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希望企业提供的不再只是“大快好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必须更准确地预知客户需求,甚至要在需求形成之前就率先行动。这就需要需求驱动型的创新方式,破除企业各部门间的障碍与界限,灵活开放地应对外部生态环境,并密切关注终端用户市场的数字化反馈环。在全球各类企业中,存在四种类型的创新者。但只有一种——“卓越创新者”,能在成果经济的新时代中提升企业价值,成为常胜将军。
现代工业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制造业的创新都集中于给已有产品添加新功能或新特性。比如,汽车技术在马力、燃料效率和安全性上都有了长足进步,然而汽车的数字化体验却得不到重视。
开发工程师和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是酝酿出新特性或新产品,帮助实体硬件产品在愈来愈挑剔的市场中扩大销量。因此,这种创新带来的进展不过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叠加,而不是革命性的改变。
过去的一个世纪,上述创新方式所带来的“重大突破”越来越少。20世纪的40到60年代可谓是各类创新的全盛时期,半导体、超音速飞机或先进雷达技术等纷纷涌现。但之后,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速度和数量都逐步下滑。
从某种程度上讲,像智能手机这样的重大突破也是如此。尽管十年前智能手机的问世几乎是颠覆性的,但从一方面来看,这也仅仅是技术的发展罢了。因为数字手机已沿用多年,大触摸屏的联网移动设备才得以兴起,并成为现今数字化联网世界的主流。
但重点是智能手机之所以是真正的突破性创新,是因为它是一种平台型产品,将应用软件与开发者一同嵌入生态系统中。正是这些软件、用户体验和平台,才创造了智能手机的价值,否则与一块“傻瓜”微电子设备无异。而这就是未来的突破方向。
然而,在当前快速兴起的数字化世界里,更大的问题是:许多企业的研发部门和活动往往局限于传统框架——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相互联动,一味地注重传统产品和服务。许多企业甚至没有将分析技术与先进的平台战略相结合。这使它们在数字化颠覆的时代措手不及。
不可否认,许多企业正建立电子商务门户网站,或采用数字技术管理客户关系。但其研发部门仍是孤立封闭的,没有广泛整合分析技术,也没有采纳平台策略,无法打破自身壁垒与物联网智能相连。
这些企业的创新工作将愈来愈复杂。一方面,它们需要摒弃传统创新活动,尽管这些活动还能在一段时间内赚取可观收益。另一方面,它们必须推动创新转型,重塑联网产品和服务,使之与近在眼前的成果经济相适应。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双管齐下的方案,兼顾及上述两方面。
研究表明,许多企业都在掌控这套方案上犯了难。据调查,2014年,全球最大的公司中,约有一千家斥资6500亿美元用于研发。过去五年,这一费用每年增长超过6%。投入创新的资金似乎已足够,但关键的并不是资金多少,而是这些资金是如何分配的。(1)
尽管63%的受访企业已设置了首席创新官,但有26%的企业尚未建立起方法或系统来实现创新,更不用说将其划分成两套方案了。(2)
要记住,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新时代,创新系统都是极其复杂的,包括有效的创意驱动、生态系统勘察、人才和管理。光是起步就并非易事,更不用说将其一分为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