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各方面渐渐与国际接轨,英语的重要性便越发突显出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强度和密度可以说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但是从方法和技术层面上讲,中国的英语教育却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尤其是在口语上。在这个巨大的教育缺口前所呈现出的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谁能抓住这个机遇,谁就能走在这个行业的最前头。
李阳的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甚至说他是差生也并不为过。高三时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他还一度想到了退学。后来,想着怎么也得读个大学出来,他最终勉强挤进了兰州大学工程系。没错,李阳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男。所以进入大学后的英语考试对于那时的他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梦魇。
补考,这个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碰上就很不愉快的经历对大一大二时的李阳来说却成了家常便饭,而且补考的内容都是英语。那时他连学校基本的英语课程都不能顺利通过,更不要说让大部分同学都很头疼的英语等级考试了。
当李阳读到大三的时候,他终于决定不再逃避英语而要勇敢地面对和克服了。当时无论是同学们,还是一直忙着英语补考的自己,都开始计划起了毕业后的事情,同学们当中,有的已经找好了毕业后的工作去处,有的则已经想好了出国后的归处。但是李阳别说毕业了,直到现在还要为那几个修不满的英语学分着急。
他决定改变这一切,但是语法和词汇他和其他同学一样没少背,到底该从哪个方面提高英语水平呢?李阳想到了口语。
李阳自己清楚,他英语不好绝对不是因为懒惰,但是他在英语上所得到的和他所付出的就是不成正比,整天跟语法和词汇死磕的他总是无法获得及格分数。现在他才想明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首先是要说的,如果语法这条路行不通,何不从“说”开始呢?
“李阳疯了”,这是李阳所在大学的人看到他时常会不禁说出的话,因为那时候从来没有人会在操场上如此撕心裂肺地呐喊着那些单词和句子,而且这份呐喊还是不论春夏秋冬和风霜雨雪的,每天早上他们都会看到李阳一边跑步一边叫喊的身影。老师和同学们甚至都嘲笑起他来,觉得他一定是被英语给折磨傻了。
李阳的确是傻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那些嘲笑他的人傻了眼,因为这一招对于李阳来说果然奏效,他用着近乎最原始的方式使自己的英语成绩不仅及格了,而且在短时间内还达到了优秀的水准,以高分拿下了英语四级考试,甚至在大四的时候李阳已经和几个同学开始为其他人提供同声翻译服务了。
那个曾经的英语差生摇身一变成了学校的英语达人,这不仅仅让李阳得以顺利毕业,也让他找到了未来的就业方向。
毕业后的李阳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现场翻译,从各个大型会议到国际规模的洽谈,李阳的声音在其中传递着,他的翻译水准也让外国的与会人员感到佩服。这一点让李阳看到了未来的道路。因为这时的李阳想到,这种大声喊英语、克服心理障碍且从语言交流本质出发的英语学习方法,并不只适用于他自己,而是适合每一个不敢张开口说英语的中国人。
要让其他人也都像自己一样,说出地道的英语,这一次,李阳又从一个怎么教也教不好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教谁谁都会的优秀英语教师,而他将这套方法称之为“中国人说英国话”。这其中所反映出的其实也是语言训练的根本:多说多练。而中国人之所以做不到这点,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放不下脸面来大声说出口。
李阳将这一点彻底打破了,从李阳教室门口走过的时候,你肯定会有一种里面的人在吵架的错觉,“震耳欲聋”的朗读声从房间里面不断传出。就是在这种尖叫声中,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被培养了出来。
有了成功的经验后,李阳开始向更高的舞台进军了:他开创了广州李阳克立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老师变成了老板的他继续在岗位上亲力亲为,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一块牌子就是靠自己建立起来的,也要靠自己变得更加壮大。
为了提高关注度,李阳不仅仅将精力放在教室里,他需要为自己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他选择了公众演讲,而且为了把这份疯狂进行到底,他选择的演讲场所也让人为之惊呼——天安门广场。因为李阳心里明白,这是一个极其不适合大声讲英语的地方,但是他同样明白,只要能在这里开口了,那全世界都会倾听。
天安门沸腾了,据那次演讲的听众说,那时他感受到的场面简直就如同国庆阅兵时一样震憾。几万人同时大喊一个英语单词的场面的确让人疯狂。而也正是因为这份疯狂,才让更多人产生信心,觉得能把英语这个难关攻克。
李阳的事业很快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他的文化公司和他的“疯狂英语”成了当时人们学习英语的第一选择,因为他们在这个新的学习方法上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希望。虽然这个方法的本质恰恰是最原始的。
很多语言学家也在李阳获得成功之后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析,他们得出的结果无非就是李阳让那些不喜欢讲英语的人开口了。但是他们却没有分析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那些三缄其口的人张开了他们的嘴巴。或者说,李阳的“疯狂英语”和以往那些同样提倡要开口说英语的教育方法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答案,或许就在那“疯狂”二字之中。
创业启示
一厘米厚的冰或许只能叫冰块,但是一米厚的冰却能叫冰凌,而一千米厚的冰就可以称之为冰山。随着高度的不同,事物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它们呈现给世人的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截然不同的。所谓的创新,有时候并非是要创造出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质,将那些已有的做到极致,其实就是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