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厘清“为什么而学”

厘清“为什么而学”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职场上最受瞩目的人才,不是学很多的人,而是学有专精、并能善加发挥的人。镰田浩毅认为,当“不得不学的意识”像强迫症般席卷社会时,“学习”在很多人身上其实只沦为一种“求心安”的自我安慰。

职场上最受瞩目的人才,不是学很多的人,而是学有专精、并能善加发挥的人。与其盲目追随潮流,跟着大家学日语、考证书,更重要的是先厘清“我为何该学”、“学了怎么用”,才能学以致用、成就自己。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总让人觉得过往所学,似乎不足以应付外界竞争,因此得赶快多学些什么才行。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发展降速,这种焦虑感更变成大众运动,几乎每个上班族总要在原有技能之外,再学习第二、甚至第三专长。

然而,真正练就出职场“第二与第三专长”的人却不多。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许多人花大钱去补习英、日语,上了几年的课,接到外国客户电话时,反射动作还是推给别人。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归咎于是自己不够专注、无法持续或记忆差所致,但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镰田浩毅在《这样学习,一生受用》中指出,在思考改善学习技巧、让学习更有效之前,必须先从源头厘清:“为什么你会想要学习?”

镰田浩毅认为,当“不得不学的意识”像强迫症般席卷社会时,“学习”在很多人身上其实只沦为一种“求心安”的自我安慰。因为,忽略了“要学得什么样的成果”、“所学是否真的能够为自己所用”这些更根本的议题,学习不仅有限,也难以持续,更无法彻底消除不安,反而只会让自己长期处于“愈学愈不够”的窘境。

镰田浩毅观察,工作者之所以愿意在上班之余,另外花时间与金钱去学习,不管是为了提高竞争力或不想被淘汰,无非都是“想成功”;如果希望借由学得的能力,在工作上创造出成果,“那么学习就必须环绕着‘获得别人认同’这个主轴,来拟定行动策略”。这意味着学习要有所成效,最重要的是出发点的心态与思考:“必须‘用得到、有需要’才去做!”

韩国一年内热卖超过30万本的学习类畅销书《会念书的狠角色才能生存》作者李时炯也强调,明确的目标是学习的开始,如果心想“或许总有一天会用到”,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习。

例如,很多人在选择学习项目时,都是抱着“中国走向世界,学好英语,以后总会有帮助”、“做吃的生意不会倒,所以先学厨艺好了”这类想法,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很容易就虎头蛇尾,花了时间、金钱、体力,却看不到成果。

所以,着手展开学习时,请先自问“为什么要学”、“希望借由学习得到什么样的成果”,然后具体地想象一下“最后的结果会是如何”。厘清了这3个问题的答案,就等于在这浑沌的世界里,找出了你的独门武器。最后,以此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安排学习路线图,学习才会有策略、有计划,最终也才会有所成,不再沦为花钱买心安而已。


如果学习是为了强化工作技能,第一步就是厘清“我目前在工作上面临了什么问题”,唯有明确界定目前在工作上的能力范围与不足之处,才能找对方向,拟定改善与学习之道。

镰田浩毅指出,工作上要得到好成果,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3种能力:

1. 内容能力:指“知识”方面的能力。

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工作是“负责开发清凉饮料”,那就必须具备大量与商品相关的知识,从清凉饮料是什么开始,进而深入剖析其成分、过去的畅销商品、物流结构和市场动向等。拥有与职务相关的基本知识,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2. 技术能力:指为了让工作顺利进行所需的技术或技巧。

例如,商品开发人员除了具备商品知识之外,还必须懂得“做简报”,才能把构想传达给他人;也必须懂得“如何与他人协商”,才能与营销部谈定价方式,或请求业务部增加销售人员,让产品开发得以顺利推动。拥有技术能力,工作者才能知道如何在规定时间内让工作顺畅地进行。

3. 逻辑思考能力:是指将知识内容转化为有效企划的能力。

就算内容与技术能力再强,若无法将其统整为一个完整、且能被公司认可的企划案,新商品构想就不会有可见天日的机会。具备逻辑思考能力,通过因果关系的推演、立论证据的展现,让别人认同自身想法是有道理且可行的,才能让想法打动人心,发挥影响力。

通过对自我能力的审视与界定,确认自己目前在上述3种能力中的哪个环节有所不足,然后针对缺乏的部分,找出需要补强的项目作为学习目标,如此才能让学习具备自我提升的效果;而以此拟定出来的学习目标,也才是取得成功的“策略性学习”。

