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联网员工将具备高生产力,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并承担监管任务,无论在工厂车间、工程中心还是会议室都将各尽其责。他们会利用分析技术,与机器人协作,同时受到安全技术和跟踪技术的保护。远不同于科幻小说中描绘的人机大战,新型车间将融合员工与机器。两者通力合作,定能比单打独斗创造出更丰厚的成果。重要的是,在许多高度自动化的行业,大部分员工都将晋身为白领。现今大多数蓝领工人都将升至白领,从事监管工作,而其余的员工最终将被自动化所取代。因此,企业会经历大规模的劳动力转型,需更加积极地培训和发展员工,包括帮助经理更快承担起变革推动者的新角色。
工业制造的数字化转型,将催生大量内置智能软件的自动机器和产品。不出多久,依托穿戴式计算机、软件控制的眼镜、智能手表、数字腕带,或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手持配件,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和搜索能力,员工、机器和算法不仅能够共存,还能真正开展协作。
员工和机器的此次关键联手,堪称是工业史上首次。时间会证明,员工与机器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和计划将实现彻底合并。
事实上,科幻小说中人类灭绝的反乌托邦未来,不过是一个错误的预言罢了。人类不会被机器所取代,而是会得到机器的辅助。事实上,会有大量的新岗位涌现,其中大多数都比传统的制造业岗位更有趣。此外,未来的工作设计将面向数字原生代。他们从小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操作得心应手。在设置工作界面时,甚至可能要投其所好,模仿他们喜爱的游戏设计,以便为其提供最佳服务。
机器人技术已发展到一定高度。目前,机器人是智能、便捷、安全的,并能灵活嵌入人类员工中。机器人可“增强”企业员工的活动,提高效率、生产力和价值。它们能感知、理解并快速适应周围环境,从而像人一样与员工互动,创建出人机混合的工作流程。
软件、机器学习、传感器和分析工具等数字技术发展迅猛,推动机器与员工的稳步联合。借此,数字化的员工互联网应运而生,可运作于高效、多样、需要快速响应的工作场所——这样的未来车间与当前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将人类与数字技术重新结合,可大大提升员工的体能和认知,帮助管理者和员工做出更好判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创造更高价值。未来的价值创造是以成果为基础的。因此,结合员工和数字技术将重塑工业生产和服务设计。
从图7.1中可以看出,不同行业的企业高管对其各部门中不断推进的人机协作的期待。近期一项调研采访了来自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日本、美国和欧盟的925位企业高管,以了解企业领导和政策制定者该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加快企业成长,提高竞争力。如图所示,得票最高的是生产力、创新、成本效率和敏捷性,紧跟其后的是工作质量、员工参与度和安全性。
图7.1 采用数字技术可为企业带来的几大优势(1)
的确,人机混合的环境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到2020年,全面的员工互联网可帮助一家年收入250亿欧元的汽车制造商增加2.5亿欧元的盈利。(2)对典型工业制造商来说,其创收潜力也大致相同,且新增收益主要来自于研发和产品支持等部门,而不是制造部门。制造部门仍是汽车制造商的首要价值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