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机会分析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机会分析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机会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广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相继涌向城市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务工,过着“农忙在家、农闲出外”的生活。这一组数据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正在席卷我国农村的广袤土地。第一节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的重要意义实际上,现在不管到哪儿都会读到或听到创业。

第五章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机会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广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相继涌向城市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务工,过着“农忙在家、农闲出外”的生活。目前,全国大约有1.2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但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了新动向,与“民工潮”相对应,全国有很多地区陆续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潮”。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今已经有近500万名先行外出的农民工利用在外积累的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兴办的企业总数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1/5。这一组数据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正在席卷我国农村的广袤土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深远意义。它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开拓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替政府分忧解难;它有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农村比较单一的种植结构;返乡创业已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还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节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现在不管到哪儿都会读到或听到创业。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或一本新闻杂志,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新闻频道,或者进入一个新闻网站,至少会发现有一篇(或者许多篇)有关企业家或创业型企业的报道。创业是当前的一个流行话题。但是,它究竟是什么?

“创业”这两个字本身就不是很容易的事,“创”是一个人,下面是一把刀,右边一口剑。创业就如同在刀光剑影下生活着。创业是一条漫漫的路,有着风吹和雨淋,有着浪打和涛击,只有每一步走出一个脚印的辛勤,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指南针,在风雨中走出自己的路,在波涛中搏击出自己的航向,让创业之路变成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一、就业与创业的含义

如果现在有人问你有关创业的定义,你该如何回答?你该怎样进行描述呢?定义创业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几乎每个写这个主题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关于它的定义。每个人看起来对它是什么,以及如何最好地定义它,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来看一下定义创业的一些不同的方法。

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1]

创业必须要贡献出时间、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

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不但充满了激情、艰辛、挫折、忧虑、痛苦和徘徊,而且还需要付出坚定、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渐进的成功也将带来无穷的欢乐与分享不尽的幸福。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在这一定义中,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创业者、商业机会、组织、资源。

1.创业者

创业者是置身于创业过程核心的个人或者团体,是创业的主体,创业者通常独自创业。但是在许多情形下创业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团队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分担相应的责任,创业者承担个人钱财和声誉上的风险从事创业活动,在创业过程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和领导作用,包括商业机会的识别,企业组织的创立、融资、产品创新、资源获取和有效配置及运用、市场开拓等。

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和团队的素质与经验。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创业中的作用比创意、机会资源更加重要,因为创意能否转化为机会,机会能否实现其价值和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都取决于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素质和经验。

被誉为“全球风险投资之父”的美国风险投资家多里特有一句名言:我更喜欢拥有二流创意的一流创业者和团队,而不是拥有一流创意的二流创业团队。[2]这个观念如今已成为风险投资界的一个投资原则。实际上,风险投资家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评价的要素就是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接着才是技术先进性、产品独特性和市场潜力及赢利前景等。

2.商业机会

商业机会是由当前服务于市场的企业留下的市场缺口,它意味着顾客能得到比当前更好的产品和服务。[3]商业就是创业机会,而利用这种商机,是创业者进行创业的主要驱动力量。利用商业机会并将其转化为价值的过程就是创业的过程。创业者往往从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开始创业,努力以现在不能的方式来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做得更好,这种改进的做事方式是创业者给市场的创新。如果市场认同这种改进,并且创业者可以有效地提供这种创新而且赢利,那么就可以创造价值。

机会具有可利用性、永恒性和适时性三个特点,机会的可利用性是指机会对于创业者具有的价值,创业者可以利用它为他人和自己谋取福利,体现为购买者和最终使用者和增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赚取利润。[4]机会的永恒性是指机会永远存在,看你能否发现和识别。[5]变化的环境、经济转型、市场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市场空白等,都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机会的适时性是指一个机会转瞬即逝,如果不及时抓住,就可能永远错过,因此及时地发现、识别并抓住有价值的创业机会,是成功创业的第一步。[6]

3.组织

组织是协调创业活动的系统,是创业的载体,创业活动是在组织之中进行的,离开了组织也就无从谈起组织的问题,创业活动就无法协调,创业的资源就无法整合,创业者的领导作用就无从谈起。

创业者组织的显著特征是创业者强有力的领导和缺乏正式管理的结构和制度,在许多方面他们还不成熟,但这并不构成成长的障碍。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并能迅速地对变化作出反应,在此过程之中他们得以发展壮大和走向成熟。

人们现在从更广义的观点来看待创业型组织,即它是以创业者为核心形成的关系网络,不仅包括正式创新企业内的人,还包括这个企业外的人或者组织,顾客、供应商和投资者。[7]这一扩展的组织概念有利于决定如何创建组织、确定和保持竞争地位。

4.资源

资源是组织之中的各种投入,包括人、财、物。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企业声誉等,所有这些资源都属于投资,创业者的关键职能之一就是吸引这些投资,将其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商业机会的价值。

创业者需要组织企业内外的资源,包括资源的确定、筹集和配置。创业者创立的资源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即投入资源与产出产品与服务,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投入资源以连续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能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使得企业具有竞争力并赢利,是衡量创新纪录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8]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拥有的资源有限,因而寻求的是控制资源不是拥有资源。他们可能愿意租借资源,如发现和适当利用外部资源,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银行家、管理咨询专家、外部董事以及其他专家,而不是自己拥有这些资源。利用外部资源可以节省成本,加快企业成长速度和提高企业的成功率,这是创业者最容易忽视的挑战之一。一些创业者倾向试图拥有所有的资源,不仅提高了创业的难度和成本,而且也降低成功的概率,因为一切就绪时,可能也错过了最好的创业时机。

综上所述,创新纪录是创业者、机会、组织和资源相互作用、互相匹配,以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创造价值是创业的目的,创业者创业的个人动机尽管不一致,但是成功的创业者主要是为了创造价值,将商业机会转化成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那些盲目的、纯粹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创业者,往往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证明,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为成就一番事业而创业的,而那些追逐权利和金钱的人,很难保持长久的成功,往往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

