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电商的基础设施,“南极电商”就做配套设施;电商平台造血管,企业就是造毛细血管。当越来越多纺织服装企业走上造品牌、做服务的转型之路,在整合供应链上发力,将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用“互联网+”重建商业格局。
裹着羽绒服的徐帆问风度翩翩的葛优“您穿那么少不冷吗”,葛优神秘一笑“我都说了一百遍了”,屏幕上弹出“南极人”商标,配音是“哦,‘南极人’不怕冷”——这是十多年前“南极人”的一个广告。
这个创立于1997年的保暖内衣品牌,深谙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先后签约葛优、徐帆、刘德华、袁咏仪、海清等一线明星,在央视等主流媒体砸下巨额广告费用,打出了全国知名度。
然而这家崛起于纺织产业黄金时代的保暖内衣大厂,从2008年开始,把生产端和销售端的自营环节全部砍掉,卖掉十多年苦心经营的所有工厂,只保留了“南极人”三个字。
没有了工厂、没有了销售,只留下品牌,“南极人”开始做“品牌授权”,试图建立起轻资产模式的运作平台,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服务平台,由上千家授权经销商组成线上营销网络。从2012年到2015年,又推出“NGTT”“南极人”共同体商业模式、柔性供应链园区服务、“一站美”电商增值服务等,“南极人”转型为一家电商服务型企业。
此后“南极人”更名为“南极电商”,年底借壳新民科技上市。根据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2015年“南极电商”成交额为50多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8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3%和158.4%;截至2015年年底,“南极电商”的授权供应商达422家,授权经销商达1053家。
我们事后来看,这个转型当然是成功的,然而站在2008年那样的转型时刻,如此大刀阔斧的“裸转”,怎么想都觉得惊险。
保暖内衣兴起于20年前,曾经经历过一个疯狂的时代。1996年,最早投入保暖衣市场的品牌“俞兆林”,开发出了一种导湿保暖复合绒,并将这种材料应用到内衣中,催生出了保暖内衣这个崭新的行业,迅速刮起了一场风潮。
一家独大的情形没有持续太久,“南极人”、“北极绒”等保暖内衣品牌随后成立,大家都依靠广告去拉动消费。除了“‘南极人’,不怕冷”,至今很多人还记得赵本山代言北极绒的那句广告词“地球人都知道”。“南极人”和“北极绒”的两极争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时保暖内衣在国内兴起没多久,“南极人”、“俞兆林”、“北极绒”等一系列保暖内衣品牌大打广告战,纷纷请明星代言。内衣属于基础款,去除包装都差不多,抓住消费者眼球,把品牌输入消费心智才是关键。
那是一个纺织服装行业欣欣向荣的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个行业受大环境影响,开始感受到升级滞后带来的阵痛。
据统计,保暖内衣企业高峰期达到500家,市场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有损行业健康的恶性竞争。2001年保暖内衣大战爆发,同行互相诋毁,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所谓保暖高科技遭到市场质疑,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大洗牌。
从混战中留下来的都是强者,“南极人”是其中一个。据官方资料,到2004年,“南极人”连续6年中国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名列前茅,在市场资源上拥有1500万消费者、2万个终端,累计实现销售额10亿元,企业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并全面进入保暖、休闲、羽绒、毛衫、家纺等纺织品领域。
十多年后的今天,曾经打得火热的保暖内衣广告绝大部分已从电视屏幕上消失。“南极人”创始人兼董事长张玉祥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1998年他就是亿万富翁了,个人利益对自己并不重要,会做电商,这是他的二次创业心愿。
关于可口可乐,有句很著名的话:把可口可乐的所有工厂烧光,只要这个品牌还在,就能在一夜间恢复生产。
长期的明星代言策略让“南极人”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而过去的打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内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从2009年到2013年年度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从2014年起增速持续放缓。这意味着,“南极人”面临的是一个增长率迟缓的行业危机。
纺织服装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随着这些年出口下滑严重,行业景气度逐年下降,很多工厂开工不足,经营陷入困境。在这个大行业中,内衣品类由于同质化严重,困境更加明显。
