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结构是分析门店有哪些品种的商品,各种类型的商品占总量的比例是多少。对于门店经营来说,优化商品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其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最大限度地节约陈列空间,提升门店的单位销售额。
2.促进商品的革故鼎新。
3.便于顾客对有效商品的购买,保障主力商品的销售份额。
4.有助于和谐门店和供给商之间的关系。
5.提升门店的商品周转率,降低滞销商品的资金占压。
一、商品结构优化的考核指标
一般来说,门店优化商品结构应该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考核:
(一)商品销售排行榜
如今,大部分门店的销售系统都是与库存系统连接的,通过电脑系统很容易整理出门店每天、每周、每月的商品销售排行榜,从中就能看出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如果某种商品销路不佳,要认真分析其滞销的原因,并酌情予以撤柜处理。在处理这种情况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于新上柜的商品,往往因其有一定的熟悉期和成长期,所以不要急于撤柜。
2.对于某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尽管其销售额很低,但是由于此类商品的作用不是盈利,而是通过此类商品的销售来拉动门店主力商品的销售。因此,此类商品也无需撤柜。
(二)商品贡献率
商品贡献率,也叫商品交叉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商品贡献率=毛利率×周转率
门店的商品除了要有合理的毛利率外,还要有较高的周转率。如果一件商品毛利率高,而周转率却很低,那么其获利程度就会很有限。也就是说,商品的贡献率越高,门店的利润才能越高。因此,在优化商品库存结构时,不能单纯以商品的排行榜为依据,还应看商品的贡献率。销售额高、周转率高的商品,不一定毛利高,而周转率低的商品未必利润就低。一种商品即使销售额再高,如果没有毛利,对门店销售也是毫无用处。门店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没有利润的商品可以暂时存在,但绝不应长期占领货架。看商品贡献率的目的在于找出对门店贡献高的商品,并想方设法使其销售得更好。
(三)损耗排行榜
在优化门店的商品库存结构时,损耗排行榜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指标。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商品的贡献毛利。比如:日常消费品虽然毛利较高,但由于其损耗较多,可能赚的还不够赔的。因此,对损耗较大的商品,门店要尽量少订货,同时应与供货商协商,让其承担一定的合理损耗。另外,有些商品的损耗是由商品的外包装问题导致的,对于这种情况,门店应及时督促供应商予以整改。
(四)商品的周转率
商品周转率指的是商品从入库到售出所经过的时间和效率。它也是门店优化商品库存结构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多数门店来说,衡量商品周转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两个: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
周转次数是指一年中,门店库存能够周转多少次。一般来说,商品的周转次数越高,表明该商品在门店的销售情况越好。该项指标的参考标准一般为30次/年以上。其计算公式如下:
周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
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期末库存=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本期销售-本期退货(-本期丢损)
周转天数是指库存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通常情况下,商品的周转天数越少,表明该商品的销售情况越好。其计算公式如下:
周转天数=365÷周转次数
作为门店的经营者,谁都不愿意看到某种商品积存流动资金,所以门店要避免积压太多周转率低的商品,尽量多引进周转率高的商品。
(五)新进商品的更新率
门店应周期性地增添商品的种类,弥补门店的新鲜血液,以稳固门店的固定顾客群体。一般来说,商品的更新率应该保持在5%~10%之间,另外,门店也可以将新进商品的更新率作为考核采购人员的一项指标。需要引进的新商品应符合门店的商品定位,不能超过其固有的价格带,对于价格高而没有销量的商品以及价格低的没有利润的商品,应适当予以淘汰。
(六)商品的陈列
门店在优化商品结构的同时,也应当优化门店的商品陈列。例如:对于门店的主力商品、高周转率商品以及高毛利商品,在陈列面和陈列位置上要酌情进行调整。
(七)其他
随着一些节假日的到来,门店还应对商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例如:正月十五应对汤圆的商品品种及陈列进行适当的调整;冬至、春节应对饺子的商品品种及陈列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门店的销售需求。
总而言之,优化门店的商品结构有助于提高门店的总体销售额和营运水平。它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应当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时变动,这样才能使门店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门店商品采购的原则
常言道:“经商,经商,进货第一桩。”采购是门店进行商品销售和实现盈利的前提。毋庸置疑,销售是门店经营的核心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门店的采购部门就必须在进货上下一番工夫。采购的商品质量差、数量不当或成本过高,都会影响商品的正常销售,即便商品质量好、价格低,如果数量不当或存储过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商品滞销和资金占压,影响门店的销售业绩和资金周转。所以说,采购是门店商品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那么,门店应该怎样做好商品采购工作呢?一般来说,门店在进行商品采购时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一)符合门店经营的业态特征
业态是指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以及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到目前为止,零售业的业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市场、专卖店等。对于门店经营来说,要想塑造与其他业态商品结构的差异性,就必须以“便利”作为思考基点,即从顾客在消费时、使用时和携带时的便利程度等方面着眼,这样才能提高采购的有效性和门店的经营水平。
(二)商品组合采购
由于经营策略的不同以及目标顾客群的差异,独立门店和连锁门店在商品的分类和组合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门店卖生鲜,有的则不卖;有的门店提供服务性商品,有的则不提供……这种商品组合的差异性均会影响商品的采购作业。
(三)保证商品的高周转率
由于很多门店的卖场空间比较小,无法陈列太多的商品品项,在有限的陈列空间内,只有那些高周转率的畅销商品才能增加销售,降低门店库存量。因此,门店的采购人员应该根据目标顾客的属性、商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来选择购进最合适的商品,以提高商品的回转次数。
(四)达到毛利率目标
为了实现营运绩效,门店在陈列商品时通常会依据业界行情设定预期的毛利率目标,而采购人员必须以此作为商品采购议价的标准,以符合门店整体毛利率目标的达成,保证门店营运绩效的实现。
(五)商品要安全合格
门店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销售不合格的商品,极易损害门店的形象和信誉,造成顾客的不满和投诉。因此,门店在筛选供货商时一定要严谨,除了要验看对方的营业执照等合格文件外,还要认真检查其商品标示项目(如品名、含量、原料名称、制造厂商名称、地址、进口厂商名称、地址、制造日期等)的完整性,确保所采购商品安全合格。
(六)建立退换货制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门店连锁体系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商品配送效率和门店处理效率,一般配送中心或中央仓库会直接以多样少量、多次的方式配送,所以门店在采购商品时,应认真衡量供货商的配送频率、最低订购量等方面的配合状况,以符合门店的订货、进货需求。此外,门店属于商品更换率比较高的零售业态,因此销路不佳、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必须迅速淘汰更换,并要求供货厂商对退货予以处理。这就要求门店与供货商之间建立退换货制度,以确保退货商品能得到有效处理。
(七)开放非盈利收益
近年来,由于受房租、水电费、人事费用等经营成本逐年递增的影响,各门店纷纷开始以开发非营业收益为主要收入来源。采购人员在采购商品时,也应该牢牢掌握这项原则,与供货商在供货合约中明确销售折扣、商品陈列费用等协议事项,以创造尽可能大的采购效益。
(八)追求差异化
随着各种门店在市场上急速成长,各式新兴业态不断崛起,大部分零售业者都面临着竞争加剧和客源被瓜分的压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商品如何表现出差异性,以形成经营优势,提供顾客更大的满足感,已成为商品采购的重要课题。因此,门店在采购商品时,一定要分析和掌握市场态势和顾客需求,尽可能开发引进差异化商品,以满足顾客需求、提升门店形象、增加营业绩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