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将国际视野带进“滴滴出行”

将国际视野带进“滴滴出行”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身为柳传志的女儿,柳青似乎永远也阻止不了别人在她的头上扣上“富二代”的头衔。国外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开阔了柳青的视野,在回到国内之后,她又将这种开阔的视野带进了“滴滴出行”。其实,加入“滴滴出行”,柳青获得了父亲的绝对支持。“滴滴出行”就是柳青一直在寻找的这样一个团队,简单而又年轻。

身为柳传志的女儿,柳青似乎永远也阻止不了别人在她的头上扣上“富二代”的头衔。有人说,有钱人都喜欢把子女送到国外上学,这么做就是为了给子女的个人履历镀一层金。

其实,与中国众多的“富二代”相比,柳青是个特例,她在国外的留学经历,绝不仅仅是镀金那么简单。国外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开阔了柳青的视野,在回到国内之后,她又将这种开阔的视野带进了“滴滴出行”。

在柳青加入之前,“滴滴出行”刚刚成立两年多,甚至还没有设立总裁一职,不得不说柳青是个极有勇气的女人,因为跳槽进入“滴滴出行”不仅意味着放弃曾经优渥的薪资,还意味着从此以后也许将和自己的父亲成为竞争对手。

当人们听惯了“富二代”们在父辈的荫庇下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坚决不生活在父辈光环下的柳青,人们在惊叹之余,又不得不佩服她的魄力。

之所以说柳青也许会和她的父亲成为竞争对手,背后还有一段渊源。柳传志一手创办的联想控股,在2010年向神州租车注资12亿元,控股权达到51%以上,成了神州租车这一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并且,成为中国最大的租车公司之后,神州租车宣布将在全国60个大城市同步推出神州专车服务,力求在互联网专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神州租车的背后,就站着联想这样一棵“大树”,敢于与这棵“大树”成为竞争对手,不得不说柳青的确是个带有“叛逆”个性的女儿。

当初,考上哈佛大学研究生的柳青在出国之前,曾经兴冲冲地对父亲说,等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回来帮父亲的忙。没想到,父亲却一脸严肃地告诉她:“你不要总想着要来公司工作,我现在郑重告诉你,我不会让你接我的班,不会让你来掌管联想。”

可以说,是柳传志一手将女儿“逼”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可是,这背后却蕴含着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

柳青踏入社会的年代,已经与柳传志创业时的年代完全不同。柳传志“下海”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计算机市场刚刚起步,从未有人想过会有互联网出现。然而今天,互联网成了人人生活中都离不开的东西,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依托着互联网平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如果柳传志单纯地把柳青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让她坐等着接受自己为她创造的一切,那么柳青的视野必将受到局限,她的手脚会被捆绑上一根无形的绳索,才华难以得到施展。

其实,加入“滴滴出行”,柳青获得了父亲的绝对支持。无论是当初选择做投资行业,还是后来选择加入“滴滴出行”,柳传志从来都不会像其他的父母那样过多地干涉子女的决定,他更愿意倾听女儿内心真正的声音。

在跳槽之前,柳青始终坚定着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加入一个融合度很高的团队,这样才能有施展的空间。“滴滴出行”就是柳青一直在寻找的这样一个团队,简单而又年轻。他们有一个口号,叫作“简单做人、极致做事”,这也与柳青信奉的理念不谋而合。

父亲是最了解柳青的人,他支持女儿的一切选择,他也相信,无论是继续从事投资行业,还是选择一个与原来的工作跨度极大的工作,柳青都会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柳传志只是给了女儿一些必要的原则性的建议,例如到一个企业里面应该怎么做。

有了十二年的风险投资行业经历,柳青也学会了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看问题,她先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学习者,先从看别人怎么做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莽撞地去做事。

于是,抱着一个学习者的心态,柳青开始了解每一个同事的看法,了解“滴滴出行”这个企业究竟拥有怎样的架构,了解交通出行软件在未来拥有怎样的市场。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她的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对这个行业也开始越来越感兴趣。

柳青是一个执行能力很强的人,她更喜欢去做实际的事情,不过,在做事情之前,她习惯先理清明确的线条,看清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走,而这些也都是她在加入“滴滴出行”之后学习到的。

有人说,从高盛到“滴滴出行”,柳青的舞台似乎变小了,人们也不自觉地会联想起柳传志的那句话:“心有多大,创业的舞台就有多大。”柳青认为,这是人们对父亲的话的错误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心有多大,就要跳到多大的舞台上,而是心有多大,就要创造多大的舞台。

