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鄂义强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是一个风险社会,有形无形的风险因素增多,特别是一些无法预料的风险因素更是对创业形成潜在的威胁,加之创业竞争激烈,大学生自身创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原因,使大学生创业面临严峻考验。在此意义上,从有效指导大学生创业的视角,探索如何规避创业风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创业这一现实问题和时代难题,在分析风险社会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阐述风险规避的对策性思考:大学生应在创业早期建构应对社会风险的心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建构规避社会风险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对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重点加强,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适应性和抗震性;整合高校、政府、企业及社会其他方面资源,合力优化创业教育结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关键词:风险社会 创业教育 风险规避 策略
风险社会中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每个社会成员都难以规避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失业、就业难成为人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创业则是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还将通过发挥自身学习能力的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成功几率较小。据“2009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虽然75.22%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在高校毕业生创业中,22.98%‘经营状况良好,健康发展’,31.98%‘收支基本平衡,平衡经营’,24.92%的创业者考虑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20.71%已经停止经营,将近半数的创业者对自己创办的企业状况感到不满意”[1]。对此,如何发挥创业教育职能,探索行之有效的创业风险规避策略,正是在大学生创业面临各种社会风险的大背景下而凸显其重要意义的。
本研究考虑到香港大学生创业发展的成熟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接近,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等原因与我国内地有着共通性,通过对香港大学生创业市场做实地考察,在借鉴其创业风险规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市场实际,阐述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规避策略。
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
何谓“风险社会”?20世纪80年代,学者乌尔里希·贝克较早对“风险社会”进行研究,在他看来,风险社会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社会的危险开始支配公众、政治和私人的争论。早在2006年一次中国学者对贝克的访谈中,乌尔里希·贝克曾断言,“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2]。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有关“风险社会”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风险社会是以风险相伴的动态社会形态;风险社会的深层原因在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的劳动模式发生改变,直观上引起人们对风险的精神恐慌。实质上,当下我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二者同步进行,这确实带来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各种风险因素波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对此,本研究试分析出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其对大学生创业产生的风险威胁。
首先,心理上的威胁。社会风险的错综复杂性、多变性、突发性等特点,使大学生不仅在创业初期容易情绪受挫,轻则消极悲观,重则放弃创业,即使在开展创业以后的一定时期内心理依然十分脆弱。这主要在于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创业经验,从而导致在创业过程中面对激烈竞争和各种风险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威胁。
其次,经济上的威胁。大学生创业底子薄、信用低,在创业初始阶段解决资金、场地、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是头等难题。即使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由于创业经验不足,大多无力应对经济大潮里的经济风险,这些都造成经济上的威胁。此外,还有诸如受到国际经济危机风暴的席卷,比如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2011年的欧债危机,出现全球性经济萧条,大量中小企业缩减经济规模,有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规避创业风险而宣告破产。在这样的经济危机面前,大学生创业难免受到波及或影响,有的甚至被迫淘汰出局。
第三,法律上的威胁。由于大学生创业是近几年才初涉市场的,与之有关的法律支持体系还不完善,政策环境有待优化。这些法律存在立法层次较低,立法体系不健全、不完备的问题,同时存在具体相关制度缺位的共性问题。反观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就部门法而言,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民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还不够完善;而从大学生创业过程角度看,则主要涉及与大学生创业支持有关的企业创设、企业融资、企业财税、企业科技创新等相关法律,都需要专项关注并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大学生创业仍处于市场创业大潮中的弱势地位,这使得大学生创业在创业组织设立、企业经营乃至创业终止过程中都要面临着法律风险。
第四,“大数据时代”由数字化产生的威胁。全球数据总量的增长速度“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监测统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8ZB(1ZB等于1万亿GB,1.8ZB也就相当于18亿个1TB移动硬盘),而这个数值还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增长近20倍”。[3]这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用新的创业视角和发展基因来开展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规模甚至能否在创业大潮中站稳脚跟。
第五,其他方面的风险威胁。如自然灾害的威胁,雨雪、地震、海啸、虫灾等自然灾害,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创业造成威胁。再如,来自社会的其他威胁。受一些世俗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信任度低、信誉低、认可度低,这使得大学生创业面临举步维艰的困窘局面,从而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此外,还有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机会风险等,都对大学生创业形成威胁。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策略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始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题为《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的会议报告,认为“创业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能力等”,[4]应该通过创业教育得到强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创业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直到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出台,“创业教育”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以此观照新时期的创业教育,其内涵则主要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两个方面。对此,本研究较为认同如下表述,“创业意识是指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主要包括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独立自主意识、积极进取意识和创业自信心等;而创业能力是指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成果或市场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5]。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的路径在于:急需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创新思维将各种经济要素综合起来以实现创业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同时还需要一个良好保障机制作为创业环境。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