厘清自己在上述3种能力上有所不足之处,很可能会找出不下数十种的学习切入点,这时会碰到的问题便是,“该挑选哪个项目作为学习目标”?镰田浩毅建议,应先冷静判断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然后再从擅长领域中,找出“自我投资价值最高”的项目作为学习目标。通过这两个步骤的筛选,就能建立起属于自身工作上的专业,打造出“不容他人超越的武器”。

1、判断自身擅长的领域,倾力投入

镰田浩毅表示,为提升工作能力而做的学习,最终目标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受人认同的“专家”,也就是拥有“比别人更行”的专长,在组织内扮演不可取代的角色。因此,在挑选领域时,不要拘泥于“兴趣喜好”,而要以“这是不是我的专长”来判断。

在日本有“工作术女神”美称的胜间和代在《拒绝力》中解释,锁定“专长”来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体力有限,想把有限的资源花在刀口上,就得从握在自己手中的各种机会里,选出要倾注精力投入的目标,而“擅长的领域”,正是最佳选项──因为自身擅长,所以可以用比别人更少的投入,得到更杰出的成果、获得更佳的报酬或好评,成为推动自己学习与努力的强大动力。

此外,一旦能建立起大家对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信赖或好评,就能顺理成章地将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转交给其他人协助处理,让自己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去钻研擅长的项目。通过这种正向循环,工作者就能“在未来的10年、15年,成长得比别人还要快速”,从组织的小螺丝钉,晋升为具影响力的专业人士。

2、了解趋势,找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

找出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后,接着还要严选出“自我投资效果最大的项目”。镰田浩毅强调,“不是所有投资都一定能有回报”,没有太多人参与的领域,才最具有投资的价值。

以冰箱产业为例,现有厂商间的竞争已非常激烈,后进厂商若想以一般产品突破重围,肯定非常辛苦;即使好不容易打败强敌,投资回报率可能也只有一、两成。

反之,如果设法找出市场的空隙,在某个特定领域中做到独一无二,像是切入酒类收藏、化妆品储存等特定用途冰箱的利基市场,由于竞争者少,一旦做出成果,往后就可以尽情回收所有的投资。

这就是镰田浩毅所谓的“发现空隙”,亦即不盲从于“现在流行什么”,而是以“有哪个有潜力的领域,目前还没有强力的竞争对手”来思考,而这也才是挑选学习目标时的优化策略。至于如何发掘空隙,关键在于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否则即使遇上时机,也会因为不晓得而错过。


即使选定了方向与项目,还是有很多人会想,“我又没人家那种才能,怎么可能做得到?”对此,镰田浩毅反问,所谓“有才能”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他看来,才能并非与生俱来的特殊能力,而是每天努力学习而产生的效果。外人常常只看到开花结果的光彩,便给予“有才能”的评价,忽略了背后长期的耕耘。

因此,为自己建构一套“不断努力的制度”,乃是学习获得成果的最有效方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克服半途而废的最大难关,就在于能让自己“不受自身情感或日常情绪左右”。毕竟,精神好时,一般人多半不会觉得努力有多难,但能否在任何状况下都还是朝向目标行动,就值得怀疑了。

镰田浩毅表示,要做到持续,首先得产生“让人想去努力的意愿”,而“从‘较低目标’开始,逐步得到成就感”,便是保持动力的好方法。他引用“打击之神”铃木一郎(在美国职业棒球赛创下连续10个球季、击出超过200支安打的世界纪录)的话说,“一场比赛结束后,如果打击不错,我就心满意足。”

“每一次都得到满足,是非常重要的,”镰田浩毅强调,每一次满足之后,人就会萌生“想再这样提高”的欲望,而当下一次努力又召来更大的满足感后,也才会看到下一个目标。建构起这种良性循环,持续学习也就不难了。

由此可见,要让自己持之以恒地学习,关键不在刻苦律己,而是“一开始就设定较低的障碍”。正如《完美飞行》(The Flight Plan)作者博恩·崔西(Brian Tracy)所说,“定目标,不是为了打击自己”,引领自己不断跨越小小的障碍,达成一个又一个阶段的短程目标,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前进到超乎想象的地方

依循“定目标七步法”,提高成功的机率

在为每个学习阶段拟定目标时,可参考《完美飞行》作者博恩·崔西提出的7个步骤,通过倒推“从最终目标到现状”的距离,找出可能的问题与阶段性任务,将有助于找出每一个可轻松跨越的障碍,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oushima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