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很多人都有点怀疑这种因果关系是否真的存在,至少认为,在“付出”与“回报”之间,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人们的质疑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感觉回报的数量小于付出的数量。比如,工作好多年了,感觉干得也挺卖力,但收入却没有预期的增长等等。二是从时间上看,付出了,但回报却迟迟不到,始终没个“响动”,好像遥遥无期。比如,好几件事做得也很漂亮,但是上级领导好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反应。
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适合做钟点工。这世上很多人总想用钟点工的思维,去换取企业家的结果,所以会纠结,会痛苦。
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只不过有人太心急,而且习惯上总是狭义地把回报定义在钱财上,而对于以其他面目和形式光顾的回报,不以为然,没有感觉出其所具有的价值。回报,并不只是单一的“物质回报”一种。比如奖金、工资等。“非物质”回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比如尊重、友情、才干、威信等。这些看似“虚”的东西,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的最有力量的“根基”。就是说,物质回报是建立在非物质回报的基础之上的。物质回报,需要“非物质”回报的数量积累和时间的“发酵”,当非物质回报的“量”积累到“质变”的程度,物质回报就水到渠成了。比如,我们踏踏实实地工作,做得很用心,也很有成效。期间,我们会得到同事、领导的赞许、肯定、信任等。我们也在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阅历、见识,汲取了教训,提升了能力,获得了好的口碑和名声。这些都是“回报”,虽然属于“非物质”回报,但这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员工如果有了这些“财富”,“皇天”终是不会负“苦心人”的。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工作吊儿郎当,业务技术也不过硬,影响还不好,怎么可能有提职提薪这样的好事光顾他呢!
春种秋收,是自然界的农事规律,也是社会生活中都应遵循的路径。付出和回报,是一笔“期货交易”。“回报”,不会像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按下“付出”键,马上会如约而至。现在你所拥有的,就是你昨天付出的;将来你所拥有的,就是你现在付出的。今天你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事情,都是在为你的未来积蓄能量。春天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浇水、施肥、锄草、灭虫,才可能结出累累硕果。因为有昨天的付出,你才有了今天的坦然和荣耀。为了明天的收获,我们需要继续前行。
付出的时候,要心无旁骛,信心坚定。人的精力不可能全部都投入到工作上,因为还有家庭等需要我们照顾。但是,当我们开始工作的时候,在工作的当下,就必须全力以赴,尽最大的努力追求最好的结果。如果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得过且过,时不时地四处张望回报在哪里。这种付出,“水分”较大,质量也一定不高,怎么可能有好的回报呢?
还有很多人不是没有付出,而是往往在“最后一公里”的时候,放弃了,离开了。结果,一切都“清零”了。而且,因为老掉链子,不能成事,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错失的,不仅仅是回报,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想实现梦想,不能浮躁,需要沉淀和积累。付出,需要韧性;期盼回报,需要耐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现梦想的路总是会布满荆棘,充满艰难和曲折,如果不能在最艰难的时候支撑下去,成功永远不会眷顾你。
付出也是一种享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释放,价值得到体现,精神得到慰藉。这是十分值得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当我们沉浸在精神回报的愉悦中时,倏然回首,可能身后已是“灯火阑珊”了。
讨论思考案例