二、创业的要素

1.要有独到的见解或独家技术

拥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技术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但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显然,独到的见解或技术(当然最好是有专利)是优势所在。就好比如果你掌握苹果公司麦金拖什微机操作系统,那么你就掌握了这个关键一样。企业家舒尔茨对此如是解释的,“如果你能竖起一座屏障挡住许多竞争者冒出来在你立足之前抢走你的市场,你的成功机会就大大提高了。”[9]当今社会如何找到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技术呢?专家建议在如下领域寻找市场:生物技术、软件、电信。

2.经营得当,追求完美

吉姆·考克,波士顿啤酒公司的创始人,非常喜欢谈他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们会面的经历。考克应学生们的要求给他们讲一讲他作为企业家的经验。其中,考克问这些未来的工商管理硕士们一个问题:如果考克打算创建自己的公司,他首先应该做什么。学生们的回答非常具有商学院学生的代表性:

“做市场调查。”

“雇广告代理。”

“找一个好的公共关系公司。”

有一个学生提示说他的同学回答得都不对。这位未来的企业领袖对考克建议:“最重要的事情是将重心放到质量上。”考克回忆说他当时的反应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考克说他非常吃惊地发现所有的建议中竟没有一个学生提到他认为既明显又关键的一件事——酿制好一点儿的啤酒。

如果你没有独到的见解或独家技术——即使你有——企业家们建议只有经营得当,才能稳操胜券。对此,迈克尔·戴尔解释得更加详细:[10]即使你拥有某种产品的专利而且对此严格保密,也不能保证你将来能赢利。真正的竞争佼佼者是那些经营得当的企业:企业的关键不取决于一个伟大的观点或专利,而是取决于对某种策略不断提高的经营和改善。

看一看迪斯尼、沃尔玛和可口可乐,你就会明白这里所说的策略——其实它并不那么复杂。他们的经营策略并非深不可测,然而却没有几家公司能复制他们的成功。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那些成功的公司无论经营某种产品还是提供某种服务,都力争掌握同行业竞争状况,知己知彼,然后做得更好,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经营得当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不仅要做好大事情,而且也得注重小事情。戴尔说他正是从戴尔计算机公司经营之初每周一次的顾客辩护会上了解到这一点的。

“如果你经常参加这种会议,很快就会注意到一种倾向:所有的怨言都是抱怨一些对企业来说‘很小的事情’。比如,电源线是否入箱,箱子是否容易打开,我们是否会像保证的那样送货等。我们开始意识到顾客对我们所认为的‘大事情’似乎并不那么关心——比如产品特征,所应用的热门技术——也许是这些‘大事情’早就很令人满意了的缘故。我们吃惊地发现对我们的顾客而言,小事情就是大事情。”[11]

戴尔认为,经营的关键是你期望的高低。你必须为你自己和你的员工设立一个有难度的目标。他这样写道:[12]“在设想打败你的竞争对手所运用的良策时,想一想自己的主要优势,然后充分地调动它。”

3.冲在竞争前列

冰球明星哥瑞斯基,谈到他的成功秘诀时说,成功不是因为有往冰球所在方向滑的能力,而在于总是往冰球将要落脚的地方滑。如果将其用于企业,你就掌握了成功的关键。那么你怎样确定你的商业落脚点呢?戴尔建议你考虑一下“顾客的购买习惯的变化,还有技术方面,现存的和潜在的竞争方面,以及最最重要的,你的企业和你的竞争者们都在做什么,你怎样才能做得与众不同”。[13]

4.扮演弱者

这句话让人脸红,因为扮演弱者听起来不像个好主意。有意地跟在你同行业的巨人后头似乎只会给你带来灾难,其实不然。联邦快递成功了(仿效美国邮政等),网景成功了(效仿微软),泰德特纳成功了(仿效其他网络),理查德布朗森成功了(仿效英国航空公司和可口可乐)。布朗森解释说仿效一家有名的大公司(比如可口可乐)的好处是,这些大企业往往已经吃得太饱,太自以为是,因而往往不堪一击。对这种企业,你既可以利用它的劣势,又可以利用它的优势。吉姆·巴克思·戴尔说他正是从创建联邦快递时学到的这点经验:小企业在与有名的大企业竞争的时候也有其优势。比如说,“大企业想要迈大步子很难。它们的员工都比较保守,不善于接受挑战。并且他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要担心。”[14]

企业家们透露,与大企业竞争有两个秘诀:

第一,利用你小而灵活的特点,“出手迅捷,偷偷袭击,在对手明白过来之前打他个措手不及,不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泰德特纳如此形容这一点:“这是唯一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唯一以小胜大的法宝。不要气馁。不要因为你弱小就害怕没有机会因而止步不前。兔子也许可以逃脱狐狸的掌心,但更胜一筹的是弓起后腿,再跳出去进行更有力的反扑。”[15]

第二,避免迎头正面作战。你的策略应该是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同一领域的大公司竞争,而不是硬碰硬。用巴克思·戴尔的话说就是“从熊和鳄鱼的争斗中得到启示:它们的战斗结果取决于它们的战场是陆地还是水中。”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小零售商,想与超市巨霸沃尔玛竞争,那么你最好避免与大企业面对面作战。山姆·沃尔顿称:“我建议这些小店主做我一直做的并引以为荣的事情——与顾客直接接触。让你的顾客知道你对他们有多么感激,亲自收钱找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对这些小店来说十分重要——它是沃尔玛这样的大店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

5.变劣势为优势

避免正面冲突的另一种说法是变劣势为优势。迈克尔·戴尔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运用过此策略:“从一开始,我们就瞄准了一个被我们的竞争者们所没有看到的售后服务的巨大机会,然后我们以此作为本企业的最初目标。1986年,我们实施了第一个服务项目——上门修理计算机。如果你的计算机出了毛病,不管你是在公司、家里或宾馆,我们都会上门服务。我们会在第二个工作日或当天赶到。”后来,戴尔还提供了4小时甚至2小时内及时上门服务。

