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性化和存在感是新生代用户的原始欲望

个性化和存在感是新生代用户的原始欲望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节操精选是什么呢?节操精选正在做的事是通过分发亚文化娱乐内容聚合新生代用户,进而沉淀亚文化兴趣社交图谱,致力于做他们的娱乐社交入口。而这么一个牢牢抓住了一大批新生代用户的亚文化标签,调性鲜明地为用户提供“灵魂休闲保健”的节操精选,居然出自一个学艺术的女生之手。

节操精选是什么呢?节操精选正在做的事是通过分发亚文化娱乐内容聚合新生代用户,进而沉淀亚文化兴趣社交图谱,致力于做他们的娱乐社交入口。按陈桦的话说,节操精选里的内容囊括了新生代年轻人里头流行的各类“亚文化”,每类内容都分别拥有击中该类圈子内人群的语言文化和调性,能满足不同亚文化世界里年轻人的娱乐需求。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节操精选是怎么把握新生代用户的需求吧:节操团队居然把流行于视频网站的“弹幕”功能加到了图文里,并且在弹幕的确影响了看文章视野的情况下,成功地刺激了用户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用户原创内容)和社交,使用户互动量和使用时长都有大幅提升。

而这么一个牢牢抓住了一大批新生代用户的亚文化标签,调性鲜明地为用户提供“灵魂休闲保健”的节操精选,居然出自一个学艺术的女生之手。

陈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她喜欢艺术、喜欢“怪婆婆”草间弥生、喜欢话剧……这是一个怎么看都很文艺,跟节操精选的产品调性完全不同的女生。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文艺女青年的“节操”是怎么碎掉的?

从“情怀满满”到“节操空空”的产品转型过程

其实在节操精选之前,陈桦团队做的是一个叫“声声”的产品,“声声”是一个语音社区,内容基于问答展开,陈桦希望用户能在上面用声音交流真实的想法。怀着一颗情怀之心,团队尝试把社区的内容氛围引向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向,让用户在社区里能收获心灵慰藉和精神陪伴。

然而运营一段时间后,团队发现正儿八经讨论“梦想”、“青春”的内容,并不能激起用户的热烈互动,反倒是一些无节操、接地气的内容,在“声声”上会更受欢迎。用户需求和产品调性并不相符,用户并没有踏上团队引导的方向,“声声”也因此陷入困境。

后来的事情,大家即使不知道相信也能猜到,陈桦团队放弃了具备小清新情怀的“声声”,重新思考了新生代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以接地气、无节操的内容出发,彻底迎合大部分年轻用户对各种“亚文化”的喜爱,重新打造了这款产品——节操精选。

产品转型对创业团队来说其实并不罕见,陈桦自己也说过,“船小好调头”,并且在那个情境下如果还固守原先的定位可能会导致倒闭。然而我好奇的是产品转型的背后,创始人个人的心态是怎么调整的?热爱艺术的文艺青年,是如何为自己的新产品提出“灵魂休闲保健”这样的slogan(口号)的?

产品转型不代表团队“屈服”,而可能是“进化”

当我向陈桦问道“从情怀满满到节操空空,你是怎么迈过心里那个坎儿的”时,我原本以为听到的会是一个凄戚曲折但仍显逼格的心理转变过程来解释她“情怀的丢失”。然而事实证明,正如“声声”猜错了用户的心,我也猜错了陈桦的心——这位艺术相关专业出身的人,做起亚文化产品来其实一点儿艺术包袱都没有。

“草间弥生的艺术装置有很美的无限映射的星空,也有很多不断重复的生殖器崇拜象征的雕塑。人性最原始的欲望没有什么对错好坏,节操精选满足的是新生代年轻人个性化的欲望和对存在感的渴望。”

