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可以炒我们,我们当然也可以换投资者,这个世界上投资者多得很。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给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一个声音:投资者是跟着优秀的企业家走的,企业家不能跟着投资者走。[6]
在阿里巴巴的创业过程中,马云似乎从来都没有把钱放在眼里。即使他“穷”得没米下锅,要借钱来发工资,也从不轻易向钱低头。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小时候,马云经常和小朋友打架,他个子小,但从来不怕输,打起架来那种蛮劲和死也不服输的性格让很多比他高大的小孩都不敢轻易挑衅他。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他仍然保持着这种不肯轻易低头的“蛮劲”和骨气。他坚持认为,投资者应该跟着优秀的企业家走,任何时候都不能向钱低头,否则你就不是在创业:
“企业家不能被钱引着走,企业家是被责任、团队带着走,钱是围绕优秀的企业家走,真正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首要想到的是我为这个梦想简直要疯狂,而不会想到钱,钱是在所有因素具备以后的最后因素。”[7]
虽然关于客户第一还是用户第一,马云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他却“毫不客气”也“毫不模糊”地把股东排在第三位,这是很多企业家都不敢做的事情,也是令很多投资方惊愕的事情。高盛集团的某领导在听到马云说“股东第三”时,甚至还半开玩笑半认真跟他说,如果当时知道马云这样想,就不会投资阿里巴巴了。
马云这种“反客为主”和“反主为客”的做法,实质是在暗示着他心里关于投资的真正看法:投资者必须跟着企业走,因为无论多大的投资也不能影响企业,企业本身才是主干,企业不能跟着投资方的意见走,否则,企业的成长就不是健康的、自主的成长。盲目跟随投资方,一个严重的后果是,股权陷入混乱之中,企业变成了投资方的赚钱机器,是为别人、为钱而成长,而不是为自己、为梦想而成长。这样的企业,其实已经不能被称为一家有独立的价值观念的企业,也不是一家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的企业。
“阿里巴巴每一次融资永远贯彻一个原则,只要对阿里巴巴发展有利我们就做,而不是要增加谁的投资占有率,只要对阿里巴巴未来发展有用的都可以参加。”[8]无论是客户第一还是员工第一,这两者都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因为只有他们才是阿里巴巴应当真正依赖和坚持的。2006年,马云把阿里巴巴拆分为5家公司,而且每一家公司都成立独立的董事会。马云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董事会来摆脱集团某一天被某家投资方控制的风险。
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马云曾经一度陷入股权危机中。2005年,马云接受了雅虎一笔10亿美元的投资,阿里巴巴的股权被后者占有40%。借助这10亿美元,马云做了很多事情:孵化了淘宝,推出了支付宝,并顺利度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是雅虎占股比重太大的问题却一度困扰着马云,为了避免对企业的控制出现问题,马云开始考虑退股,与雅虎周旋几个回合后没有成功。2011年6月,据雅虎透露,马云私自把支付宝从阿里巴巴集团转移到马云自己投股的新公司中去。这是一招削弱雅虎在阿里巴巴的利益的“损招”,但面对马云的“无赖”,雅虎也无可奈何。2014年,马云再次出招,公布了合伙人制度,通过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手中的股权来保证对阿里巴巴的实质控股。马云的这些措施背后,其实始终只为了一个目的:不让企业跟着投资方走,必须保持企业原定的企业文化和大战略。
但是,股东排第三并不意味着马云忽略了他们的利益。马云说:“8年来,我问过所有的投资者,哪个季度让他们失望过?哪个季度我没说到做到?我们每年做的都比说的好。”[9]企业家的责任是把企业做好,只有做好了企业,股东才能够获得他们的利益,这是一种因果关系。那种认为只有服务好股东,企业才有前途的想法,恰好是因果颠倒了,而这种想法却是大多数企业家的“正常想法”。马云“名正言顺”地颠倒了这种关系。因此,许多人把马云的让投资者跟企业走、股东第三等想法视为一种“创新”或“逆向”思维,实际并非如此。马云做的只是类似于《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孩子所做的事情:勇敢地把真相说出来、做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