从2008年纺织业走缓开始,“南极人”利用累积起的品牌价值为资本向电商转型,转型的步伐用“积极”这个词根本不足以形容,几乎到了激烈的程度。张玉祥把耕耘了十来年的工厂统统砍掉,外界一片非议,认为他简直疯了,但是“南极人”就这么干了。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其实“南极人”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早进行这种模式转型的是恒源祥,自己不生产,而把重心放在品牌建设上,譬如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但是“南极人”是将这种模式走得最远的一家公司。
“南极人”不仅仅是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而是大刀阔斧地改造供应链和零售终端。公司关闭了所有自营工厂,签约并授权供应商生产“南极人”品牌的产品,整合过剩产业链;同时与经销商合作,授权其销售“南极人”的产品,从而实现轻资产运营,逐渐转身成一家电商服务公司。而每当一个模式在内衣上试验成功,“南极人”迅速进行复制,延伸到童装、母婴用品、男装、女装、生活用品、保健用品等领域。
有分析师认为,供应商、经销商之所以愿意加入“南极电商”生态圈,首先是因为行业不景气,很多供应商经营陷入困境;其次,“南极电商”的品牌知名度高,具有丰富的互联网品牌销售经验,推出产品量大,可满足供应商对规模经济的要求,带来更高的回报;最后,很多供应商和经销商缺乏电商运营经验,而“南极人”为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服务商推出了许多增值服务,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现在大家都把焦点放在‘卖货’上,没有人愿意投资工厂,工厂处境不好,再过几年供应链就会供不应求,未来小而美的工厂一定是吃香的。”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库存一直是纺织服装行业的软肋,当利润削薄,库存就会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组织决定商业模式,流程决定盈利模式”。张玉祥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如果没有精细化管理,没有良好的组织,会有很大的风险。很多淘宝店、天猫店并不是死在产品不好、流量不够上,而是死在组织、流程跟不上电商的节奏。
张玉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阿里巴巴做电商的基础设施,“南极电商”就做配套设施;阿里造血管,他们就造毛细血管。“南极人”共同体就是他口中的配套设施,致力于为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电商生态综合服务。
这种一站式生态服务,包括两类:为授权供应商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品质管控、生产计划优化、质量控制、供应链培训等服务,这些都属于直接服务;而为授权经销商提供的很多是间接服务,如店铺设计、线上运营、视觉展示、流量推广、用户体验、活动策划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全面提升合作客户的盈利能力。
为此,公司成立了“一站美”、“匠人之心”、“南未来”、“小袋”等子公司为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专业增值服务。其中,“一站美”为经销商提供更全面的定位和视觉设计服务,提升店铺整体形象,促使整店转化率提升;“匠人之心”是为授权生产商提供一站式的品质检验、质量过程管理服务,并提供各类质量咨询、品质培训;“小袋”主要为“南极人”共同体内的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解决日用消费品行业竞争激烈、融资困难等问题。
为了集中管理增值服务资源,“南极电商”整合组建中台事业部群,统筹管理各业务增值部门、子公司,同时成立创新业务中心,统筹管理投融资、小贷等业务。
“南极电商”的代运营能力从“双11”数据上可见一斑。2015年“双11”,“南极人”品牌产品在阿里平台实现终端销售额2.7亿元,同比增长了80%。2016年的“双11”中,“南极电商”在阿里平台实现总成交额4.94亿,同比增长82.96%,“南极人”品牌实现总成交额4.68亿,再加上京东等其他平台,公司共实现全品牌、全平台总成交额6.3亿元。2016年“双11”期间“南极人”品牌多品类连续居全网前列,其中,内衣第一名、女装第一名、床上用品第一名、童装第二名[2]。
与此同时,“南极电商”从授权模式中获得的标牌使用费和品牌服务费正在逐年递增,且增幅巨大。2015年标牌使用费收入1.01亿元,占年收入的30%,同比增加268.42%;品牌服务费实现收入1.73亿元,占年收入的44%,同比增加60.95%。2016年上半年,品牌服务费7437.10万元,同比增加67.63%;标牌使用费6276.47万元,同比增加231.12%。
2015年前,“南极电商”的收入是以货品销售为主,以标牌使用费和品牌服务费为辅,而2015年品牌服务费超过了货品销售收入,标牌使用费与货品销售收入相当,这似乎可以说明“南极人”转型电商服务公司是成功的。