1.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打造应对创业风险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创业,规避创业风险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创业课题。对此,在创业前期及在创业过程中,都要有应对各种风险的心理准备,打造应对创业风险的心理素质。
(1)消除恐惧心理,树立风险意识。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时至今日的大学生依然是“天之骄子”,长期生活在校园的象牙塔内,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加之传统就业模式的改变,导致他们对创业充满恐惧和迷茫。“关于职业选择的‘泊车’理论……不要因为怕到了目的地找不到停车位而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0个路口的地方。直接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哪怕再绕回来停。”[6]这是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女校长有关大学生突破恐惧心理、勇敢走上职业生涯的“泊车”理论,这里引述一下,是希望对于时下大学生克服由创业风险带来的畏惧心理,具有同样的激励作用。
一个成功的企业从诞生、萌芽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初具规模、站稳脚跟,再到寻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和发展路径,个中滋味,只有行进其途的创业者方能有深刻感受。大学生创业由于各种先天资源不足,经历创业的艰辛在所难免,且创业风险规避效果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可用孙武的话加以概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创业风险规避如同战场用兵,只不过是在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开展的。因此,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创业风险意识,培养理性的创业心态,充分认识到创业风险的动态性、复杂性,构建起应对创业风险的心理模式。这是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生活实践、应对创业风险必不可少的心理准备。
(2)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传统的大学生人才培养观遗留下来的不利因素,认为各专业学科分类泾渭分明,各司其职,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社会责任不强,进而影响到规避创业风险能力的提高。大学生走上社会,便不再是“象牙塔”中的骄子,因此要及时转换自身角色定位,要以社会公民的身份担当社会责任,相应地培养自己的各种成人能力。“人文关怀,分析判断,和参与行动的能力,综合起来,就是一种公民能力,这是一种作为社群的成员,能够承担责任,一起去改善社群的集体福利的能力。”[7]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是大学生有效应对创业风险的必要心理素质。
2.深化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对可能引发创业风险的重点环节展开理论结合实践的深度学习
《礼记·中庸》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作为创业者要做到“知己知彼”,对各种创业风险要形成一个科学的、整体的认识,具备一定的社会风险分析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2012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育部〔2012〕4号)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及相关要求如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大学生欲在创业中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对与创业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的全面深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综观我国近几年的大学生创业实际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创业知识没有系统深入的掌握。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没有探索出一个成熟的模式,形成一个经过整合的、多层次的、有差别的创业教育体系。广大高校在创业教育上的师资力量薄弱,在授课方面大多停留在讲理论的肤浅层次上,导致广大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严重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对有效创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差、创业风险防范能力弱,为创业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与此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则在日常创业教育教学中强调把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及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学以致用,注重把理论知识变为对事物的处理,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严谨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积累的技能及方法,成为他们毕业后开展创业的基础。
因此,大学生要有自主学习和钻研能力,主动深入研究与创业有关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如通过对自主理论的学习,及时从外部环境汲取利于企业成长的有益资源因素,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在市场分析和预测上,掌握对数据组群深度分析、深层挖掘数据的科学方法,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就应系统掌握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有关创业的条款,意识到创业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并查阅权威法典掌握法理知识,思考如何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的方法和解决途径。在企业成立、发展中会涉及公司法、合同法、税法、物权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担保法、产品质量法等,大学生都要对此熟练掌握,并熟悉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做好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运用法律和政策维护自身权益。与此同时,大学生也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正直、诚信等人品道德对于长久创业及做大做强企业有着更为特殊的重要作用。
3.树立数据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善于在数据时代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和利用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网络时代大数据有着两面性,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序和无序因素、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交织对大学生创业造成一定风险威胁,但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创业也带来潜在商机和发展契机。大数据时代“遍地是金子,又遍地是沙子”,用陈伟先生的话说,“21世纪是‘数据钻出石油’的时代”,这要求广大创业的大学生要有如此的能力,即能从浩如烟海的交互数据中发现带有趋势性、前瞻性的信息,并加以有效开发利用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以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为例,收集每一个苹果“反馈”而来的数据,再通过数据整合就可以成为一个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通过数据租售服务的方式与潜在客户产生商业价值。
可见,企业如何在自身规避风险、创造价值的同时,还创造出瞩目的社会效益。这里只是举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此领域的成功经验不乏其例,如阿里巴巴、ebay、淘宝等第三方数据共享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创建,都是有效利用数字化时代的数字资源、创新发展的结果。大学生要提高创业风险抵御能力,就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创业的成功基因,与时俱进,建构起自身创业能力。
