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经济时代,有时一个错误的决定要比没有决定更好。在作决定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决定出来以后有90%的人说好,你就把这个决定扔进垃圾箱里去。因为那不是你的。别人都可以做得比你更好,你凭什么?[5]
马云对于商机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判断,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在阿里巴巴成立初期,他就立志要做一个“亚洲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但那时对于什么是“亚洲特色”,马云并不清楚。他只是知道绝对不能把欧美的电子商务模式搬进中国,因为已经有千百人都试图走这条道路,自己再加入这个队伍,非死即伤。
无论是在商务决策还是在其他方面,马云都不需要别人提供的、特别是一致认可的“好方案”、“好答案”。据说,马云的工作包里一般都会放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一直没有换,它就是《道德经》。这本《道德经》很薄,没有很多注释。马云不希望别人的注释影响到自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即使是名家达人的解释也不要。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马云对《道德经》的理解,他从中吸收到的,不仅有国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灵动与深沉。
扔掉“好”方案的实质是在新时代走出新路径。孔子说:“逝者如斯夫”,时间如长河一般永不停息,每个人的当下都处在时间的最前沿,面向的都是最新的、未来的东西。在瞬息万变的商业领域,只有理解了时间的流动不息,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马云一直强调:“淘宝要不断创新,支付宝更要创新,千万不要把支付宝做成银行的模式。”
有人私底下问马云:“银行建立和发展已经这么多年了,该创新的银行早就创新了,我们真的还能再创新吗?”
马云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意味深长地说:“音符只有7个,而音乐家有千千万万,你怀疑过他们还能写出新歌吗?”[6]
一切现成的方案无论再好,都已经属于过去的时间,并且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它也就无法再适应新的情势。新的形势将会使得一切“好”方案、“好”主意都重新被审判、定性,也会使得一切都重新成为可能。身为阿里巴巴最高层领导的马云,他时刻提醒自己站在历史的最前沿,不能被那“最好”的90%所迷惑。
“90%的人都认为这条路很开阔,但是人多了就会拥挤。相反,如果是一条崎岖的小路,可能会越走越宽。因为只有你一个人在走,所以有时候你要倒过来看问题。大家都说好的时候,你要稍微冷静一下。”[7]
这是马云的风格。在阿里巴巴成长的道路上,他没有盲目地与别人大跨步赛跑,比谁走得更快。相反,他如同《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在刀光剑影的环境中踏着八卦图的生死方位,走自己的路,凌波微步,着着妙棋,反而走得比谁都要好、都要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