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百度痛苦裁员,搜狐煽风点火

百度痛苦裁员,搜狐煽风点火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搜狗与百度搜索的竞争,还只是各干各事。就在7月13日当天,媒体开始对百度裁员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产生怀疑。李彦宏的战术面对搜狐一系列“煽风点火”式的动作,李彦宏有自己的招数。17日下午,针对百度提出的搜狐是煽动舆论风波幕后黑手的指责,搜狐正式做出官方回应,称搜狐IT频道对百度裁员的报道是正常的新闻事件追踪,不代表公司意图,百度应公开道歉。

搜狗与百度搜索的竞争,还只是各干各事。但搜狐与百度之间,还因为百度裁员事件,意外发生了一次正面交锋。在这次交锋中,百度受伤不小。

坎里那些事儿

2006年,百度和搜狐公开结仇。

2006年7月10日,百度撤销了企业软件事业部门,该部门所有员工被辞退。百度对这些被辞退的员工补偿了一些股票期权。百度裁员事发当天,百度未及时向外界发表任何声明,而是集中精力准备三天后的“百度世界”论坛。

直到2006年7月12日,公司内部有关人士才对媒体做了初步回应,声称关于解散企业软件事业部属于公司内部的正常调整。

2006年7月13日,“百度世界”论坛隆重召开。这一天,百度聚集2000多名客户和合作伙伴,召开了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发布会,推出“精准广告”和“百度空间”等新产品和服务,并发布了“2006百度营销百强”评选报告。

在论坛上,百度正式向媒体解释企业软件事业部解散事件,表示解散企业软件事业部,是百度专注搜索的“正常调整”,并已“妥善安置”相关人员。

百度淡化裁员事件,本来是希望媒体关注百度新的服务亮点和“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然而,百度没有预料到,事情却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就在7月13日当天,媒体开始对百度裁员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产生怀疑。7月14日,“百度侮辱性裁员过程录音”出现在网上。

同一天,搜狐IT频道和搜狐博客率先推出了针对百度裁员的专题报道,对此事集中跟踪报道,声言要挖出“一个真实的百度”。

搜狐IT频道整个专题不仅收集了所有相关事件的最新动态和评论,还提供了全面的背景资料:百度的发展历史,百度的股价,甚至翻出了一年前制作的关于百度上市的专题。

搜狐IT频道的《企业解读》还专门制作了《Web2.0的泡沫式扩张——从百度涉足Web2.0说开去》。引经据典地对百度的两款Web2.0产品——“百度百科”和“百度空间”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进而断言“Web2.0倒闭将无法避免,百度将经受市场严重考验”。7月14日出炉的2006年第13期《搜狐IT周刊》,又以“百度裁员”作为封面报道,标题异常“抢眼”——“百度侮辱性裁员过程录音全曝光”“律师声称百度裁员违规,可从解雇程序上起诉”“用战略视角审视百度撤销ES部门”“质疑百度企业软件事业部解散声明”。

这一系列排山倒海似的报道,从此引发了媒体关于“百度裁员”事件关注的大潮,使百度耗费巨资苦心经营的“百度世界”论坛的“新闻效果”几乎荡然无存。

李彦宏的战术

面对搜狐一系列“煽风点火”式的动作,李彦宏有自己的招数。

指责幕后黑手——搜狐

4天后,百度开始启动危机公关,借助媒体对搜狐进行正面还击。百度称,在百度裁员的事件上,搜狐利用其网络媒体的传播对百度裁员人数进行“极不负责的捏造”,并在报道的专题上充斥诸多虚假报道,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员工发表偏激看法,这纯属恶意中伤。

百度律师还给搜狐归纳了“三宗罪”。第一,就被裁人数,在百度公开回应只有30人后,搜狐依然在对此人数进行极不负责任的捏造,在多篇文章中将人数捏造为54人,甚至上百人。第二,在百度屡次发出律师函,要求搜狐在内的网站撤除伪造的“百度裁员电话录音”后,搜狐依然把录音放在网上进行播放,并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员工发表偏激看法。第三,在百度解散企业软件事业部后,搜狐竟然利用匿名的博客文章,称这是百度被裁员工发出的声音,手法相当恶劣。

17日下午,针对百度提出的搜狐是煽动舆论风波幕后黑手的指责,搜狐正式做出官方回应,称搜狐IT频道对百度裁员的报道是正常的新闻事件追踪,不代表公司意图,百度应公开道歉。此外,搜狐特别说明,网上流传的“百度侮辱性裁员过程录音”文件首发于新浪网,搜狐IT频道是合法转载。

淡化此事,等待时间平息风波

搜狐回应后不久,7月17日夜,百度突然收手,不再对搜狐追究责任。

百度单方面收手的意图很明显,不外乎是想尽早平息事态,不愿意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加温炒热。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随后的日子里,媒体和舆论持续不断地就“百度裁员”和百度与搜狐之间的口水战进行追踪报道,而几乎忘记了“百度世界”论坛。

截止到2006年7月23日,在百度自己的搜索引擎上,关于“百度裁员”的页面有100多万个,而关于“百度世界”的页面才有77万个。

坎外真经

大规模裁员要慎重选择时机

百度撤掉软件事业部,是百度内部一次策略性调整。这原本无可厚非,但百度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时机没有选择好,可能是赶上了,也可能是故意放到“百度世界”前,一厢情愿地认为媒体会更关注百度的新产品,而忽略裁员的小节。但事实是,百度既忽略了媒体对负面新闻的天然敏感,也没有对可能的状态进行评估和确立预案,以至于4天后才有回应。

在员工权利日益得到尊重的今天,任何无视员工权利的企业都可能遭到舆论的审判。特别是对于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的上市公司,其对员工权利的不尊重行动更是将对企业的形象产生可怕的负面影响。所以,企业裁员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并且要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与媒体战斗,其痛无穷

在裁员风波事件的处理上,百度居然忘了,搜狐虽然也是IT企业,是竞争对手,但同时,它还与百度不一样,是媒体。

在这个媒体为王的现代商业社会中,与媒体斗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危机的信息传播中,媒体扮演了对舆论的定调、转向、兴起、结束的决定性角色,加上网络媒体传播快、转载多、受关注度高等特点,媒体的一次危机报道就可能对被报道企业产生巨大影响。与媒体战斗,实在是其痛无穷。幸好,百度及时收手了,要不然,还不知道会有多痛的事,在等着百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员事件以及对质搜狐,是百度史上虽然不算影响最大,但一定是输得最彻底的公关事件之一。在这方面,百度远不如它做产品那么在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