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来源
来自网络案例64个,来自访谈的案例2个,来自出版物的案例4个,共计70个案例。都是私营企业。从时间来看,都属于我国第三到第四代创业企业。
(2)网络案例的信度评析
我们认为,网络案例是可信的。它比起访谈法得到的案例存在优越性,首先,网络案例是创业失败者主动叙述的,当事人能主动提供信息,而访谈方法难以保证当事人对过去不成功体验的有意回避;其次,网络案例大都比较详细,基本上是介绍了创业的整个过程,包括具体事件、人物和时间等;最后,网络案例多数反映了近期发生的创业故事,是创业者还没有摆脱失败痛苦的时刻比较及时地记录下来的。网络案例相对公开出版物案例的优点在于,以第一人称写作、没有经过第二次主观信息加工、没有刻意对故事进行深加工。
(3)案例分析者的选取以及案例分析方法
选取二名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和一名MBA学员组成案例分析人员。三名成员各自阅读完所有70份有效案例,然后按照如图3-1那样统一的编码逻辑对案例进行编码。换句话讲,分析员被要求根据案例中的信息判断如下几个问题:
1)有无关键事件点(有\没有);
2)失败可以归结为间接原因的程度(程度分为五个等级:1轻——7重);
3)关键事件的可预见性程度(程度分为五个等级:1轻——7重);
4)挽救危机时的组织性局限(程度分为五个等级:1轻——7重);
5)创业者缺乏化解危机的必要信息的程度(程度分为五个等级:1轻——7重);
6)创业者创业经验或能力的缺乏程度(程度分为五个等级:1轻——7重);
7)是否总结了失败的教训(有\没有);
8)创业者声称未来重新创业的可能性如何(概率分为五个等级:1小——7大)。
其中,问题(2)至(6)分别代表着五个层次的归因,所得分数(1~7分)为五个逻辑层次上的得分,这里分别用s1、s2、s3、s4和s5来表示。采用如下的公式计算五种归因所占的相对比重。
上述归因类型得分可以如此理解:评分员首先对案例的总体得分有一个印象,他将就案例中是否有关键事件做出判断。如果他非常确定关键事件是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的话,他将对s5赋予一个比较高的值(比如4)。那么,评分员在第一个逻辑层次上对失败原因的评分就为s1/7(也即4/7=0.57)。此后,归因进入第二阶段,如果评分员认为该关键事件的发生很难被同行业中的多数企业预见到,则他将对s4赋予一个很高的值(比如5)。那么,评分员在第二个逻辑层次上对失败原因的评分就为s4/7×(1-L5)(也即5/7×(1-0.57)=0.31)。以下各个归因步骤的记分方法与此相同。
(4)案例创业事件的描述性统计
有61个案例报告了创业地点,有55个案例报告了创业者的姓名。新兴行业的企业(萌业)占37.3%。
表3-2 创业案例的地域分布
案例中的创业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比较均匀(见表3-2),因此案例具有区域上的代表性;样本案例中的创业主要是小型创业。理由是:73%的企业的影响(服务)范围在一个小领域;本次样本案例中,创业者的教育层次多集中在大学和研究生层次,比例分别占39%和42%。这些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与自己大学专业之间只存在微弱联系,即大约有60%的创业者所学的专业能直接支持其从事的萌业。在这些专业中,以管理学专业比较多,约占30%。只有27%的创业者具有1次或1次以上的创业经验,甚至63%的企业创业者没有工作经验;从创业类型看,个体创业(非团队创业)的占64%。这些创业者中63%选择了创建服务型企业。这些创业者中,女性创业者约占18%。
表3-3a 创业案例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3b 创业案例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另外,从表3-3b可见,案例企业的最大规模方面,有54%的企业是10人以下,有70%在50人左右。案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6个月,82%的企业在三年内关闭。但是,从案例中判断,对于再次创业具有较高信心的创业者占77%。如果将关键事件作为企业衰退期到来的拐点,那么本案例中的企业平均用10个月的时间就走完了从衰退到死亡的过程。通过相关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企业的寿命与衰退-死亡期时间之间存在比较高的正相关(r=0.612)。说明,发展时间越久的企业越不容易在短期内倒闭掉。
通过归因图(见图3-1),经三个人的归因编码,结果发现,样本案例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创业者的个人原因。这些案例中,可直接将失败归结为某个明显原因的案例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即使有关键事件可以被用来归因,关键事件的不可预见性也不低(均值为4.74),再加上挽救失败过程中的组织限制性和信息缺乏性都不高(分别是2.86和2.63),所以,本次归因更倾向于将多数创业失败的原因归结给创业者本人(归因得分均值为5.48),比如经验缺乏或能力缺乏。
另外,从案例分析中提取的关键事件包括:代理权取得之后没有顾客、不了解市场、行业混乱没有做出品牌、选址不好、缺资金、行为不端宰客、管理机制不顺、股东退股、不了解市场盲目乐观、重要高管携款潜逃、转换注意力、旧货积压、开业不顺、局部取样,矿石含量测算有误、学生创业不能全身心投入、伪劣产品的冲击、没有经验处理资金链问题、缺乏核心技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受人骗、市场的同质化过度竞争、产业泡沫、学业压力、产品设计问题、广告不足、供应商违反口头协议、积压原料带来资金链断裂、盲目跟风、用人不当、没有做市场调查、市场饱和、总公司倒闭、被迫改址、无潜力的市场、找不到投资者、缺销售人员、专利被人无偿占有、人事变动带来客户丢失、缺乏成本控制、职业经理人辞职、重市场轻盈利、同类产品价格竞争加剧、产品质量有问题、董事会过于强权、被人收购或控股等。
表3-4 创业案例中变量间相关性的探索分析结果
从表3-4可见,各类创业者个人层次的属性(或因素)与创业结果变量之间普遍存在比较弱的相关关系。除了以往的创业次数与创业结果的各项指标存在中度的相关外(相关系数达到0.3~0.4),其他如创业者的工作经历、学历等因素与创业结果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很弱(相关系数一般在0.2以下)。这种相关弱的情况出现,可能是因为本章研究采用的案例比较少(样本小)的缘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结果表明,团队创业对于创业企业的寿命存在较高的正相关,而与企业规模的增长,以及创业者下次再次创业的信心度存在负相关。由于相关系数比较小,仍然有必要进一步验证这种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最后,将企业按照产品类和服务类进行划分,计算他们在各类创业结果指标上的差别,结果发现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结果,p值都在0.3以上),这似乎说明,我们的样本中创业者选择从事产品生产还是服务提供,其创业结果是不存在差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