“突然间我们的竞争对手们的服务显得有些落伍,而且实在太慢。即使在今天,如果你把计算机拿到经销商的服务中心维修,维修时间可以达到两星期长——跟第二个工作日比起来时间未免太长。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计算机完全修好。我们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样,我们把计算机行业最初的劣势变成了巨大的优势。”

6.为他人着想——要有人情味

最后一个创办企业的要素——要有人情味——听起来有些令人吃惊。但这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家们竭力提倡的要素。为他人着想是任何企业成功的最关键所在,许许多多公司的经验证明:“做到有人情味儿”会对企业大有裨益。早在1994年,两家民意测验的结果便佐证了这一论点。

(1)78%的成人回答他们更愿意买那些与他们所关心的事业相关联的产品。

(2)66%的成人回答他们愿意更换牌子来支持他们所关心的事业。

(3)54%的成人回答他们宁愿多付钱来支持他们所关心的事业。

(4)33%的美国人承认,除了价钱和质量,他们在选择一个牌子的时候最注重的是这个公司的负责程度。

松下幸之助认为:[16]“商人同样应该在创造一个物质充足、精神丰富的社会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样地,只有这么实践着的企业,才能在积累财富的同时赢得社会的尊重。这也是在创业之初就必须明白的简单道理。

三、就业与创业的类型

1.网络创业

目前网络创业主要有两种形式:网上开店,在网上注册成立网络商店;网上加盟,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门店的形式经营,利用母体网站的货源和销售渠道。

创业优势: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方式灵活,特别适合初涉商海的创业者。像易趣、阿里巴巴、淘宝等知名商务网站,有较完善的交易系统、交易规则、支付方式和成熟的客户群,每年还会投入大量的宣传费用。

特别提醒:对初次尝试网上创业者来说,事先要进行多方调研,选择既适合自己产品特点又具有较高访问量的电子商务平台。

推荐人群:技术人员、海归人员、在校大学生、上班族。

2.加盟创业

分享品牌金矿,分享经营诀窍,分享资源支持,连锁加盟凭借这诸多的优势,而成为备受青睐的创业新方式。

创业优势:加盟创业的最大特点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创业者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就能借用加盟商的金字招牌,并利用现成的商品和市场资源,还能长期得到专业指导和配套服务,而不必摸着石头过河,创业风险也有所降低。

特别提醒:随着连锁加盟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鱼龙混杂现象日趋严重,一些不法者利用加盟圈钱的事件屡有曝光。

推荐人群:各类创业者。

3.兼职创业

对白领族来说,如果头脑活络,有钱又有闲,想“钱生钱”又不愿意放弃现有工作,兼职做老板应该是最佳选择了。

创业优势:对上班族来说,兼职创业,无须放弃本职工作,又能充分利用在工作中积累的商业资源和人脉关系创业,可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梦想。

特别提醒:兼职创业,需要在主业和副业、工作和家庭等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对创业者的精力、体力、能力、忍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要量力而行。

推荐人群:白领族、有一定商业资源的在职人士。

4.团队创业

一个由研发、技术、市场融资等各方面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法宝,对高科技创业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创业优势: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群人同心协力,集合各自的优势,共同创业,其产生的群体智慧和能量,将远远大于个体。

特别提醒:创建团队时,最重要的是考虑成员之间的知识、资源、能力和技术上的互补,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优势。

推荐人群:海归人士、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在职人员。

5.概念创业

概念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凭借创意、点子、想法创业。当然,这些创业概念必须标新立异,至少在打算进入的行业或领域是个创举。同时,这些超常规的想法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30年前,美国人弗雷德·史密斯凭着一个想法——隔夜传递,被风险投资家看中,创办了联邦快递。如今,联邦快递已是全球最大的快递运输公司,在全球211个国家开展业务。当许多人还在为没资金、没技术而大伤脑筋时,有那么一群梦想家,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新奇的商业创意,从普通创业者摇身变成了日进斗金的创业家:第一家网络书店、第一个搜索引擎网站Yahoo、第一个拍卖网站eBay……这些成功案例使“创业”浮出水面,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意识到,一个一闪即逝的灵感,也能成为梦开始的地方。

创业优势:概念创业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特别是本身没有很多资源的创业者,可通过独特的创意来获得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人才等。

特别提醒:创业需要创意,但创意不等同于创业,创业还需要在创意的基础上,融合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经验、管理等各种因素。

推荐人群: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但没有很多资源的创业者。

6.内部创业

内部创业,是指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员工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或项目,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

创业优势:员工在企业内部创业,可获得企业多方面的支援。同时,企业内部所提供的创业环境较为宽松,即使创业失败,创业者所需承担的责任也较小,从而大大减轻了心理负担。

特别提醒:内部创业的受众面有限,只有那些大型企业的优秀员工才有机会一试身手。此外,这是一种以创造“双赢”为目的的创业方式,员工要做好周密的前期准备,而且要想创业成功,需要创业者和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推荐人群:大型企业中掌握高科技项目的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

四、就业与创业的作用

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对我国就业局势的冲击,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危机,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第一工作目标,利用就业压力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引导新的创业浪潮,用创业带动就业。要通过给广大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创业能力,增强创业意识。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障农民工创业资本供给,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创建各类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提高农民工创业的组织化程度,使更多的打工者成为创业者,让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就业和就地城镇化引爆农村内需。

1.扩大农民工就业是应对全球危机和维护稳定的重大战略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就业压力逐渐成为日益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ILO)也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正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和就业危机。就我国而言,当前危机的影响仍在不断加深。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实体经济方面,而且已经波及民生,其突出表现是就业形势恶化。就业是民生之本,危机对民生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而引发的大量失业。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重大后果就是奇高的失业率,当时失业率曾经超过20%。