(二)整合高校、政府、企业及社会其他方面资源,合力优化创业教育结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1.创业教育针对大学生创业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指导
目前国内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在上述文本中已有论及。对此,创业教育教师须紧密结合创业市场实际,为大学生创业应对风险提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
为使创业教育更好地与创业市场对接,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风险处置和化解能力,可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与创业实践活动紧密对接的教育活动。如,可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团,通过企业现场实践、创业实战演练等形式,让大学生对创业路径、可能遇到的创业风险有一定了解和体悟。以香港为例,香港高校通过搭建平台,让企业家到现场为大学生创业传经送宝,大学生可直接与企业家当场交流,现场取经,获得有益的创业交流指导。另外,香港还建立起本地企业家数据库,大学生可通过此渠道获得企业家的相关信息并与之展开交流。企业家或现身说法,变抽象理论为具体可感,或及时答疑解难,确保大学生创业随时随地取经。
另外,各高校的创业教育计划和当地的产业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创业更好地适应本地的实际经济状况,这对于创业风险的规避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
2.成立专门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系列支持服务机构
(1)充分发挥高校自身教师资源优势,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大学生创业与风险相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此同时,心理的磨炼和打造亦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此,高校应发挥自身教师资源优势,成立创业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实习教育,对走上社会的毕业生给予创业方面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创业指导。在此方面,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面向创业几乎是一个空白。“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高校仅对当年的创业生提供教育帮助,不利于创业保障体系的长期执行。”[8]这要求高校创业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指导教师不仅是心理专业的行家,同时对创业市场、经济规律、法律法规、收益形态等有一定了解,并联合一些成熟企业,掌握先进的创业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大学生创业进行长期跟踪服务,适时提供心理服务和答疑解惑。
(2)创建高校创业支持服务部门,帮助大学生创业寻找资金技术来源。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就业信息及开展相关服务,其职能还有待扩展。针对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经营技术、场地设备等,高校创业支持服务部门通过与政府、校外投资机构联系和沟通,或取得一些大型企业的融资等,为大学生创业解决难题。以香港的投资公司为例,通过股本投资、垫付、代理融通、附加条件贷款和技术开发贷款等形式,为一些有前景的大学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大学生创业的基金帮扶方面,“接受政府有关机构的存款,并由政府授权可转贷政府基金,可支配的政府基金包括科技促进基金、信息和通信基金、新技术启动支持基金等”[9]。对此,要求高校创业支持服务部门的师资队伍具备一定的商战实战经验和法律知识,适时对大学生提供应对风险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相应“保健”。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面临着法律上的风险,这需要政府创建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体系,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干预市场,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对大学生微型企业的帮扶机制。比如,政府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募集社会资本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多种渠道降低大学生创业资金风险系数。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香港已在21世纪初就开始以立法对创业教育提供保障。2002年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发表的黄皮书就通过财政投入扶植本地居民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则开展起系统工程,财政司、教育局、高校分别提供资金、教育方案、教育平台,香港贸易发展局提供相应协助,香港应用科学院等非政府社会机构也配合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筹集上,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发挥主导作用,联合银行、企业筹建创业风险保障专项资金;制定宽松的信贷政策,为困难的创业大学生提供贴息贷款。为鼓励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香港特区政府还在政策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比如,早在2008年就提出有关小微企业的综合性扶持政策。这些扶持政策延续到大学生创业后的1至2年。这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帮扶的启示在于,对大学生创业扶植应当主要致力于高校的创业教育政策与政府关于小微企业扶植政策的联动与整合。在对大学生创业以法律、经济为保障方面,我国正处于摸索阶段。在此方面,我国的一些学者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如有学者提出制定《大学生创业促进法》的构想,作为大学生创业基本法的制度体系构建。[10]笔者认为,我国应系统地对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法律进行研究,并建立健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体系,创造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法治环境,即形成一个起到保障作用的孵化器。政府通过对创业大学生“扶上马后送一程”,可夯实他们在风险社会中创业的基础,提高风险防御能力。
结语
本研究对于我国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提供一些对策性的思考,希望能为广大创业大学生、有关创业教育的机构和部门、广大专家学者以及关心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中的一些观点和建议,研究得不够深入具体,希望能对业界深化此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研究结论为:大学生创业,苦练内功是根本,唯物辩证法“外内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大学生创业而言,依然是不变的真理;但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孵化器,对于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而言,需要优化创业教育结构,探索对高校、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不断提高风险规避的有效性。
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是一个长期的、有待于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去深化研究的重大课题。选择理想、选择坚守,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在自主创业的大潮中,因为对创业信念的坚守,而收获意义更为浓缩、分量更加厚重饱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姜泓冰.大学生创业调查结果出炉[N].中国改革报,2009-08-13。
[2]方小燕.风险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2(74):162。
[3]当“大数据来敲门”[N].人民日报,2012-12-24(10)。
[4]牛泽民,张竹筠.创业试点教育在北航[J].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论文集,2002:9。
[5]张宗.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12:6。
[6]Drew G.Faust.职业选择与幸福寻找[EB/OL].
[7]http://www.lz13.cn/zhichanglizhi/200901129878.html,2013-12-4。
[8]林国明.社会学是最好的公民教育[EB/OL]。
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2011/09/1882.html,2011-9-15。
[9]孙志超.中国香港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53-55。
[10]王伟业.论强化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D].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