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比盎自动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秉承“止于至善、以朴为美”之文化理念,志在为中国智造提供上乘的自动化信息服务
比盎科技是一家营业额只有300万元的高科技企业。就是这样一家微不足道的企业,承担着弥补制造业管理缺陷实现精益生产,提升中国制造水平之大任。就是这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以成熟的生产车间管理技术“产线通”软件,成为某全球十大汽车零部件厂商、500强企业生产线智能改造的指定供应商。比盎产品在海外得到认可,国内市场推广却步履维艰,比盎自喻“婴儿”,希望技术创新、开融资渠道,依靠直销深耕+内部复制+代理扩张的商业模式,逐步为国内制造企业智能生产服务,成为迎接大数据时代先锋。
产品价值:采集数据实现精益生产
管理平台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制造业中大显神通,然而ERP并非万能,诸如在设备原始数据采集与设备交互方面ERP仍然存在盲点,简而言之,就是ERP暂时无法满足采购商、企业管理与政策要求的生产线实时追溯之需求。在ERP基础之上,制造业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是:不能实时采集生产现场数据并运用数据实现精益生产,以至出现企业信息断层。
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产线建设初期,如何定义好设备所需采集的数据?是否了解设备端已有的接口?是否有统一、规范、开放的接口?对于定制设备是否做好数据采集的接口和通讯协议?不同的设备之间如何进行互联,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产线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通信速度是否符合生产节拍?企业的IT人员和软件供应商是否有有此解决方案?设备厂商是否有此实施经验?
上述问题不加解决,生产管理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就存在瑕疵,而与设备通讯又是整个信息化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比盎基于ERP与生产设备之间的障碍,成功开发“产线通iPlant”软件。“产线通的价值在于弥补企业管理信息的断层,实现精益生产。实时采集、快速交互是其精采之处。”比盎副总经理郑照告诉记者。具体而言就是在全面、准确、实时采集生产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将设计规范、工艺参数、BOM等数据在产线通中集中管理,延伸出各种精益生产管理功能,诸如产线防错、物料拉动、质量分析、生产报表等等。
目前产线通已广泛应用于液压动力转向机生产线、机械转向机生产线、安全气囊生产线、ABS生产线、卡钳生产线、电力转向系统转向柱及总成装配线、电力转向系统助力器装配线、安全带生产线等各种生产现场,并在中国、泰国、波兰、斯洛伐克、巴西50多条生产线上高质量地实施和运转,并赢得客户信赖。
经过综合评估,产线通在成木控制与管理效率方面数据堪称完美,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45%,生产线数据的收集时间减少75%,在线生产时间减少24%,文件作业时间减少61%,各项工序的作业时间减少27%,生产数据保存完整,可追溯丢失概率下降56%,完工产品不良率下降18%,接近于零。
竞争优势:海外技术与差异化战略
产线通的客户主要为TRW(全球十大汽车零部件厂商、500强企业)、上海大众、航天机电(宝马零配件)等全球著名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商,该软件稳定的运行记录深得客户信赖,源于比盎构建在技术创新之上的竞争优势。
比盎拥有一支“小而精“的核心技术团队,其核心成员主要来自于IBM、GE和VW资深生产管理专家,他们与国外同行随时保持着最前沿的信息技术交流,这为公司产品随时保持领先性提供了强大后盾,该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为使得团队固化更具创新活力,比盎还通过目标管理、技术竞赛、股权激励等方式深化管理。
此外比盎产品能够脱颖而出还在于公司差异化战略,在国内,产线通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在欧洲和北美,老牌的MES供应商以品牌取胜,但是比盎存在绝对的价格优势。综合国内外市场,比盎的综合优势在于,快捷的不同系列设备间的通讯(支持多种主流PLC),相对较低的价格,高度专业和人性化的服务,比盎以“扎根产线、创造价值”的踏实态度,秉承“止于至善、以朴为美”的企业文化,帮助客户实现节省成木,提高产品质量,为制造业创造更大价值的目标。
商业模式:直销深耕+内部复制+代理扩张