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为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存量就业和以毕业大学生为代表的新增就业出现了较大困难。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失业,而计划招工的企业和空闲岗位同时在减少。据调查,2009年春节后计划招工企业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减少了10%。因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从地区分布来看,受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我国农民工的集中度高,据统计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在70%以上,而沿海和东部地区也是我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地区。从行业分布来看,受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也是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行业。当前,外需减弱后,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缺乏订单,出口受阻。在制造业中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30%,建筑业则占23%。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由于相当多的企业延缓或者放弃了招聘计划,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据官方统计,2008年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2%。同时,有研究机构认为我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9%以上。所以,在这新一轮的就业压力下,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

2.鼓励农民工创业引导新一轮创业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当前,农民工创业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农民工创业及其推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可以引爆我国最大的内需。鼓励农民工创业当务之急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就业危机;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农民工创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鼓励农民工创业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市场活跃的关键又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工返乡一人创业,可以致富一方,进而拉动内需。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吸纳当地农民进入企业。农民通过兼业经营,获得打工收入,有利于提高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相联系。在这种“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的模式下,不仅分散的农户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加强了与市场的联系,而且深化了农产品加工,提高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帮助农民增收。通过返乡创办经济实体,返乡农民工有效地带动一大批农民的就业致富,已经从昔日的城乡游民转变为当地经济的“领头羊”,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鼓励农民工创业有利于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沉重代价。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虽然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整体水平,但是同时也形成了诸多的社会负面效应。由于家庭分离,农民工的异地流动形成了诸如农村劳动力弱质化和留守问题等巨大的社会代价。当前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以及留守老人问题相对突出。第一,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在家庭功能中缺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了学习滞后、心理失衡、行为失范、安全堪忧等诸多问题。第二,大量农民工夫妻分居,严重影响了农民工正常的家庭生活。第三,农村地区老龄化相对严重。人口普查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10.92%,高于城镇老年人口9.86%的比例,农村老年人口总数是城镇老年人口的2倍。但是在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情况下,大量留守老人缺乏照顾,感觉孤独。因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有利于农民工的就地、就近转移,化解多年来农民工进城务工所形成的一些社会问题,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再次,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与创业有利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个新农村建设。返乡农民工对当地县域经济而言,不仅是“资金库”,而且是“人才库”。农民工返乡也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农民工群体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整体上年龄较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据统计,全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其中40岁以下的占84%。与未外出的农村人口相比,农民工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一部分人在农村大量流失势必影响农村正常的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据调查,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当地的耕地要么被撂荒,要么实行粗放经营,农业生产率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无法开展。同时,农民工具有在外的经历,见多识广,返乡后他们成为了当地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成为了当地农村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当前的旱情再一次暴露了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要通过以工代赈,积极鼓励农民工参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鼓励农民工创业有利于农村城镇化发展,建设一批中小城市。当前,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在小城镇和县城。县城是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城镇化最有发展潜力的区位,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鼓励创业农民工向县城集聚,不仅有利于农民工的合理流动和市民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一批小城市,极大地带动内需。

鼓励农民工创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如果说普通农民成为外出打工者是第一次飞跃,那么农民从打工者成为创业者则是第二次飞跃。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非正规部门,而非正规部门用极为低廉的费用培养了劳动力,在人力资本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的经历,不仅获得了人力资本,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为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打工是锻炼人的大熔炉和培养人的大学校,外出打工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孵化器”。他们返乡创业具有以下几大优势:第一,经历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洗礼,接受了现代城市中创业观念的熏陶,熟悉了市场规则,磨炼了意志,具有饱满的创业激情;第二,通过打工的间接学习,不少农民工已经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企业技术骨干,甚至成为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技术和资本,具备了创业能力;第三,农民工在外打工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在自己创业过程中可以与原来的打工企业老板和客户保持多种形式的联系,拥有相对优越的创业资源;第四,对于家乡的市场情况更加了解,对家乡的认同感使他们在外学有所成或者积累一定资金后愿意返乡归根,具有返乡创业的意愿;第五,东部地区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这对农民工的流向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工返乡提供了创业机遇。

第二节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的成功案例

一、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政策

1.小泥塑成就大产业

“吃杨玘屯一口饭,会捏咕咕哨;喝杨玘屯一口水,会捏咕咕狗。”这句民谚中提到的村不是别处,正是浚县黎阳镇杨玘屯村。据村里人介绍,浚县泥塑之所以集中产于杨玘屯村,传说是当年瓦岗军打黎阳,在此屯兵马,将士们为悼念阵亡战友,就用泥捏制成他们的模样,从此这种习俗就在杨玘屯村流传下来。[17]

在杨玘屯村,笔者有幸见到了年龄最长的泥塑艺人王蓝田。如今,王蓝田的儿子王学锋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浚县泥咕咕的传承人,孙子王红瑞在制作泥塑工艺品上也小有名气。在这个泥塑世家的作品展览室内,摆满了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彩塑作品。十二生肖,古代名相猛将,历史、神话传说中的诸般人物,当地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物件,几乎无一不有。“马上关公横刀”、“马上苏武持节”之类的泥塑作品,夸张处直如“抽象派”手段,细微处不逊工笔画技法,着彩烘烤,摆出来有拙朴与精美合成的异样韵致。说起这些泥塑工艺品,王学锋感慨万千:“过去,我们偷着捏,捏的小玩意儿卖给收破烂的换几个钱。现在政府鼓励发展文化产业,俺们村的泥塑工艺品也吃香了,成为村里人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近几年,浚县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该村的泥塑能人到国外参观、学习,并出台了鼓励泥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泥塑产业发展的投入和引导:规划建设了杨玘屯泥塑原生态文化村,项目投资1470万元,可发展泥塑作坊200个,年产值1200万元;建起了泥塑艺术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成功注册“中国泥塑”网站;成立了泥塑艺术研究会……

