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市前,弱小的百度和李彦宏还不得不耍心眼,和谷歌兜圈子,那么,上市以后,百度就大刀阔斧,在正面战场和谷歌真刀真枪战斗了。但谷歌也不甘示弱,它发起绝地反击,一直在缩小与百度的差距,可以说,百度并没有绝对的胜算。百度面前,并不是一片坦途。
坎里那些事儿
上市以后,百度不再需要表面与谷歌虚与委蛇,以委曲求全。百度已经有相当的实力,可以考虑在正面战场与谷歌作战了。
但是,谷歌毕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即使在中国,也已经具有强大的实力,百度虽然已经在市场上战优,但要彻底战而胜之,并不容易。经过李开复的几年开疆拓土下,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直冲38%,虽然离百度的55%还有一定差距,但势头很猛。
2005年6月底,谷歌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访问百度的过程中,试图将百度股份增持到10%,但被李彦宏拒绝。执意要上市的百度在IPO之前通过设置被称为“牛卡计划”的双层股票结构,使得谷歌增持百度股份或与之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彻底落空,此事更是直接惹急了谷歌。
百度独自上市,游戏中没有谷歌,已成定局。于是,谷歌发起了绝地反击。
应该说从2000年开发谷歌中文页面,到2005年正式在中国国内建立队伍,谷歌错失了宝贵的5年。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扑朔迷离的,包括百度与谷歌似是而非的周旋,让谷歌放松了警惕。
然而,百度的上市彻底改变了谷歌在中国的市场计划。市场人士分析后表示,为了抗衡百度并压过雅虎中国、新浪、搜狐等成长极快的搜索厂商,谷歌必须尽快完成本地化布局。但要按细分的区域划分代理,又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立竿见影,必须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来建立,并理顺各地的渠道。对谷歌来说,最缺的不是物力,也不是金钱,而恰恰是时间。
谷歌先后使出了这样几招:
1.挖来李开复,在中国建立中国工程研究院。
2005年7月,谷歌总部宣布将在中国建立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直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将与百度大张旗鼓地竞争中国市场。谷歌摆出了和百度决战的姿态:为了应对百度的“更懂中文”,谷歌甚至不惜直接挖微软的墙脚,挖来了微软的全球副总裁——更懂中文、更懂中国的李开复。谷歌寄希望于李开复的能力和影响力,希望至少可以做到和百度在“更懂中文”概念上的分庭抗礼,最后凭借全球的整体优势,逐步收复失地。
2005年7月19日,谷歌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总部正式宣布: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将出任谷歌全球副总裁与中国区总裁,负责在中国的发展,并将负责建立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尽管由于微软的竞业禁止起诉,延误了李开复的到岗时间,但谷歌的总体思路算是落实了。
2.发展代理商制度
在控制百度绝望之前,谷歌对中国市场一直抱以任其自由发展的态度,并没有太多主动性的驱动市场的行为。谷歌亚太区发言人宓群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承认谷歌的弱项是对市场的开发不够深入,之前业务主要是来自跨国公司,而在支持代理商的业务推出以后,谷歌相信在市场上会有一些促进作用。
谷歌在商业上攻击性极强的第一个动作,是大区域代理商,而且很快就完成3家代理商的最终确定。
当时,大区域代理商制确实是谷歌的最好的、最快实现市场覆盖的手段。谷歌的目的只想迅速扩张,3家只是最开始的一个状况,谷歌在中国发展代理商并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只是符合要求的潜在代理商数量并不是非常多,谷歌不断地做评审,并逐渐宣布一些新的代理商的授权。
有了3家授权代理商,谷歌相当于凭空在中国市场增加了约10000人的销售队伍。这大大加快了谷歌向中国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渗透的速度,而这,正是百度的立身之本,也是搜索引擎市场竞争的核心战场。如中企动力在全国有65个分支机构,销售人员与中小企业之间有非常多的直接接触,其中很多企业对搜索广告还不是非常了解。从中企动力以前做的服务工作来看,很多客户是利用了中企的业务平台做企业自己的网站,而这些用户和网站与Google AdWords服务是非常吻合的。
而另一方面,向代理商授权也可以打击事实存在的很多伪代理。这些伪代理没有经过谷歌授权,企业向这些代理商投放的广告成本缺乏透明度,利益不能得到保证。而谷歌投放的所有广告都有非常大的透明度,从而保障用户利益。作为谷歌在中国第一家正式授权的代理商,中企动力的副总裁俞凡表示:“如果需要,中企动力会给予谷歌相应的配合。”
谷歌在国内发展代理商并没有采取传统的给代理商销售折扣的办法,而是透明公开的服务费制度:谷歌会给予代理商透明的广告分成,在用户投放广告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哪部分费用是支付广告费用的,而哪部分费用是支付给代理商的服务费。在这种费用体系之下,服务商将根据它的服务能力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合理的代理商服务费,谷歌认为大约是企业广告投入的20%左右。
同时,谷歌在中国也不会放弃原有的直销。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客户,其业务量的规模和复杂性代理商无法满足的,而需要谷歌来做支持的话,谷歌还是沿袭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
3.谷歌问世
