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与八宝川
1938年3月,国民政府任命马步芳为青海省政府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马步芳为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早就对甘肃与青海接壤的一块物产丰富的宝地——八宝川垂涎三尺,这块地方现属于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辖区。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步芳认为实现他扩张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于1946年,成立湟中实业公司,自任董事长。随后又成立西北工矿公司。这家公司是隶属于他的私产青海省湟中实业公司的子公司,专门负责开发当今被誉为“冶金谷”的八宝川的各种丰富资源。马步芳委任湟中实业公司总经理马崇德兼任西北工矿公司总经理,同时委任另外两个亲信马进全和陕成礼为副总经理。
马步芳为尽早实现这个计划,先用重金在窑街炭山岭买了三处正常生产的现成小煤窑,即前山的“呼拉海”,为一厂;后山的“阳山洞”,为二厂;另一处“上沟沟”为三厂。并从所属军队中选调了以冶生华为首的营级军官分别被提任厂长,开展营销活动。这仅仅是马步芳整个扩张计划的序幕。此后,他处心积虑地通过外贸渠道,请来了一个专门经营矿产资源开发事业的英国商人,并派专人陪同,暗地深入连城、淌沟(今西北铁合金厂所在地)一带,进行实地考察。1946年—1947年,马步芳还报请中央水利委员会委员张含英亲自到窑街享堂一带和黄河上游的龙羊峡地区,考察水利、矿产资源。他原打算用吸引外资和技术力量的办法,先从炼铜入手,为逐步在八宝川建立一个重工业或有色金属冶炼基地打下基础。后来考察结果表明,淌沟一带铜矿品位虽好,但储藏量有限,大量投资开采仍不合算,只好作罢。当他挖空心思另寻发财门路时,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已成定局,迫使他不得不把这个“伟大”计划暂时束之高阁,赶紧到兰州出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开发八宝川的计划,只好留给马崇德、马进全、陕成礼等一班亲信去代他“完成”。
为打破僵局,陕成礼秉承马步芳旨意,于1948年夏天,在窑街与下窑村接壤的地方(即今山根村清真寺以西地段),以每亩27块白洋的价格,征得大片土地,在此开设了一家小型炼铁厂,自己担任经理。由呼拉海一厂厂长冶生华担任副经理。铁厂内部机构设置比较健全,百十号工人中,有专门从四川招来精于冶炼技术的工人12名。炼铁厂所用原料,是雇用本地经营筏运业的水运能手马英昌和马进才的羊皮筏子,把连城河西阿呼浪沟所产的铁矿石装载上,顺着大通河主航道,水运到紧靠铁厂的“芨芨棍滩”边卸下,再用马车转回厂里,配料装进并列的两座土高炉,用土办法进行原始冶炼。由于规模小、方法落后,产量自然很少,新中国成立前夕,当地有人看到,只铸造了一些耕地用的犁铧和民用铁锅,质量还比较好。但是未卖出去,都堆在厂里。以这两个小型工矿企业为跳板,马步芳终于在窑街站住了脚跟。铁厂旧址,新中国成立初期先是149煤田地质勘探队队部,接着又被原83建井工程处供应科占用。厂址连同两座土高炉,直到20世纪70年代窑街矿务局规划基建时,才全部拆除。
为解决燃料及运输问题,炼铁厂还在原山根村南边开了一口采煤平井(即今三矿三号井),顺井口向西修筑了一条约1公里长的马路,这样可以把煤炭直接运送到炼铁炉前。这条马路历经半个世纪的变迁,几处塌陷,几处占用,如今在窑街矿务局总库南边,尚有较长的一段依稀可辨。那口平井未等正式投产,便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回到人民手中。
在马步芳筹办开发过程中,美国人也嗅到气味,瞅空插手,染指开发。他们曾指派陈纳德专程赶到青海,一面进行实地考察,一面与马步芳秘密商谈美中合资或美国独资修建享堂峡水电站,甚至坝址都已选定在山峡中段俗名叫“磨槽”的最狭窄地段。人常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陈纳德的秘密考察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外界屡有传闻,形成舆论压力。马步芳不得不把这一秘密找借口向社会上公布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人到青海考察”的官方消息,用以掩盖。陈纳德随带的专家在考察中除八宝川外,足迹几乎遍布青海已经发现矿苗的地方,并且在有路可通的每一块地方,采集了各种矿源标本,带回美国化验分析。后闻品位含量都很不错,只是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部战场的节节胜利,伟大祖国宝贵的矿产资源才免遭疯狂掠夺的厄运。
(陈安林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