被尊称为“泥猴张”的老艺人张希和,以其精美的制作泥猴手艺而名扬四方。一块泥巴在他手里,三捏两捏,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就诞生了。在其代表作品《百猴图》中,上百只猴子无一雷同,形象各异、表情生动,享誉国内外。

在政府的扶持和一批知名民间艺人的带领下,浚县的泥塑制品已发展到泥咕咕、脸谱、泥猴等几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销售量达100多万件。仅黎阳镇杨玘屯村1000多户人家中从事泥咕咕制作的就有600多户,被誉为全国泥玩专业村。

2.马勇强的高原养鸡新概念

2008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阵阵鞭炮声中,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上又一家赛娜尔生态放养药山鸡专卖店开业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在市场上买到的大多是从外地引进的冻鸡。随着两家专卖店的相继开业,“生态放养药山鸡”这一新名词逐渐被当地的老百姓所熟知。

带着对新事物的好奇,记者走访了养殖生态放养药山鸡的当地农民马勇强。当谈起养殖新品种鸡的初衷时,马勇强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我以前搞过餐饮,跑过运输,但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去养鸡。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果,还要得益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18]

“1997年,我在距县城以南35公里处的塘赛山承包了1.7万亩荒山荒坡,当时集中种植了一些油菜、青稞、菜籽等农作物。后来我在山上建了150亩的中药材基地,种植柴胡、黄芪等中药材。2000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山上就不再种植农作物了。”

“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走上了如今这条道路。去年,一个在成都养鸡的朋友向我介绍道,内地正在兴起养殖生态鸡。我想,自退耕还林后,塘赛山一直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这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是天然的放养牧场,干吗不试一下呢?于是在2008年3月份,我从朋友那里购买了6000只鸡苗。”

“当时没有任何养殖经验,鸡苗买来后就直接放养到了海拔2700米的塘赛山上。没想到鸡苗受寒后开始陆续生病,第二个月就死了2000多只。手忙脚乱的我赶紧购买疫苗、分隔鸡窝、生炉子……好不容易稳定住了局面,谁知接下来的问题又是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是放养的鸡遇到了老鹰的袭击。怎么办呢,我支起了20多个1米高的防鹰网,总算是解决了问题。之后又是黄鼠狼、猞猁相继‘光顾’鸡舍,我又派专人守候,买来看家狗,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不断摸索中,我渐渐积累起了不少养殖经验。”

“2008年6月,我又购买了两万多只鸡苗,并建成了500亩赛娜尔生态放养药山鸡基地,利用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草场等资源实行放养和舍养相结合的规模养殖。3个月后,第一批生态放养药山鸡出栏了。由于这种鸡由采食野生自然饲料为主,人工科学补料为辅,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并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等特点,2008年9月份一上市就得到了顾客的青睐,每公斤卖到了20元,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打响品牌,我在县城相继开了两家赛娜尔生态放养鸡专卖店,最近还把价钱降低到每公斤17元,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品尝。目前,一个店一天能卖出100多只鸡,回头客很多,县上的各大饭店都来订购。只是现在产量少,只能在县城上销售。以后我打算逐步扩大规模,达到年产50万只孵化鸡,形成育雏、放养、宰杀、上市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我还打算养殖2万只蛋鸡,进行禽蛋加工。”

“可以说,没有退耕还林就没有这放养鸡。养鸡后,鸡粪又促进了草的生长,养鸡与退耕还林实现了‘双赢’。我现在有了养殖经验,也打开了市场。养鸡周期短、见效快,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对做大做强这个产业十分有信心。”

二、致富带头人的领导示范作用

1.荒滩敢投资愿做养鱼王

13年前,一个广东中山的汉子选择了桂平市蒙圩镇龙门这一片荒芜的土地,发展他的事业。春去秋来,他在这里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还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这个汉子就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王并被评为贵港市劳动模范的桂平市龙门农业科技种养场场长梁焕基。

用拓荒牛来形容梁焕基一点儿也不为过。1994年初春,正当大批的人涌向珠江三角洲淘金的时候,梁焕基却带着妻儿老小,从位于富庶的广东中山市的家乡溯江而上,看中了桂平市蒙圩镇龙门这块风水宝地。当年的龙门,其实是一片人迹罕至、非常荒凉的杂草地。这个广东老板图什么?人们投来不解的目光,更多的是担忧他把钱投到这荒滩野岭,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梁焕基自有他的想法,龙门这个地方属于石灰岩地区,水不仅质好而且含钙成分高,十分有利于发展脆肉脘等名贵淡水鱼养殖。而且,这里交通方便,是云、贵、川东去粤港澳地区的交通要道,产品西可进云、贵、川等地,东可挺进珠江三角洲。他正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才前来投资创业的。[19]

从1994年开始,这块沉睡的处女地被唤醒了。昔日荒凉的杂草地变成了一个个标准的鱼塘,之后更演变成了富庶的鱼米之乡。到目前为止,梁焕基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成了桂平市龙门农业科技种养场第一分场、第二分场,拥有1320亩高标准鱼塘,使这里成为了广西最大的名贵淡水鱼类养殖基地。

梁焕基致富不忘群众,经常把自己的养鱼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他人。他不仅热情地接待上门求教的群众,还不定期地到全市各地开展巡回技术指导。针对部分养殖户存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他积极扶持所有在他的养殖场购买鱼苗的养殖户,采用赊销的方式,缓解了养殖户的资金困难。每年到他的养殖场购买优质鱼苗的达100多人,赊销鱼苗资金达数十万元。

梁焕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05年牵头组织水产养殖专业户成立了桂平市水产养殖协会并被选为协会会长,随后又被选为贵港市养鱼协会副会长。目前,桂平市水产养殖协会已有会员230人,协会会员年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最高达1.3万元,加快了桂平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桂平市的淡水鱼养殖走在了全区前列。

2.赵务联:科技养殖带富一方的“花鳖王”

