀缺市场狭隘

然而,和许多冷门行业一样,闳康虽然发展态势大好,但也面临着客户市场局限的窘境。曾庆光坦言,大陆市场客户不多,远远比不上海外市场。“我们在上海有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在日木设有一个办事处,但上海实验室的业务量只占总公司很小的一部分,甚至不到日木办事处业务量的一半。”

曾庆光分析,大陆市场业务量不多,很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企业并不了解材料检测这个行业,或者是企业没有这样的高端技术需求。“这个市场还不成熟。”曾庆光说道,“也有些企业认为我们收费很贵,其实我们的价格已经是优惠得不能再优惠了。”据介绍,由于闳康所采用的设备精良、人员专业,现在所确定的价格体系并不算贵,只有日木同行业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价格。

“我们在大陆还有一个优惠政策,对于没有经济实力的高校研究所的学生采取优惠。而且为了培养相关人才,我们经常在全国各地举办一些免费的研讨会。”曾庆光介绍说,由于木地人才所要求的薪资水平已经和台湾相持平,成木相差无几,因此,闳康更倾向于从台湾派经验丰富的人才过来,“这样可以不用对人才进行再一次的培训,而且有时候培训了人才之后,他们会跳槽去了其他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目前闳康在上海设立的实验室中的核心人才都是台湾派来的,木地人才一般会从事一些外围的工作。

至于与加盟商合作方面,闳康也面临困难。“有公司曾经和我们谈过合作,但它对我们不了解,想把我们的设备买下来。其实光有设备是不行的,技术是买不下来的。”曾庆光说,“还有一个地方的官员去台湾发现了我们的企业,想要引进,但是又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最终也不了了之了。”

未来发展:加强与大陆合作涉及生化

曾庆光表示,闳康的经营理念为扮演科技产业的贵重仪器中心与IC产业的医学中心,以材料分析为核心竞争力,并将每年获利持续投资于实验室建置,逐步整合故障分析及可靠度测试服务。随着营收额增长,持续投资于各项分析一起,累计迄今,投资金额已逾5亿元。

据了解,未来几年,闳康将就近建点,加强与大陆高校和研究所的高端检测分析服务,如果发展稳定,闳康将在每个科技园区设立实验室,在高科技创新开发的技术平台上以就近服务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快速的服务,永续经营。

此外,闳康还将开发生物科技领域的高科技监测分析服务,如纳米芯片检测法,向生化方面发展。

专家评析

设计与众不同的业务模式

高骞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研究员

不断通过创新、谋求实现持续发展,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之道相似而策略不同:由于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与微薄利润作斗争,有的企业往往注重外延式扩张,经营发展重点还停留在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拓展、新职能的建立上,以期通过满足新的客户和市场需求,来创造企业的价值。相反,在经济环境更为成熟的发达地区,一些企业已经跨越了数量增长或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转而追求专业化和灵活性,通过业务链、价值链的通力协作,实现共赢发展。在这一个过程中,发达地区日益涌现出了一批与大型垂直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并重、并且占据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甚至高端环节的中小型特色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创新的发展局面。

近年来,闳康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始终围绕打造电子科技业顶尖“医学中心”的发展定位,服务中国大陆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设备、高端技术、专业人才的持续引进,专门提供材料检测、电子元件故障及可靠性分析服务,并通过在大陆重点科技园区就近建点的方式,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加强与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高端检测分析服务,支持各类相关企业的核心业务实现高效运营。通过检测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这一独特的业务经营模式,闳康公司在信息产业分布式的价值链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处,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电子材料检测领头企业,在台湾、上海、大阪等地设立服务机构,保持了年均20%的营收额增长率,从而分享了大陆信息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的收益。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后,至少在一些世界级的产业领域,已经具备价值链创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条件。可以看到,中国企业以往规模扩张的成功基础在于人口红利。在中西部地区乃至中国周边东盟国家越来越多企业拥有同样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时,这种成本导向型业务模式的独特性日渐消失。现在,中国企业尤其是东海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业价值链,探寻能够创造最大价值的方式和领域,加强与竞争对手的合作,逐步实现从制造到服务、从综合到专业、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华丽转身,以便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互利互赢的格局,创建战略性价值,开拓企业发展的蓝海。

(2013年3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