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朱春楠
摘 要:开启“创业思维”是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形成了“教育、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实践体系、运行模式等方面有效做法,对内地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香港地区高校 创业教育 创业思维
创业教育在亚洲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各国高校在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和实践走在欧美国家之后,而在中国内地之前。其创业理论体系构架借鉴欧美国家经典理论,而以此为基础又结合香港自身特点,进行了本土化,创造了本土创业模型;其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展得也较为丰富,主要面向三类群体,即在校大学生、高校创业师资、社会人员;其创业实践充分借助政府、社会和大学三个资源平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正如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区玉辉教授指出的:“高等院校一直肩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启学生‘创业思维’的责任。香港中文大学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对学生实施了创业启蒙教育。”
一、开启“创业思维”: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一)开启“创业思维”的核心目标
“创业思维”是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其目标是激发学生创业热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1995年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的转变与发展政策》报告中指出,各国教育应该朝向终身教育及全人教育的目标发展。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固然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但教育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的内在价值,塑造健全而平衡的人格。“创业思维”正是教育内在价值的阐扬,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性,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全人”。
开启学生“创业思维”,香港中文大学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通过工作体制落实这一核心理念。香港中文大学创业教育开展依托于创业研究中心,2005年,创业研究中心成立,致力于从研究、教育和社会服务三个维度推动香港地区大学生和社会青年创业。主要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途径开展研究、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内与香港中文大学知识转移处、创新科技中心及与创业相关部门合作,促进知识转移和创新;校外与香港民政事务局、香港科技园、香港数码港、香港天使投资脉络、香港设计中心等部门,以及中国内地珠江三角洲辐射的企业家、天使投资者、创业投资者等个人合作,促进香港地区的创业发展。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从人力资源、教学组织、合作伙伴、资金来源四方面进行“四位一体”的创业研究、教学和实践,扎实、有效地落实“创业思维”这一核心理念。
(二)“创业思维”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分群类教的课程,针对在校大学生、MBA学生、高校创业教师、社会人员4个群体分别开设。
1.面向在校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香港中文大学自创校以来,即着重培养全面的“全人”而非只掌握专业知识,除此一窍不通的“专才”,学校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特才能的个体,让学生依据自立的目标,对自我的发展进行评估,找到最适合发展和利用的资源,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鼓励发展个人的才能及更复杂的行为和生活技巧,敢于接受挑战,培养具有领导才能的社会精英和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社会通才。为此,香港中文大学面向全校学生推出了以“创业思维”为理念指导的创业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即社会企业和服务领导。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以书院为单位,通过书院选修创业教育课程,完成每学期的学习任务,通过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对创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面向MBA群体课程。MBA学生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印度、香港地区和中国内地。尽管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但香港中文大学始终秉承开启学生“创业思维”这一核心理念,向学生传授知识。MBA课程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个群体学生,共计9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全日制学生需完成54个学分,非全日制学生需完成48个学分。两个群体主干课程包括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兼并和收购(Mergers & Acquisitions),市场调研(Marketing Research),商务谈判(Business Negotiation),创新与技术管理(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创意产业管理(Manage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推销和销售管理(Salesmanship and Sales Force Management),技术启动——从想法到现实(Technology Start up - From Idea to Reality),风险投资和私人股权投资(Venture Capital & Private Equity)等。学生学分全部修满后,方能申请毕业。在“创业思维”理念指导下的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树立了创业意识,培养了企业家精神。
