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第二阶段(1990—2000年):高速增长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天的快速增长遇到了资金瓶颈。为解决资金问题,海天于1990年引入香港宁兴投资,合资成立海天宁兴公司。通过这次合作,海天获得了资金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研发条件,同时企业也获得了对外交流的渠道,同年海天开发了注射量6300克专用电脑注塑机。此时,海天技术已是国内领先,远将以前的国有企业等竞争对手甩在后面。1994年海天生产注塑机产值达到2亿元,与广东震德机有限公司、东华机械有限公司、浙江震达机械有限公司、柳州塑料机械总厂一起进入全国注塑机生产行业的五强。
为增强技术能力及获得更先进的技术,1992年海天和台湾琮伟公司合资成立了琮天公司,开始了合作创新的技术获取战略,并开始生产大型注塑机。合资公司的成立为海天的技术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997年海天开发出当时中国锁模力最大的注塑机HTF2500,并成为宁波高新技术企业,荣获“中国机械工业品牌”称号。
在此成功案例的激励下,在经过两年的技术合作后,1998年海天与德国德玛格塑机集团正式联手成立了合资公司——德玛格海天公司,并采取了积极的技术学习策略。在合资过程中,海天根据国内注塑机的特点与市场需求的可行性进行创造性改造,1998年双方共同开发出国内第一家全液压式注塑机,海天的技术水平达到了90年代中期水平。
6.3.3.1 环境动态性
(1)市场环境动态性。首先,从市场需求特点看,一方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塑料制品市场迅速扩大;机电设备、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包装材料、体育用品、日用塑料品等制造业以及新兴的通讯、IT产业等迅速发展为注塑机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消费支撑,促进了注塑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顾客偏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塑料制品需求从低端的日常用品到中端的家电最后进入高端的电子、汽车等领域,也逐步对上游注塑机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从市场竞争程度看,我国经济逐渐进入供求越来越平衡、并逐渐向供大于求转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塑料加工设备需求的扩大,许多注塑机跨国巨头纷纷来中国投资,在广东、浙江沿海区域形成了塑料机械产业集群。这些跨国企业通过各种合作方式与本地企业进行合作,本地企业也逐渐嵌入到这些旗舰企业主导的全球制造网络中;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它们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很快成为我国塑机产业的主力军,但该阶段国内注塑机厂家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由于“近亲繁衍”带来产品基本仿制,由此造成产品结构性过剩和低价竞销现象。
(2)技术动态性。首先,该阶段的主导技术方式是液压式大型注塑机。随着注塑机的应用领域从民用日常生活用品向家电、电子产品等过渡,决定注塑机能力的不再仅仅是注射量和合模力,对注射速度、精度以及节能环保的要求开始提高。其次,从技术获取角度看,随着家电产业在中国的兴起,市场上对注塑机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许多注塑机厂家的技术还不能满足家电企业的需要,如我国基础工业薄弱和为塑机工业提供配件的相关企业发展水平偏低,使塑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国产驱动电机、控制电器、液压马达、变频电器、滚珠丝杆等配件的质量和性能问题影响了整个注塑机产品精度,而跨国公司的进入为国内注塑机厂家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来获取先进制造技术与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供了机会。
6.3.3.2 技术战略导向
该阶段海天更加重视内部技术的积累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其技术战略导向程度开始提高,逐渐向分析型战略转变。这一时期,海天强调内源和外源技术的结合,内源战略关注自身特色,外源战略关注获取外部技术和知识。虽然90年代是我国塑料机械市场成长的高峰期,但海天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全国范围内注塑机项目大量涌现,但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在不久的将来市场饱和以后,将很难应对市场竞争。从90年代初期开始,海天开始组建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着手开发高质量的大型注塑机,不断加大开发新产品的力度。
6.3.3.3 海天全球制造网络