15年前,他在一家建筑公司摸爬滚打却一贫如洗。如今他依靠科技养殖花鳖,打造了“十万山花鳖”品牌,变成了带富一方的“花鳖王”,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和市级多项科技奖励。他就是现任上思县特种水产养殖协会会长,荣获2007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的赵务联。

赵务联是上思县思阳镇江平村人。创业之初,他也屡遭失败。经过多年的打拼和思索,他认真总结了开展淡水和特种水产养殖以来的经验教训,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搞养殖没有科学技术不成!他知道作为一名党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以科技为支撑,才能走上致富路。这样他决心创办一个特种水产养殖场,开发花鳖的育苗、养殖和塘角鱼等本地鱼种的养殖项目,走开发本地资源科技养殖之路。为确保养殖成功,他动用了家里的所有积蓄,送三个子女到广西水产学院攻读淡水养殖专业,自己坚持订阅大量的科技书籍报刊,同时还走访水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咨询有关疑难问题。为了掌握过硬的技术,他买了电脑,上网寻求水产养殖技术资料和有关信息。当得知养鳖的经济效益要高出其他水产品几倍甚至几十倍时,他决心从这方面发展,以养鳖为主兼养其他淡水鱼种。他与学成归来的子女一道探索研究淡水养殖中每个环节的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水产养殖,水质是生产成功的关键。为了获取水质的第一手资料,他花了6000多元买回一台高档水质分析仪,对养殖水体全面分析,有的放矢地对鳖、鱼疾病给予防治,为养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鳖卵人工孵化上,他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对孵化进行自动化管理,电子控温、自动通风、自动控湿,实现了全自动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卵化成功率。高科技投入换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亩水面年产值超过5万元,纯收入超过3万元,比常规淡水养鱼高出好几倍。同时,他注重在花鳖的品质上做文章,饲养只投田螺、蚯蚓,不投混合饲料、激素;防病治病只用中草药,不用西药,使花鳖的品质保持野生原味。他的养殖场在2006年被自治区水产部门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他培育出的十万山花鳖品牌被广西新计划、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组委会评为广西名优新产品,产品在两广市场上畅销不衰,部分产品远销港澳地区,价格独占鳌头,产品供不应求。随着效益的不断提高,他办场的规模也越办越大,年纯收入也成倍增加,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裕户。

走上致富路的赵务联,心里想着周边的众乡亲还没有走出贫困线,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科学技术意识淡薄。为此,他在自己的“小别墅”内办起了一个农技文化阅览室,添置课桌椅凳,购买、订阅书籍报刊、大屏投影机、科学种养影碟片,供当地群众农闲和晚上前来读书看报、观看科教片,为提高周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他还应邀到附近乡镇、村党校或农技学校为党员、群众上淡水养殖技术课或到养殖场现场讲授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知识,把自己从网上、书籍、报刊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并免费提供相关资料。对贫困户和缺乏周转资金的农户,他低价或无偿提供鳖苗和塘角鱼苗,几年来累计帮扶折合20多万元。在赵务联的帮扶下,村民赵汉华、岳赞等困难户在前几年建起了楼房,过上了富裕生活,成了当地闻名的富裕户。2003年以来,赵务联还投资公益事业,修了进村道路,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并使全村群众用上了自来水。他还资助赵金莎等五位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的孩子完成学业。

为了使更多的农民享受科普“大餐”,依靠科技走上致富之路,赵务联于2006年组建了上思县特种水产养殖协会并任会长,吸纳本县周边养殖户加入协会,并向外发展到与他有多年业务往来的南宁、桂平、钦州、北海、凭祥及广东、海南等地的养殖户。协会成立后,他组织本地会员和外地会员经常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带领本地会员到外地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使会员拓宽科技养殖视野,增强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的信心。协会还实行“三统一”(统一供应种苗、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以协会为中心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网络。目前该协会发展中心会员80多户300多人,养殖水面850亩,会员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3.一个支书一个“车头”,各显身手带民致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临桂县五通镇,村民们“精挑细选”出的村支书当起家来个个都是好“车头”,他们各显身手带领着村民走上致富路。[20]

(1)“夏橙支书”甩掉根雕种夏橙。板屋村支书全民祥是自治区劳模。20世纪90年代,根雕“雕”出了板屋村民致富路,但也“雕”坏了生态环境。既要发展也要青山绿水,2002年,全民祥率先带头“忍痛割爱”甩掉根雕改行种夏橙,发展“养殖+沼气+种果”的立体生态农业。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夏橙种植面积很快发展到1200亩。

颇具市场眼光的他还带头成立了板屋夏橙协会,依托协会注册了“桂通”牌夏橙商标,并进行统一精装。现在,村里每年4000多吨桂通夏橙因统一施用沼肥,品质好、绿色无公害,销往全国各地,创造纯收入400多万元。根雕“下岗”,夏橙接过致富棒,板屋村由一个破坏生态的“根雕村”成功转型为生态农业示范村。

(2)“西瓜支书”帮村民摘了贫困帽。大塘村支书苏蓬喜是五通种植秋西瓜的元老,多年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身种瓜绝活,成为临桂有名的西瓜土专家。不但五通当地的瓜农向他请教西瓜种植技术,而且附近中庸、两江等乡镇都留下了他传技的身影。“种西瓜,找蓬喜”成为了当地瓜农的口头禅。

现在,在他的带动下,大塘村的秋西瓜种植突破了3000亩。苏蓬喜还带头成立了大塘村西瓜协会,主动担起西瓜技术指导和外销工作。金秋瓜熟,每年6000多吨秋西瓜通过他销往各地。种瓜改变了大塘村落后的面貌,一幢幢“西瓜楼”拔地而起。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一举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3)“养鸡支书”当上“鸡大夫”。“喂,支书,我家的鸡不进食了,快来帮我看看是什么毛病吧!”西山村支书唐龙发接到养鸡户李社生的电话,便马上动身赶到鸡场。他认真地对一只病鸡进行解剖,俨然一个专业的“大夫”,很快查出了病因并开出了“处方”。这是支书“出诊”的一个缩影。