3.面向高校创业师资的培训课程。此类课程专门为高校创业教师而开设,采取理论课程与实践考察相结合方式。理论课程分为4个模块,即商业模块、案例模块、创业模块和家族模块。主要包括:创业概论、设计思维及体验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案例教学法、创业者动机与素质分析、创业融资、计划书撰写、家族企业挑战等。在理论课程基础上,开设示范课和讨论课,并开展与企业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创业教师授课能力和水平。实践课程主要是考察香港创业孵化园、企业实体、社会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如香港设计中心、香港科技园、香港数码港、爱烘焙餐厅、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中文大学培训高校创业教师的重点是,将开启学生“创业思维”理念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当中,使创业教师深刻领会和把握,应用于日后自身教学当中。自2013年起,香港中文大学与内地开展合作,连续两年为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提供高端培训。经过培训的内地高校创业教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水平。既学到了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先进理念,也学到了讲授创业教育课程和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4.面向社会人员的“志在创业——设计与创意工业”课程。课程由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设计中心合办,为设计创业人才提供培训。作为设计创业人才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创业思维,为此香港中文大学围绕开启“创业思维”设计了“7+1”模块课程。“7”包含7方面教学内容:(1)当前香港创意产业之景观。阐述香港设计师和创意业人士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2)用“以客为本”的设计去开展客路。如何用“以客为本”的设计,并通过对新媒体与数据分析的配合去展开客路。(3)信誉为重的品牌定位。如何有效开拓新客源并留住理想客户,配合业务进行品牌定位。(4)营商模式设计。如何建立及验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5)建立团队并精益架构。如何建立一支专业化团队,确立核心人物,促进团队健康成长。(6)商业背后数字解码。如何巧用商业数据、会计报表、比率和预算,确保公司稳健发展。(7)建立业务的基础设施。如何建立设计管理系统,提升团队生产力,获取实用的商务分析数据及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1”是珠江三角洲创意工业考察,解读珠江三角洲设计工业的最新发展状况。该课程2008年开始,已连续7年为香港地区设计企业人员提供培训,受到设计界的高度认可。
(三)“创业思维”为目标的创业研究
1.以扎实理论基础,为创业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香港中文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建立在扎实、深厚的创业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是以研究的创业理论成果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创业研究理论。众所周知,创业研究在学术界跨越多个学科,即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香港创业研究理论模型主要借鉴管理学科,以操作框架来呈现的模型。一是史蒂芬逊(H.Stevenson)模型,即PCDO模型,该模型着重如何成功创业,指出团队、环境、交易、机会四要素相互互动状态,影响创业的成功与失败。该模型对后续的研究和教学有着深远影响。二是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Timmons)经典理论模型,即蒂蒙斯模型(The Timmons Mode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该模型指出创业是商机、资源、创业团队三要素间的搭配,突出团队整合资源去开发商机。上述两种模型在香港创业研究理论体系中得到充分发挥与运用,但不仅局限于此,结合香港本土背景和环境,创造了“五重动力”创业模型。指出创业家的五大要素,即产品、团队、管理工具、文化、创始人综合能力。产品要求:(1)独特吸引的卖点;(2)深厚的产品知识。团队要求:(1)有可扩展、多功能的团队;(2)有能自我激励的团队成员。管理工具要求:(1)有以销售作为不可或缺的工具;(2)有以设计作为创业的核心能力。文化要求:(1)有快速反应以谋生存;(2)有部族领袖般的魅力。创始人综合能力要求:(1)要有基本素质;(2)有取信于人的能力。“五重动力”创业模型为香港高校研究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以真实案例研究,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为了启发学生“创业思维”,激发其创业热诚,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中大创业人(50年24人)观察》。目的是将不同年代、由上世纪50年代三家书院(中文大学前身)时期到新世纪成功创业校友的亲身经历编写成创业个案,作为对有创业意愿学生的一种支援和鼓励,让成功经验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让教训得以谨记。香港中文大学校友创业个案分属不同行业,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资讯科技、教育、医疗、饮食、通信、娱乐、商业服务和贸易物流等多个行业。企业规模多样,有近40年历史、业务稳定的企业,也有刚刚创立短短数年、仍在努力拓展的企业。通过对香港中文大学校友创业个案的研究,实现了让身边人说身边事,让身边事影响身边人,不是以看英雄的眼光看待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香港中文大学创业案例的研究,对创业教育开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翔实数据研究,助推政府和创业者了解市场。为了将“创业思维”理念落到实处,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开始参与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简称GEM)研究。GEM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创业研究组织,目的是通过研究各成员国创业的成因、本质及后果,协助有关当局制定有效的政策。全球创业观察报告主要与过往的研究和其他参与全球创业观察的国家互相比照,建构一套跨年度的纵向数据系统,为各国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香港中文大学自参与研究以来,至今已撰写了5份GEM研究报告,即《全球创业观察香港及深圳研究报告》,报告以科学翔实的数据,提供了香港和深圳两地创业水平和特征。该报告为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帮助社会青年了解香港和深圳两地创业经济环境,开启“创业思维”,推动香港和深圳两地打造成亚洲国际双城。
二、开启“创业思维”: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一)开启“创业思维”的孵化平台
香港地区高校充分认识到孵化平台在创业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有效平台。孵化平台已成为香港地区创业教育开展重要一环,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的“创进坊”、EYE年轻创业家计划等。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孵化平台建设后,快速进入培育阶段。