该阶段与海天公司合作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不断增加,企业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合作开发和合资企业等多种合作方式。与第一阶段全部是弱联结不同,该阶段出现了较多的强联结。另外,虽然第一阶段海天与不少国外的注塑机企业洽谈过合作业务,但是都没有开展深入的技术合作。由于90年代跨国公司普遍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还存在怀疑,而注塑机行业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在缺少与当地客户有长期合作经验的时候,即使是拥有技术上的优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因此外资企业更多地通过技术转让与本地企业合作生产。1990年海天与香港宁兴公司合作开发了6300克专用电脑注塑机标志着海天开始了真正的国际化技术合作,与香港宁兴公司合资,一方面解决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享受合资企业优惠政策;其次1992年海天和台湾琮伟公司合资,获取了琮伟公司先进的注塑机制造技术;1998年海天还与德国德玛格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由德玛格提供产品设计,海天负责加工,共同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开发。在该阶段,海天也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成为了宁波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化工大学的合作也从单个技术顾问的聘请进入到技术项目层面的合作。
从网络中心度来看,海天已成为国内注塑机制造网络的核心节点。正如李新春(1998)所描述的,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跨国公司与国内的一些大型的有竞争力的企业一起,成为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核心”,海天也正是以这种方式逐渐嵌入到这些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制造网络。
6.3.3.4 组织学习
该阶段,海天与其他领先企业建立各类形式的战略联盟来取得技术的发展,主要进行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已有产品质量的利用性学习,同时在自主技术开发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性学习。
(1)利用性学习。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海天不得不发展大规模和低成本制造能力来保证其竞争优势,其中合资企业是海天利用性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如1998年海天与德玛格正式合资。在合资企业内,由德玛格提供技术和产品,海天负责制造。在这个过程中,德玛格提供产品设计、制定产品规格、设计产品测试准则及质量标准等,甚至将该类型产品的标准、文件或制度转移到合资公司,要求合资企业符合这些规范、标准、程序,以确保未来新产品的功能与品质。在合资过程中,海天接触到了深藏在德玛格组织内的知识,学会和成功实施了先进制造管理流程,并根据国内注塑机的特点与市场需求的可行性进行了创造性改造。虽然这次合作生产的只是德玛格的一个中低端机型,但使海天获得了液压式注塑机的基本技术,公司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以后根据合约合资公司归外方所有,当中很多技术人员回到了海天,进一步增强了海天的研发实力。
这种基于合资企业的学习,海天一方面学习了国外生产线操作和产品装配的技能,形成了生产线的快速复制能力,如海天装配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由原来的人工操作到现在的自动化操作;海天还根据销售市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专业注塑机装配车间,拥有进口喷漆流水线、立体仓库等,使整个注塑机生产能保持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规模和较优的质量;尤其五万平方米的小型注塑机装配车间更是以高效、快速的流水线装配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进一步巩固了海天在国内市场上领先的注塑机制造商地位。另一方面,合资企业的学习还提供了海天近距离仔细观察领先公司如何进行产品设计和服务客户的学习机会,极大地促进了海天的国际化。海天可以根据本地客户特性,对产品和工艺进行调整和改进,或进一步对产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重新设计。1998年以后公司销售额基本以30%的速度增长,而且外销内销数量同步上升,海天开始构建自己的全球制造系统。
(2)探索性学习。在与德玛格公司进行合资的同时,海天仍然继续坚持生产自有品牌产品,并成立了技术创新中心,把产品设计、制造以及营销整合在一起来开发新产品。但就海天整体来说,通过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局限于学习生产操作和整机设计本身,没有学习到关键零部件如电脑控制部件的设计能力,关键加工设备仍依赖于国外供应商,如企业的螺杆加工设备是进口奥地利的旋风式螺杆加工中心和日本的CNC螺杆铣削中心,轴加工采用的是德国SHW八轴联动加工中心。因此,该阶段仍然以利用性学习为主导。
6.3.3.5 技术创新绩效
这一阶段,海天不仅产品类型、质量和档次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且广泛涉及营销、制造、研发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活动,实现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从新产品数量看,该阶段海天生产了6300克专用电脑注塑机、HTF2500、全液压式注塑机等代表性产品。从产品新颖程度看,总体技术水平相当于国际先进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部分产品达到80年代末水平,少数产品接近90年代水平,仅有个别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鉴于该时期国内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海天仍没有专利技术的申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