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李华是一家二线城市连锁卖场人力资源副总监,其所在的卖场负责人突然辞职,产生职位空缺。李副总监临危受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招到一位卖场负责人。而这次任务又关乎他由副转正的升迁大事。于是,为了完成任务,他马不停蹄地开展招聘工作,终于在一个月之内找到了彼此都有意向的候选人。可是,因为时间仓促,在找到看似合适的人选之后他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考察,最后选择的候选人实际工作能力不足,做了不到两个月便被辞退,李华转正的事情也成了泡影。
我国大部分企业人员的流动比较频繁,即使有劳动合同的限制,突然离职的员工也不在少数,突然的职位空缺使得不少企业慌忙地招人,因而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往往缺少计划性。经常是一名员工离职了,企业才开始寻找一名经验背景和离职员工相似的人员填补空缺;因为没有完整的人才储备和人才继任计划,为了完成任务多少会忽略候选人的质量。没有人才梯队的意识,企业并不会做招聘计划,同时也不会建立相应的企业人才库。
因此,在招聘工作迫在眉睫的时候,大多数企业选择“临时抱佛脚”,而“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又使得企业的招聘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不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最合适的,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招聘,甚至在招聘的试题上都抄袭其他企业或者使用往年的试题。而为了招到人才,有时更会降低人才选拔标准,敷衍了事。这种情况出现在高端人才招聘上,对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有些还是灾难性的影响。
而对于人力资源规划性非常强的企业,很多情况下,即使没有内部人员流动情况的发生,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也会进行相关的招聘准备工作。当企业高层下达招聘命令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门总会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完成招聘任务的基础上,又能为企业选拔出真正合适的人才。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重要的招聘环节上,企业招聘部门不能“临时抱佛脚”,要在招聘工作还没有开展之前就有意识地做好准备。很多时候,猎头公司都会事先充实自己的人才库,对不同行业的优秀人才进行搜索,了解他们的需求、特点,然后同需要人才的企业进行匹配。
栾红亮是博思猎头合伙人,作为金融行业的资深顾问,他曾经在一年的时间里谈过800名行业高端人才,如此持续三年,尽管年纪尚轻,也没有耀眼的职业与教育经历,但这样一个认识河南地区2000个金融候选人的猎头顾问,在与上千位专业人士的互动中,对金融人才的招聘及职业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相当的见地,对市场上“哪些企业需要候选人,而哪些人有意愿并合适”了如指掌。当某家公司出现需求时,栾红亮是带着合适的候选人资料主动与之联系并销售自己的服务,由于客户的需求很现实,推荐的候选人也很靠谱,所以客户对栾红亮的服务往往会欣然接受。因为有了这种广泛的积累,才保证了他招聘工作的高效率。
我国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的时候,可以学习猎头公司的做法。要在平日的工作中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为即将开展的招聘工作做好合理规划,明确自己的公司里哪些岗位的人才流动性比较大,这样提前准备,开展有针对性的招聘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