“我们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亚文化’属性,只是多少而已。社会和科技发展太快了,现在的小孩信息获取能力真心超过十几年前同龄人的N倍,看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会更需要新鲜感的刺激,更需要用丰富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个性。比如你会看到明明是国庆放假,就会有人晒加班;大家都开工了,还会有人晒我在马尔代夫度假;大家追的视频也会不一样,有日漫、韩剧、美剧、英剧,日漫里还分热血系、养成系、基腐系……我就是和你们不一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个个性只是我一个人有,那也会很无聊,就像全世界如果就我一个人有文身,那这件事情也不cool(酷),用户依然需要寻找存在感。”

聊到这里,我的感觉是陈桦并没有如我预期般的把产品的调性从“情怀满满”转变为“节操空空”这个过程,看作是整个团队的一种“屈服”,反而看作一种进化——对用户需求把握的进化、产品格局观的进化,从“‘声声’只为分享有体温的声音”到节操精选“新生代用户娱乐社交入口”定位的进化。

跟随用户需求的渐进逻辑,建立新生代用户娱乐社交入口

所以,新生代娱乐社交入口要怎么打造?陈桦跟我分享了节操精选正在做以及将要做的事,我认为大致可以按用户需求的渐进逻辑整理如下:

首先是内容的广度。节操精选要满足新生代用户对娱乐内容的不同需求,就要覆盖到整个亚文化的大语境;而每一个亚文化属性下都是一个圈层,里面又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调性,因此内容方面的把握和补充应该是要持续进行的。

另外,提供了内容,还要提供给用户一个舒服的方式找到他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能找到符合他亚文化属性的人。“贴吧的逻辑是无论再细分的兴趣或亚文化属性,都是有搜索导流可以沉淀下来人的;而豆瓣是通过电影、图书、音乐等类工具产品给小组导流。”陈桦提到,生于移动的节操精选不会沿用贴吧和豆瓣这些从PC端起家的社区的做法,“我们希望接下去能用算法解决这件事,并根据你对内容和人的消费、互动习惯智能推荐。”优化算法、提高推荐的精度会是节操精选近阶段工作的重点。

帮用户找到与自己“臭味相投”的人后,产品需要帮助用户与之交流互动,因此节操精选的社交属性会进一步加强。“下一步节操精选将会上线‘用户资料’功能,更方便用户社交。”

而除了看内容和聊天,节操精选会再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娱乐和社交需求,例如做游戏,依附在社交上做游戏,我们在陌陌甚至微信上都已经见过了,而这两个案例也都证明了游戏能帮助社交的流量变现,这会是节操精选除了广告(基于用户数据采集及分析后的个性化广告内容分发)之外的第二个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如陈桦所说:

“我们发现社交在自己舒服的语境下会更容易展开,就像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你聊几句就觉得投缘,有些人你却怎么也聊不下去,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气(bi)场(ge),就像用户能在我们这儿聊的各种奇葩——A:‘那么问题来了’,B:‘爱过’;A:‘我在蓝翔技校怎么没看到你’,B:‘因为我去新东方学厨师了啊’。节操提供给了新生代用户习惯的亚文化语境,吸引了大量与亚文化属性相近的人,那么接下来他们不仅能在节操里消费内容,还会自然地生产内容和有更多娱乐玩法。”

艺术也好,产品也罢,“真实”才最打动人

也许是我对各种亚文化没有接触太多,我总觉得节操精选的内容对于我这个90初而言“过于接地气”,不太吸引我。于是在了解完节操精选下一阶段会做的事之后,我又忍不住试探了一下陈桦对于她学艺术出身却做了这么一个“情怀指数较低”的产品,到底有没有一丝不甘心;换言之,我想了解在之后的未来,团队会不会考虑把产品再往“高级趣味”一点的方向引导,或者在更远的未来陈桦有没有计划再重新做一款更有情怀的应用。

“这个世界有真善美,也有贪嗔痴,不能只活在理想国里,更不能把自己的需求当成是用户的需求,做产品有时候需要借假修真。”陈桦的回答干净利落,“更何况艺术也好,产品也好,我觉得‘真实’才最打动人。还是那句话,人性的原始欲望,不分美丑好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