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平
上海市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有从事职业指导11年的丰富经验。他坚持以帮助求职者正确评估自身能力、把握职业发展方向的理念,在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方面颇有建树。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晚上好。欢迎今天来到这里跟我一起探讨关于职场中的博弈论。理论上是讲员工和领导之间如何斗智斗勇,或者办公室里面如何明争暗斗,这跟猜拳游戏有什么关系?请不要小看简单的游戏,在游戏中,能否获胜,取决于你是否正好选择了克制对方的选项,这正好蕴含了博弈论当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就是选择。
博弈,在古汉语当中,博指搏击、搏斗。大家在甲骨文当中看到一个人拿着武器。弈,在过去指下棋。所以,按照字面上的理解,博弈就是两个人通过下棋来争夺输赢。因为下棋,肯定不会是乱下,还要在下的时候考虑对方的步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博弈不妨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一定数量的个体或者团队进行选择,或者实施并从中取得收益的过程。
举一个例子说明构成一场博弈有什么要素。有两个共同偷窃的嫌疑人被警察抓住,可惜的是,警察没有掌握他们的确凿证据,于是,告诉两位嫌疑人,对于他们关于犯罪事实的认定,要看他们的态度,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谁跟警察合作,先招供就不会被追究,另一方就会被重判。如果两位全部招供,每个人判五年。警察也知道,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谁都不招,只能以证据不足的方式将他们释放。但他们两个都分别被关押在这里,都不知道对方做如何选择。
因此这两位犯罪嫌疑人的选择,以及带来的后果,我们用博弈论的模型来看,就可以表现成图上的样子,甲、乙都选择抵赖,判刑零。如果都招供,因为都没有获得从轻,都要被判五年。最终谁选择抵赖,而对方选择招认,他就会被判重刑。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不管对方交不交代,自己首先交代是相对安全的选择,所以这是博弈论当中,关于囚徒困境的决策。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构成博弈有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相互影响的参与者。譬如刚才这个故事中的甲乙,他们相互是影响,招不招,完全取决于他们。同样,在职场上,个人和企业,有时候会对于工资报酬形成互相影响。个人和同学,家长和子女,下级和上级,都会在工作目标和期限构成博弈。单独的个体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决策不称之为博弈。你今天晚上决定吃什么菜,这不是博弈,这是决策。你今天晚上决定请你暗恋的女朋友吃饭,这就构成一场博弈。
第二,各参与方能够争夺的利益。以上故事中的甲乙两个罪犯,他们所争夺的就是自由。而在职场有可能围绕着工资、福利、劳动成果各个方面展开争夺,甚至包括职位、晋升,形成争夺的收益。
第三,构成一场博弈参与者要能够选择的策略,至少有两项或者更多的选项。刚才故事中的甲乙两个人的选择是招还是抵赖?在职场上博弈选项可能更多。简单表现为,我要毕业了,升学?就业?打工创业?完成团队任务的时候,是老老实实在单位里和别人一起加班,还是和老板说,今天正常回家陪家里人。
第四,决策信息。个体在做博弈的时候,如何选择要对收集这个选择有帮助的情报资料。比如,甲乙两个犯罪嫌疑人在决策的时候,都知道对方虽然是同伙,但是他足够聪明、自私,绝对不把这个事情单独抗下来,因此他对另一方参与者的品格以往会做决策经验的理解。而在职业市场上,我们有时候也知道,一起竞争职位的同学的专业课程怎么样,面试水平怎么样,都是要考虑的。甚至在面试整个地区,整个行业的就业形势,各个专业的毕业率,包括在招聘会上参与的单位,招聘的门槛要求都会构成决定的决策信息。
我们在博弈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想获得最大的利益,由于在博弈当中,每个策略的运用,以及对信息的收集,对竞争者的了解,都会影响博弈的结果。接下来不妨看一下,我们如何将博弈学运用到职场生活。在这里请大家先看一个案例。一位大四的毕业生,他的决定开始它的博弈论,博弈方式进行找工作或者就学下一步的开始。用刚才学习到的博弈论四个要素分解一下。
