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郭守敬
郭守敬铜像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是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 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郭守敬幼承祖父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守敬主制仪器和观测。
1278年到1279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经过4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40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10多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14种,共105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1316年,为科学事业辛劳了60多年的郭守敬去世,享年86岁。
为了纪念他,河北邢台市最主要的一条街道命名为“郭守敬大街”。 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北京人为了纪念他对北京的贡献,在北京后海北岸建立了“郭守敬纪念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