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情报搜寻整理

情报搜寻整理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信息洪流中“淘金”,建构属于自己的一套“架构”。在Google上搜索“学英文”,按下“Enter”键不到半秒钟,就有近百万条的信息陈列眼前。

在信息洪流中“淘金”,建构属于自己的一套“架构”。吸收信息前,先想清楚希望获得的“产出”是什么,进而决定需要哪些“输入”;接着,针对个人需求,选择正确的媒介寻求知识;最后,依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筛选信息。

在Google上搜索“学英文”,按下“Enter”键不到半秒钟,就有近百万条的信息陈列眼前。对现代人而言,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要取得来自书籍、网站、媒体,甚至是他人经验等信息与情报作为参考,可说是易如反掌。只是,在成千上万的信息中,对我们真正有帮助的又有多少?胜间和代在《新·知识生产术》中明确指出,“人真正需要的信息,只有百分之一。”

想要熟练、快速地分辨出那些1%的有用信息,在信息洪流中“淘金”,胜间和代认为,建构属于自己的一套“架构”是先决条件。所谓架构,就像写文章时的“起承转合”、营销4P(Price、Place、Product、Promotion)、策略3C(Customer、Company、Competitor)等,必须具备明确的定义与一套严谨的分类系统。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拥有一套思考架构,就像先在脑中设定好筛选程序,当信息进入脑中时,就能快速明辨是否需要这项信息、如何分类、选择适当的使用时机,以及应该妥善保管它的方式等。

想要建立自己的思考架构,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1%信息,可以参考以下3种方法,省去大海捞针、胡乱搜索的心力与时间。

1. 厘清目的再行动,与所需信息自然相遇

日本畅销作家、记者日垣隆认为,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不外乎“输入”(吸收信息)与“产出”(应用知识)的过程,因此他建议,在吸收信息之前,最好能先想清楚自己希望获得的“产出”是什么,进而决定自己需要哪些“输入”。

日垣隆以个人经验为例,他通常会先设定网络文章主题及可能的内容(产出),再怀抱着清楚的目的与意识,搜索对书写有帮助的信息(输入)。他强调,只要事先厘清目的再行动,无须费力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就会自然地与你“相遇”。

2. 通过书来理解事实,利用网络获取新知

31岁进入外企后才开始自学英文﹑一年阅读200多本英文书籍的日本Google名誉会长村上宪郎认为,事先了解媒介特性,也是建立思考架构的方法之一。村上指出,书籍是寻求事实和原理原则的最佳媒介,网络则应该被视作最新情报和新知识的提供者,两者功能各异,应该针对个人需求,选择正确的媒介寻求知识。

3. 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决定信息的好坏

“信息提供者的名字,决定这条信息的好坏,”索罗斯(George Soros)前投资顾问藤卷健史认为,在金融世界中,情报就是一切,为了不让没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混淆视听,他主要凭借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来筛选信息,只参考特定媒体的报道与特定分析师的报告。但是,藤卷也强调,判断来源可信与否的能力,通常来自“经验”与“理论”,经验需要时间累积,但理论基础则可以通过丰富的阅读来补足,以上是建立思考架构的起步方法。

建立思考架构,就像先在脑中设定好筛选程序,当信息进入脑中时,就能快速明辨出唯有1%的有利信息。

1. 抱持明确的目的行动:先想清楚自己希望获得的“产出”是什么(例如,博客的文章主题),进而决定自己需要哪些“输入”(例如,对书写有帮助的相关信息)。

2. 配合媒体特性搜集信息:书籍是寻求事实和原理原则的最佳媒介,网络则应被视作最新情报和新知识的提供者。

3. 以信息来源可信度作为筛选标准:判断来源可信与否的能力,通常来自“经验”与“理论”,经验累积需要时间,但理论基础则可以通过阅读量来补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