这场博弈的参与对象会有谁?目前看起来只有该毕业生一个(简称小C),但是接下来有可能决定参与的方式不同,包括和他一样的其他求职者,包括他的同学。他的收益是,我走向社会,将来的发展是什么?包括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今后能不能取得更高的薪水。选择的策略包括升学,考研,创业,出国。
博弈首先就是选择,因此,我们要从这一系列可供选择的策略当中选择一个最好的策略。这些选项当中,哪些是小C较好的选择?假设小C觉得升学没戏,出国没钱,对创业也没有兴趣。那就只剩下自己打工。因此找工作将成为小C唯一的选择。找什么工作?选择又来了。按照现在一般的想法,无非是要么考公务员,要么进企业。这两个选择中,哪个选择是比较占优的选择?现在不妨通过比较一下各个选项的优劣。
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不是很高,现在考公务员不像以前那么疯狂。而小C把收入定为1分。企业由于多劳多得,外企收入可能更高一点,但是大家在意向中会觉得,虽然公务员行业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少一点,但是胜在稳定,稳定性打了3分。虽然企业拿的钱挺多,但是一不小心,企业经济策略不好就有可能倒闭,企业稳定度为2分。
小C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进企业很难抉择。但是,继续往下看,考公务员进企业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考公务员竞争很激烈,很多热门岗位甚至会达到几万个人争夺一个岗位。有些岗位进入有就职门槛,有的需要研究生学历、专业背景、基层工作经验。小C通过实际考察发现,现在的岗位上,公务员竞争太多,收益是负的。从公务员目前情况来看,从科员往上升,升到处长、局长更是非常遥远的道路。到企业里,这家企业不行,同行业有很多,同样在一个企业里能够更容易的学到一些技能技术,升职机会比机关多。目前选择进企业的收入更高一点。
小C的求职选择变成这样正是由于在博弈中信息决策造成的,如果你只关心收入稳定度几个要素,忽略关于竞争升值要素,很难做出正确的抉择。在实际生活中,不光小C是这样,我也接待过很多的求职者,他们感觉在职业上无从选择。他们经常说的是我想找一份好工作,但是我不知道我能够做什么工作。因此在他们看来,他们的选择模型会变成这样。期望收入多少?不知道,稳定性怎么样?不清楚。竞争程度怎么样?不明白。我能否胜任的岗位?不知从何谈起。这样一问三不知的方式求职,怎么可能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
在我们的职业选择中,如果希望职业收益最大化,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不妨收集好下面几个信息,第一,我们口中的好工作如何定义?工作环境如何?第二,“好工作”的供给情况怎么样?在市场上究竟需不需要这种工作岗位?第三,“好工作”的准入门槛。包括有技术要求、学历门槛,搞清楚这些要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近网上出了一个“证书哥”,他考了65本证书,但是没有找到工作。我查了一下他证书有很多,其中有国家资格类荣誉证书5个、审计15个、国家资格证书6个,据说还有奖学金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年级第一。他有那么多证书,为什么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他自己说了一句话非常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望着这些证书有说不出的成就感,觉得证书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他没有注意他应聘的单位,他心目中的好工作需要他有什么能力。我们求职的时候希望找到好工作,但是在此基础上对好工作做好定义,详细了解就业市场的信息,了解招聘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薪酬的构成方式,了解好面试选拔的流程,最后帮助自己就业。
刚才谈了一下博弈之前的信息收集,下面谈一下具体有哪些博弈手段。
第一个,少数派博弈。如果在座有机会参加一个派对,派对里有很多人,玩的很开心,但是一不小心失火了,这时候你要逃生。有两个选择,走前门还是后门?当然,其他人也会跟你争夺这两个门出逃。如果很不幸选中其他人选择的,你将因为拥挤无法逃出去。
