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间之事流动匆匆,但思考之纵深才是绝对速度

世间之事流动匆匆,但思考之纵深才是绝对速度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强的一句话很打动我,他说:“创业,速度是关键对不对?但是大家忘掉一个东西,想的深度实际上才是绝对速度。”现下世间之流匆匆,伴随着技术革命而来的信息、物质、噪音满溢出来,我们应该追寻的究竟是什么?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你觉得大家创业的动机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商业心态,在这方面,我们比起美国的创业者还是不成熟的。

王强的一句话很打动我,他说:“创业,速度是关键对不对?但是大家忘掉一个东西,想的深度实际上才是绝对速度。”看来他的“真格基金企业灵魂研究院院长”并非徒有虚名。现下世间之流匆匆,伴随着技术革命而来的信息、物质、噪音满溢出来,我们应该追寻的究竟是什么?

当时你创业的情景是怎样的?那时候你创业的出发点是什么?

我们当时就是为了money(钱),你现在要问问柳传志,说他当年下海、骑三轮车倒货是为了要买IBM?那简直是瞎扯。或者说1996年我们回来是为了改变中国学生的命运,也是瞎扯。We just want to make some money(我们只是想多赚点钱),因为那个时候日子太苦了,我在北大当英语系讲师一个月工资120块钱,可乐一听5块钱,如果我只喝可乐,20听可乐喝下去这个月就没钱了……

是活不下去了吗?

不是活不下去,我们是可以活下去,但是不是能够活得更好点、更舒服点?可能可以再买10听可乐、能出国旅行一下。当年我们那一代基本是这样,是现实生活所迫而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

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你觉得大家创业的动机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被动变为主动了。

除此之外呢?

大环境完全不一样了,法制、投资、人才、经济的环境。比如从法律来看,现在从注册公司到搭建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都已经是commonsense(常识)了,过去都很费劲的;再比如投资的环境变了,甚至天使投资已经变成中国投资界非常时尚的一种方式了。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创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了,这个方式暗含着“中国创业者第一次诞生对失败率的容忍”这种潜意识,不必像当年我们需要斤斤计较地算,万一三年我做不成怎么办?比如我们投格灵深瞳的赵勇,他当时就想现在我什么做不成?Google几十万的薪水不要了,小平老师答应给我投几十万,为什么不呢?那我就去了,回国当天晚上住小平老师家里,其他基金说不投了,那又怎么样?反正我已经来了,只要小平老师你给我投就行。

当他把创业当成生活方式来做的时候,输赢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刚刚我们说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我最近一直对一个问题很好奇——从原来的互联网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每天看很多散布在网络上的文章,还有移动端上自媒体的内容,这些都是现代的信息。而你当时在北大教书接触的好像更多都是学识上的内容,比如古文之类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不大知道的,你觉得这个变化对创业者的素质会有什么影响吗?

我们这一代老人和新人的区别是:由于我们当时没有特别新的东西,所以我们看似不得不沉浸在人类千百年来积淀的陈旧东西里。但是,有一个东西:文明——作为一个大的整体来说它的改变是十分微弱的。尽管在技术上我们看到飞速的发展,但是如果你再往远看,整个人类千百年来往前的运动像板块移动一样是很缓慢的。

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他不追溯那些真正深入人性的、行之有效的东西,他在千变万化的现实中还是很难走下去的,比如王兴,当时我在红杉开课讲人文方面的东西,他是课课不落地听。你想他经营的美团网这么大,应该已经是团购领域的No.1了,他哪有那么多时间?但是当时我每个星期天从下午两点讲到七点,中间就一次上厕所时间,一共讲了半年,他都来了。

所以现在比较成功的创业者都会追求比较深远的知识吗?

