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这样一个电子商务的网站,做进出口贸易,做内贸的话,那必须是全球化的。网络必须是全球化的,我要起一个全球化的名字。[1]
马云是一个很爱“折腾”的人。
成立阿里巴巴之时,马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要做一个世界前十名的网站,因此他认为,要起一个全世界人都能够记得住的名字。一个公司的名字就像一个人的衣服,如果只是混在名不见经传的寻常人群里,那么衣着如何不是特别关键,但如果要想混在国际名流的圈子里,衣着的好坏所产生的效果会被百倍地放大,好的话人们会记住你、欣赏你,差的话人们会忽略你、轻视你。
马云深知此理,他费了不少心思去想公司的名字。开始时最先确定的是Doubleclik,但这个名字已经被美国一家大网络企业注册了,它是全球最大的网络广告联营服务公司,后来的阿里巴巴是它最主要的中国客户之一。此路不通,马云只能重新想。他去旧金山出差,在街上发现阿里巴巴这个名字,觉得挺有意思。于是他先在一家咖啡店里问服务员知不知道阿里巴巴,然后又跑到大街上前前后后共问了60多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知不知道阿里巴巴,他们的回答都是知道,而且还知道“芝麻开门”。经过这一翻折腾,马云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名字,“阿里巴巴”不仅知名度高,而且寓意非常适合,他说:“(我们当时)没有想在中国做一个网站,(而)是想在全世界做一个网站,那时候就想了好多天,想个什么名字比较好。最后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很好,第一人家记得住,全世界的发音都一样。然后我觉得阿里巴巴是一个比较善良正直的青年,他希望把财富分给别人而不是自己抓住财富。所以我们后来说这个英文叫open sesame(芝麻开门),给中小型企业网上芝麻开门。”[2]
但不幸的是,这个名字也已经被加拿大人注册了。马云决意要定这个名字,他想方设法把它弄到手,与那个加拿大人周旋了几番,最后马云未经他同意就直接把3000美元打到对方账户中,终于把对方打动,拿到了域名。要知道,当时阿里巴巴的启动资金只有50万元,光一个名字就用掉了不少。
阿里巴巴是中世纪阿拉伯流传非常广的一个故事中的主人翁。他是一个贫穷的青年樵夫,一次无意中见到一队强盗用“芝麻开门”的密语打开一座宝藏的大门,他通过效仿这个做法获得了宝藏中的财富,但他并不贪图这些财富,而是把它们分给了其他的穷人。
这是一个关于善良的青年人做善事的故事,它所分享的是一种机智、勇敢和善良的普世价值,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愿意接受并奉之为德行之美的价值观念。马云的阿里巴巴帝国其实所分享的也是这样一种价值观,它以“解救”中小型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自己的目标,以创造社会价值、提供就业机会为自己的原则,以挖掘、促进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为使命。也正因如此,“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的确名副其实。
取名“阿里巴巴”为马云省下了很多广告费,因为大部分人都熟知这个故事,而且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发音都很容易,易记易说,对阿里巴巴集团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宣传、营销方式。虽然马云也没有试过专门去评估这个名字为阿里巴巴集团所带来的效益有多少,但是他心里很清楚:“我取名为阿里巴巴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球,我做淘宝,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创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优秀公司。”
后来在成立C2C平台时,马云受到为阿里巴巴起名的启示,也煞费一番心思去想名字,最终取名为“淘宝”。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记住的名字,而且每个民族、每个个人都有着偶遇一座金矿然后去淘宝的梦想。起一个易记易读、寓意直接但深刻的名字,是马云一种非常巧妙的品牌宣传方式,也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