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把“问题村”变为先进村

把“问题村”变为先进村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项玉君:从农村中来,再到农村中去□文/曾雅琪导语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这名称虽好听,做起来却那么艰辛,个中滋味只有项玉君体会得更真更深,也更富有成就感和挑战自身的意味。个人简介项玉君,女,浙江台州人,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法学专业2008届毕业生。项玉君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十大新闻人物等称号。

项玉君:从农村中来,再到农村中去

□文/曾雅琪

导语

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这名称虽好听,做起来却那么艰辛,个中滋味只有项玉君体会得更真更深,也更富有成就感和挑战自身的意味。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项玉君履职村官过程中,每遇到困惑或棘手问题时,她最先想到的是给了她生命的村民父老,第二她想到的是给了她知识与智慧的母校师长和给予她帮助与鼓励的同学,最困难的时刻她总能在此找到经验方法和创造的能量。项玉君毕业了,项玉君又好像没有毕业,项玉君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一个。

个人简介

项玉君,女,浙江台州人,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法学专业2008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法学043班团支部书记。现任台州临海市小芝镇党委委员,曾任临海市涌泉镇人大副主席,临海市喜洋洋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获得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在2010年12月参加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项玉君,这个1984年6月出生在台州农村的女生,在大学时期就展现出了她特有的责任心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读书期间,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们对她的信任,大学4年的时光担任了3年的班级团支书,这给日后进入社会工作积累了经验。尤其是她在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农村的活动,让她萌生了毕业后致力于农村建设的想法。从农村中来,再回农村中去,有了这个坚定信念,项玉君最终在毕业之后返回家乡当上了大学生村官,“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的一生都将与农村有关”。从此,项玉君开始了她6年的农村基层服务,现在的项玉君已经是台州临海市涌泉镇人大副主席、临海市喜洋洋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涌泉柑橘联合产业团支部书记。项玉君到村里任职以来,凭借着对农村工作的满腔热情,扎实服务基层,将涌泉镇原本的“问题村”管理得井井有条,解决了村民们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到村里的财务整理,小到村民们喝醉酒闹事。不仅如此,她还结合涌泉镇的自身特点,自主创办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包装技术,带领着涌泉镇的人民走上了一条致富的道路。项玉君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十大新闻人物等称号。在2010年12月1日,项玉君收到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的邀请。因为出色的表现,项玉君还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25岁,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应该是她一生当中最美丽的年纪。25岁,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她最容易拼搏的年纪。25岁,对于项玉君来说,这是她回报自己家乡最好的时候。“除了大学4年,其余时间我都在涌泉镇。我也迷恋大城市的繁华,但农村养育了我,我必须回报它。”项玉君说。

2009年刚刚考上大学生村官的项玉君,就被分派到了涌泉镇炉头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那时的炉头村可是涌泉镇出了名的问题村、上访村,也许是村庄的名字与火炉比较相近,村里的每个人都像火炉里跳动的火团一样,碰不得也管不得。路烂了没人修,水塘臭了没人管,村里的干部去村民家做工作,吃闭门羹那是常有的事。

那时的项玉君才25岁,对于一个刚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女大学生来说,这样一个村庄根本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大学时,我是我们班的团支书,我想管理一个村子就像管理一个班级一样,再加上我也是学校服务农村的志愿者之一,我也算是有4年的村庄管理和服务经验了,应该能做好。”项玉君说。可是,现实却不那么美好。报到那天面对破旧的村办公楼、陌生的村干部们和一堆混乱不清的集体账目,项玉君流下了眼泪。

项玉君刚刚到任,工作任务中就有一项让她特别难办,那就是半夜12点到凌晨四五点的深夜护村巡逻。深夜的村庄总是寂静得让人害怕,对于一个处于花季的女大学生来说更是“危险重重”。“深夜我也会害怕,但我相信乡亲们,而且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责任,我也必须把它完成好。”项玉君说。就是凭借着对农村的热爱,项玉君一点点地克服着这一项工作任务中的种种障碍。

村里的工作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几乎每天都有难题出现。“有一天我在村里巡逻的时候,有一位村民拿着酒瓶爬到脚手架上,扬言要跳下去。”项玉君说,“从小我就有恐高症,那天也不知道怎么的,头脑一热就爬上了脚手架和他对话,试图劝服他。”经过几小时的劝说,那位村民相信了这位刚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自己慢慢地从脚手架上下来了。

“进村之前,镇、村干部就给了我三条忠告:不吃村里一口饭,不花村里一分钱,不要随便去村民家。”项玉君说,前两条好办,不让随便去村民家,那怎么给村民解决问题呢?带着这一个大问号,项玉君进了村,并找到了答案。原来,村里村民和干部的矛盾复杂,渐渐地在村民心中也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新村支书坐了谁家的板凳,那就是拉帮结派。项玉君想着,干脆就抱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心态,先从动员适龄妇女“三查”开始走访村民,与村民们建立关系,接着走访村子里两届老干部、老党员,了解干部与村民的矛盾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吃了一个月的闭门羹,坐了一个月的冷板凳,也不知流了多少次眼泪,项玉君终于了解了村里矛盾产生的原因。那是因为前几届个别村干部因工程承包案导致村里的账目不清,致使干群关系紧张。

随后,项玉君广泛听取意见,也曾多次打电话给母校的老师询问意见。最后,项玉君提出了一个村账整理方案,即在整理过程中全程公开,村里的两派各出三个人检验每张票据的真实性。一个多月后,村里积压多年的账目终于整理完毕,账户解冻。

村账的整理工作犹如破冰之举,为村里工作的开展打开了口子。此后的两年,村里26个遗留问题17个得到了解决,村里各项基础建设逐渐完善。2010年炉头村从后进村变为了合格村,计生、村庄整治等指标还达到了先进村的标准。

2010年9月,项玉君还带领村民建起了老年大学,平常她还自掏腰包买大米、食用油送给村里的孤儿、百岁老人、困难党员、病人等。“我活这么大,还没见过村干部自己掏钱送东西的。”一位炉头村95岁的老人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