这里分两个东西:一个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追求,一个是为了企业的生命去追求。那反过来当世界千变万化的时候,真正那些聪明的企业家应该往纵深来沉。因为我不相信,一个对历史没有真正研究和体验过的人会了解现实,而不了解现实的人会创造未来。所有真正能创造未来的,他的表现似乎是从过去直接跳到了今天,像乔布斯、Bill Gates(比尔·盖茨)、Google的Larry Page,他们像是从100年直接跳到了今天,其实不是的,这些人一定是对人类以前的东西全部梳理完了,就像Bill Gates在哈佛辍学,肯定不是因为觉得老师讲得不行,而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学头,我完全都了解了,对吧?

那您觉得今天这些创业者像金刚经什么的都很少接触,这会成为他们的局限吗?导致他只能做到某一个水平?

我给你举个例子:四五十年代,芝加哥大学二三十岁的校长出了一套书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共54卷,很多专家认为选进来的这54卷,代表着全部西方两千年文明中注释性的东西,包括哈维的血液循环,还有其他文学的、政治学的马基亚维利,最后选到了弗洛伊德,这些好像看着和现实无关,但是你知道这套书的第一批购买者是谁?全是美国当年世界级的企业家,都是洛克菲勒、杜邦这批人。他们当时就飞到芝加哥大学一起去探讨这个东西、探讨弗洛伊德,而不是探讨杜邦的市场什么的。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商业是文明的一个表现,如果你对文明的本质、内在、来龙去脉了解得透了,实际上对商业判断只可能加分而不可能减分。换句话说,当大家都横着看的时候你纵着看,就是你的竞争力,这是美国人思维和中国人思维的一个区别,我觉得美国人思维叫异见——你这么想,我一定要和你有所区别。中国人就觉得“诶?你这么想挺好的,我也这么想。”所以中国的商业也一样,在美国做商业就不会出现像中国这样惨烈,这儿做一个Google,明天成千上万的类似Google出现了,美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有一家跑出来,大家就觉得这事已完成,就是说我再去模仿你肯定不可能。中国人就认为我去模仿你,再搞个水军,然后再抹黑你一下,说不定我就跑出来了,我觉得这样的企业是做不大的。所以商业心态,在这方面,我们比起美国的创业者还是不成熟的。

我们都会说创业,速度是关键对不对?但是大家忘掉一个东西“想的深度”实际上才是绝对速度。

所以,人文的深度很重要吗?

在我看来从思想层次来说,最高的就是人文的思想,凡是牵涉到人的、世界的生命,都要思考,接下来才是科学思想,科学就是能实证地去验证一些东西,科学思想再往下才是技术思维,在技术思维里看看哪些是能和现实生活挂在一起的,能够有商业直接价值的,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市场上的科技产品。

像当年乔布斯登上时代周刊的时候,时代周刊给了他一个什么称呼?——iGod!在基督教社会称之为“iGod”是多高的评价?那他为什么叫iGod,因为iGod是世界都可以是他自己创造的。所以你看佛经谈佛开悟的时候,他的眼睛叫法眼,法眼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种界、众生界,他都能一目了然。

那如果现在让你往远处看,你会看到些什么趋势?

你们老谈趋势,其实这个趋势几十年前中国人的汉语翻译不已经告诉你们了吗?比如computer这个词,如果从字面来理解,只能翻译成计算机,因为它完成计算功能,但是中国当年虽然落后却一下就翻译成了“电脑”。仔细在这两个字上多想想——从工业革命开始,我们的四肢被解放出来,有各种工具可以替代劳作,那时人身上唯一一个没有得到解放的器官就是大脑。

所以如果说工业革命是伸展了人的四肢的话,那这次互联网就是释放了人的头脑——大脑从传统的储存功能变得没用了,你老俞再会背字典,我给你一个chip灌输进去,一辈子40万单词量就在那儿;你google眼镜带上,将来看你眼神你想要什么我马上送给你。大脑作为储存器就再也没用了,这个没用不是对大脑的背叛,恰恰是对大脑的释放。

人的大脑将来是干什么的呢?这就是人文给我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