香港中文大学“创进坊”,是一个崭新的全校性项目,其目的是协助有志于创业的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和校友开拓及把握商业机遇。2013年5月开始启动,“创进坊”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即概念阶段、初创阶段和扩展阶段。概念阶段主要职责是对拟创业学生实施教育。提供业务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组织学系间的分享交流,促进跨学科合作。将商业概念付诸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组成创业团队。初创阶段主要职责是提供顾问服务。根据每一位成功申请者的创业情况,提供面谈、指导,为个案作跟进、回顾和总结。主要利用地区资源,丰富创业知识和技能,招聘管理层等。扩展阶段主要职责是与地区资源对接。连接校内参与者、校外投资者、创业培育中心、技术和业务方面顾问,协助有创业概念的人找到创业合伙人和管理团队,开拓商业机遇。此阶段通过创新技术或管理方案强化自身优势,寻找融资机会,建立持续发展的业务。因此,香港中文大学“创进坊”,主要通过教育项目、顾问服务,提供一系列创业实用工具、培训工作坊、创业导师以及业务咨询,并配合课程和地区资源,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和校友提供从概念、初创及到扩展各阶段的服务,系统地协助其创业。
EYE年轻创业家计划(Empowering Young Entrepreneurs Program),由香港中文大学和谷歌(谷歌)公司联合推出。通过一年的时间,提供青年人一连串培训、工作坊、研讨会、讲座、交流活动等,目的是激励青年人发挥创业精神,并提升本地创业生态系统。EYE计划分为两部分,即培训阶段和导师指导阶段。第一部分是培训阶段,时间是每年的2月至5月,该阶段接受的是综合训练,包括工作坊、专题研讨、与创业者交流、确定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模型等。第二部分是导师指导阶段,时间是每年的5月至11月。该阶段接受的是更为专业、高强度的训练。3至5名培训者组成一个小组团队,每个团队根据第一阶段培训内容知识,提供战略计划书,由指导教师针对计划书提出意见和建议后,再重新拟定。每个团队获得向不同行业投资者和专家推销他们产品的机会,得到投资者认可即获胜,获胜的团队获得参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谷歌总部,并与谷歌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交流的机会。EYE年轻创业家计划受到香港年轻人的欢迎,开启了年轻人“创业思维”,每年均有上千名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加EYE计划。
(二)提升“创业思维”的竞赛平台
香港高校普遍认识到社会经验和阅历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学生尽快了解社会,香港中文大学通过讲座、学术交流和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市场环境的机会,积极促进学生的社会体验。香港中文大学自2007年起连续7年承办由香港特区政府委托的香港社会企业挑战赛,是中大为社会承担起一份责任,学生通过比赛而激发的创业热诚、创意和社会责任心将感动社会,改变世界。
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创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是香港中文大学邀请投资、金融、市场人才和企业界精英,为中大的学生分享市场状况和创业经验及成果。如香港公仔(DIYQEE)、香港钻的、香港九龙表行的创办人到香港中文大学与学生交流他们的创业经历与经验等。为了鼓励创新,创造商机,将学术交流活动落到实处,自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设计实施了亚洲创业教育圆桌会议。设计该会议主要是通过大学创业教育多元化的平台,促进国际间、学院间及学系间的合作。因此,会议目的是要促进教授所发明的技术与商学院、理学院及工程学院的沟通和合作,为全球创业学术界与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到该平台中,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出创意想法和概念。
香港社会企业挑战赛(Hong Kong Social Enterprise Challenge,即HKSEC)在2007年启动,是香港地区唯一一个学界社会企业计划书比赛。HKSEC由香港特区政府即民政事务局支持,香港中文大学策划比赛内容并承办比赛,目前已连续举办了7届。HKSEC已有来自香港27所大学的4650名学生和毕业生参加,每届冠军获得者都会得到香港特区政府支持的30万港元现金。经过持续运行,目前已有14支参赛队伍成功创业,创业领域包括环境保护、教育、安老、动物权益和关顾弱势社群等。HKSEC分为4个比赛阶段,即业务概要提交(Business Summary)、撰写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演说(Presentations)、总决赛(Startup Awards)。2014年的HKSEC,业务概要阶段是参赛队伍必须提交一份5页的业务概要,阐述其企业理念,可改善的社会问题,以及运营模式。经过香港防止抄袭及剽窃的前端分析系统核实后,由26名分别来自金融、市场策划及营运、资讯科技及创业者组成的评委对参赛者提交的业务概要进行评选,同时以相同的评分准则在网上平台进行评选,以此共同评选出202名参赛者,即24个团队的业务概要,进入下一阶段半决赛。商业计划书撰写阶段是进入半决赛的24个团队必须撰写一份20页以内的完整商业计划书,包括其企业纲要、详细的营销策略、社会效益的评估,以及财务预算。同时参赛者也要为其项目作设计,如公司商标、产品、服务设计或产品包装等,以进一步用设计的思考模式来提升其企业的形象。演说阶段是由2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评委在半决赛当日,评选出最优秀的6个团队进入总决赛。半决赛前各评委会收到经过香港防止抄袭及剽窃的前端分析系统核实后的商业计划书,并预先评出一个初步分数,以确保在总决赛前已对各参赛团队的计划有所了解。总决赛阶段是进入总决赛的6个团队在决赛当日,接受来自不同专业的5位评委的当场考验,最后评选出2个团队获胜成为冠军队伍,每支队伍均获得政府支持的30万港元,作为启动资金,实践其创业计划。香港社会企业挑战赛(HKSEC),激发了年轻人在社会企业领域创业热诚,自比赛创办以来,大力促进了香港社会企业的发展。
三、启示与思考: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价值转变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创业思维”
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精髓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运行手段和组织模式等有效途径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获取价值意识。人只有获得了价值意识,或者说意识到社会群体生活和自由自在的个体生活对他来说是有价值的时候,对社会群体生活和自由自在的个体生活的追求,才是主体性的表现。这启示当前内地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如果没有主体(大学生)的主动选择和接受,创业教育难以达到目的。如果教育者所传授的创业教育信息适合并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则会引起主体的注意、渴求和接受。传输与大学生情感方向一致以及对大学生具有较深情感体验的创业教育内容,也越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兴趣之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主体接受过程更是如此,对创业教育表现出较浓厚兴趣的大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和践行创业教育的内容。但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只有具备较强的意志力和浓厚的兴趣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因此,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作为接受主体具有很强的主体性。香港中文大学创业教育正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把握学生的主体需求,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了创业课程、讲座、学术交流、竞赛、实践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开启了学生“创业思维”,启蒙了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了学生企业家精神。