柳青的心中也有一个广阔的舞台。加入“滴滴出行”,她希望让自己的身份进行一次转换,从一名职业投资人,转变为一名创业者。她还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舞台上能发挥多大的力量,也将这次创业当作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她不再感到恐惧,反而觉得十分有意思,因为她早已经完成了心理上的角色转换。

柳青并没有让父亲失望,事实证明,她选择的行业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滴滴出行”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状况,提升了出租车的运行效率,让闲置的私家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滴滴出行”提供的补贴政策,也让更多的有车族和工薪阶层加入了打车的阵营。

在“滴滴出行”出现之后,77.8%的出租车司机认为,每个月的行驶里程都得到了不同幅度的增加。

对于乘客来说,“滴滴出行”的出现缩短了他们打车的等待时间,尤其是对那些比较重视时间的商务人群来说,其中的好处更加明显。

这些数据,都列在了柳青的“成绩单”上,足以证明,她已经掌握了在交通出行行业中运筹帷幄的诀窍,这些诀窍也终将让她超越父辈的成就,站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巅峰上。

柳青为“滴滴出行”带来的不仅是更加广阔的视野,还有十二年来在高盛任职期间累积起来的丰富的人脉,这些都将成为柳青在日后工作中的制胜法宝。看到柳青如今取得的成就,她的父亲也会为当初没有让女儿进入自己的公司工作而感到欣慰。

柳传志想要教会柳青的,正是善于发现商机的眼光,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商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有了这些能力,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广阔的生存前景。

做大事者,必须具备应对流言蜚语的能力。其实,在柳青刚刚跳槽时,也出现过一种质疑的声音。人们知道柳青从决定跳槽到离开高盛,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也许是柳青在高盛的表现不够出色,被清出了高盛的队伍。

对于这些质疑声,柳青只是淡然一笑,无论别人是说她“大材小用”,还是“先被开除后跳槽”,她都自顾自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事实证明,柳青的确具有长远的眼光,“滴滴出行”是一只极具发展价值的“潜力股”。

柳青有这样一种理念:“商场搏击,有人搏的是短线,而真正有眼光的人应当搏长线。”在她看来,“滴滴出行”就是这条“长线”。

她十分熟悉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在创办之初,阿里巴巴也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正是因为一个人的加入,为阿里巴巴带来了巨大的价值。那个人就是蔡崇信,一个眼光非常独到的人,柳青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为“滴滴出行”带来巨大的价值。

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蔡崇信也在国外的投资公司身居高位,负责亚洲区的投资业务,并且先后在瑞典和德国等国家工作过,在当时,他的年薪已经达到70万美元。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职位和高薪水的资深投资人,宁愿不拿公司一分钱,也要义无反顾地加入阿里巴巴,这既是因为他对马云的欣赏,也是因为他具有能够看出阿里巴巴未来价值的眼光。

当时,就连马云都不相信蔡崇信愿意免费为自己打工,因为过意不去,马云为蔡崇信开出年薪600美元的“高薪”,因为当时他手下的其他员工每个月只有500元人民币的工资。

蔡崇信二话没说加入了阿里巴巴,并带领着阿里巴巴的团队所向披靡,创造了不菲的战绩。作为回报,当他为阿里巴巴拿下了10亿美元的融资之后,马云给了蔡崇信3.4%的股份,阿里巴巴一上市,这些股份的市值变成了72亿美元。

柳青对蔡崇信是抱着仰视的目光的,对她来说,值得效仿的并不是年薪600美元到身价72亿美元的蜕变,而是这份懂得看出一个企业未来价值的眼光,以及为了做成一件事,敢于舍弃一切的魄力。

有人说,在“滴滴出行”这样一家草根出身的企业,柳青最多也就能待上半年的时间。可是人们忘了,柳青是风险投资行业出身,在她眼中,风险是最不可怕的事情。每当听到这些质疑的声音,柳青都会想到自己的一些前辈。例如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原本也是高盛投资银行部的一名执行董事,阿里巴巴集团副董事长蔡崇信,他的经历与柳青十分相似,柳青常在想,既然他们可以做出一番事业,为什么自己不可以?