几年来,唐龙发不知道为当地养殖户挽回了多少损失,支书因此收获了一个“鸡大夫”的外号。“鸡大夫”带领村民养鸡养出了大名堂,全村400多户就有195户温氏鸡、桂英种鸭养殖户,年产肉鸡500多万羽,户均年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西山村成为了桂北最大的养殖基地。

(4)“流通支书”网上卖罗汉果。白马村虽地处偏远的深山,但全村800多亩罗汉果及中药材从不愁卖。村支书刘新发倒腾罗汉果有一套,他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农贸市场,把一个个深山中的罗汉果变成了村民们致富的“金蛋蛋”。

2008年,全村600多亩罗汉果刚下架,刘新发就已经与广东老板签好订单,700多万个罗汉果提前“外嫁”。现在,为了快捷地在网上卖果,刘新发还学起了电脑,提货市场扩大到茶洞、两江等乡镇,流通生意越做越大。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校青年回乡搞养殖的创业致富路

23岁的罗甸县龙坪镇沙井村农民罗峰,回到家乡运用所学知识创业,开办特种养殖场。

2008年10月17日上午,在地处半山坡上的养殖场,这位农村小伙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之路:“我是学农的,在校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应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作为新一代年轻人,就要有闯劲,就要有创业的精神。”

2007年,罗峰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就到丹寨等县学习养殖技术。2008年初,在家人的帮助下,他自筹11万元从贵阳购进800余只美国山鸡、30余只野兔办起特色养殖场,月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

正处在创业初期的罗峰,吃住在场里,精心饲养、管理之余,到处跑市场。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罗峰说,心里满是快乐。

四、以村镇为单位的规模化养殖——养肉驴撑起了阜蒙县旧庙镇农民的钱袋子

阜蒙县旧庙镇是全市养畜重点乡镇之一,畜牧业生产已成为这个镇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2005年全镇出栏肉驴4320头,每头驴按1000元收入计算,全镇人均收入1660元。

旧庙镇现存栏驴7100多头,其中基础母驴4700多头,养驴5头以上的农户312户。这个镇由于养驴农户多,饲养数量大,一批为养驴服务的经纪人便应运而生。据了解,这个镇有营销贩运商品驴的经纪人31人;以饲养优质种公驴,为其他农户母驴配种为主要家庭经济收入的配种专业户27户;镇政府还组建了一个由14名村级畜禽防疫灭病的技术员队伍,保证了防疫灭病做到及时、保质、便利,为肉驴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镇哈四村有2300口人,497户,肉驴现存栏989头,其中5头以上农户24家,两个配种专业户。其中,高继先现养3头优质种驴,2005年配种340多头,收入2万多元。谈起发展肉驴生产,村书记曹井瑞说得头头是道。养肉驴用不了多少粮食,只要谷草、玉米秸足,就没有问题。这几年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谷子市场价格上扬,种谷子养驴已成了时尚,随便养头驴,一年也能挣1000元,养5头肉驴,能顶养30只羊的农户收入。养肉驴是一项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近日,这个村已将信用社主任等有关同志请到村里,对这个村肉驴生产的发展进行了一次大的策划,计划让肉驴生产在这个村形成规范产业。

旧庙镇党委近日也成立了专门的肉驴生产工作小组,全盘统筹指导肉驴生产,并已安排好了扶持肉驴生产所需的资金,还办了6次怎样养好肉驴的技术培训班,肉驴生产将成为旧庙镇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项目。

五、用新思维指导创业实践——张全收:创办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

一个河南农民,13岁辍学外出打工,卖爆米花、卖冰棍、开餐馆、跑运输,屡败屡战,20多年打拼创出数千万元资产。

还是这个河南农民,2000年前在深圳开办人力资源公司,专门招收家乡的农民工,包吃、包住、包培训、包安排工作,待业期每天也有20元补助,目前已吸纳8000多名农民工顺利进入深圳数十家企业就业。

这个农民就是今年40岁的张全收,深圳全顺公司董事长、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农民。[21]

1.屡败屡战的“资深农民工”

在拐子杨村上完小学五年级,家境贫寒的张全收就辍学了。他13岁开始打工,比其他人更早地品尝了农民工的辛苦和艰辛。

1987年,张全收凭借自己卖馒头挣到的一点钱,在河南新乡开了一家小饭馆。生意正红火时,他被人坑害加之饭店失火,再次一无所有回到家乡。1993年,正在搞长途运输的张全收一个月内3次遭遇交通事故,几乎就在同时,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妻子也因为生孩子得了脑溢血。为了赚够妻子的医药费,穷困潦倒的他又一次南下深圳。

“当年,27岁的我揣着从乡亲们那里借来的170多元钱来到深圳,睡凉席、吃盐水面疙瘩汤,半个月没见菜和油。我喜欢读《西游记》,唐僧取经不也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吗?但我到哪儿能得到真经呢?”张全收回忆当年的情景,心中依然充满酸楚。

2.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取得成功

经过艰苦努力,张全收在深圳平湖开了一家小餐馆,精心经营。餐馆里,常有来吃饭的河南老乡说起来深圳乘车的艰难。张全收以前跑过运输,觉得这里面有门道,就去实地调查。他发现外来客运车辆管理混乱,汽车随意停放,到处设站,漫天要价,农民工坐车不方便,车主的客源也不好保证,大家两败俱伤。

于是,张全收走进平湖汽车站站长室,建议由站上对外来车辆实行统一管理、调配,大力整顿运输秩序,并拿出一整套实施方案。站长为难地说:“这些车辆都有些背景,你能惹得起吗?还有,你能把这些车辆都组织起来吗?你能组织来客源吗?你能办来营运手续吗?”面对这一连串的提问,张全收自信地回答:“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全收把平湖外来车辆的客运秩序整顿得有条不紊,他自己也由此成了农民工在平湖汽车站的“客运总代理”,收获颇丰。