郑照表示,直销深耕是比盎商业模式的核心环节,公司将欧美视为目前重点目标市场,让企业与客户“面对面”,减少中间的人工费用,使得软件与生产线直接对接,形成比盎对生产企业的一站式服务体系。由于省却了中间环节,使得比盎的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有效剔除价格泡沫,让价格回归价值,以价格优势让“产线通”角逐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减轻软件渠道压力,最终形成大批发大流通模式,引发集约化生产,为企业代理扩张做铺垫。
自动化信息技术毕竟在国内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现成人才极其稀缺,“公司每招收一个员工,都必须经过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周期才能投入使用,所以,人才短缺是比盎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突破人才瓶颈,郑照表示,内部精益复制模式为有效途径,也是公司商业模式的重要环节。比盎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复制计划,通过直销深耕模式扩大市场,以少而精的现有团队,以最小成木,通过培训、设计、实施、改善、标准化、验收六大步骤,做到经验共享和人才传承,批量复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售后服务人才,最终建立起公司的“人才复制系统”。
通过直销深耕,复制标准人才,最终实现代理扩张,是比盎完整的商业模式,五年后,比盎希望销售额能够破亿。代理扩张是比盎的后期战略,其构建在稳固的国际市场和充足的人才基础之上。“毕竟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也是全球制造业升级改造中心,未来自动化信息最大市场,可是由于观念、政策、成木等多重障碍,使得目前国内市场不够成熟。但是比盎会为国内市场爆发作好准备,比盎的未来规划就是国际国内市场比例为2∶8,如何打通未来国内市场,最简单实用的商业模式就是代理扩张。”郑照告诉记者。具体而言,比盎会在全国一、二、三线工业城市构筑不同级别的代理网络,通过代理来扩大市场份额,建立稳定的市场。
针对代理扩张的风险把控问题,郑照表示:“代理扩张,并不意味着盲目扩张,在市场选择上,比盎会首先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而后深耕市场,在代理商资格认定上,比盎会严格把控,同时比盎会建立严格的售后服务体系来维护整个网络。”
专家评析
科技企业切忌功利
苏建诚上海交大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
比盎科技的自动化信息技术与CAE(仿真模拟技术)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在于执行,后者在于设计,都是中国制造质变为中国“智”造的重要信息技术,且在当下,都属于一个狭小细分市场领域,笔者判断至少在五年之内,这两项技术国内市场不会出现大热迹象,但是比盎遇到了一个强大政策导向下的制造业升级机会,可以预见自动化信息技术是一个朝阳产业。
就像新能源汽车一样,所有人都预见它会取代传统汽车,可是至少在最近几年,没有哪家中小企业敢全力投资该领域,因为短期内实在看不到市场,当未来市场来临,国字号企业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就顺理成章地实现实质上的垄断,怎样去解决技术与市场的矛盾,为中小企业留条生路,规避“马太效应”,在中国经济体制下,还是要靠政府去培育市场,再由市场导向生产。
比盎科技提出了一条“政府、软件企业、生产企业”三方共赢“一石三雕”的投资模式,笔者以为这是一条减少资源浪费,政府扮演市场培育者角色的商业模式。传统方式是政府用专项基金去扶持软件企业,这看来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软件企业的资本问题,此种模式只能解决企业一时只需,更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商业串谋行为,生产企业在观念束缚和成本压力下没有生产线改造的积极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盎建议,政府可以直接补贴生产企业,让企业在成本分担与生产线智能改造的双重甜头中,向软件企业主动要求订单。此种模式通过政府市场培育者角色,激发了软件企业创新激情,更让生产企业提高了制造水平。当然政策是否被采用,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还要看政府的决心和实践结果。
作为一家公司,等待利好政策决定经营策略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是守株待兔行为。比盎还得从自身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比盎应该投入更大精力完善自己的技术,利用对国际市场的认知,深耕国际市场。尽管经营规模不大,市场也有限,但必须看到长远前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升级潮将发生在中国。科技企业切忌功利,如果比盎做好技术储备和前期市场开拓,当市场大热之时,比盎一定是业内独领风骚者。
(2013年6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