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员工该不该有主人翁精神

员工该不该有主人翁精神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个似曾相识的字眼好像有些不合时宜,让不少人一看就发笑。发扬主人翁精神,员工和企业将获得双赢。所谓主人翁精神,就是全面地负责好自己岗位上的事,尽心竭力地把它做好。对员工个人而言,主人翁精神也是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的基本职业精神。区别就在于,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打工者”心态,还是拥有尽心竭力的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说到底就是责任意识。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个似曾相识的字眼好像有些不合时宜,让不少人一看就发笑。

但是,如果问:员工应不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你还觉得可笑吗?

主人翁精神不是员工和老板平起平坐,也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高大上,它只不过是“恪尽职守”的同义词而已,是每个职场人士都应该信守的职业操守。主人翁精神是每个人自己的无形资产,是驾驭自己命运的意识。

时代需要主人翁精神。发扬主人翁精神,员工和企业将获得双赢。所谓主人翁精神,就是全面地负责好自己岗位上的事,尽心竭力地把它做好。这种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相信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是一个组织和机构所极力提倡的,这也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核心。对员工个人而言,主人翁精神也是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的基本职业精神。道理并不复杂:所有的员工都在劳动,大家都能获得高薪高职吗?显然不能。区别就在于,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打工者”心态,还是拥有尽心竭力的主人翁精神。

俗话说,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每位员工进入一个企业后,都应像新媳妇一样,要有“过门”心态。进门之前是外人,进门之后就是自家人,就不能还满嘴“你们”“你们的”,应该是“咱们”“我们的”,就是不能还把自己当外人、当旁观者,要转换角色,从思想上转变,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要有居家过日子的心态和行动,把心投入进来,一起好好过日子,为好日子共同拼搏。不能像是娃娃过家家,闹耍耍,不认真、不严肃,啥事也不当真,不当回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进废退,水涨船高。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行事法则,不可抗拒,只能遵从。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等资源的管理者。当这些资源处于静态,不被使用,就会减值;只有当其处于动态时,在实践中被运用时,才能周转起来。知识越学越多,技能越用越熟,经验越用越丰富,智力也越来越高,你的资本就会增值。人力资本增值,你的物质财富才能增加。当我们有了主人翁心态时,工作会积极地去做,积极地去想,会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就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个人的发展机会就会增多。反之,总是以打工者心态去工作,事事等指令,做事不积极,可做可不做的不做,老板看不见的不做,没有考核的事情不做,人力资本就会衰减,个人的成长就缓慢,甚至会退步,前途渺茫。

主人翁精神,说到底就是责任意识。就像往杯子里倒液体:一种如倒水,倒一杯只是一杯,永远是被动;一种如啤酒,刚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永远是主动。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只做“水”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啤酒”。

主人翁精神最终都要落实在岗位上,见诸到行动中,即员工要发挥所有的主观能动性,竭尽全力地担负起岗位所要求的全部责任。工作没有其他人能够供你指挥,奖惩没有其他人能够与你共享和分担,责任也没有其他人能够跟你分摊,你要自己规划、自主执行、自我监督、自享荣辱,你就是这个岗位相对唯一的“主人”。

讨论思考案例

小任是某公司党委办公室的干事。公司要举办一个主题论坛活动,摄像工作交给小任负责。论坛是几个嘉宾背靠大屏幕而坐,大屏幕有主题背景,嘉宾围绕主题表达观点,要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剪辑制作播放。小任从来没有干过这种“艺术”活儿,她这个人责任心特别强,因为心里纯粹没底,愁得觉也睡不好。首先是摄像机的问题。七个嘉宾,那真是七嘴八舌的,一台摄像机肯定不够。集团本部也只有一台。请当地电视台过来帮忙就简单多了,可是花费太大。小任就和各基层单位联系,找来了八台各式各样的摄像机。开始拍摄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拍出来的图像上嘉宾的脸都是黑的,而且还有波纹,根本看不清。这是咋回事?小任急坏了,是LED屏的缘故,还是摄像机的问题?小任从来没搞过这种工作,一下子就懵了,毫无头绪,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过了一会儿,小任渐渐冷静下来,进行分析:嘉宾脸都是黑的,可能是大屏幕光线太强,采用单独补光的方式应该能解决。但图像上的波纹呢?经过其他测试,证明不是摄像机的问题,那就是和大屏幕有关了。怎么办?不用大屏幕,重新制作一块彩绘布当背景,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得花钱,而且效果肯定没有LED屏漂亮!究竟怎么办?小任愁得连续几天失眠,整个人都是晕晕乎乎的,脚步发飘。小任在心里对自己说,别慌,别急,再想想。她定定神,理了理思路,权衡利弊,决定还是先把大屏幕的亮度调低点试一试。“调低点,再低,再低……”小任一边向工作人员发着指令,一边看摄像机的效果。“再调高一点,再稍高一点,啊,不行,再低一点,好!”经过反复调整摸索,小任找到了亮度临界点,此时,虽然人脸还是有点黑,但通过补光应该可以解决,关键是有一个特大的收获,在临界点时,图像上的波纹消失了!小任高兴极了!她一鼓作气,赶紧找来几盏补光的灯,打开之后,效果不错。大家都觉得这就行了,但小任觉得如果换瓦数再大一点灯泡,效果应该更好。有人劝她,行了,可以了,但是她还是不甘心。她很快找来了更亮的灯泡,打开后效果相当好,小任自己也感到很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