熟悉柳青的人,从来没有在她的身上见到类似“优越感”这样的东西,她的表现,常常让人们忘记了她是柳传志的女儿,而是被她的自信和敏锐所打动。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柳青,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十分看好,尤其看好自己正在从事的“衣食住行”中“行”的这部分。她常说自己是“互联网思维”的忠实粉丝,并且认为无论是哪一种互联网产品,只有获得用户的喜爱,才能有产生商业价值的可能。

她也将这样的思维带入了“滴滴出行”。“互联网+”这样的概念,也像当初的互联网一样,从人人感到陌生,到现在已经深入人心。

柳青认为,“互联网+”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既可以释放生产力的动能,也可以产生丰厚的红利,在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中,“互联网+”会成为一种有力的支撑。

“滴滴出行”提供的服务,就是“互联网+”的方式之一:“互联网+交通”,这其中可以产生多种形式的红利。所谓“互联网+”,就是一种互联互通、连接一切的形式,它可以打破以往的信息传递方式,突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让信息更加智能、更加高效地传递下去,为人们带来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更可以对社会生态起到优化作用。

“互联网+”催生出了无数的新产品、新公司、新模式和新业态。“滴滴出行”就是其中之一。马化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互联网+’就是连接一切的新生态。”于是,“滴滴出行”就大胆地将互联网与交通出行联系在了一起。

即便从来没有经营过实业,柳青也知道只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具备广阔的市场这样的道理。互联网的出现激发出了更多的市场需求,交通出行也成了其中的一种需求,只要能让人们的这一需求得到满足,“滴滴出行”就能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

柳青觉得,网络与实体不应该相互冲突,而应该形成一种互动的发展格局。“互联网+”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实现跨界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更多的创新,这也是她希望能够带给“滴滴出行”的一种全新视野。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柳青知道,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有很多优势,如果技术上的优势得到强化,那么就能找到越来越多的利润空间。

2015年夏季,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指出:“分享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于是,“互联网+分享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柳青对这一概念尤为关注,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概念,移动互联网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滴滴出行”也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中的一员,柳青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滴滴出行”,都必须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她将“滴滴出行”看成社会成员中的一个个体,她决意要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交通出行软件的服务对象是人,不过目前的中国,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滴滴出行”也许早晚要面临客户越来越少、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问题。

不过,柳青却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她记得厉以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未来,我们不仅会有新的红利,而且中国的人口多,新的人口红利数量也是惊人的。”

在国外时,柳青接触过“消费者主权理论”,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之后,柳青也不知不觉地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自己从事的行业中,“互联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人,只有发现人们的真正需求,尊重用户的体验感受,企业的发展才不会受到人口减少这一因素的制约。

在“互联网+”时代,“滴滴出行”最大的资产是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系统,这是一套融合了激励、算法和数据的系统,能同时实现连接、匹配与自我管理功能。

柳青认为,企业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但是她也在思考,企业为什么不能同时成为社会资源的创造者?除此之外,如果能够更深入地对企业进行管理,也许企业还可以成为闲置资源的分享者,以及绿色低碳的推动者。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事物,它几乎可以承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事物,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合作、协作的场景与模式。柳青希望能够通过“滴滴出行”所创建的移动互联网交通出行平台,改变人们出行的惯有模式,并且尽量让“滴滴出行”的用户参与到服务规则的制定中来,提供更加有创意的想法,让“滴滴出行”在用户的参与下,创造出更多的能动性。

如今,“滴滴出行”的用户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借助“滴滴出行”的平台,这些原本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不会发生任何交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对社会上的闲置车辆资源加以最有效的利用,这是“滴滴出行”为社会创造的新结构,为商业创造的新格局,为生活创造的全新方式。

互联网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神奇的,它让柳青在加入这个行业之后,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其中也包括更多大胆的设想和创新。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万众创新,要让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细胞都动起来。”

如果将创新更多地运用到移动互联网行业,则必将催生出更多的创新企业。

在创新方面,柳青亲眼见过美国人是怎样做的。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创新力量最强的国家,并且还专门设立过“选择美国”(Select USA)以及“创业美国”(Startup America)两项计划,专门鼓励民众和私营企业创新。

对于中国的交通出行方式来说,“滴滴出行”提供的交通出行平台,以及其中蕴含的服务,已经创造了一种创新的出行方式。不过,柳青认为,“滴滴出行”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这是她要带给“滴滴出行”的大视野,也是“滴滴出行”即将产生的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