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李然(化名)和她的同事们拿到了本月的工资,金额和以前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发工资的单位,由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变成了中国移动咪咕视讯科技公司。2015年1月15日正式揭牌之后,经过近4个月的整合,5月1日开始,100多名原中国移动手机视频基地的员工们陆续和新东家——咪咕视讯签订了新的用工合同,包括他们的领头羊——王斌。
人、财、决策权更灵活
王斌的名片还没有来得及换,“中国移动手机视频基地总经理”这个岗位他做了6年,旗下两款移动视频终端“和视界”和“和视频”的用户数达到了1.09亿,2014年收入超过了30亿元。对于一个只有100多人的团队而言,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现在,王斌的身份是“中国移动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咪咕视讯是咪咕文化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而咪咕文化科技是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投入运营的第一个专业子公司,它整合了中国移动旗下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等基地业务,被业内普遍认为对中国移动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基地变为子公司,最大的改变是有了更大自主权。原先基地既是基地所在省的一个部门,又是集团的一个直属基地,人、财属于所在省,决策需要做好省、集团两层的沟通。而现在咪咕视讯则实行董事会管理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被赋予了更大“人、财、决策”自主权。
与各省移动公司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李然是基地的片区经理,负责南方几个省份的业务推广,以前基地与各省公司的收入分成比例是固定的,但咪咕视讯成立后,除了老客户仍维持旧比例,新发展的用户分成比例发生变化,各省移动公司发展带来的收入,由咪咕视讯额外再补贴一部分费用,省分公司收入较之前得到提升,形成更高效的合作模式。
与基地时代相比,在面向各省移动公司和其他社会渠道时,咪咕视讯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大家以市场化为准则进行业务的开展和合作。
要让部门经理专心“炒好菜”
王斌一直坚信,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机制的创新要比体制的革命更加重要。最近咪咕视讯的两个HR(人力资源)忙疯了,税务主管、会计主管、法务主管、CDN技术经理、高级软件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数据分析主管、影视新媒体宣传和发行、版权审核主管……几十个职位、上百个岗位需要向社会公开招聘,这是基地变为公司后带来的最大影响——职能架构必须重构,并由此衍生出诸多新的部门和新的岗位。
王斌很满意这种忙碌,队伍建设要更快一些,部门经理不仅要会管理团队,更要会招人,“你们要学会说了算。”这种信任只是咪咕视讯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就好像炒一盘土豆丝,以前油盐酱醋土豆丝,都由不同部门掌握,部门经理不仅要会炒菜,还得要原料,现在我把资源都给你,你们只要专心炒好菜就行。”王斌认为,只有充分信任、充分放权的机制,才能打破对中坚力量的束缚,从而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工作潜力。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视频行业是公认的“烧钱”行业,咪咕视讯是后来者,除了同为运营商背景的天翼视讯,互联网公司如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搜狐视频在移动端早已发力,如何后发制人?
王斌认为,运营商的优势不仅在于拥有海量的用户、更懂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更在于平台的优势,可以为任何一个想做App的内容商提供整套从产品接入、分发、落地、计费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务和支撑。
目前,咪咕视讯已经与央视、央广合作建设4G音视频直播中心,在“和视频”上开通了直播频道,汇聚全国各地优秀音视频节目,为全国网民提供实时观看,吸引更多用户,这还只是咪咕视讯即将推出众多产品的一个。预计到2020年,咪咕视讯及其协同产业将创造500亿元产业规模。
走在混合所有制路上
身为央企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探索混合所有制体制改革的道路上,步伐不一。从已有的信息看,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视讯在2012年便已向风投转让了20%的股权,翼聊则与网易共同推出了易信,用户数2014年底超过了1亿,走得最快的应该是天翼阅读,2014年7月21日,中文在线、江苏凤凰传媒、新华网三家企业共同投资1.39亿元,获得天翼阅读20.7%股权,并试行管理层持股模式。联通则在2014年11月1日,将应用商店运营中心正式从原隶属的上海联通整体剥离,并成立了“小沃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化运作。
2015年1月15日,咪咕文化科技成立,中国移动深思熟虑后布下的这颗“转型”棋子,并没有像其他两家运营商那样将每个基地成立子公司,而是在基地公司之上又成立了一家集团层面的管理公司。按照规划,集团公司将重点在战略管控、资本运作和业务协同等方面发挥作用。
目前来看,咪咕文化科技仍然是中国移动的全资子公司,在混合所有制上尚无太多新消息传出,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咪咕文化可能在这一步有所尝试,但何时开展尚未明确。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从2006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把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如今传统电信企业逐步转型,扮演更多信息社会推动者的角色,咪咕视讯正是其中的“转型样本”。
“通信和信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2015年是国际电联成立150周年,仿佛是与中国自上而下掀起的创新热潮相呼应,ITC将2015年的主题与创新挂上了钩。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创新都是一道前景很美好、却需要万众智慧一起思考的考题。这几年来,互联网科技行业喷发式的发展,向人类展示了未来科技的雏形,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社会形态和经济模式多种改变的可能。
(原文刊登于《IT时报》2015年5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