离开会差五分钟,栗副总经理走进会议室。这是他给自己定的规矩:守时。四十多年来,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无论是原来当“毛头兵”的时候,还是现在当了副总经理,他始终如此。他进到会议室,几乎没有四处看,就知道自己应该往哪边走。他径直来到总经理左手的位置,坐了下来,和先到的人点点头,打个招呼。还差四分钟,没事做,他的目光无意识地落在会议桌的桌签上。他的面前是写着自己名字的桌签。看着桌签,虽然享受这种开会有桌签,办公有独立办公室,上下班配专车的待遇已经有些年了,已经不会为此而激动了,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因为还有时间,也没有别的事做,他也不太想和别人说话,所以他就把目光落在桌签上,盯着桌签看。看着看着,一种自豪感不由得涌上心头。算一算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今天已经二十五年了,不容易啊!他在心里感叹着。他回忆着,这些年自己的辛辛苦苦、坎坎坷坷。他的嘴也算笨的,赞美领导的话真是不会说,也不喜欢讲话。虽然他是常务副总经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都少不了他,但是凡场面上,需要话讲,需要滔滔不绝说话、发言的差事,他都尽量让给别人去“露脸”。对他而言,当众说专业以外的那些话,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他很羡慕口才好的人,脑子转得快,张口就来,他自己学不来,也不想学。他性格比较直,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人不咋样,但长着一根不肯弯曲的脊梁”。溜须拍马的事他干不来。所以这些年真的挺坎坷的。但是他始终抱定一条,那就是必须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好。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干工作的宗旨是:怎么好,就怎么干;怎么对工作有利,就怎么干。所以,他干工作特别能吃苦,任何工作摆在他面前,他的思路从来就是:应该做到什么,效果将会最好,然后考虑需要克服哪些困难。而很多人不考虑效果好不好,避谈更高的工作标准,只是做完就行。为了这份执着,他和其他部室的领导,也和自己的手下都发生过分歧,很多时候还很激烈,但是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少数人实际上自己心里清楚,他们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他们也不敢和小栗深究,否则他们偷懒的真实动机就暴露无遗了。当然,更多的人是非常认可他的。所以,他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所有的领导对他的一致看法是,事情只要交给他,放心得很,他一定会弄得妥妥帖帖的,绝对不会让你担心和感到不安。他先后走过四个单位。他记忆最深的是在第二个单位,上面任命他担任办公室主任。在那里他经受的磨难最多,也是从那里成长起来的。当时,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把单位的书记给得罪了。实打实地说,那个书记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就是不太正派,喜欢拉帮结派,喜欢一切都顺着他。大概这和小栗的做人不平行吧。所以,刚到单位也就半年时间,他就发现书记处处刁难他,给他小鞋穿,把他折腾得够呛。那些日子,他痛苦不堪,他甚至想过辞职,不是辞去办公室主任这个职务,而是干脆不要这个工作了。但是后来他想了想,这个单位又不是他书记的,自己的工作干得真的还是很过硬的,为什么要放弃?只要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就不相信书记还能把自己咋样!顶多就是难一点,正好就当是自己人生当中的一课,算是对自己的考验和磨炼了。所以,他打消了辞职的念头,当然,他也更加小心了,做工作更加谨慎、认真、仔细。他本身就是个非常细致的人,这样一来,工作做得更加好了。所以,那个书记虽然与他为敌,处处找他的麻烦,但是因为他工作真的出色,其他领导都很认可他。所以,这期间,虽然单位的“一把手”换了三次,每次新来的“一把手”都进行机构人事调整,但是他始终是办公室主任。不仅如此,后来,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合并成综合办公室,他还成了综合办的主任,而且这一次调整,恰是发生在新的领导到来后一个月。期间,他因为出差等各种各样的事,都没有见过新来的领导,并且那一次单位领导班子开会,进行人事调整,他恰恰因为妻子住院,请假在家陪护。他从侧面打听到单位上领导们在开会,也知道要进行人事调整,所以,心里真的很紧张。新来的领导都不认识自己,又有书记这个对头,咋能不担心呢?但是,会议结束后,马上就有人告诉他,他成综合办主任了。他的心才放进肚子里。后来,他和这位新来的领导逐渐熟悉,并且个人关系也非常好,成了朋友。有一次,他就问这位领导,他说:“您来到现在的单位,在人事调整前,我俩连面都没有见过,但是您却任命我担任综合办主任,我一直想不通,觉得是个谜。”这位领导告诉他,他俩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他早就听说过他,群众口碑很好,在人事调整之前,他又专门找不少人了解了,进一步确认了此前的耳闻。小栗听到这,才恍然大悟。这件事给他的深刻启示是:无论何时何地,出色的工作是硬道理。所以,这些年他一直认这个理,他不把心思花在溜须拍马、走后门这些事上,而是一门心思把工作干好。后来的经历,都证明小栗这样做是对的。首先,那位书记因为不得人心,被调离了,而且开始走下坡路,最后哪个单位都不要他,上级就让他内退了。那位书记走后,小栗被提拔为书记,后来,一路升迁到今天的位置。
“好,现在开会。”原来是总经理到了,开会时间到了。栗副总经理收回回忆,打开笔记本,开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