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慈生我心,善行天下

慈生我心,善行天下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都知道,佛教是讲求布施的。所以,布施应当是相对富有者与相对贫困者共享财富的过程。对于因果报应是否存在,我们暂且不论,今人之所以布施更为重要的应当是自己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企业家成为中国民众最为关注的群体之一。每当各地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黄如论得知后均尽己所能慷慨捐赠。原因很简单,黄如论直接将自己的钱捐给了侨办,数额是1320万元。

我们都知道,佛教是讲求布施的。“布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哪些人会布施?又向什么人布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布施,就是我拥有的比你多,我分给你一些的过程。布施的可以是钱,可以是物,也可以是道理、精神。我是一个乞丐,你也是一个乞丐,我要到了两个馒头,你却什么也没要到,我分你一个,这就是布施。我懂得许多道理,而你却不甚明了,我把这些道理讲给你听,这也是布施。所以,布施应当是相对富有者与相对贫困者共享财富的过程。财富并非只有物质。

其次,为什么要布施?在佛教中,人们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报应可以说是佛教的一大根基。正因为有了因果报应,人们前世犯下的罪,今生要偿还;今生所行的善事,在来世也能得到福报。也就是说,布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求得福报。对于因果报应是否存在,我们暂且不论,今人之所以布施更为重要的应当是自己精神上的满足。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做了好事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做了坏事都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这是毋庸置疑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了座,就感觉自己腰板也能挺直了;可如果自己附近有位老人站着,而自己没有让座,就会不知所措地望望窗外或者干脆闭上眼,装作视而不见。也就是说,做善事可以让我们获得心理上的慰藉,这也是驱动现代人行善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少数人,他们并不是将布施看作一种赐予,而是将其看作一种责任,就好比为人父母要抚养子女,为人子女要赡养父母一样,天经地义的责任。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些以天下为己任者的共性之一。

最后,我们该怎样布施?在佛教中,智者有五种布施:其一,至心施。所谓至心,就是至诚之心,也就是说布施者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行善,而不是富人对乞丐的那种“嗟,来食之”的居高临下的施舍。一个人在布施时的心态决定了他布施的行为,是平等的相助,还是上下之间的赐予。其二,自手施。也就是说,布施要亲力亲为,我们不能假别人之手。佛教之所以有这一条,是为了直接求得福报,而对现在许多企业家来说,捐钱容易,真正身体力行地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善事,则很难。其三,信心施。也就是要坚信“因果不空”,相信行善事、得善果,坚定自己行善的决心。其四,时节施。就是要根据时节因缘的需要进行布施,给贫者施钱,给病人施药,不能不顾对方的需要,强行“做好事”。其五,如法求物施。这是说我们布施的东西必须是“如法”而来,不能用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进行布施。

每个人,尤其是企业家,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都面临着一个怎样支配的问题。对个人财富的支配问题,本是一件私事,别人是不应该横加干预的。可是,由于企业家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积聚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他们对财富的使用不仅影响到个人和企业的声誉,甚至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家成为中国民众最为关注的群体之一。

经常留意中国慈善人物排行榜的人可能清楚,黄如论先生一直榜上有名,甚至可以说一直名列前茅。2004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第一名;2005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一名;2006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三名;2007年,胡润慈善榜第四名;2008年,胡润慈善榜第三名;2009年,胡润慈善榜第二名;2010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年度十大慈善家第一名;2011年,年度十大慈善人物第一名……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黄如论的赤子之心、慈悲之心。

黄如论出身于农民家庭,因为贫困,小时候并没有在学堂读几年书,他深知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读书的困难,也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义。从刚回国创业到今天,黄如论从没有停止过对教育的捐助。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几项:1999年,捐资100万元,设立福建省福州市贫困学生助学金;1999年,捐资150万元,帮助福建省连江一中发展教育事业;2001年,独资捐建福建省连江“黄如论中学”,计2300万元;2002年,捐资1691.8万元,帮助中国人民大学解决生活、教育问题;2003年,捐资2.3亿元,兴办四年制本科大学福建江夏学院;2003年,捐资1000万元,帮助北京大学兴建政府管理学院;2004年,捐资1300万元,帮助中国人民大学兴建“如论讲堂”;2009年,捐资4亿元兴建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南校区、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东校区;捐资1.7亿元兴建长沙雅礼外国语学校;捐资1.3亿元兴建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2010年,黄如论捐赠3亿元兴建河南省第一家文化艺术类本科院校……