(二)注重社会实践本位,助推学生“创业思维”
实践是价值思想、价值体系的源泉。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主体才能获得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主体才能“认识自我”,把握自身的根本目的、利益和需要等;只有在实践中,主体才能把自己的目的、利益和需要实现在客体上,形成客观的、现实的价值关系,即价值事实,并对这一价值事实产生某种具体评价、逐步形成某种价值思想。而且,主体对于具有实践性质的价值评价、价值思想是否恰当、是否合理,只有诉诸实践才能加以检验与判定。香港中文大学正是基于上述理性思考,在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极其注重创业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厘清自身的本质需求,在实践中寻求自身价值定位。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在交流活动中获取的仅仅是他人成功经验,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悟创业,并通过实践调整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通过实践获取创业经验。香港中文大学有效利用了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助推学生“创业思维”的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既注重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又注重个人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塑造、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香港中文大学创业教育注重社会实践做法,这启示当前内地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加强创业实践环节,并将实践真正落地,而不是仅仅搭个空架子,唱场空头戏。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依托高校和社会要实现落位制,突出实效性。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注重实践,以此来推动内地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落实开启“创业思维”的教育
香港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是通过课程、研究和实践“三位一体”的三个层面来落实开启学生“创业思维”的创业教育。在课堂中,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在研究中,通过本土化研究模型,指导学生创业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通过与社会接触,修正学生的创业模式。这启示当前内地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教育。既要启蒙学生创业意识,传授给学生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基础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规范的创业知识体系,也要结合创业研究理论成果进行社会实践,把知识转化为现实技能,实现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全面掌握创业的程序和方法,突出培养学生以社会人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通过创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和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正如《价值论转向——现代哲学的困境与出路》指出的:“作为世界上唯一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动物,人必须把握自己的本性、目的和需要,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与局限性,并据此决定信仰什么、向往什么、追求什么,应该如何基于现实环境和条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如何在不断否定与批判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没有教育者的传授和教育,创业教育工作难以实现;没有创业研究者的积极投入,创业教育工作也将没有理论基础,如无根之木;没有一批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的热心者,如香港社会企业挑战赛的项目总监蔡明都,创业教育工作也将难以落位。借鉴香港地区高校以“创业思维”为理念的创业教育模式,推动内地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春楠.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动因及特色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12(8):23。
[2]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内刊.http://entrepreneurship.bschool. cuhk.edu.hk.
[4]从新鲜人到文艺复兴人[J].中文大学校刊,2008(春∙夏刊)。
[5]http://entrepreneurship.bschool.cuhk.edu.hk/content/mba-concen.
[6]资料来源: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吉林省高校创业教师高端培训的课程内容。
[7]香港设计中心内刊.http://www.hkdesigncentre.org/en/index.asp.
[8]区玉辉,蔡明都.中大创业人(50年24人).香港联合书刊物流有限公司,2012。
[9]谭安厚,区玉辉,等.全球创业观察2009香港及深圳研究报告.工商管理研究社,12。
[10]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内刊。http://entrepreneurship.bschool. cuhk.edu.hk.
[11]http://entrepreneurship.bschool.cuhk.edu.hk/eyeprogram2014.
[12]司马云杰.价值实现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69.
[13]孙伟平.价值论转向——现代哲学的困境与出路.安徽人民出版社,147—148.
[14]王占仁.香港地区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启示——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个案的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2(1)上:74。
[15]孙伟平.价值论转向——现代哲学的困境与出路.安徽人民出版社,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