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创始人”到“合伙人”

从“创始人”到“合伙人”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怎样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呢?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正式探索“合伙人”制度,到2013年阿里巴巴十四周年庆之际,马云认为合伙人制度终于可以公之于众了。2014年,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了28名合伙人的名单。合伙人制度能够很好地保护企业文化观念的传承,因为一个员工要成为合伙人,首先必须是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坚定支持者与维护者。

怎样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呢?从2010年开始,集团开始在管理团队内部试运行“合伙人”制度,每一年选拔新合伙人加入。合伙人作为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最有可能坚持公司的使命和长期利益,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13]

2014年6月,阿里巴巴终于正式公布关于其合伙人制度的内幕,在这之前,合伙人制度已经在阿里巴巴内部实施了四年。

2009年,在阿里巴巴十周年之际,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正式辞去“创始人”的身份。当时马云的想法是:“我们不希望背负过去的荣誉,明天我们将会重新应聘求职于阿里巴巴,和任何普通员工一样,从零开始,为下一个10年继续努力。”[14]“创始人”其实并非一个实质性的职位,充其量只是一种身份,因而这种“辞职”也并非实质性的辞职。马云在宣布这条消息之后,旋即宣布:重新应聘这十八位员工,而且,他们原有的具体业务并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只是他们的身份:这十八位员工——包括马云自己——正式从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走向“合伙人”。从2009年9月11日开始,阿里巴巴进入“合伙人”时代。

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正式探索“合伙人”制度,到2013年阿里巴巴十四周年庆之际,马云认为合伙人制度终于可以公之于众了。同时公开的还有合伙人的评判标准: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2014年,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了28名合伙人的名单。

从马云关于合伙人的判断标准上面,我们可以感觉到,合伙人制度对于阿里巴巴的意义似乎更多地集中在传承企业文化、价值观等层面上。在2013年9月10日的内部邮件中,他强调,阿里巴巴建立合伙人制度并不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这家公司,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传承企业内部的文化动力。合伙人制度就是企业内在动力机制,阿里巴巴有责任通过挑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其中企业文化价值认同上的“志同道合”尤为关键——有能力的员工共同打造阿里巴巴的未来,传承企业的使命,打造一个有生态思想的社会企业,弥补当前资本市场短期逐利趋势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干扰。

这是马云版“中国合伙人”的核心内容。一个公司的资本结构往往会影响到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以及价值认同。马云高度强调阿里巴巴独特的价值文化观念,无论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快乐工作认真生活”还是“创造人类新的商业文明”,这些文化价值观念都是阿里巴巴的内在精神灵魂,一旦被资本市场的文化所稀释或改变,将会严重影响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使其偏离原来的长远发展目标。合伙人制度能够很好地保护企业文化观念的传承,因为一个员工要成为合伙人,首先必须是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坚定支持者与维护者。因此,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是一种新颖的、非常值得探索的企业管理制度。美国的谷歌(Google)和脸书(Facebook)也曾采取过类似制度,以避免企业原来的文化价值观念被资本市场所稀释。

关于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其实马云之意并不全在于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他还要兼顾公司的股份结构,确定新一轮上市之后仍然能够对阿里巴巴拥有实质性的控制权,而不是单靠马云个人领导魅力的“精神”控制权。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前的两次创业经历中,都遭受到因股权被削弱而失去对公司的实质控制,从而导致失败。在中国黄页阶段,与杭州电信合作时,马云只持有30%的股份,而对方持有70%的股份;后来在北京外经贸部工作时,马云通过组建团队而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马云也只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这两次合作的结果都因马云无实际的控制权和话语权而告终。因此,在阿里巴巴阶段,马云个人虽然秉持“不控股”的原则,只有极少数股权,但是,他必须保证阿里巴巴的真正控制者必须是阿里巴巴的“自己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被其他股东所控制的局面。对于这一点,马云在2013年阿里巴巴十四周年庆的内部邮件中也说得非常明确:“各位阿里人,我们不一定会关心谁去控制这家公司,但我们关心控制这家公司的人,必须是坚守和传承阿里巴巴使命文化的合伙人。我们不在乎在哪里上市,但我们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15]

实际上,通过合伙人制度来避免企业股权结构失衡与避免企业文化被资本市场文化所稀释,不过是同一件事的两种说法。如果股权结构失衡,阿里人失去对阿里巴巴的实质控制权,那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也就必然被稀释、影响。因此,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马云“以退为进”的管理智慧:辞去创始人身份,辞去的并不是在企业管理上的优势地位,而是一种僵化的管理制度——创始人毕竟有限,如果一直保持着由创始人组成的管理高层,那么新晋员工将无法融入阿里巴巴的管理高层之中。只有真正带来一种开放的、包容的、灵活的管理制度,阿里巴巴才能够始终保持年轻与活力。

注释

[1]金错刀:《马云创业逻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153页。

[2]海华:《马云教典》,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3]金错刀:《马云创业逻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154页。

[4]华胜:《马云传奇》,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5]华胜:《马云传奇》,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6]金错刀:《马云创业逻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页。

[7]华胜:《马云传奇》,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8]阿里巴巴集团:《马云与员工内部对话》,红旗出版社2013年版,第47页。

[9]金错刀:《马云创业逻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163页。

[10]魏昕、石海娥:《马云帝国内幕》,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第249页。

[11]魏昕、石海娥:《马云帝国内幕》,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第248页。

[12]阿里巴巴集团:《马云与员工内部对话》,红旗出版社2013年版,第109页。

[13]姚欢:《马云首度披露阿里合伙人制度:已有28位合伙人》,http://www.iceo.com.cn/renwu2013/133/2013/0910/270801.shtml,2013年9月10日。

[14]曹敏洁:《阿里巴巴十八罗汉“重新上岗”马云:再创1亿就业机会》,《东方早报》,2009年9月15日。

[15]姚欢:《马云首度披露阿里合伙人制度:已有28位合伙人》,http://www.iceo.com.cn/renwu2013/133/2013/0910/270801.shtml,2013年9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