当然,他的善行远不止于此。敬老、科技、医疗、扶贫、新农村建设、传统文化、环境保护,几乎每个领域他都有所涉及。据有关媒体统计,黄如论回国以来,已经在全国捐建了希望小学167所,全日制普通公办小学5所、全日制普通公办中学5所,四年制本科大学1所;成立中国大陆最大的个人非公募基金——福建江夏慈善基金,用以帮助患病的贫困弱势群体;设立孤儿抚养基金和贫困老人救助金,抚养、赡养孤儿和老人数千名。每当各地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黄如论得知后均尽己所能慷慨捐赠。在重庆,他捐资近千万元用于抗旱抗涝;在福建,他多次捐赠数百万元用于抗击台风;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他向安徽、贵州、湖南合计捐资1600万元,其中给湖南捐资1000万元,成为该省雪灾中最大一笔社会捐赠。“5·12”汶川地震中,他慷慨捐出1320万元支援灾区。在2010年西南五省特大旱灾期间,黄如论捐赠1000万元用于帮助抗旱打井……

他的这一系列善举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政府的褒奖,媒体纷纷给予其“中国慈善第一人”的评价。也许,许多人会说,企业家们捐款,除了做善事,还能为自己和企业做宣传,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最终受益的还是他们自己。我们并不否认,如今有许多企业家都存在“作秀”的嫌疑,可是有一个细节也许大家没有注意到: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中宣部等单位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募捐晚会,许多知名的企业家、艺术家纷纷带头捐款,可这里面唯独没有数次荣获中国年度慈善家美誉的黄如论先生,这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黄如论直接将自己的钱捐给了侨办,数额是1320万元。人人都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关注这场晚会,这也是为企业做宣传的最佳时机,当许多企业家举着鲜红的牌子在央视舞台上站成一排,等着摄像机的“青睐”时,黄如论却舍弃了这次“宝贵”的广告宣传机会,舍弃了这次“扬名”的机会。

黄如论的善举还有很多、很多。“慈生我心,善行天下”是黄如论的人生准则之一,他对此的解释是:“所谓慈生我心,善行天下,就是你的一言一行,要善待你的顾客,要对得起最普通的老百姓。”捐款只是他善行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慈心善行融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之中,融入自己的事业之中。虽然这比不上捐款来得明显,也不如捐款更易为人所知,但是却彰显了黄如论的人格魅力。

“始终以民生为导向,坚持为民众盖房子,为中低收入者盖房子,盖好房子”,这是世纪金源房地产经营开发的宗旨。在拿地过程中,世纪金源决策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保证房价能让未来消费者负担得起。在2007年楼市井喷之时,众多房地产企业不遗余力地囤积土地、哄抬楼价,而世纪金源则属于那些为数不多的、能够以足够的自律老老实实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参与哄抬价格、不争地、不圈地,真心实意为大众盖房,以品质赢得市场的企业。黄如论为顾客着想,为业主谋福利的慈心和善行,往往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以“昆明世纪城”为例,由于建成之初,该地段的交通并不发达,业主们进城上班难成了黄如论最为关心的事情。为此,他亲自出马和昆明市公交集团公司联系,经过磋商,他答应无偿捐赠出世纪城内20多亩土地,建设一座公交场。二十多条公交线路相继开通,业主们的“上班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黄如论规划“昆明世纪城”之初,预测未来三到五年,这里将聚集近六十万人口,这么多人聚集于此,医疗就成了大问题。他再次出面,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联系,无偿捐出世界城内价值6000万元的土地,在“昆明世纪城”中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世纪金源医院。随后,他又亲自和云南师范大学协商,由他出地皮、出资1.2亿元,在“昆明世纪城”内建了一所12年制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无偿地捐赠给云南省人民政府。

这就是黄如论,不仅把质优价廉的房子卖给顾客,更竭尽所能为顾客解决一切后顾之忧,从交通到医疗再到教育,黄如论真正将自己的善行与自己的事业融为一体,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为什么要做慈善,黄如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诠释自己的初衷:在公园里散步时,有时会看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坐在轮椅里被别人推着。“看到这些,我就会想到如果我到了八十多岁,也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会是什么心情?时间的流逝是人类无法抗衡的,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创造的波澜壮阔、为世人所认可的事业,必将突破个人的生老病死,获得永恒的价值。所以,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道德的长度和良知的宽度,而这种有品质的思想,才能成就有品质的人生。”

这就是“慈生我心,善行天下”的真意,也是黄如论的人生意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