这个博弈称之为少数派博弈,其核心就是你选择的同时必须考虑他人的选择,你的结果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与他人的选择相关。因为同一个群体共同构成一个博弈,如果把这个博弈放在职场上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职场上比较通俗的话,职业选择是一窝蜂的现象。比如都乐意做公务员、进国企等,我们找这些岗位的同时,却不关心究竟有多少人跟你抱着同样的想法,不仅仅在职业选择上,有时候甚至你简历的写作方式和面试回答技巧上都是完全照抄照搬网络上的现成答案。我接触过应届大学生,他们拿出简历,除了姓名、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其他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如果大家希望自己的简历当中能够让自己在面试中脱颖而出,一定要找一些亮点。前不久参加过一场黄浦区招聘会,那个招聘会规模比较大,较吸引人。其中一家单位和待遇不错,是绿地集团,需要招聘一个接待文员。因为男女不限,所以门槛并不是非常高。这么一个岗位,我记得排队应聘的人很多,目测一下至少五六十个人排这个岗位,哪怕半分钟,收一份简历,问几个简单问题,再回去筛选的话,面完这些人,最起码也要将近一个小时。与此同时,他旁边也是一家国资企业的,面试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这时候面试岗位的时候,与其排队,为什么不面试一下其他岗位,面试竞争者更少的人。
资源是有限的,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不一样的技能和证书,简历上多写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求职的时候多一些选择,面试的时候多一些新意,甚至在工作中多一些新意,这样才有机会获得不一样的职场发展之路,能够更快获得职业的提升。
第二个,智猪博弈。博弈论当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另外一旁有一个踏板,每踩一下这个踏板,旁边的投食口都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只要一只猪去踩踏板,另外一只猪就有机会去吃到另外一边落下的食物。因为小猪力气小,它踩踏一下踏板,大猪吃的快,在小猪回食槽之前,会把所有的食物都吃光。但是如果大猪踩踏板,因为小猪吃的慢,大猪有机会在小猪吃完所有食物之前,吃一点残羹。这两头猪会各自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小猪会选择不踩踏板,等着食物落下来。大猪为了获得吃的,不停的奔跑于踏板之间。
为什么小猪不踩踏板?他觉得很累,要付出劳动,我躺着不动有好吃好喝。在博弈学当中,称为搭便车的行为。职场上也有这种行为,而且非常多。因为我总是接到求职这么给我抱怨,我很能干,领导总是在有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我,多劳不多得。或者说在团队中,大家地位是一样的,但是我老是被别人指挥干活,钱却没有多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情况?其实是奖励机制的问题。怎么改变这个现象?
把这个情况放到职场上,作为大猪,选择两种。一种等着奖励机制改变,等这个领导换新的领导,由他改变一个新的分配方式。或者干脆跳槽,不在这个“猪圈里吃食”,因为不合算。不管大猪怎么选择,在目前情况下,和小猪一样,小猪不干我也不干。作为大猪来说这绝对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因为在职场上表现为,大猪不干活,小猪不干活,你怎么体现和小猪的区别,你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好的绩效奖励。
作为大猪来说,不管现在怎么样,必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多工作,找到机会进行跳槽。现在在职场上不光有大猪,小猪也有类似的情况。有很多青年在家里暂时不去工作,在家里待着的青年人有小猪这样的心态,我认识这样一个小朋友,小D,他工作三年之后不想上班,他的学历低,工作能力不怎么样,出去上班,就拿最低工资,他觉得应该在家里好好积累一下,沉淀一下,所以天天在家里研究古典文学。而他的父母亲已经退休了,但是觉得在家里不行,宁愿在外面工作,多打工挣钱。为什么小D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他觉得随便上个班,可能只挣死工资,没有时间玩,按照现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两千两百多,每天挤公交,不能打游戏。