1999年,积蓄了一定资本的张全收向实业进军,成立了深圳全顺玩具厂。此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涉及房地产、运输、制造业等诸多领域,资产规模很快超过千万元。

3.创办一个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专门为老乡服务

“别人的爱心让我至今怀念,这也是我之所以能将奉献进行到现在的动力。”张全收说。

25年前,15岁的张全收在砖窑打工时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一位40岁左右的农民工大娘给他煎熬中药,照顾了他一个多月。这份恩情,张全收一直铭记在心。所以,在自己致富以后,张全收一直尽力帮助身边的农民工。

2000年的一天,河南信阳市的3个打工妹找到张全收,诉说她们的委屈。原来,她们所在的工厂待遇差,辞掉工作后,几天也没有找到工作,有几家工厂竟在大门口挂牌声明“河南人已招满”。

这件事儿对同样身为河南农民的张全收震动很大。后来,从家乡来找他帮忙的老乡越来越多,看到一些老乡吃不好、住不好、工资没有保障,个别企业刁难、歧视河南工人,张全收就想创办一个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专门为老乡服务。

长期的外出打工经历,也让张全收清楚地了解到农民工打工的难处:一是缺乏培训,没有熟练的技术,没有竞争力;二是缺乏组织,散兵游勇,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三是季节性强,信息不灵,往往是利用农闲时间才外出打工。同时,珠江三角洲企业用人的季节性特别强,大部分企业是订单式生产,每年农民工的流动也带有季节性,如果把这两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用劳务租赁的新方式来帮助双方解决问题,肯定能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

4.用劳务租赁方式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

2000年,张全收成立了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与其他的人力资源中介组织不同,全顺公司专招河南民工。同时,公司采取劳务租赁模式,由公司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然后以50名农民工以上为一批送入用人企业,生产企业无权解聘某个员工,有员工工作出现问题,由全顺公司出面协调。全顺公司和用人单位结算工人工资,全顺公司则从所有工人的工资中提取部分培训管理费作为经济来源。

张全收说,他们以公司名义同用人企业签订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标准、人身安全等十几项内容的合作协议,这样农民工权益和收入就有了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最根本问题。

张全收还大胆向社会承诺:凡是年满18岁的河南人,只要有劳动能力,愿到深圳打工,他全部安排工作,包吃包住。找不到工作或下岗的人员,他安排吃住,免费培训,每天补助15元。回家结婚(凭结婚证)的,公司送200元红包。另外,全顺公司还给农民工配备专职医生,安排北方厨师进厂做饭,农民工在公司还可以看投影、唱卡拉OK,还能入党入团。

目前,张全收的人力资源公司已吸纳8000多名河南农民工顺畅地进入深圳数十家企业就业,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每年,张全收培训输出的数千名农民工,为家乡寄回近亿元的收入。

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500万人;在全国,目前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所以,张全收很快得到不少专家们的关注,将其输入地集中管理输出的方式称为“张全收模式”。

2006年1月,张全收被团河南省委、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评为“河南省首届十大杰出务工有为青年”;2006年7月,他又被团中央、教育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转移农村劳动力先进个人”。

在全顺公司的墙上悬挂着一副对联:“让全顺成为河南农民工的家园,把爱心从深圳撒遍河南。”张全收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打工仔出身,我盼望每个打工仔都能抓住翻身的机遇当上老板。”

【注释】

[1]周丽.中小企业创业环境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10:23-26.

[2]Fred Luthans,Alexander D. Stajkovic,Elina Ibrayeva:Environ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 Facing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0,35(1):95-110.

[3]陈兴淋.南京创业环境现状评价:一项基于专家问卷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7:31-34.

[4]王亚歌.我国各省区创业环境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时代经贸,2008,7:12-15.

[5]杨道杰.透镜模型和创业投资决策[J].财贸研究,2003,2:4-8.

[6]马驰,渝文婷.农民创业的SWOT分析[J].福建论坛,2007,12:76-79.

[7]娄英英,钟爱保,陈伟金.制度创新是推动农民创业的关键[J].求实,2007,11:35-37.

[8]周劲波,杜丽婷.西部地区农民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临桂县为例[J].经济纵横,2007,12:23-25.

[9]Sarath S. Kodithuwakku,Peter Rosa: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and Economic Success in a Constrained Environment,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431-465.

[10]Janet Henshall Momsen,Judit Timar:Gender at the Border:Entrepreneurship in Rural Post-Socialist Hungary,Ashgate,Aldershot,2005,7:156.

[11]Suresh Bhagavatula,Tom Elfring,Aad van Tilburg,Gerhard G. van de Bunt:How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influenc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resource mobilization in India’s handloom industry,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8,9:16-32.

[12]Andrejs Plakans:Family enterprise in the Baltic estate economy:The nineteenth century,History of the Family,2001,6:241-256.

[13]R. Glenn Hubbard:Nondestructive Cre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in the Study of Growth,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30:595-602.

[14]陆宏,罗春洪.全面促进农民创业的活力[J].扶贫在线,2006,6:46-47.

[15]汪良军.促进农民创业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7,4:49-50.

[16]吴昌华.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民创业模式选择[J]. 2008,6:90-92.

[17]李洁.杨玘屯村:泥玩专业村,小泥塑成就大产业[J].鹤壁日报,http://www.foods1.com/ content/710028/ 2009-2-23.

[18]马凤兰.马勇强的高原养鸡新概念[J].青海日报,http://www.qhnews.com,2008-1-3 7:27.

[19]福安.荒滩敢投资愿做养鱼王[J].广西日报,http://www.foods1.com/content/704339/ 2009-2-13.

[20]福安.各显身手带民致富[J].桂林晚报,http://www.foods1.com/content/704362/ 2009-2-13.

[21]韩俊杰.创办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J].中国青年报,http://www.kab.org.cn 2007-1-16 10:19: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