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倾听一刻钟谈话内容

倾听一刻钟谈话内容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曾经有个小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光闪闪做工精致。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一个会倾听的人,不仅有良好的修养,而且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倾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倾听虽然以听到声音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声音必须做出反应。倾听必须是人主动参与的过程。倾听要注意观察说话人的一颦一笑、一蹙一展、眼波流转、神色变化等。

曾经有个小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光闪闪做工精致。可是这小国却有意刁难,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泱泱大国,连这点小事都不懂有失国体。最后,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一、倾听是一门艺术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这话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许多时候会听才能会说。一个会倾听的人,不仅有良好的修养,而且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愚者善说,智者善听。”沟通是双向的,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应该学会积极地倾听,用倾听去了解别人。倾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

可是许多人在交谈中总是重“说”轻“听”,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观点、感情来影响别人,或担心自己不善言辞,多在谈话技巧和能力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听话与理解对方谈话意义的重要性。其实“听”不仅是人们接受信息汲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反馈信息的必要前提。积极地把自己投到角色中,在听的同时激发说话者的热情。比如,点点头、眨眨眼睛的动作,对于说者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如果听者不会及时地给予说者以恰当的回馈,那么纵使你听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被当作知音。

“兼听则明”,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议论、反映,从别人的话语中了解情况,吸收养分,从中受到启迪,开拓思路,有助于工作的进行和事业的成功。从交谈角度讲,由于人们思维的速度比说话的速度快四五倍,听者可随时利用听话的间隙将说话人的观点与自己的看法比较,回味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预想好自己将要阐述的观点和理由,将一次交谈引向预定的目标。外国有句谚语:“用十秒钟时间讲,用十分钟时间听。”欧美学者《倾听学》的理论揭示,“倾听”的比重应占40%~45%,“说话”的比重应占20%~30%,其余的时间可以用人体语言来补充,以求相得益彰、和谐互动。

倾听并不意味着默默不语,除可以做一些小动作外,恰当的插话不仅表示了你对说话者观点的赞赏,而且还暗含对他鼓励之意。

入神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它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克服彼此间的主观性,有利于改善交往关系。在入神地倾听别人谈话时,你已经把你的心呈现给对方,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倾听别人说话也就是我们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幸福、痛苦与欢乐的时候。入神的倾听有利于对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对方体会到我们十分尊重地认真倾听时,他受到激励也同样会认真地听我们说话,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如何才能更好地倾听

倾听不同于听。它包括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和用心灵感受。倾听虽然以听到声音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声音必须做出反应。倾听必须是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必须思考、接收、理解,并做出必要的反馈;同时倾听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声音,还包含理解别人的语言、手势和面部表情等。因此就需要神情专注,精力集中,站在对方的角度,随着谈话者情感和思路的变化而变化。眼光集中在对方的面部,尽量有点头之类的回应,包括上身略微前倾等形体动作的配合,并适当地提出若干问题询问交流,仿佛完全沉浸在谈话内容之中,以示非常重视对方的谈话,体现克己敬人的精神。这样的姿态不仅会给人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尊重,还因为提升了对方的自信心,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倾听是一种学习,我们可以从聆听之中获得对方很多的宝贵资讯。这种“接受对方”的应对态度,必能赢得对方的赞赏。

在别人说话时,要与对方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不能总盯着对方的眼睛,也不能不看对方一眼。避免只听你想听的部分,注意对方的全部思想。既听对方的口头信息,也注意对方所表达的情感,避免曲解或漏掉对方所传达的信息。要用“心”体会对方谈话的内容。不要随意打断对方谈话,让人把话说完。倾听要注意观察说话人的一颦一笑、一蹙一展、眼波流转、神色变化等。从其神态、表情、姿势等语言符号的变化,尽量“听懂”这类非语言符号传递出的信息,以便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

在听人谈话的过程中,要以动作表情上的反馈和语言的呼应来主动“参与”交谈。当对方说得幽默时,回应的笑声会增添说话人的兴趣;当说得紧张时、悬念处,听者屏住呼吸会强化气氛;当谈到动情处、精彩处、幽默处、开心处可报以掌声。当然听者的表情反应要与谈话者的神情和语调相协调。

当对方提出意见时,不要泼他一头冷水:“这个太简单了,连白痴都想得到。”“不要做白日梦了,这不是你做得到的。”这些带刺的话会给对方难堪,我们应该多学习顺应的技巧,先赞美—下对方,再婉转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譬如:“你这个见解不错,但执行上可能再多考虑是否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此一来,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

一个倾听高手,绝对懂得在最适当的时机,向对方表现出赞美,这不但会令对方沉醉无比,也会让自己感到喜悦。为了表明听者对对方所谈内容的关心、理解和重视,可以适时发问,提出一两个对方擅长而自己又不熟悉的问题,请求对方更清晰地说明或解答,往往会令说者得意非凡。在交谈中,如果确实需要插话或打断对方谈话时,应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用商量的口气说一声:“请等一等,让我插一句”“请允许我打断一下”或“我提个问题好吗?”这样,可以转移话题又不失礼貌。

当别人认真地跟我们道谢时,就代表他对我们付出的肯定。感谢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胜过千言万语。“感谢你教我这么多!”“真感谢你对我的付出,我永铭肺腑!”不管大事小事,反正多说感谢是不会吃亏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如果一天能说五十次以上的谢谢,一定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只要能真诚地说出来,说的人喜欢,听的人更高兴,懂得经常运用这简短感谢词的人,一生之中必能结交到很多的好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