对于他来说,整个综合收益几乎是零。但是如果在家里待着,虽然没有收入,但是父母不会亏待自己儿子,对他来说,收益模式变成爸妈给钱,总体来说,对小D个人来说,在家里舒服地享受空调,爸妈在外面挣钱补贴家里是最美好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搭便车的现象或者大小猪博弈现象如何改变?最终看我们如何制定规则,作为大猪来说,我们有能力,如果你有能力去改变这个规则,我们就会去改变,或者通过培养自己的能力去等待规则的改变。如果你作为有能力改变规则的人,必须作为一个家长,你不一定要留在家里,出去收益会更多。作为还要培养自己能力的青年人来说,千万不要沉迷于不劳而获虚假的福利,在家里一直待的话,丧失进步的动力,看眼下享乐舒服了,但是就业能力没有获得提高,很有可能输掉将来。
第三个,讨价还价,分蛋糕博弈。假设有两个孩子,他们得到一块冰淇淋蛋糕。一个人负责切,一个人负责分,切蛋糕的小朋友,就蛋糕怎么切法,事先和另外一个小朋友讨论,是六四分,或者三七,还是五五,如果同意就切,如果不同意就继续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蛋糕是在不停地溶化,在一定的时间里,双方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个冰淇淋蛋糕会完全溶化掉,大家谁都没有分享。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讨价还价的过程,其实就是双方对自己自身利益妥协的过程。这种跟自身利益争夺不休的情况,有时候非常接近我们在职场上的境遇,例如,我们个人和老板在谈薪水的时候,三千块钱干不干?不行。四千,四千不行,五千。再不给跳槽了。作为企业来说,要找一个最能干,同时要价最低的求职者。而求职者则希望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的工资报酬。很多求职者期望工资最好五千,或者六千,但没有提到你能够接受的底线是多少?有时候会问这个问题。包括有时候不光在工资上,有时候在其他方面会产生纠结?这个工作环境怎么样?是不是“高大上”的企业,是国企还是私企,上班车程远不远?有没有车贴、饭贴,公司有没有培训?前两天遇到一个男生,东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形象不错。光看简历我觉得求职不会太困难。所以我问他,因为他的证书英语证书和其他技能证书该有的都有。我问他,你自己觉得面试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他说我面试下来,简历基本上都有回应,但是和单位谈薪水之后,就没有声音了。我让他应聘业务助理岗位,负责数据统计,薪水只有开到四千多块钱。他考虑半天还是没有去。他说因为还是没有达到他的心里预期,就是觉得收入比心里预期的少了那么一点。
前两年还碰到过一位求职者,他前两年本来一定要进国有企业,因为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就差了两分,所以他觉得离他心目中的岗位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接下来两年一直备战考公务员。第二次考差六分,第三次考到了,面试通知也下来了。面试官问他这段时间在干什么?他回答没找别的工作,在家里看资料书,做准备。实际上他的简历在其他人事看来有两三年的空档期。每一场求职机会的放弃,都可以看作是求职者对就业市场薪酬进行一场谈判。问题是,作为求职者你每一次找工作是有时间的,每一次和别人谈判的时候,浪费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时间,有时候还包括你自己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的丧失。
提个小问题,在座有没有刚毕业的?你们男朋友在追求你们之前的时候,你是先答应做女朋友,还是让他追你以后才成为他女朋友?肯定是先追。大学新生联谊会,有一个男生看中一个女孩子,肯定想追求她。一打听下来是白富美,普通的巧克力、鲜花打不动她,看上去蛮难追,万一追不上,说不定还会成为同学们的笑柄,甚至会影响追求下一个女生的机会。
如果不追,这么好的机会就浪费了,说不定就失去成为金龟婿的机会。在这里谈一个关于博弈论当中,两个成本概念。博弈当中并不是只有收益没有成本,收益已经提到了,你会得到的好处。我为什么要博弈?肯定要争夺好处才会进行博弈。争夺这个收益的同时是要付出什么东西?一个称之为沉默成本,为了追求这个女孩子,要发生很多的支出,今天请她看电影,明天请她吃饭,后天买高档包包,这些都是扔出去的成本,因为是不可回收的,我们把这个称之为沉默成本。另外一个为了得到某个东西而放弃另外一个东西,称为机会成本。你如果选择追求一位女生的时候,至少在这个学校环境是没有机会去追其他女生的。很可能如果你不追求这位女生,而她的室友可能是你最好的选择,我们称之为机会成本。
