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引领创新,内容依然为王

技术引领创新,内容依然为王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电视业的发展,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首先要尊重新技术,改变原有的“高高在上”的观念。技术最终只能从形式上对电视节目产生影响,而“内容”为王依然是不变的法则。可以说技术引领了创新,但真正的创新还是要回归到节目内容本身,回到制作节目的人身上。在电视节目创新的过程中,仍需继续秉承“内容为王”的宗旨。

纵观电视业的发展,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没有技术的更新,难有节目的创新。比如齐鲁电视台2003年创办的《开讲天下》已两次夺得中国电视十佳谈话节目桂冠,其中“call in”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call in”的准确表述是:自动语音接入系统的数据实时表决系统。即观众在收看《开讲天下》的同时,通过拨打电话选择数字按键的方式投票表达自己或支持或反对的意见,接入系统会将观众投票自动生成为统计数字,实时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从而真正实现了民意调查与电视辩论内容的同步呈现。2009年K歌类节目引入的评分机器系统同样是技术革新的成果,湖南卫视引进了MR.MIC,江苏卫视有SAM,浙江卫视则是蓝巨星。东方卫视的《东方直播间》更是利用技术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相结合,致力于构建一个三屏合一的意见平台。而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四屏合一(手机、iPad、电脑、电视)的时代已经到来,正在继续推动节目的革新。从以上分析可明显看出,技术领先带动了节目进步,而节目创意又会促进技术进一步革新。电视本身就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两者的良性循环将是今后媒体生产创新的必然趋势。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说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比如书本是人的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而人类就是通过不断地创造新技术扩展了自己的身体与能力,人类自身的每一次延伸必将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

当然,技术性传播媒介的发明和使用,的确极大地扩展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在电视的发展史上,技术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动甚至领引着电视业向前发展。所以,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首先要尊重新技术,改变原有的“高高在上”的观念。其次,我们也要认识到:电视节目还是以内容取胜。技术最终只能从形式上对电视节目产生影响,而“内容”为王依然是不变的法则。可以说技术引领了创新,但真正的创新还是要回归到节目内容本身,回到制作节目的人身上。在电视节目创新的过程中,仍需继续秉承“内容为王”的宗旨。创新节目只有具备核心的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才能避免速朽。收视居前、口碑较好的节目,无一例外都是从前期策划、录前准备、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等各个方面精益求精,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品质节目。

【注释】

[1]陈书昊:《电视:学会管理你的创意了吗?》,综艺报社官方网站。

[2]引自央视国际网站,http://cctv.com.cn。

[3]参见熊彼特:《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邹建平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68—73页。

[4]钱睿:《重视系统创新——后频道时代省级卫视的制胜之道》,《视听界》2009年第1期。

[5]孙宝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定义与元素简论》,《北方传媒研究》2008年第1期。

[6]《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市场报告(2006—200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张立伟:《媒体发展的机遇来源与机遇管理》,《中国记者》2002年第12期。

[8]杨乘虎:《电视节目创新的动力及其要素研究》,《现代传播》2012年第7期。

[9]林丽臣:《电视节目应学会科学“克隆”版式——关于电视节目版权之争的再讨论》,《新闻记者》2007年第2期。

[10]谢耘耕、戴晔:《模仿创新:电视创新的另一种战略》,《中国广播影视》第377期。

[11]朱春阳:《成就卓越:传媒产品创新研究——一种行为与能力的分析范式》,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张子扬:《警惕,外来电视节目“版式化”对亚洲的新文化垄断》,《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

[13]刘昌明、赵传栋:《创新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1页。

[14]王甫:《2006中国电视栏目创新思考》,2006中国电视栏目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15]《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市场报告(2006—200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康钊:《三网融合试点名单出炉 电信广电企业积极性不一》,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t/2010 07 01/10164373585.shtml。

[17]《广电总局:制播分离改革中,严禁频道频率公司化》,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9 15/1868017.shtml。

[18]解凡:《电视媒体体制改革中制播分离新探》,《新闻传播》2011年第3期。

[19]陆地:《风雷激荡大潮涌——2009中国电视业回顾与展望》,《新闻战线》2010年第1期。

[20]《2010年电视市场发展趋势及竞争战略》,中广影视网,http://www.crftv.com/showNews.asp?newsid=5002&borderid=1。

[21]《“网民”上荧屏 东方卫视首推电视论坛交互节目》,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it/news/2010/03 19/2178287.shtml。

[2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40664.htm。

[23]郑玉:《2010年第一季度晚间新节目观察》,《收视中国》2010年6月。

[24]朱晓:《论“奥运”对中国电视格局的影响及西部卫视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7期。

[25]姜燕:《试论超媒体时代对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的影响》,《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

[26]刘新、吕廷杰:《融合创新的概念、背景和特点》,《通信企业管理》2006年第12期。

[27]夏学民:《“寻找王”:电视版的“网络通缉”行动》,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136645/137543/8265700.html。

[28]郑玉:《2010年第二季度晚间新节目观察》,《收视中国》2010年第9期。

[29]施晨露:《三大广电集团冲进电影“围城”》,《解放日报》2009年4月。

[30]胡里:《专访〈达人秀〉导演金磊:“高”里面要有暖意》,《综艺报》,引自搜狐娱乐,http://yule.sohu.com/20100909/n274818700.shtml。

[31]袁靖华:《电视节目模式创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32]《综艺报》2013年6月10日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