当一个模式被验证了可行性,复制就成为可能。张玉祥认为,互联网的边际成本相对比较低,因此完全可以从点上爆发,到线,到面,到整个生态。
如何扩张?“南极电商”的做法是选择标准品,利用供应链优势,找到优质的工厂,说服他们采用“南极人”的品牌授权商业模式,同时找到该品类中的优秀的经销商,给予对方有诱惑力的利润空间,从而快速将“南极人”品牌延伸至其他品类。
在童装、女装、男装三个类目中,“南极人”品牌总销量增幅远远大于阿里巴巴平台同类目的增幅,而且占比逐年提高。2016年上半年,“南极人”品牌产品在主要销售平台天猫及京东的销售额分别达16亿元、4.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87.79%、188.37%。充分体现了“南极人”的品牌价值及公司一站式电商生态服务的带动效应。2016年10月底,“南极电商”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27万元,同比增长20.93%。
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品类,“南极电商”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对于启动期类目,加大招商力度,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增加授权供应商、经销商数量,充分利用体系内电商服务资源增加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对于成长期类目,考量已有类目的可盈利性,重点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类目,市场反响较差的及时转变业务方向;对于成熟期类目,循序渐进开发子类目、升级供应商品质及格调,逐渐丰富价格层次,扩大消费群体。
用这种模式快速进入一个领域,并站稳脚跟,这在前互联网时代是很难想象的。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大数据的运用,让品牌价值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强者更强,于是当大多数传统企业也来深耕电商,很多曾经风光的“淘品牌”处境堪虞。
“南极电商”2016年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01.92万元,同比增加39.42%;园区平台服务费358.94万元,同比增加83.61%;其他服务收入451.9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8507.88万元,同比增加156.13%。
2017年,“南极人”、“卡帝乐”等既有品牌将深耕类目、扩量提质,同时,更多品牌将逐步进入“南极电商”运营体系,实现多梯度、多层次的品牌建设。“南极电商”在公开资料中表示,公司做电商代运营服务,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把它当做生态圈的工具,提高供应商和经销商的黏性。
年销超1亿元的上海兰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南极电商”最大的经销商之一。公司总经理蔡明明认为,“南极人”比很多同行做得好,并不是因为品牌效应,而是由于建立了大数据体系,店家在“南极人”体系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排名,看到别人的数据,做得好还有奖励,经销商有干劲。这个经销体系成熟以后,再去做其他品类,成功概率会很高。
“南极电商”很早就开始重视数据的开发和运用,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数据系统。张玉祥在参加阿里巴巴生意参谋的某次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也是一家服务机构,以前服务偏供应端,经常跑工厂,后来跑前端,现在开始跑数据,跑好数据再跑工厂。”
“南极电商”表示,经营网红新媒体账号等生意合作是公司进入美妆、演艺经纪、时尚服饰与用品等领域的良好契机,亦是公司网红事业质的突破,有利于充分发挥交易双方的优势,亦有利于公司把握消费品变现的时代机遇、提升综合竞争力,进而增加广大股东的利益。
2016年7月,“南极电商”公告称,公司与MUNMU Inc.(韩国)通过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分别以55%、45%的比例出资成立子公司。新设公司将充分利用MUNMU Inc.旗下所有网红、艺人及媒体资源,开展相关业务,并独家经营亚洲美妆女王朴惠敏(Pony)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粉丝经济变现、广告代言、商业活动、演艺经纪等。据公司称,Pony是韩国知名的美妆女王,其打造的妆容兼具实用性、时尚性和简易性,受众较广。Pony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累计有400多万名粉丝,粉丝增速之快充分显示了Pony个人品牌的极大商业价值。