2006年4月12日,谷歌全球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在中国高调宣布,Google的中文名称为“谷歌”,这被媒体解读为Google中国本土化的开始。埃里克表示,百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领先,是因为谷歌那时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他对李彦宏这位技术员出身的CEO也多少有些轻视:“现在百度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或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理企业的成长”。在他看来,在企业管理上,百度和谷歌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4.谷歌专门针对中国的系列产品问世
2007年4月4日上午,谷歌在北京发布了输入法产品“谷歌输入法”。同年6月11日,谷歌与中国第一门户网站新浪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谷歌的一系列高调举措,如同一套组合拳,向百度步步紧逼而来。这个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的搜索大佬,在试图控制百度不成之后,再也无法忍受13亿人的中国市场份额的旁落,大张旗鼓的进攻开始了。
对于谷歌前几年在中国表现不佳的原因,埃里克的话自然有些夸张的成分。而谷歌再没有什么可以保留的了,来势汹汹,百度能扛得住吗?显然,在西方投资者的眼中,百度与谷歌的对抗还属于鸡蛋碰石头的范畴,不过是以前无数个案例的翻版,根据加州研发机构“Keynote Systems”此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尽管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但谷歌完全有能力在中国战胜百度。
盯上百度的人肯定不止谷歌,马云曾经说:“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他也曾表示,2009年阿里巴巴要成为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创造领导的本土公司,第一家打进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
市场人士分析发现,尽管百度一直稳居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在同年的第一季度,网站搜索流量份额比谷歌高出近15个百分点,但谷歌此次行动将使百度面临新一轮挑战。
谷歌终于发现,百度这个敌人,是个真正的敌人,有点儿冷,有点儿狠。不过,谷歌也不是吃素的。在谷歌骄傲的血管里,也流淌着战斗的血液。谷歌不相信自己会彻底失败,或者不甘心。还有很多人,包括谷歌的经销商、合作伙伴,很多人,相信,谷歌会重复其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只是需要时日,需要些行动。
最大的行动,是2005年重金挖来同样“更懂中国”的李开复。可以说,李开复给谷歌带来了希望。从2006年4月12日正式进入中国,到谷歌离开,有统计认为,谷歌市场占有率,已悄悄涨至38%,虽然还远不及百度的55%,但,一切皆有可能。
李彦宏的战术
和埃里克·施密特不相信谷歌会输一样,李彦宏更不相信百度会输,不相信自己会输。在百度尚小的时候,他就游刃有余地游走,如今,李彦宏更有理由相信,百度必将最后胜出。针对谷歌的进攻,李彦宏除了继续巩固自己的优势,也针锋相对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巩固人才储备
谷歌利用其Pagerank算法和分布式存储技术,一直保持着搜索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在中国还网罗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的技术尖子人才,以期长期占据优势。在技术和人才储备上,李彦宏也不甘示弱,在拥有超链分析技术专利的基础上,百度被国家人事部正式授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这意味着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第一家获批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公司。
百度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无疑将为百度带来更多机会。一方面,百度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国家相关高科技研究项目中。另一方面,百度的博士后工作站在为信息高级人才提供工作平台的同时,也将大大加强百度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主动推广建立商业联盟
谷歌的经销商制,使其快速建立了市场体系,争取到了相当的时间。李彦宏也不甘示弱,在庞大的网站联盟的基础上,百度还通过网站搜索、主题推广等方式,将大量网站站主召到自己的麾下,成为自己的“商业助手”。
靠品牌推广取得最后胜利
在中国搜索市场,除了市场份额,百度已经有一定的品牌优势。虽然在一些小众人群中,谷歌更受青睐。但在大众市场,特别是音乐、社区等领域,百度通过特有方式,遥遥领先。据2006年搜索市场报告结果显示,谷歌的品牌知晓率为64%,而百度则高20多个百分点,达86.5%。
有数据认为,在谷歌离开的2010年,谷歌和百度的搜索流量比,已经变为不到20%与超过60%的巨大悬殊。谷歌的“意外”离开,让这两强之间的战役终于暂告一个段落,或许谷歌还会卷土重来,但那恐怕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
坎外真经
“实力”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只要是有实力的公司就一定会遭到嫉妒,就一定会有想要分一杯羹的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在百度的竞争对手扑面而来的时候,特别是当强大的谷歌来到百度面前的时候,李彦宏没有说大话,诸如百度一定能战胜谷歌之类的话。李彦宏在以最快的速度提高百度的实力,因为他相信,只要百度有足够的实力,就不惧怕任何竞争对手,即使是来势汹汹的谷歌。
这一点我们可以向伊利学习,在对手蒙牛集团2006年隆重推出特仑苏后,外界都纷纷猜测伊利会不会因为蒙牛的挑战而退缩,到底谁才是中国乳业的老大。那时的伊利并没有立刻站出来为自己争取什么,在2007年伊利“金典有机奶”全面上市。伊利的选择是正确的,说太多的空话,只会让人觉得你是在心虚,实力是最好的证明。
【注释】
[1]IPO,即首次公开募股(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