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泥炭沼泽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泥炭沼泽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时间:2023-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沼泽演替包括水体沼泽化、草甸沼泽化和森林沼泽化三种类型。这种沼泽化过程一般发生在水浅的湖或河道中。关于草甸沼泽化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是植被天然演替的必然结果,另一种认为是土壤缺氧造成的。按组成植被优势种的生活型,沼泽植被可分为草本沼泽、泥炭沼泽和木本沼泽。
沧海桑田_沼泽的演替_水草茂密的泥泞

2.沧海桑田——沼泽的演替

沼泽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在这个发展期间,各种自然因素的轮回交替,促使沼泽有不同的类型存在于各个不同的环境地域之中。

沼泽演替是指沼泽由富养沼泽演替为中养沼泽、贫养沼泽。其演替特点:水分补给由地下水转为大气降水;泥炭和水的化学特性由中性到微酸性到强酸性;沼泽植物由富养植物变为贫养植物;沼泽微地貌由草类变为藓类、泥炭藓。

沼泽演替包括水体沼泽化、草甸沼泽化和森林沼泽化三种类型。

(一)水体沼泽化

在有些地方,沼泽和河流紧密相连,有些湖泊和小河流会渐渐地变成沼泽。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没有大风大浪的浅水湖泊和流速缓慢的小河中。

img17

沼泽化水体

img18

水体沼泽化以丛生植物开始,形成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植物呈丝带状从湖岸向湖心生长。这种沼泽化过程一般发生在水浅的湖或河道中。初期,湖底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的残体、泥沙沉积在湖底形成腐泥,随着时间的推移,腐泥不断加厚使湖泊逐渐变浅,带状分布的高等植物也依次向湖心推进;大量的植物残体积聚在湖底,在水下缺氧条件下,形成了泥炭;泥炭一层层增厚,湖水变得越来越浅,最后整个湖盆都变成了沼泽。另一种方式是植物呈浮毯状从湖岸向湖水面蔓延。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风平浪静的陡岸湖泊或流速缓慢的河流。在这种陡岸湖泊的湖岸或湖底生长着浮水植物,如睡菜、漂筏苔草、毛果苔草等,它们的根状茎浮在水面上,呈网状交织,向湖面逐渐蔓延增厚,形成“浮毯”;有时“浮毯”被风吹散变成一座座“浮岛”,“浮岛”相接时使湖面缩小,残留剩下的水面,称为“湖窗”;“浮毯”底部的植物残体脱落于湖底形成泥炭,泥炭与“浮毯”之间,常有静水层;最后,静水层消失不见,泥炭填满了整个湖盆,沼泽化也就完成。

(二)森林沼泽化

除了河流和湖泊以外,有些森林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被神奇的大自然变成泥泞的沼泽。

在林区的河谷、缓坡山麓或平缓的分水岭,常有地下水以泉或慢流方式渗出,导致地表过湿。地面上生长苔草等喜湿植物,其枯枝落叶和草丘拦截并保持大量地面径流,水分下渗,致使钾、氮、钙、镁等元素被淋溶,而铅、铁、锰物质在土层下聚集,形成不透水层,导致土壤过湿;森林附近的湖泊沼泽化或草甸沼泽化过程扩大了地表积水面积,或升高了林地的地下水位,使土壤过湿;在地形平坦的采伐过的林地或火烧过的林地,由于森林被毁而蒸发减少,破坏了土壤和水分平衡,造成地面积水。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引起森林沼泽化。

img19

森林沼泽化

(三)草甸沼泽化

在水分充足的草甸地带,如果符合条件,也会有沼泽出现,即草甸沼泽化。

关于草甸沼泽化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是植被天然演替(由禾本科的根状茎植物经过疏丛型植物到密丛型苔草)的必然结果,另一种认为是土壤缺氧造成的。由于地表过湿,大量的植物残体不能够充分分解。植物残体和腐殖质阻塞了土壤孔隙,缺氧的土壤导致泥炭的形成。最后,禾本科植物逐渐被密丛型苔草所代替,便出现了沼泽。

img20

草甸沼泽化

知识小百科

“特殊部落”——沼泽植被

沼泽植被属于特殊的群落,它们是生长在土壤过湿或常年积水条件下,多年生沼生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类型——隐域性植被,尤其以草本植被为主。它们的区系组成较复杂,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蔷薇科、菊科、杜鹃花科等种类组成。

沼泽植被为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间的过渡类型。大部分沼泽植物有发育良好的通气组织,植物的根没于水中或湿透的土壤中,而带叶的茎挺出水面。按组成植被优势种的生活型,沼泽植被可分为草本沼泽、泥炭沼泽和木本沼泽。①草本沼泽:典型的低位沼泽,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优势。②泥炭沼泽:又称高位沼泽,由雨水补给,营养贫瘠、寒冷,主要分布于北方针叶林带,泥炭藓成为优势植物,也有少数草本、低矮灌木及乔木,如越橘、落叶松等。③木本沼泽:又称中位沼泽,由雨水与地表水混合补给,在北半球森林带、森林冻原亚带、冻原带分布最广。我国的沼泽植被在青藏高原的若尔盖和东北三江平原较为集中,以草本沼泽为主,种类组成较简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