有过上述运营网红生意的先例,就不难理解“南极电商”在2016年12月30日与母其弥雅、胡美珍拟共同成立公司的行为了。“南极电商”与母其弥雅、胡美珍签署了《拟共同成立公司的合作协议》,三方分别出资180万元、90万元、3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通过运营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开发、拓展个人IP系列品牌产品,提倡运动、健美的生活方式,丰富公司的品牌矩阵及产品维度。
“南极电商”公告称,母其弥雅是人气较高的跨界艺人、运动瑜伽达人,目前其官方微博拥有338万粉丝。母其弥雅自创了弥雅式美体瑜伽,被誉为“亚洲最美瑜伽教练”、“瑜伽第一美女”,并获得“中印瑜伽亲善大使”等荣誉。母其弥雅主要的影视作品有《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功夫瑜伽》(主演)等,后者与国际知名影星成龙合作,已于2017年1月上映。按照这部上映的电影的节奏,“南极电商”又成功地蹭了一次热点。
“南极电商”创造了令同行瞩目的发展速度,也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南极人”的产品性价比较高,但还不是“高品质”的代名词。有人认为,采用品牌授权模式扩张品类,速度虽快,但容易出现减弱产品品质管控力度、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消费升级的社会大背景下,并不特别有利于“南极电商”进一步的品牌塑造。
给予上下游充分授信的“南极电商”成长速度很快,“基础设施”的搭建却还在持续进行中。从2014年9月开始,“南极电商”开始打造柔性供应链电子商务园区。园区定位为一站通供应链平台,把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品牌商集中到一个体系中,建立统一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通过平台帮助经销商找货,帮助供应商卖货,帮助服务商找到需要服务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帮助品牌商和优质供应商对接。
同时,“南极电商”建立统一的共管账户,财务信息相对透明,能够帮助解决供应商收款账期过长、坏账过多的风险。在园区模式下,经销商不承担库存风险,园区统一发货,可大幅减少经销商的运营成本。
继设立主营童装的合肥“南极人”电子商务园区以来,“南极电商”在浙江诸暨、桐乡等地新设了多家电商园区。2016年上半年,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供应链园区共6个,分别是合肥“南极人”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诸暨华东“一站通”女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桐乡“一站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诸暨“一站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诸暨“一站通”优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义乌品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上供应链园区发单量达319.83万单,已达2015年年度发单量的85.76%;实现总交易额14710.45万元,相比2015年年度增加1900.67万元。
“南极电商”与当地有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帮助公司选择优质的供应链和样品,合作供应商负责打样和小批量生产,通过园区批量化测算后,发给其他供应商规模化生产,最终实现“一处货品对接多个渠道”。
“南极电商”的园区还将不局限于“南极人”产品,今后将会拓展至更多有意愿推广产品的品牌。供应商如果想涉足经销商,也可以利用园区资源转型成为前店后厂。
积极转型让“南极电商”成功上市,并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业界翘楚,引来同行效仿。最近,时尚内衣品牌“猫人”正式对外发布“MBBC战略”,宣布将由单向的内衣生产企业转型为全品类的“品牌输出平台”,供应商直接向线上零售终端供货。“猫人”集团则为供应商和零售商提供品牌输出,以及视觉营销、合作伙伴沟通等服务,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标费。
这不由让人想到互联网服装品牌韩都衣舍,联合优质供应商打造柔性供应链,成熟后开放给其他适配电商企业使用。
当越来越多纺织服装企业走上造品牌、做服务的转型之路,在整合供应链上发力,将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用“互联网+”重建商业格局。
注释
[1]案例摘自天下网商《砍掉所有工厂,南极电商如何成为线上大牌》,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0989.html.(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改动更新。)
[2]亿邦动力行业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