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旱塬清水流
从1999年到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我国西部人畜严重缺水地区地表水短缺、地质条件复杂、找水难度大这一历史难题,组织水文地质工程技术方法研究所和西部相关省(区)地质调查院等单位的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实施了以解决人畜饮水为主要目标的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
甘肃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之一。提起甘肃,人们首先将她与干旱联系在一起,全省80%以上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区。甘肃人均自产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平均每亩土地水资源量378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在甘肃,农村人畜饮水最为紧迫。全省农村有800多万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其中常年缺水的人口有380多万,季节性缺水的有210万人,牲畜560多万头。甘肃农村不仅水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水质很差。甘肃中部的不少村庄,人畜饮水长年依赖泉水。一到夏季,泉水中长满成串的绿藻,水中漂浮着红色的小虫和游来游去的小蝌蚪,一看就让人恶心。即使水质这么差的水,正常年份尚能供给,而一遇到旱灾,溪水干涸,不少人不得不到数里、数十里外去挑水。全省农村需改水的人口有近360万人,其中氟病区有210万人。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革命圣地。但受自然条件制约,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极差,可利用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着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会宁成为全国有名的干旱缺水贫困县,其境内“七川八塬九道梁”,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达到1000毫米,水资源极其贫乏,水质很差,多为苦水,人畜饮水依靠“水窖”,种庄稼靠天吃饭,故被人们称为“干会宁”。水资源短缺给这一地区的人畜饮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调查,会宁县城供水能力不足30%,靠矿化度大于3克/升的苦咸水维持,现状缺水额达1000立方米/日,预计2010年将达到3000立方米/日~5000立方米/日。由于水质差,大部分城区居民饮用水靠从南部山区拉运解决,每吨淡水成本高达60元。县城南部的丁沟、中川乡一带人畜饮用水主要利用塘坝、水窖拦蓄雨洪供给,存水数量十分有限。每逢持续干旱年份水源无法保障,村民相对集中的地方政府用汽车运送应急,分散的村庄只能靠人力担挑和牲畜驮运。
会宁找水获大突破——清流喷涌
作为革命老区,会宁县人民何时能不再为用水发愁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1999年,甘肃地质工作者首次对会宁县华家岭北麓深大断裂带进行了资料分析和踏勘论证。2000年,受国土资源部环境司领导委派,水文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对前期论证可能的富水段采用EH4新技术方法进行了验证。
2001年,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将其列入省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进行重点勘探,并在龙王峡做了进一步的物探工作。2001年7月,中国地调局下达了“会宁县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应急找水项目,旨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缓解该区缺水状况。
现场勘察工作由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积极组织力量实施。整个勘查工作经过了认真的组织和安排,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采用水文地质测绘、综合水文物探、水文地质钻探等多种方法,在会宁县华家岭北麓地区的丁沟乡龙王峡地区进行了重点勘探,并确定了钻探孔位。
2001年9月30日完成第一眼勘探井施工,井深200米,经抽水试验,探明地下水埋深4.95米,含水层总厚度达81米。经测试,该井单井日出水量高达2313.5立方米,矿化度每升仅为1.17克,水质良好。
2002年4月30日完成第二眼勘探井施工,井深340米,经抽水试验,单井出水量达5000立方米/日,水质测试结果:矿化度为1.17克/升。勘探证实,在会宁盆地南部边缘地区华家岭北麓深大断裂带附近赋存有丰富的岩溶地下淡水资源,表明在该地区找水具有良好的前景。
这一重大突破首次证实华家岭北麓深大断裂带内赋存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并推翻了过去会宁只有咸水而无淡水的片面论断。通过对现阶段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在进一步扩大勘查后,可望建成一处日产5000吨的水源地,将能满足会宁县城未来10年发展的需要,并可辐射解决沿线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可望从此结束当地人民单纯依靠水窖饮用“天水”的历史。
继“会宁县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应急找水项目获得突破后,地质工作者先后在民乐县、张家川县等严重缺水干旱区开展应急找水工作。2001年,中国地调局下达了民乐县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项目。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前地区,以往受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难度大,2001年年底尚有6个乡镇约5.6万人在人畜共饮不卫生的涝池水。甘肃省地矿局水勘院在先进找水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通过采用新方法在叶官村和马营墩建了2眼探采结合井,单井出水量分别为510.29立方米/日和2724立方米/日,解决了7500人和19000头牲畜的饮水水源,也为河西走廊同类缺水乡村今后的打井找水、防病改水积累了水文地质资料和找水经验。
张家川县是甘肃东部一个严重缺水的民族自治县。当地人畜饮水主要依靠溪流,一到春季和麦收季节,溪水断流,人们只得到数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实现甘肃严重干旱区第三系地下找水的突破,不仅是不少水文地质工作者的毕生追求,也是甘肃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之后,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甘肃国民经济的切入点。通过多次咨询水文地质专家,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多次赴现场勘测,张家川第三系水井成功出水了。当日出水量411立方米的清流喷涌而出时,当地群众沸腾了,村民们自发组织,举行了隆重的出水剪彩仪式。
经过两年来的工作,大限度地改善了当地严重的缺水状况,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同时受到了省政府和当地政府的表彰。三地应急找水工作取得成果后,当地政府都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仪式,向参加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表示慰问和祝贺。
(窦 贤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