如果他把自己的成本想太多,他没有一开始想可能得到的收益,而是把自己眼光全盯在可能付出的损伤上包括故事中的男生,还没有想着行动去得到的收益,就想着会付出什么代价。大学四年请吃饭、请看电影、送花,情人节三大节这种投入成本。最后毕业一拍两散,就损失大了。怎么避免这种损失?干脆不追,换句话说,为了避免付出代价,他丧失了行动的欲望。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职场上会有什么情况?我们去上班,不要去私营企业,因为私营企业有可能不加金,很可能使用廉价劳动力。不去某家单位,因为没有跟我同年龄的人,有代沟,人际关系处不好。不要某家单位,因为规章制度太严格,上下班都要打卡,一不小心迟到了,一月奖金就没有了。或者说在这家公司不是不想学习,我愿意付出,但是老板一看就是很抠门的人,干了一年下来,估计不会加工资,干脆就不去了。
这种人称之为精明的求职者,他在每一次想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想到我付出的成本是什么,一想到自己付出成本,很有可能利益收不回来就不干。包括现在很多人在职场当中很多的心态,给多少钱,干多少事,上级不说,就不做额外的事情。看起来你个人利益没有受到损害,但是你个人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
我接待过这样一个求职者,当时毕业的时候是以年级前十名的身份被一家国有企业先挑走了。他当时做工程师,做了小半年就不做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国有企业,论资排辈现象太严重,工作三五年是看不到希望的,作为优秀的年轻人,应该敢打敢拼,所以他出去了。跳到投资公司,做了三个月又不做,他说这家投资公司是有业绩需求的,业绩压力太大,算了一下,三个月肯定完不成业绩指标,完不成就是白打工,不行还是再跳。他觉得到一家新单位,能力得不到发挥,得不到发展就要跳槽。到上个礼拜,第三份工作没有做久。有人问他,他其他同学现在怎么样?他说有的同学留在原来单位已经做到业务主管或者小组长职位。
我们在职场上,很多求职者或者职场新人并不是缺少职业目标,也并不缺少职业理想,为什么会非常频繁的跳槽?表面看起来是职场适应不良,我不能够适应这样的体系,不能适应这样的企业文化,不能适应这样的职场环境。实际上太过于计较自己利益的得失,有时候严格按照职业发展规划,并不是说你能够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有的时候为了职业目标走一些螺旋形的道路,迂回的走一下,也是非常好的做法,过于计较自己得失,害怕自己的投入,资源打水漂,并不是有效,有时候甚至为了蝇头小利,把自己拖入平庸的泥潭。
有一个故事,狮子和野狼一起外出打工,狮子力气比较大,野狼跑的快,他们抓了比以前更多的猎物,狮子把猎物分成三份。关于分配是这么说的,第一份我应该拿,因为我是森林之王,我是领导者。第二份也是我拿,这是我和你合作的报酬。这第三份,如果你现在还不走,我觉得你恐怕有危险。你怎么评价狮子的行为?我们各自来分析一下关于狮子和野狼的合作。从这场合作的结果,狮子收益是最高的,而野狼合作的收益是最低的,因为他拿的东西比他单独收益还要低。这种情况下,野狼绝对不会和狮子合作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合作,正常情况下合作并不是只要合作就是多得,你会少得。有的时候博弈,合作起来双方有利益的,称之为博弈性合作。作为双方来说,只要双方共同合作,会得到比以前更多的收益。双方利益会增加,而把这个放到职场上来看,也是有类似情况。让你们单独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目标,可能自己完成的份额是1,甚至工作份额更低。但是,有机会让你与一个团队共同合作,你们的收益会更高。如何维持这样的团队,这是求职者讨论的问题。觉得我跟他合作了,我的收益也增加了,但是我增加到的收益并没有我想象的多,甚至他觉得像狮子和野狼一样,有时候分一下,野狼拿到一份,狮子拿到两份,但是野狼觉得不公平,会不会这样觉得,我给你共同完成围猎活动我和你拿1/2才是最好的选择。在一场团队合作当中,不应该按照能力大小,而按照是否出力份额,只要出力算人头。
在这种情况下,能力高的人会这样想,我如果自己能完成这样博弈,完成这样的工作,我需要你干什么。在很多职场上,明明是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项目,有些组织者或者领导者觉得,我是主管,我出了大头,把荣誉放在我自己身上,完全忽视下面团队其他人员的热情,更加高的上级领导有的时候会说这些活全是我自己做的,这些全部在我的带领下完成的。那么下面的其他员工会怎么想?
有时候在职场上,很多情况下一定要跟其他人一起完成合作的时候,把双方的工作汇报在一起,包括一个团队有人比我优秀,业绩排名在我前面,我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跟他学习,继续合作下去,提升自己能力,继续发展下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职业发展中,能够跟他人合作,能够有效提升自己合作效益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年底的时候,都需要写自己小结,自我评价。其中一有句话是百试不爽,非常有用的话。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我今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的帮助下,在我自己不懈的努力下共同完成的。他绝对不会说这是我一人的功劳,也不会说今天的功劳全部是别人的。把自己功劳并为好几个人的情况。
我们在职场上,一定要把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把自己的人际圈放的大一点,这样为职场发展获得更好的鼓励。
回顾一下今天职场博弈论的基本论点,首先讲的是关于信息决策的东西,只有掌握了比较详细信息,了解对方选择的项目,了解自己在决策中所处的地位,自己能力的强弱,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有时候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让自己的决策做出更好的选择。信息决策、掌握信息,能够让机会给我们有准备的人。
第二,在职场上要做好少数派博弈,要选择他人,选择不一样的东西。换句话说,在职场上选择另一个职业发展道路,你的职业选择跟别人不一样,你的职业简历比别人出彩,你在面试问答中有非常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甚至在工作中,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工作想法,工作业绩,你要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少数派。
第三,智猪分配规则。在一个团队中,不公平的职业选择会影响你,即使在公平的职业选择当中,如果你在不公平的职场当中做顺从者,还是在现有的规则下,好好培养自己的能力,有机会找更好的职业环境。如果你是有机会更改这样的职业规则的,你想办法引导这样的规则,把那些不想吃食的,宁愿待在家里的,更多赶出来,要改变这样的职业规则,让他在家里觉得,并不是那么舒坦。
第四,讨价还价,分蛋糕,说到底是给自己定位,你给自己定位怎么样,别人怎么评价你,你觉得你值五千,别人觉得你值三千五百块钱,这当中如何给自己定合适的价位,甚至觉得工作岗位差不多了,见好就收。今天拿不到五千块钱工资,先拿四千的岗位,或者先多学习一点。
第五,博弈成本。你在任何培养自己能力的时候,发展自己能力的时候,或者想争取自己有发展有晋升的时候,你愿意付出什么东西。刚刚故事当中看到的物质成本,时间精力,在职场上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培养自己职业能力,愿不愿意花功夫考虑本行业需要的职业证书,你愿不愿花一些精力思考一下你所带的团队当中有什么改进的方法。
最后博弈合作。沟通和合作是最后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自己人际圈和资源圈的方式,最终成为自己职场上的助力,沟通和合作,在我们职场上进步的基础。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用巧妙的策略学好博弈,并不能帮你避免风险,也不能帮你减少在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成本,只是通过将日常案例和实例抽象化,通过博弈论的思考,帮助我们在职场上赢得更好的结局,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陆老师的精彩演讲,在座各位如有问题直接请教陆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讲座结束后可以和职业指导专家和陆老师做特别的交流。今天的讲座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与。让我们用掌声再次感谢陆老师的演讲,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